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专业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已有20多年的历史,本土化一直是社会工作专家学者及实务工作员探索的议题。在专业引进的很长一段时间,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实践更多以慈善性及福利性服务的面貌出现,也因此能够在专业发展初期更好地得到政府及社会的认同。但这一传统社会工作模式通过辅导个人、群体或社区适应社会变迁的方法,无法较好应对中国特别是广大西部地区因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带来的普遍存在的城市失业、农村贫困及疾病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娄闻煜  杨超 《公关世界》2023,(17):105-107
社会工作是一门秉持利他主义价值观,坚持“助人自助”的理念,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专业的方式方法,协助有需要的困难群体摆脱困境,更好地适应并参与社会生活,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的专业。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处于弱势地位,社会认可度较低,这与我国的文化性质密切关联。从文化性质的视角反思社会工作专业地位,采用历史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分析了东西方社会的社会工作文化性质,阐释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属于弱势文化的原因,指出重视制度和技术、持久性地改造我国的弱势文化性质,并建立起一套属于中国的社会工作理论体系,改善我国社会工作的教育现状,重点拓展其在强势文化领域内的空间,以此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地位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主办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承办的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2 0 0 1年年会 2 0 0 1年 8月 2 5 - 2 7日在上海召开。会议有三大主题 :1 社会变迁中的社会工作 :需求与角色 ;2 社会工作研究的本土化与规范化 ;3 我国社会工作的职业化与专业化。本次年会将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的工作会议、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师资的专业培训和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理论研讨会三会合一 ,会议的基本目的是 :贯彻和实施教育部关于社会学专业和社会工作专业将进行专业评估的精神 ,广泛和深入讨论中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 ,通过以会代训的形式进行…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导刊》2011,(32):15-17
现代社会工作在我国是新生事物,20世纪初传入我国,开始专业教育并有零星实践。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工作发展一度中断。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社会服务需求日益个性化、多样化,现代社会服务与管理的任务日益繁重,为迫切需要充实和加强专业力量。为适应这种需求,1988年,北京大学恢复设立社会工专业,以专业教育为引领,带动实务探索。为深入推进社会工作实践,建设我国社会工作制度,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工作中,无论是临床社会工作方法还是宏观社会工作策略,其载体都是由社会服务(或社会管理)人员(参与)推动的,旨在改善服务对象与社会场境适应的工作项目。 任何社会工作项目都应该进行评估,用科学方法对项目的设计、策划、实施和效果等进行测度、诊断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在行政性社会工作的形成过程中,还有一个因素起到了辅助作用,那就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取消。1952年,高等院校院系大调整,全国所有的社会学专业都被撤消,附属于社会学专业之下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也一同归于消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依附性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起步于上世纪20年代,是在以燕京大学为代表的教会学校中首先发展起来的。但是,直到1949年,社会工作始终不是一个成熟和独立的学科与专业,它对社会学科的依附性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7.
社会工作的历史演进,虽然各国各地都有真不同的起源与发展过程,但真中一个共同的趋向是由非专业化向专业化发展,由初步专业化问高度专业化迈进。这一发展进程是由工业化、城市化等社会变迁所启动和推进的。我国现阶段任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期,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特点日益突出,社会工作面临着专业化程度与社会变迁速度不相适应的矛盾。本文试结合社会工作的妻业化历程来探讨我国社会工作若业化的必然选择和巨采取的措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历程社会工作因各国各地政治、经济‘社会导文化的发展情况不同而专业化程度不…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讨论的“伙伴关系”是指政府与社会工作教育学院基于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要、提高人民福利的共同基础而产生的“政府行为”(社会方案、社会福利政策、对社会工作教育与训练的财政支持)对专业社会工作及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影响,社会工作教育与训练对传递、转化政府社会福利政策的作用二者之间的连结关系。 一、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发展中政府与学院“伙伴关系”形成的背景  相似文献   

