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汉语词义引申是由古代汉民族的心理认知、思维模式直接或间接决定的.过去学界研究<段注>的词义引申多集中于词义引申规律、方式、术语、体例等方面的探讨,没有从<段注>所揭示的词义引申实例中去探求决定古汉语词义引申的古代汉民族的心理认知、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2.
陆宗达、王宁先生在《训诂方法论》一书中说:“在同源字中,音近是义通的外部形式;在假借字和借用字中,音近又是共形的必要条件。所以,解决音的问题,是求索词义的前提。”①这就是说,在训诂中,用因声求义的方法来求语源以系联同源字(词),明通假以求本字,都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音同或音近。因为音义同源和用字假借,都是产生在上古时期的语言文字现象,所以,这音同音近的音自然就指的是上古音,亦即先秦古音。正因为如此,古籍中的用字假借就又称“古音通假”了。②那么,什么是音同音近呢?王力先生在1962年由他主编的《古代…  相似文献   

3.
拜读王宁邦先生<〈华山畿〉小识>(<江海学刊>2007年第3期)一文后,感到王先生对胡适<中国白话文学史>中认为"华山就是丹阳之南高淳境内的花山"之说的批评有理,另对郭茂倩所引<古今乐录>的注文字次序需调整"华山畿"与"云阳"的前后,作互乙处理也可考虑.  相似文献   

4.
"保训"释疑     
"清华简"中首先公布的是<保训>篇.这是一篇内容类似<尚书>的珍贵历史文献.李学勤先生有关<保训>的文章发表后,有人对该篇命名提出疑问,并疑及周文王是否有遗训的问题.根据<尚书>及多种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综合考证,证明周文王有遗训是不争之事实;并从周代礼制和"名从主人"的传统出发,可以论证出<保训>命名并无不当.  相似文献   

5.
张松辉先生在其力作<老子研究>中,把作为宇宙万有之本体的"道"界定为"规律",进而将"道"、"物"同举为天地万物之本原,并据此判定"老子是道、物(气)二元论者",这是值得商榷的.<老子>对"道"作了如下描述:"道"无名、无色(夷)、无声(希)、无形(微)、先天地生."道"显然具备无限性和无规定性的本体特征,其他任何范畴均不可与之相提并论,而"物"不过是形下之器."道"超越一切二元对立的特征一经确立,<老子>是道一元论也就是题中之义了.  相似文献   

6.
古汉语词义引申是由古代汉民族的心理认知、思维模式直接或间接决定的。过去学界研究《段注》的词义引申多集中于词义引申规律、方式、术语、体例等方面的探讨,没有从《段注》所揭示的词义引申实例中去探求决定古汉语词义引申的古代汉民族的心理认知、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7.
1998年,多卷本<吴宓日记>发表.吴宓先生1919年3月日记,披露了陈寅恪先生提出的昆曲<牡丹亭>中杜丽娘之"至情"说.陈寅恪先生诗学中,强调"古典"为旧籍出处,"今典"为当时事实.<昊宓日记>之新资料,使寅恪先生<诗集>中若干与牡丹事及汤显祖相关的"古典"豁然通解.对陈寅恪先生研究中这一新课题的探讨,增进了我们对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1年将"昆曲"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刻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吴国升 《江汉论坛》2004,(6):114-116
"毛"由人兽禽体表之毛引申指草木、植物,是汉族先民在"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下,将人与天地自然进行系统性类比联想的结果.这一实例,比较典型地反映了民族文化背景对词义引申的导引和制约.  相似文献   

9.
<五经臆说>是阳明先生于龙场留下的重要佚著,但无论是古本<王文成公全书>还是今本<王阳明全集>,均只见其一十三条而未见完絷.其中<春秋左传>之"元年春王正月"条与<易经>中"贞"一条,阳明对之作了疏解,充分反映了阳明"龙场悟道"之初"以经注我"并"甚觉吻合"的基本理路.  相似文献   

10.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大致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而编纂的具有百科性质的书目,其采取了以叉类聚的编排方式,重在对词义的实际使用状态进行诠释,是对语义场理论的不自觉的实践与运用.要深入了解<尔雅>全书的价值,必须研究这些义位形成的系统,即<尔雅>全篇的语义场.文章借鉴现代语叉场理论,以<尔雅·释地>为例来分析其语义系统,以探求<尔雅>语义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英语词汇无论其形式还是内容都始终处于变化之中 ,词义的引申就是其中一种变化 ,它是英语词汇从单义到多义 ,从一事一义推引出其他相关意义 ,从原义引出新义的主要手段之一。此外 ,就词义的表情功能而言 ,词汇有褒义和贬义之分。学习词义的引申与褒贬 ,将对我们的词汇知识和正确地运用词语表达思想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相因生义"是词义演变的一种类推形式,但同基于思维联想的词义引申存在根本区别.这种演变方式揭示出词义发展过程中的横向影响和制约.其机制是类推.但它有条件限制,只有在A这个词的词义系统发生了"病变"的情况下,才能通过类推将其词义再类推到与之相关的B的词义系统中.  相似文献   

