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析苔丝悲剧的心理根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心理"超我"建构角度分析了哈代笔下女主人公苔丝悲剧的心理根源.由于人的身份不是一个简单的自然存在的称谓,而是一种社会身份的指向,所以在父权秩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背景下,女性社会性别身份的确立必然要通过不断"内化"父权秩序的各种"规训"来完成.苔丝为了获得"作为女人"的社会身份经历了对父权统治秩序的身份认同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她最初失贞的生活经历和最终遵循父权统治秩序建构起来的心理"超我"使得她的悲剧命运成为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2.
朱淑真的悲剧根源是她自主自觉意识的觉醒.表现有二:一是追求独立的人格;二是渴望美好的爱情生活.这同她所处的时代社会发生了强烈的冲突,导致了她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3.
析马克思恩格斯悲剧内在根源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确认马克思与恩格斯悲剧内在根源思想的基础上,深入细致地讨论了他们关于“置于两方面之间”的悲剧观念  相似文献   

4.
肖红是三十年代最重要的左翼作家之一,曾以《生死场》等小说斐声文坛,过去对肖红小说的评价多注重于她对东北沦陷区人民身受的苦难以及他们的反抗精神,却多少忽略了肖红小说中一些涉及精神启蒙等更为深层的意蕴,本文意在指出这是其小说具有超越价值的基础,也是更为令人珍视的精髓。另外,肖红小说又以善于刻划女性著称,这里显示出肖红某种独特的女性主义立场,,既不同于西方女权主义的激烈,也完全跳出淑女佳人的旧套,其中包含的历史价值与审美价值不仅成就了肖红的小说,也为今人引发出有益的思考,此外,文中对肖红小说文体的独特性也结合其创作个性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作家肖红的文学评价中,一般比较重视她的长篇创作的意义。美国汉学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在所著的《肖红评传》中说: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鲁迅名作《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内涵 ,进行文化心理的解读 ,着重说明儒释道三者所构成的中国传统文化 ,历史地积淀为民族文化心理 ,是促使祥林嫂在极度恐惧中走向死亡的悲剧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7.
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的长篇小说《爱的饥渴》讲述了一个女人和三名男子之间的婚爱故事。主人公悦子的一生是不断寻爱又不断遭遇失败的历程。长期的压抑终于导致了最后的爆发,她残忍地杀死了自己的意中人以求解脱,结果却是堕入更深的痛苦和虚无。造成这种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性爱中无法体验真实的自我是浅层根源;文化冲突造成的身份危机和内心痛苦是深层根源;人对生存意义的追问及结果的不可得导致的虚无感是最终根源。所以说《爱的饥渴》的悲剧是人性自身的悲剧。  相似文献   

8.
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的长篇小说《爱的饥渴》讲述了一个女人和三名男子之间的婚爱故事。主人公悦子的一生是不断寻爱又不断遭遇失败的历程。长期的压抑终于导致了最后的爆发,她残忍地杀死了自己的意中人以求解脱,结果却是堕入更深的痛苦和虚无。造成这种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性爱中无法体验真实的自我是浅层根源;文化冲突造成的身份危机和内心痛苦是深层根源;人对生存意义的追问及结果的不可得导致的虚无感是最终根源。所以说《爱的饥渴》的悲剧是人性自身的悲剧。  相似文献   

9.
10.
奥赛罗悲剧,就戏剧本身的情节发展而言.易形成因谣言和谗言导致的所谓阴谋悲剧的结论,狡诈的伊阿古就成为奥赛罗悲剧的罪魁.这种判断固然不乏合理性.但忽略了主人公奥赛罗本身应承担的重大责任,如果依据旧日结论前提.主人公与古希腊悲剧英雄一样.仅仅是被动地承担了命运的后果,主体意愿层面并无责任.其实,莎士比亚悲剧的最大思想价值就是形象地诠释了"性格即命运"这一日后的常识.即使作为阴谋悲剧.也是通过奥赛罗本人达成的结果.一位因谣言丧失判断能力的人,其病态人格特征自然毋庸置疑.任何性格类型皆有其适应、闪光的特定环境,否则.就会走向异化.  相似文献   

