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透视当前职务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公职人员不履行职责,或不正确履行职责或利用职权谋取非法利益,破坏国家对职务行为的正常管理,损害国家机关的信誉,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的总称.职务犯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公职人员.职务犯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滥用职权、贪污受贿、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行为.职务犯罪的共同特点是其行为的违背职责性.据此,通常将其分为:贪利性职务犯罪,如贪污罪、贿赂罪、挪用公款罪等;擅权性职务犯罪,如刑讯逼供罪、非法拘禁罪、滥用职权罪、枉法裁判罪等;失职性职务犯罪,如过失泄密罪、玩忽职守罪等.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职务犯罪也呈现出如下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正>职务犯罪是国家公务人员或其他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从事非法活动或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依照刑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从检察机关立案查处的此类犯罪案件看,基层领导干部是易发人群,涉案人员通常在一些行业、领域拥有决定权或建议权,成为一些别有用  相似文献   

3.
刘英团 《决策探索》2003,(12):12-14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规定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条件,滥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或者不认真地履行职责,严重地侵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到严重损害的违法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4.
金融业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经济部门,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在运行过程中,由于体制交替、机制的不健全,客观上给金融职务犯罪带来滋生和蔓延的土壤,导致金融业贪污、挪用、受贿、诈骗、操纵证券价格等职务犯罪等大案要案时有发生,严重危及金融和经济的安全。平稳的金融秩序、良好的金融环境是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主要条件,而近年来出现在金融系统内的职务犯罪案件不断增多,涉案数额不断增长,且影响恶劣,损失巨大。本文拟通过对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原因的分析,来寻求惩治与防范金融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打击职务犯罪作为反腐败斗争的一项重要课题一直是司法界所关注的重点,但是在实践操作中,将近七成的贪污受贿、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的量刑出现了明显的“轻刑化”趋势,职务犯罪的国家工作人员们大多最后会被免刑或者判处缓刑,这与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是相悖的。因此必须采取必要措施化解职务犯罪“轻刑化”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依法行政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基本要求,各级政府和部门都应当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各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各级国家档案馆,作为管理国家与地方档案事务、保管国家档案的专门机构同样应该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相似文献   

7.
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是国家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具体体现,也是推进民主与法治的有效工具。它通过揭示和向社会公众反映受托责任者代表国家与公众利益履行职责的总体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可以有效地发挥审计监督、立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多重约束机制的合力作用,促进受托责任者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国家的法律尊严,完善国家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
企业效能监察是企业监察部门在企业负责人的领导下,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对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履行职责效能的监察活动,其功能是通过监察企业内部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对相关管理人员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评价,纠正存在的问题,查处违规违纪人员,追究有关领导人员的责任,以达到监督控制管理行为,提高管理人员履行职责效能、预防腐败、防范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闫坤峰 《决策探索》2014,(24):67-67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任何违法犯罪都是在特定心理支配下进行的。当违法犯罪可能比从事其他可供选择的合法行为带来更大的利益,而只须付出较小的代价时,行为人就会选择违法犯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贪污贿赂、渎职和侵权等职务犯罪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0.
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日趋复杂化、高智能化,使得我国反腐败形势越来越严峻。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打击职务犯罪,扭转我国检察机关对职务犯罪侦查不力的局面,是人民检察院亟待解决的问题。重新认识职务犯罪的特点,整合检察机关的侦查力量,制定专门预防职务犯罪的法律,建立职务犯罪的特殊侦查措施,是检察机关摆脱目前困境的关键所在。我国现有职务犯罪侦查措施单调残缺,已经影响到职务犯罪侦查权的有效行使,在一般侦查措施和技术侦查措施上都有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11.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后,垂直管理单位公职人员职务犯罪问题管辖规则由"属地为主"变为"主管部门为主"。然而,管辖真空、向地方监委移交困难等问题,让垂直管理单位公职人员职务犯罪问题陷入管辖困境。针对实务中的问题,建议采取制定监察法规分类规范管辖规则、加快推进纪检监察机构改革、降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成本三项举措予以破解。  相似文献   

