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西走廊在秦汉之际为大月氏所居。约在汉文帝前元四年(前176),匈奴冒顿单于派右贤王西击大月氏,“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河西地区遂为匈奴所有,到了汉武帝时期,匈奴在河西有许多部落,其主要首领有休屠、浑邪二王。浑邪王的据点在什么地方呢?《汉书·地理志》说:“张掖郡,故匈奴昆(同“浑”)邪王地”。这是说张掖郡这块地方原归匈奴浑邪王统治,并没说明浑邪王驻在哪里。《史记·大宛列传》对此作了极为重要的记载:“是岁汉遣骠骑破匈奴西城数万人,至祁连山。其明年,浑邪王率其民降汉,而金城、河西西并南山至盐  相似文献   

2.
郭店楚简《太一生水》属阴阳家著作,其宇宙生成图式与浑天说有一定关联;但文中第二段描述的却是盖天说。出现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当时宇宙结构论的研究正处在盖天说与浑天说的转换之际,也有可能是《太一生水》的两段文字分别抄自不同的文本。  相似文献   

3.
作为志怪小说之祖的《山海经·西山经》有一节“帝江”的故事:“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天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引据袁柯《山海经校注》,下同)对此,诸家已从各层面做了解读。其要点如下:(1)帝江,就是帝鸿,帝江四翼,说明他曾是一只鸟。江、鸿,上古一音之转,偏分可省.《左传》文十八年帝鸿氏有子“浑饨”,正是其分化。“浑炖”促读为“鸿(江)”。(2)帝鸿氏是黄帝的一个“分身”。黄帝为“中央上”之神,《庄子·应帝王篇》:浑饨为中央之帝。所以浑饨实是黄帝的一种“存在形式”。(3…  相似文献   

4.
从文体发生、发展的规律来看,文体浑和往往发生在存在两种以上文体及有必要的物质和技术支撑时。文体浑和不同于文体融合,前者往往是非自觉的、集体无意识的,是文艺自然进化的结果;而后者则是少数文人刻意追求新变的产物。我国文学文体的发展经历了从单纯文体、两个以上的单纯文体浑和成为一种新文体(复合文体)到巨型文体的发展过程。其中,巨型文体往往是“黑洞”文体,它几乎可以囊括一切已有文体(包括非文学文体)。巨型文体也是不断更新换代的,没有终结者巨型文体。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韩愈创作时的社会处境 ,作品的多种艺术手法 ,所出之源 ,及其与柳宗元、刘禹锡之间的相互阐发等多方面 ,论述韩愈《天之说》、柳宗元《天说》、刘禹锡《天论》和柳宗元《答刘禹锡天论书》等一组哲理散文 ,同属自然天道观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初的苦难中,王国维着意于“人生之问题”的苦苦思索,为了寻求人生之“直接之慰籍”,王国维以叔本华、尼采等为参照,形成了“势力之欲为根柢”的文艺美学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意境”说,建构了“势力之悟”的审美价值图式;而“境界”说则是对“意境”说中“意与境浑”这一最高审美层级的审美规定,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7.
郑樵的诗说及其治学精神唐振宇石兴莹有宋一代,疑古变古之风盛行。古代经籍在宋代几乎都被重新认识和思考,《诗经》当然不能例外。《四库总目》说,“自唐以来,说《诗》者莫敢议毛郑,虽老师宿儒,亦谨守《小序》,至宋而新义日增,旧说俱废。”对毛诗首先发难的是欧阳...  相似文献   

8.
《说苑》一书,是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和目录学家刘向编撰的一部颇具小说风味的历史杂著。该书共二十篇,分门别类纂辑了先秦至汉代的遗闻轶事。全书思想倾向根基于儒家,但并不完全局限于儒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哲学、文教、军事、外交和社会伦理等诸多方面。尤为可观的是作者寄托于史事与杂议之中的人才思想,广泛而又深刻,丰富而又含蓄。如果我们从人才学的角度审视,可以毫不夸张地称《说苑》是一座中国古代人才思想的宝库。本文拟就人才的品格德行、人才的价值作用、人才的推举进荐、选拔任用、奖惩赏罚和人才的分等分类等论题,对《说苑》作粗浅窥探。  相似文献   

9.
按汤用彤先生的说法,玄学作为魏晋新学的一个特点,就是对各派思想进行一个新的组合,从而使那个时代的思想表现了特殊的精神。组合的结果,就是“以老庄(自然)为体,儒家(名教)为用”。①《文心雕龙》所表现的思想正是这样一种组合。一方面,刘勰的文学观中有不少命题,如自然说,虚静说,物感说和情志说等,都与道家思想有着血缘关系,但另一方面,刘勰又通过玄学的圣人观将儒家思想输入《文心雕龙》,从而起到节制和平衡道家思想的作用。圣人观可以说是《文心雕龙》进行思想组合时的枢纽或关键。于是,《文心雕龙》中儒道两家思想就处于一种微妙的,又不无勉强的调和状态之中。正是这种调和,暴露出致命的理论弱点,导致了刘勰写作《文心雕龙》的方法论矛盾。  相似文献   

10.
黄老学派大约是产生于战国中期,在老子思想出现之后,从老子学说中分化而出的一个学派。(依我看来,老子的一些思想可能产生较早,而形成完整的学说和《老子》成书的年代可能晚些。关于这一问题我将用另文探讨。)《史记》记载:“申不害……学术以干韩昭侯,……申子之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老庄·申韩列传》)  相似文献   

