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产权改革变形:对国企改制典型案例的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企产权改革变形是转轨期我国改革变形的一种主要形式。实践证明,我国国企以明晰产权关系为中心的股份制改革,有待于深化和完善,前些年大批进行的国企改制任务远未完成,与建立规范的现代产权制度目标还有较大距离。国企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几起典型案例警醒人们,国企改制仍是改革的难点,而治理“改制”和“产权变更”名义下的改革变形,更是我国现阶段改革的难点。  相似文献   

2.
王伟 《南方论刊》2010,(3):60-61
权力、能力、魅力是每个国企领导者不可缺少的三种密切相关的“力量”。在新形势下,国企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做到权力、能力、魅力三者同时出众并且有机结合,才能赢得组织和职工群众的双重理解、普遍信任和共同支持,才能不负众望最终有所作为,才能达到无愧于党、无愧于职工群众、无愧于心的“三无”境界。  相似文献   

3.
县级企业改革的新探索中共牟平区委办公室牟平从实际情况出发,把企业改革列为“九五”起动点,加快改革步伐,以此带动全区各项工作上水平。牟平区企业改革总的安排是,按照中央和省、市提出的“抓大放小”的方针,突出三大重点,坚持四个注重,掌握五条原则。“三大重点...  相似文献   

4.
所谓国企改制就是改传统国企单一全民所有制的工厂制为混合所有制的现代企业制度。其实质就是改革企业的产权制度,将企业塑造成为产权多元化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充满活力的微观经济组织。本课题通过对国企改制成本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国企改制成本组成和控制对策,为深化国企产权制度改革提供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 :“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 ,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除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 ,积极推行股份制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我们如何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 ,促进国企 (特别是西部国企 )的资产改革呢 ?一、正确认识国企资产“流失”问题国企在中国 ,多年来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特别是西部地区 ,由于历史原因 ,这一现象表现得更为突出。据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的追踪监测显示 ,截止到 1999年 10月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在全部的工业企业 (指所…  相似文献   

6.
《社会科学论坛》2005,(2):121-127
所谓国企改制就是改传统国企单一全民所有制的工厂制为混合所有制的现代企业制度.其实质就是改革企业的产权制度,将企业塑造成为产权多元化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充满活力的微观经济组织.本课题通过对国企改制成本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国企改制成本组成和控制对策,为深化国企产权制度改革提供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但改革不等于发展;发展为改革提供良好的条件,但发展又离不开改革。如何把改革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是国企改革实践中所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当前,国企发展困难重重,形势严峻,固然与其改革滞后有关,但如果认为“完全是因为国有企业改革太滞后了,才有今天这种极端困难的发展局面”,那就失之偏颇了。经济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体制改革、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科学管理等等,都是其中的子系统,我们不能顾此失彼,以偏概全。要使改革与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就必须找到联系二者之“桥”。 调整经济结…  相似文献   

8.
国有财产的范围应与国家承担的职能相适应,社会和个人有能力从事的行为不应纳入国家职能之列,小政府、大社会是理想的国家模式;国企改制要本着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在非要害领域,放开民营,推进私有化进程;国企改制中要充分重视政府和市场两个方面的作用,“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双管齐下,依法行政是对政府参与国企改制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王辉 《理论界》2000,(1):29-30
中国国企的改革走过了二十年的历程 ,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但随着改革的深入 ,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的问题和矛盾不断呈现出来 ,国企的改革似乎走入了更大的困境之中。针对这诸多的问题和矛盾 ,人们提出了许多改革的理论依据和具体办法 ,对国企改革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俗语说 :治病要治本。国企的改革 ,不能仅仅就事论事 ,它仍是整个国家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津制度乃至意识形态的一场系统改革。国企改革最终的成功 ,将要有赖于这些制度改革的成功。而这些制度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就是产权制度。只有对产权制度进行改革 ,才能最终取得改革的…  相似文献   

