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经济转型以来,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上女性工资与男性工资存在很大差距。文章利用Brown分解方法对中国城镇职工的性别工资差距进行了分解。分解结果显示,职业内工资差异与职业间工资差异分别为19.8%和18.4%,即存在比较严重的纵向和横向性别职业隔离。此外,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等人力资本水平对男女工资差异有显著的影响,职业性别歧视也是导致城镇劳动力市场上男女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作为新科技革命条件下产业发展的方向,数字经济具有双刃剑的特点。文章将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和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相结合,构建多部门一般均衡理论模型,并实证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对工资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会对高技能劳动力和非常规认知型职业劳动力产生工资溢价效应,降低低技能劳动力的工资收入,从而扩大技能工资收入差距。其中,数字经济引致的城市生产率效应和创新效应是扩大工资收入差距的重要传导机制,且人力资本积累会进一步扩大差距。此外,数字经济的工资溢价效应在东中部地区、人口规模100万及以上的城市、非中老年群体及非农户口群体中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基于离散选择模型的大学生就业歧视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晓梅 《统计与决策》2011,(15):103-105
大学生就业中的歧视现象的确存在。文章通过调查问卷,基于离散选择模型,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确实存在着歧视问题,特别在性别、生源地和学生所在学校层次等因素方面尤为突出。最后对改善就业歧视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工资差距分解问题中,研究者经常会遇到样本选择偏差问题,直接忽略会导致最终估计结果产生严重偏差,同时在众多工资差距分解方法中,相比于均值分解,分布分解方法更受研究者青睐。针对参数分位回归,本文首次提出可加形式与非可加形式的样本选择参数分位回归(SSPQR)模型,并基于这两类样本选择参数分位回归模型给出修正样本选择偏差后的参数分位回归工资差距分布分解方法。运用上述方法及已有的工资分布分解方法,借助CHNS2015年度城镇数据,本文研究了我国城镇男女工资差距及差距分解问题,得出以下结论:①男女工资差距主要来源是性别歧视问题;②经过样本选择偏差修正后,实际的工资差距更大,歧视问题更严重;③男女工资差距程度在不同分位点上结果不同,换句话说,我们不能简单地仅从平均水平来判断工资差距程度;④与其他已有方法计算结果比较发现,SSPQR计算的工资差距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5.
贾朋  张世伟 《统计研究》2013,30(4):37-41
 依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本文应用微观经济计量方法考察了我国最低工资标准提升的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最低工资提升对男性和女性工资的溢出效应可以分别达到最低工资的1.50倍和1.25倍;随着相对工资区间的升高,溢出效应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最低工资执行力度越大,溢出效应越明显。因此,政府通过适当上调最低工资,同时加大对最低工资法规执行的监管,将有助于低收入群体工资水平的提高,进而有助于抑制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实施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问卷》数据,探讨回归模型中解释变量的内生性问题,研究中国流动人口群体内部的收入差距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流动人口的收入差距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这种影响在不同就业身份的流动人口之间存在异质性,个人收入差距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雇员群体中表现为显著的U型,在雇主群体中表现为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在自营劳动者群体中却不具有统计显著性;家庭总收入差距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雇员和自营劳动者中都表现为显著的U型关系,在雇主群体中却不具有统计显著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女性人口的社会成就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颜烨 《统计研究》2002,19(1):0-0
从男女社会成就的对比状况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在性别问题上是否存在偏见和歧视或者偏见和歧视的程度如何。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奉行“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模式 ,女性往往充当家庭事务的主角和社会中的弱者。家庭责任的过多承担显然会影响她们在社会事业中的成就 ,但反过来 ,社会成就也有可能表露出她们在家庭事务中的承担程度 (这里当然会出现社会成就和家庭责任两误或两不误的情况 ,但这毕竟是少数尤其是后者 )。对于女性的社会成就 ,我们可以从以下有关参政状况、科研和先进荣誉情况、就业状况 (含近年下岗状况 )、职业分布…  相似文献   

8.
德国目前的退休年龄约为65岁,而55岁以上的人群就业即认定为老年就业,属于老年就业保护范围,根据老年人的特点,有相应的政策保护。1.保护老年就业承认老年人相较于年轻人的一些传统弱势,针对劳动力市场对于老年劳动力的歧视现象,在立法时给予了强制禁止,赋予老年劳动者一定的特权。在保护老年就业者方面,从劳动关系的建立到解除都有一些保护老年就业者的条款:除飞行员等特殊职业,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不允许出现年龄歧视的现象;在雇用人员超过10人的企业里,老年劳动者享受免受解雇的优先权。  相似文献   