11.
姚晓燕 《东岳论丛》2012,33(4):121-124
吉田兼好在《徒然草》中时常对外界一些人情世事进行否定性的阐述,并对之投以否定现实、批判世俗的利刃.而老庄思想对吉田兼好的影响可以说是这“刃”所以锋利之所在.尽管如此,两者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徒然草》中始终贯穿着“无常”的观念.与此相反,老庄思想则以“无为自然”为原则.而“重生轻物”的思想可以说是老庄的“无为自然”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2.
李春晓 《社会科学》2006,2(8):186-191
爱国民主人士和教育家马叙伦是一位著名学者,在文字学、训诂学、校勘学、老庄哲学和经史古政等方面留下不少专著和论文,尤其在《说文》学方面更为突出,其贡献主要表现如下三点:(一)贯通古今,汇集众说,提出“六书二系”说;(二)利用金石甲骨文字订正《说文》之讹;(三)在《说文》音韵学亦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3.
庄子“天”“人”说的现代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庄子的“天”“人”说表达了万物为一的宇宙整体观念,说明了人是自然的一种存在形式以及人应当顺应自然的思想。这些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观点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任蜜林 《文史哲》2023,(6):131-140+165
京房在两汉易学史占有着重要地位。从某种程度上说,汉代象数易学是由京房奠定的。京房之所以能够对两汉易学产生如此重要的作用,就在于其把阴阳五行思想引入到《周易》中,使得《周易》变为以阴阳五行思想为基础的象数易学。京房的八宫说、飞伏说、纳甲说、纳支说等思想无不与阴阳五行思想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探讨京房易学的阴阳五行思想对于认识京房易学乃至两汉经学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京房之所以在阴阳五行思想基础上建立一套八宫卦为基础的象数学说,并不主要是为了易学建构,而是为了政治上的运用,这与后世以占测个人吉凶为目的的术数之学有着本质不同。这也是京房易学在当时被立为官学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5.
<正>庄子学说产生于孔子之后的战国时代,作为对老庄思想体系的完成它与儒家学说形成了共同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哲学、文化和艺术的显学名说。儒道互补的观点已被学术界人士一再论述,本文仅就儒道两家思想的联系与差异着手,向内发掘庄子散文艺术魅力的成因。《庄子》一书是研究庄子学说的正典所在,它是庄周及其门人后学的著作集成,凡三十三篇。一般认为其中的《内篇》为庄周自撰,《外篇》和《杂篇》出自他的门人后学之手。尽管《外篇》、《杂篇》与《内篇》相比,在行文意蕴和思维方式上有些差异,但作为对《内篇》的注释和阐发,在基本思想范畴上是一致的。所以庄子学说和他的散文艺术魅力实际上是融汇在庄子学派的学说和散文艺术中了。 对庄子的研究历来呈现为“好文者资其辞,求道者意其妙”①的  相似文献   

16.
<正> 僧肇为什么能接受老庄思想去发展佛教呢?首先是因为僧肇在少年时就受到了老庄思想的影响。据《高僧传》卷六《僧肇传》记载,僧肇少年时即通经史,尤喜老庄。由于他“每以庄老为心要,尝读老子《道德章》,乃  相似文献   

17.
《论语说》初成于贬官黄州期间,在诠释过程中,苏轼利用《论语》中的某些思想资料,结合时代主题和自己的心得体会,融会贯通,综合创新,打破成见,自出新意,呈现出了疑经改经、杂采众说、阐发性命之说和掘发政治意蕴的诠释特色,在《论语》诠释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童心说》的义理结构与中国非理性主义文学思想之发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建平 《河北学刊》2005,25(2):118-126
《童心说》是李贽思想发展过程的一个必然性的重要成果,是李贽将心学的"吾心即性"说、伊斯兰教的以"净"为 真说、佛学"真空"说、老庄的"自然"说以及对"百姓日用迩言"观察之所得重新整合的结果,具有"空净"、"自然性"、"一念 心"、"为己"、"真情"的五层内涵。贯穿这五层内涵的精神本质是排斥后天的人力所为的"染"和"闻见道理"、"'六经'、 《语》、《孟》"之"假",以直觉的"自然真情"排斥传统的道德理性,具有非理性主义色彩。《童心说》中"天下之至文无不出于 童心"的童心表现说、"创制体格"无高下先后说,以及与写于《童心说》前后的文章中所阐发的内容形式无分界说、非技巧论 等一起构成了李贽的非理性主义文学思想体系。而中国此前的文学理论中虽有不少非理性的观念因素,却未曾产生自成体 系的非理性主义的思想理论,李贽的非理性主义文学思想具有开山之性质,并对以后的文学创作与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陈明 《天府新论》2013,(5):27-34
大陆新儒学发展的特征之一,就是从宗教的角度描述其历史文化功能,探索其现实意义定位。这自然要对相关的神学问题做出理论阐述。本文即依托《易传》、《中庸》和《大学》三部经典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作者认为,宋以来的"四书系统"是以人格养成为动机目标建立的道德哲学,在思想格局和文本诠释上都存在许多问题,并尝试提出了一个以天为中心的宗教的神学系统:《易传》言天道,《中庸》论性命,《大学》说践履。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腾格里崇拜、圣山崇拜与力崇拜这几方面人手,从文化层面民俗学角度对鄂尔浑突厥汗国以《阙特勤碑》为代表的几个重要碑铭作了初步文化分析与探究,以期追寻突厥语族民族古代文化、思维观念、认识观念与礼仪习俗的某些特质以及若干典型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