10.
新西兰的行政改革被许多国家誉为“改革的典范”,其中公司化、私有化运动和核心部门的改革对我国行政改革具有启示。我国政府改革应从以下方面进行:继续深化国企和事业单位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继续完善公务员制度。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怎样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如何切实加强和完善企业管理,怎样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等,在这些方面金陵石化有限责任公司有许多成功的改革经验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国企改制热点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资产定价和国企职工身份转换是时下国企改制尤其是中小国有企业改制中的两个焦点问题。我们认为:(1)从理论上讲,按“交易价格”来确定国有资产的价格无可厚非,但却没有考虑我国当下的市场环境条件。坚持投资成本法定价即“管理价格”,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政策选择。(2)随着国企改制中产权转让的完成,职工身份也必然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在职工安置问题上之所以引发尖锐的劳资矛盾,甚至对职工的身份界定也含糊不清,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真正发挥企业职工民主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3.
“百日维新”期间,由维新派促成、光绪帝领导的中央行政改革,试图使传统的中央行政体制摆脱原有的演进轨道,从而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此举实掀开了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新篇章,也发20世纪中央行政改革之先声.因此,它不仅在当时具有救亡图存的现实意义,更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如何看待这场政改的失败?时代的发展,不断为人们提供审视这段历史的新视点。本文侧重于从操作层面来揭示政改失败的原因。原有中央行政体制的弊端清季优国之士常常痛斥中国的中央行政体制是“秦制”,意指秦始皇确立的中央政制,历两千年变化无移,其核心是…  相似文献   

14.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放权让利、经营责任承包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阶段,虽然力图增强企业活力,但其总体效果与初衷相差很远,甚至南辕北辙。据1998年12月28日《经济日报》载,当年10月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息税后的资产收益率竟是0%。与此同时,各阶段上的改革措施往往是单项挺进,激励相容的机制并未形成,“内部人控制”、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不断变换手法,愈演愈烈。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瓶颈,很有必要从国企的本质出发,对国企重新定位,反思以往国企改革的目标模式,确立新…  相似文献   

15.
中小型企业改革关键是人员素质的提高□费春山当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处于进退维谷的重要关头。一方面,“抓大放小”是中央既定的改革战略决策,另一方面,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是我国实现“九五”和2010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性举措,这对点多面...  相似文献   

16.
在新时期,切实把握好国企稳定的支撑点,正确认识各群体利益诉求,促进各类事件的妥善解决,才能保证企业的稳定和谐发展。从“正视问题根源,把握三个关系”、“追求企业发展,把握改革步伐”、“协调利益关系,把握思想倾向”、“健全工作机制,把握稳定局面”、“加强队伍建设。把握稳定基础”、“建立‘点、片、面’的管理机制,及时把握特殊群体人员的思想脉搏”等六个方面论述如何在新形势下把握好企业稳定的支撑点,从而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7.
国企改革不仅是对国企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 ,更重要的是对管理国企的体制改革。只有抓住政府管理国企体制改革这个关键 ,才能使国企自主地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国企新模式 ,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 ,是国企改革的关键。随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 ,国企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国企改制是以改变企业所有制形式为内容,以促进企业发展为目的,以妥善安置好职工为底线的一场企业变革.国企改制历经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只有妥善安置好职工,认真清理和解决好欠职工的敏感债务,国企改制才能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改制已进行到攻坚阶段,需要克服改制中的重重困难,探讨和解决改制中出现的许多难题。但是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也不容忽视,国企改制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同等重要,并行不悖。国企改制是改革现行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并不是放任国有资产流失。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共十五报告中明确指出,改制后的企业“不能不受资产所有者约束,损害所有者权益”。国企改制中的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成为改制中必须加以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国有资产,除了防止在改制过程中,评估折股环节流失外,另一个方面就…  相似文献   

20.
十几年来国企改革总体上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当数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差。造成国企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国企自身的“体制病”,即企业经营机制的非市场化,未能形成优胜劣汰机制、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机制、职工能进能出机制、经营者择优选择机制及覆盖全社会的保障机制等。由此造成企业缺乏经济责任约束,企业经理层缺乏职业风险约束。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适应市场宏观环境和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近几年来对国企改革的诊断、对策很多,而改革的实际进程仍难如人意、效果不明显,其关键是深层次的矛盾没有突破。(1)国企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