9.
段志民  郝枫 《统计研究》2019,36(7):65-76
家庭在福利分析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家庭收入如何受最低工资政策影响却很少得到关注。本文采用2005-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利用多时期双重差分和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方法实证考察了最低工资政策对我国城镇家庭收入及其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①最低工资标准上涨显著提升了处于贫困标准1~2倍家庭的收入水平,对贫困标准以下或高于贫困标准2倍以上的家庭收入没有影响;②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可有效减缓城镇家庭收入不平等,尤其对家庭收入分布较低分位部分的不平等程度有明显改善;③最低工资政策对家庭收入的最终影响取决于工资溢出效应和就业挤出效应的比较,且其对不同收入等级家庭中成员的收入和就业影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政府在制定最低工资政策时,应针对低收入女性劳动力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以保证各类低收入家庭均能从最低工资标准提升中受益。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国家计生委2013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研究结果显示:(1)女性的就业率和求职率都明显低于男性,“迁而不工”现象比较普遍,其主要原因是家庭的束缚;(2)人力资本禀赋、就业分布及劳动付出等并不是导致男女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3)男女收入差距的70%左右是由于性别歧视及其他不可观测的因素决定的.因此,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完善法律制度保护女性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加大农村地区教育投入和高考招生的政策倾斜,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显性”和“隐形”的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11.
张立建  李小银 《统计研究》2012,29(1):96-100
本文采用新公式,计算广州市1984-2009年城镇职工与社会从业者工资基尼系数,发现广州市行业工资差距持续扩大并达到极化程度。进一步分析发现,垄断力量使得国有经济相对工资快速上升及其内部各行业工资差距快速扩大,对广州市行业工资差距极化现象产生了决定性作用,市场竞争使得其它类型经济行业工资差距稳定扩大,对广州市工资极化现象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区域税收转移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现实因素制约,税收与税源存在背离现象,地区间会发生税收转移.1997-2006年中国存在较为严重的区域税收转移现象,税收从中、西部地区移入东部地区,而且转移力度逐步加大.从主要税种看,企业所得税是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但其转移力度更强.区域税收分配存在"劫贫济富"现象,税收没有起到缩小区域差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广东的流动育龄妇女广东省统计局赖元珊马建叶丽莎据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广东流动人口①达57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8.47%,居全国首位;其中女性295万人,占流动人口总量的50.95%,而女性流动人口中,76%为育龄妇女。这种状况已经对...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性别不平等现象,尤其在女性职业发展过程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她们在职业选择、毕业分配、工资收入、晋升、提拔等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和排斥,往往处于劣势地位。这种不平等现象阻碍女性职业生涯发展。直接影响其收入与地位,进而引发社会问题。本文试图从我国女性的职业发展现状着手,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尹恒  王丽娟  康琳琳 《统计研究》2007,24(11):48-53
 摘  要:本文利用1993-2003年中国县级地区的财政数据,借鉴收入分配文献中发展出来的地区子集和收入来源不平等分解法,对县级政府财力差距进行了分析,发现中国县级政府财力差距十分悬殊,且财力不均等存在上升趋势;大部分财力不均等是由组内差异解释的,地区间差距对不均等的贡献相对较小;上级财政转移支付不但没有起到均等县级财力的作用,反而拉大了财力差异,特别是在分税制改革后,转移支付造成了近一半的县级财力差异  相似文献   

16.
基于Logit模型经管类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家树 《统计教育》2008,(10):37-40
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我国就业问题重点之一。从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出发,进行问卷调查,搜集数据,建立Logit模型,并通过模型估计和检验,从定量和定性角度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发现大学生的性别特征、英语水平、社会实践和兼职经验等因素对就业机会比率的影响作用大,说明大学生就业存在明显的性别歧视和经验歧视。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世界价值观调查”等微观调查数据库,运用回归分析及差异分解的方法,本文首次研究了我国性别幸福感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研究发现:我国女性的幸福感显著高于男性,并且差异产生的原因不是由于年龄、健康、受教育程度、就业、收入、婚姻等可观测因素的影响,而是由于某些不可观测的因素.这个结论对于不同年份、不同群体、不同数据库均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性别的歧视产生的社会压力可能对我国性别幸福感差异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男性较低的幸福感来源于社会对于男性较高的期望,而更深层次的是对于女性的歧视.在我国,男性有更好的教育、更高的就业率和收入.这种男性占有优势的不平等,反而使男性产生较低的主观幸福感,这种“悖论”值得大家深思.  相似文献   

18.
因为农村非农就业的快速发展已使其影响因素分析成为必要,故在修正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基础上,探讨影响农村非农就业的因素。研究认为:由收入差距和农民工就业率决定的城乡预期收入差距是影响农村非农就业规模的主要因素,而劳动力市场均衡分析表明各种因素共同影响最终形成了三部门条件下新的城乡收入差距。为了验证以上结论而设计的统计检验表明:务工工资、务农收入差距和农民工就业率是影响非农就业的最重要的因素,而农民工人力资本储量、人均家庭负担以及城市现代部门工资与务工收入差距的影响也较显著。因此,政策制定者必须通过发展农业生产和构建人口流动管理长效机制,以规范农村非农就业。  相似文献   

19.
一、失业的涵义及统计指标的界定研究失业问题,首先要了解失业的涵义。按照国际劳工局的定义,就业是一定年龄阶段内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为赚取利润所进行的活动,失业是就业的对称,即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这一社会现象,其实质是劳动者不能与生产资料相结合进行社会财富的创造,是一种经济资源的浪费。失业主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有劳动能力;(2)愿意就业;(3)有寻找职业的活动。进行失业统计,首先要对几个重要的指标进行科学界定。第一,符合劳动力年龄人口是我们研究劳动力资源利用的最基础指…  相似文献   

20.
转移支付与公共品均等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解垩 《统计研究》2007,24(6):63-66
 基于1995-2004年间省级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显示,税收返回对各地的城乡公共品差距扩大起了强化作用,财力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对各地城乡公共品差距的缩小作用不大;转移支付规模的公共品因素考虑不合理;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