13.
骆鸿凯是近代学者,国学大师章、黄门下的巨子,在<文选>学方面的成就为世公认.同时,骆先生在文字训诂方面也有杰出成就,<语原>一书是这方面的主要著作,其继承章太炎先生<文始>探索文字孳乳变异规律,对<说文>以来的传统旧说多有突破,对<文始>亦有补苴驳正,以先生深厚的文字声韵训诂功力,若能参考殷墟周金,一定更比前贤或近人的创获为夥.  相似文献   

14.
陈长文教授的<明代科举文献研究>一书,已于2008年3月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明史和科举学研究界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全书包括上、中、下三编,上编为<明代进士登科录研究>,是作者用力最勤的学术领域.包括<明代进士登科录研究的意义及现状>、<明代进士登科录的原始性与权威性>、<明代进士登科录的流通与庋藏>、<天一阁藏明代进士登科录与其他版本之比较>、<进士登科录探源--兼与傅璇琮先生就"金花帖"问题商榷>、<山东省东明县文物保管所藏明版(万历五年进士登科录)述论>、<明代进士登科录的版式、结构及体例>、<明代进士登科录的刊刻、流布与珍藏>、<明代进士登科录的文献价值及其局限性>、<明代进士登科录对社会文化的影响>等十个专题,各从不同角度对明代进士登科录进行了研究和阐释,大多属于此前无人或很少有人问津的原创之作,对于人们正确认识和更好地利用明代科举的第一手资料--登科录文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隐逸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非常特殊且耐人寻味的文化现象;而隐士是隐逸文化的主体,也是其主要的承载者和践行者.对二十六史的考察证明,我国正史设立隐士传的传统,并非如前人所说始于<后汉书>,而是始于<史记>与<汉书>;对二十一种正史记载隐士的情况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列表统计,由此能够清楚地看到隐逸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势力之强大,意义之深远.  相似文献   

16.
朱越利先生主编的<道藏说略>一书,由北京燕山出版社于2009年6月隆重推出.这是一部材料丰富、立论公允、融贯古今、集百家之长关于<道藏>研究的鼎力之作.细读<道藏说略>之后,受到启迪,感触颇深,对<道藏>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现不揣简陋,略述心得.  相似文献   

17.
王吉鹏  孙丽凤 《殷都学刊》2009,30(1):104-106
前期的<中央日报>副刊是很有特色的进步副刊,对其鲁迅是持有支持的态度,在孙伏园的中介下鲁迅与这一副刊发生了一些关系.鲁迅在1927年2月在香港的两篇讲演稿<无声之中国>和<老调子已经唱完>分别于3月23日、5月11日在<中央日报>副刊得以完全地与公众见面.在讲演中鲁迅对中国旧文化进行一以贯之地剖析并对港英当局进行了强有力批判.此外<中央日报>副刊发表的<鲁迅先生脱离广东中大>一文,引起了一场鲁迅与顾颉刚之间的风波.  相似文献   

18.
张永刚 《兰州学刊》2005,1(5):304-305,296
<搜神记>通常是以"志怪小说"的名目为人们所接受,但事实上在<晋书>、<隋书>、<旧唐书>中都被列为史部"杂传"一类.由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出发追溯其为"杂传"之因由,并通过探讨干宝之经史观,认为<搜神记>足可为当时社会世相的实录.  相似文献   

19.
<诸子>在<文心雕龙>五十篇中位列第十七篇,向来被当做二十篇文体论之一,只有范文澜先生提出<诸子>篇在<文心雕龙>整本书的结构系统中处于重要的位置,并把它与<宗经>并列,作为"文之枢纽"中的一员.本文从<诸子>篇的具体内容出发,从刘勰对诸子著作的态度入手来看待<诸子>篇在<文心雕龙>全书中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20.
<楚辞·九章>有4篇作品明确标示创作缘起,指出这些作品或是为抒情明理而作,或是出自心理宣泄和自救的需要.屈原对创作缘起所作的交待,反映的是感性和理性的兼顾、真善美的统一,是研究古代文学思想史的宝贵资料.屈原对创作缘起的标示,继承的是<诗经>的传统,所涉作品都是讽谏批判之作,同时,对相关作品的文体称谓呈现多元化的倾向,所用的术语不是严格意义的文体概念.<诗经>交待创作缘起的诗句都置于作品结尾,形成固定的模式.<九章>标示创作缘起的诗句分布,则是不拘一格,具体位置多有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