11.
论西方悲剧对人的苦难根源的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悲剧展示了人的苦难 ,因此询问苦难的根源至关重要。西方悲剧对苦难根源的解释大致有两种 :命运观念和正义观念。本文较为深入地分析了西方悲剧中的命运观念和正义观念 ,指出西方悲剧中苦难的根源归根结底是人生存的事实性 ,并粗略地考察了西方文学史对人的事实性关注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说过,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社会解放程度的尺子。因此,女性命运作为一个热门话题一直受到人们热切的注视。文学也不例外。但不可否认,研究者过于将目光集束于那些受西方现代意识冲击而具有个性解放色彩的知识女性形象身上。而远离现代文明、囿于封建伦理枷锁之下的女性落伍者显然被冷落了。而这落伍者中的落伍者——寡妇形象,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即使论及也大多以压制个性萌生,有着家长威严的母亲角色被印证,而做为深含着中国伦理文化的寡妇角色,从未得到整体意义的诠释。纵而观之,从古代家庭文学的焦母(《孔雀东南飞》)、崔母(《西厢记》)、王婆(《金瓶梅》)、贾母(《红楼梦)》,到现代家庭文学的祥林嫂(《祝福》)、单四嫂子(《明天》)、焦母(《原野》)、汪母(《寒夜》)、曹七巧  相似文献   

13.
论苏童小说女性悲剧命运的依附意识根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女性悲剧性的命运,苏童注重从女性自身的问题中探寻根源。人身依附意识是女性悲剧命运根源的突出表现。自轻自贱是女性依附男人的主观潜意识表征;女性间的自相残害是依附意识的曲折和激烈的反映。依附男人的实质是对金钱的依附,女性经济自立才能人格独立;文化视野的局限也是女性走不出依附男人怪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肖红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天才而英年早逝的女作家。她是经过长期痛苦挣扎流浪后而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她对社会的黑暗、阶级的剥削、民族的压迫,有深至切肤的体会。她又是在“五四”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潮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新女性,受到鲁迅、茅盾等左翼作家的影响,使她的小说创  相似文献   

15.
论安徒生童话创作的悲剧心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徒生在其代表性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坚定的锡兵》等作品中表现出一种对于悲剧情节的沉溺。本文从安徒生自卑心理的发展的角度,并运用阿德勒补偿心理的理论对其进行了分析,认为:超越了自卑的骄傲,替代完满爱情的崇高理想,于不完满中找寻完满,这就是安徒生童话的悲剧心理。  相似文献   

16.
透过魏晋时期大文学家嵇康的悲剧命运,我们会发现政治对文学的干涉所导致的文化意义上的遗失,从而加深对魏晋文学时代氛围的感受和理解。  相似文献   

17.
麦克白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威廉·莎士比亚《麦克白》悲剧的主人公.长期以来,女巫的预言和夫人挑唆被国内外学者认为是麦克白悲剧的根源,同时也激活和唤醒隐藏在麦克白心中被压抑的欲望.然而,没有超出个体欲望就不可能产生悲剧.只有当个体以牺牲他人生命为代价实现自身欲望时,欲望才会导致悲剧.因此,麦克白悲剧最根本的根源不在于膨胀的欲望,而在于欲望实现方式与社会现实和文化现实之间的矛盾,以及个体心理结构矛盾影响欲望实现方式与社会现实和文化现实之间矛盾的解决.  相似文献   

18.
孝道是传统文化中最富有特色的内容,从社会经济环境即物质产生方式上讲,孝是农业文明社会的道德结晶;从社会制度环境即社会组织结构而言,孝是血缘宗法社会的直接产物;从狭义的文化环境即社会心理基础来看,孝是祖先崇拜观念的突出反映.  相似文献   

19.
晚清洋务英才郭嵩焘人生悲剧根源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嵩焘是19世纪中叶的洋务理论家,近代中国第一个驻外公使,一个封建末世的难得之人才。然而他宦途坎坷,命运多舛。重要原因在于当时统治阶级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而郭嵩焘作为特定环境下具有特殊气质和心性的洋务人才,由种种主客观因素促使,陷入了这些矛盾的交汇点中,以致成为矛盾的牺牲品。本文试图以详实的史料,较深入地揭示其悲剧产生之根源。  相似文献   

20.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篇描写青年爱情生活的小说。如同《彷徨》中的大多数作品一样,它的结局是一场悲剧。那么,这场悲剧的根源是什么呢?鲁迅创作这篇小说的主旨何在?这是评价这篇小说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也是《伤逝》研究中人们长期探讨、至今仍然争论不休的问题。如果我们把各种观点略作归纳,大致可以概括为这样四种意见:第一是“社会黑暗”说,即认为造成子君、涓生悲剧的根本原因是旧中国的黑暗制度,它不仅剥夺了这对青年的爱情自由,也不给他们以生存的权利,使他们无论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