9.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实务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专业实习是社会工作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专业实习关系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只有参与校外实习,社工专业学生才有机会在实践中真正理解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从中培养知、行、能等各种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任务,“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这也是我国第一次将建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写入党的文件,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作出战略部署。然而,我国社会工作现状与经济发展和人民需要还极不适应。一方面,社会工作者总量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多数社会工作者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工作手段和方法比较落后,难以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系统化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加快建立一支结构合理、  相似文献   

11.
从事社会工作教育及投身社会工作实务的这些年,我对这个领域有了越来越深的了解,对社会工作发展中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头。3年前,我成为广东省广州市第十二届政协委员,有了更多的机会参与调研、走访、提案等工作,有了平台为社会工作发展提出更多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2.
上海浦东社会工作实践的探索已走过十余年,参与并见证了中国大陆专业社会工作制度建设的进程。在此过程中,作为行业组织的浦东新区社会工作协会,在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的过程中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社会工作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专业社工机构的孵化建设和实务拓展以及职业标准的开发。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导刊》2010,(18):17-20
《中国社会工作大百科全书》对学校社会工作给出的定义是学校社会工作是由专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对正规或非正规教育体系中全体学生,特别是处境困难学生提供的专业服务,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或学校解决遇到的问题,调整学校.家庭及社区之间的关系,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学校、家庭及社区的教育功能,以实现教育目的乃至若干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社会救助事业及社会工作发展现状,笔者认为,在城市贫困治理中引入社会工作,应采取“设岗、搭台、培育、购买”等措施,使社会工作由专业教育逐步转型为社会实践,不断推进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进程,使社会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救助事业。  相似文献   

15.
自从正式的社会工作教育开始以来,督导被视为社会工作教育、社会工作实务及机构管理的一个独特过程.它也是保证服务水准和促进专业发展的过程。而如何进行有效的专业督导,既是困扰我国社会工作教育界多年的问题,也是制约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瓶颈之一。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工作中,无论是临床社会工作方法还是宏观社会工作策略,其载体都是由社会服务(或社会管理)人员(参与)推动的、旨在改善服务对象与社会场境适应的工作项目。任何社会工作项目都应该进行评估,用科学方法对项目的设计、策划、实施  相似文献   

17.
2月初,《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12年度对部分本科专业实施预警的意见》发布,社会工作专业位列榜首。这无疑给处于幼苗状态的社会工作专业裹上了一层严霜。不过还好的是,这是在18部门相关文件下达后的寒流,是一场春天的寒潮,这霜雪有可能使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一些不缝康的因素得到预防、治疗、康复,从而促进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但愿瑞雪兆丰年。  相似文献   

18.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在推进社会建设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欠发达地区社会工作队伍存在着专业的社会工作人员数量不足、人员专业素质偏低、人员结构不合理、社会工作人才教育滞后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建立高等学校一社区双基地三方联动的新机制,整合党校、行政学院、高等院校以及各类社会培训机构等各类培训资源和工作力量,逐步形成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培训教育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社会工作综合教育培训体系,推动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履历程,可以从两方面来表述,一是买践意义上的社会工作,包括几千年传统伦理思想指导下的民间自发的助人网络和40年来由政府负责的社会工作模式。从这个角度讲,中国社会工作具有悠久的历史。另一个是以社会工作教育为发端的社会工作。从这个角度讲,中国社会工作的历史是很短暂的,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的。但是,用专业标准衡量,中国社会工作至会仍未能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职能。那么,中国社会工作怎样才能发挥其预期的社会功能,走上理性发展之路?一、理性选择──中国社会发展之必然中国社会工作专业的起步不是一个自发…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导刊》2010,(13):22-24
四川理县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队是在长沙民政学院社会工作义务服务队、湖南娄底红十字残疾人爱心互助会、湖南芙蓉心理咨询中心、湘理相亲社会公益组织的基础上于2009年3月整合而成的.下设县城站和薛城站两个站。目前.该队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社会工作院校为主体,专家、专业社工和社会爱心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