12.
各级检察机关一直致力于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但基于多种原因,当前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形势依然严峻,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正确选择职务犯罪预防的科学路径,探索职务犯罪预防专业化的道路是今后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职务犯罪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滥用权力、亵渎权力的表现,是严重的腐败形式。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把严惩职务犯罪作为刑事政策的重要内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作为我国基本的刑事政策,是一项具有合理性和策略性的惩治政策,对减少和预防刑事犯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最高人民法院在2010年发布了《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简称《若干意见》),对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惩治职务犯罪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并结合《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探讨宽严相济形事政策在惩治职务犯罪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4.
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日趋复杂化、高智能化,使得我国反腐败形势越来越严峻.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打击职务犯罪,扭转我国检察机关对职务犯罪侦查不力的局面,是人民检察院亟待解决的问题.重新认识职务犯罪的特点,整合检察机关的侦查力量,制定专门预防职务犯罪的法律,建立职务犯罪的特殊侦查措施,是检察机关摆脱目前困境的关键所在.我国现有职务犯罪侦查措施单调残缺,已经影响到职务犯罪侦查权的有效行使,在一般侦查措施和技术侦查措施上都有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赵源 《决策与信息》2009,(10):16-17
职务犯罪是高级形态的腐败,当前我国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已经开展,然而职务犯罪的数量却有增无减,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前的预防机制不够合理,同时也是因为职务犯罪预防机制配套的制度建设不够健全,最终导致职务犯罪预防效果不够理想,本文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为什么预防、预防的依据以及如何有效预防等。  相似文献   

16.
<正>所谓秘书腐败犯罪,是指党政机关秘书工作人员利用其职权职位所实施的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等失德失范、违法犯罪的行为。所谓司法控制,是指通过司法程序追究犯罪行为人刑事责任,打击和惩处犯罪分子,彰显刑罚的威慑力,从而达到预防和遏制犯罪的目的的法律措施。对作为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组成部分的秘书腐败犯罪,通过司法进行控制是一种有力的手段。但这种手段在我国此种反腐斗争中运用得并不顺畅,效果也不理想,因而有必要加以完善。秘书腐败犯罪的严峻性近年来,在各种职务犯罪中,党政机关秘书和党政领导  相似文献   

17.
陈菲  邹伟  罗沙  崔清 《决策探索》2015,(2):67-68
政法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中央政法工作会议闭幕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信访局等部门紧接着召开了各自系统会议,对2015年工作进行部署。记者经过调查采访,梳理出政法机关在新一年里的九项"大动作"。动作一:步入职务犯罪案件审判年2015年,各地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将陆续进入审判环节,职务犯罪案件审  相似文献   

18.
我国职务犯罪侦查机关的"侦查一体化",对外是指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务犯罪侦查权,对内是指检察机关内部部门职能整合,构建侦查共同体,统一行使侦查权.本文阐述了职务犯罪侦查一体化的主要内容,并探讨了建立科学合理的职务犯罪侦查一体化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9.
高泉 《经营管理者》2013,(31):36-36
开展企业效能监察是企业纪检监察部门服务服从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项工作的最佳切入点,是坚持标本兼治,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切实加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企业效能监察是企业监察部门在企业负责人的领导下,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对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履行职责效能的监察活动,其功能是通过监督监察企业内部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对相关管理人员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评价,纠正存在的问题,查处违规违纪人员,追究有关领导人员的责任,以达到监督控制管理行为,提高管理人员履行职责效能、预防腐败、防范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正>预防职务犯罪的法治环境,是指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所形成的以全社会主张法律主治、依法而治为特征的社会环境。良好的法治环境可以使职务犯罪的预防具有长效性和治本性,对保证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