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发迹变泰故事主要是“以主人公人生境遇由穷到达、社会地位由低到高的转变过程为叙述中心”。蒲松龄从冥游、梦幻、放生三种途径表达他发迹变泰的思想,即对财富的向往,对功名富贵的渴望,对儒家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看重与认同。蒲松龄对发迹变泰的认识是理性而深刻的,一方面他认同发迹是人生向上的转变,是一种鲜花着锦的人生态势,另一方面他也指出变泰诱发人的恶向欲望,衍生种种的世态炎凉与丑恶行径,蒲松龄以他的如椽妙笔为我们留下了值得深思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
"三言"发迹变泰型故事的母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言"中发迹变泰故事进行母题分析,从感生与异貌、女人与酒、命运与机遇3个层面观照发迹变泰型故事的创作心态和接受心态营建这类故事的结撰者及其所面对的读者群皆来自于社会底层,在现实生活中备受压抑,尽尝了世态炎凉,才会有如此强烈的发迹梦幻.此类作品所反复咏叹的神异的命运和机遇,其实是欲于世态炎凉的际遇中令这些处于底层的人们建构一种生活的信心.  相似文献   

3.
元代历史剧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由夏、商、周至宋、金无一例外,全部囊括其中,尤以敷演两汉之历史为最盛。"两汉故事戏"依其主旨可分作四类:民族矛盾剧、变泰发迹剧、政治斗争剧及伦理道德剧,其繁盛与元代社会政治、文化环境及文人心态密不可分,与汉、元两代迥异的社会背景紧密相连,表达了文士乃至寻常百姓对现实的不满和社会公正的渴望。  相似文献   

4.
明清历史演义小说表现了与封建正统思想判然有别的平民意识。这主要表现在赞同叛逆反抗行为、重视道德和义气、盼望发迹变泰以及用因果宿命的观点解释历史现象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5.
明代中后叶的思想解放潮流,确立了新的人生价值观念。张扬个性、放纵欲望成了新的时尚。人们普遍重视现世佚乐享受,渴望变泰发迹;进步思想家则对程朱理学规范标举的“贞”、“节”、“烈”妇女观提出了抗议与诘责,确认了情欲追求的人性合理性,对青年男女挣脱封建枷锁的婚恋情爱作了赞颂;最后,揭示了市民阶层世俗功利的宗教精神,寄寓了讽咏意绪  相似文献   

6.
明清小说家以金银变化母题炮制了大量幸运故事,执著地希望通过人为努力发迹变泰,他们对于旧有母题,或进行拓展,或果断摒弃。明清小说中金银变化母题的繁盛,离不开银本位的货币制度。明清小说中金银变化母题的兴盛,体现并密切了神秘思维与艺术思维的关系,反映了经济需要和神秘想像的刺激,并对审美创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明代戏曲《白兔记》在“前文本”的基础上对主要人物形象进行改写,女主角李三娘由“前文本”中大胆泼辣、吃苦耐劳的“农家女”逐步被改写成孝顺父母、善良贤惠、吃苦耐劳、忠贞不二、重视家庭、宽宏大量,集传统美德于一身的贤妻;而男主角刘知远亦由“前文本”中神灵附体“发迹变泰”的负心汉逐步被改写为文武兼备、重情重义的好丈夫.剧作家通过人物的改写迎合大众对“士夫贤妻”的审美期待和重视女性“贞德”的文化心理,还试图弥补刘知远的道德缺陷,但主角形象亦即丧失了“野性”的光芒.  相似文献   

8.
对说话家数可从专有名词的内涵、家数分类标准、古汉语语法及训诂术语的使用特点、版本勘误四个方面对《都城纪胜》所载说话家数引起的争论进行考辨补正,认为说话家数当为小说、说铁骑儿、说经(含说参请)、讲史四家。其中,小说包括银字儿(含烟粉、灵怪、传奇)、说公案、搏刀赶棒、发迹变泰四个小类目。《梦梁录》袭用成说,并误作改动,其关于家数的记载不足为凭  相似文献   

9.
由于佛教在傣泰民族社会长期盛行,对傣泰民族民间故事的人物、题材、思想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傣泰民族民间故事因此获得新的活力;傣泰民族民间故事成为佛教传播的重要载体,佛教借助民间故事的生动形象和特殊的传承方式得到更加广泛的普及,充分体现了宗教和文学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话本小说中的东京想象与记忆是凭借文字而展开的。从作为话本故事场景呈现的纪念碑性实物记忆,到象征皇权、选拔人才和多种狂欢式节日等政治精神文化记忆,再到追求前途的士子、发迹变泰的下民、乐善好施的商贾、司法公正的清官、辛酸悲戚的歌妓等市民日常生活记忆,话本小说中的东京承载了远比地理空间丰富得多的政治、精神文化及各种类型人的活动,呈现出多维的特性,此特性不仅极大地影响了话本小说对东京的书写,激发了小说叙事的多样性,而且塑造出东京意象,这个东京意象是阅读群体在阅读话本小说时共享的精神记忆和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1.
"三言"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总集,它的出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作品最具特色。这些作品大都揭露封建婚姻制度的残酷和门阀制度对女性的迫害,也塑造了一些善良、纯洁以及为争取自己爱情幸福而进行反抗和斗争的女性,在女性形象的发展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时也是晚明白话短篇小说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相似文献   

12.
冯梦龙编撰的“三言”是宋元明故事的宝库,而金庸小说非常讲究故事性,又多以宋元明等朝代为小说的历史背景,自然会对“三言”的情节借鉴,这主要表现在寻宝、行侠、吓蛮、伏鬼等方面,当然作者在借鉴同时又加以变化,以增加小说情节的传奇性、曲折性和趣味性,或是有助于塑造人物的形象。  相似文献   

13.
同样在现代媒体以及互联网推动下发迹的郭德纲与周立波,迅速走红并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大众文化背景下,两者的一些内在相似性决定了他们的走红成为时代的必然而非偶然。对郭德纲的相声和周立波的小品进行相似性分析,从而探析大众文化语境下,他们怎样引导和切合大众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4.
"三言"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总集,它的出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作品最具特色.这些作品大都揭露封建婚姻制度的残酷和门阀制度对女性的迫害,也塑造了一些善良、纯洁以及为争取自己爱情幸福而进行反抗和斗争的女性,在女性形象的发展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时也是晚明白话短篇小说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相似文献   

15.
宋元南戏中的士人婚恋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元南戏流传下来的作品以反映士人的婚恋为主。由于宋代科举所形成的崇尚士子的婚姻观念的普遍化,宋南戏多揭示在这一文化背景下士人发迹变泰、负心背德的故事,而表现出较多的批判色彩。随着时代的变迁,士人地位的失落,元南戏中的士人婚恋主题也发生了转变。这一转变有两个方面:一是多写书生在科场得意后仍然忠于爱情,表现出高尚的品德操守。二是展示科举士人对“婚”与“仕”的深入的道德反思与灵魂拷问。宋元南戏中的士人婚恋主题的发展经由了一个从表层批判到深刻反思的深化过程。这一过程的出现,与特定的时代相关,尤其与科举士人地位的变化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6.
才子佳人小说是构筑心灵理想的文学王恒柱才子佳人小说是指产生并兴盛于明清之际,以描写才子佳人遇合故事为主线的一大批小说。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把它归入人情小说类,并说人情小说所写“大率为离合悲欢,发迹变奉之事,间杂因果报应而不甚言灵怪,又缘描摹世...  相似文献   

17.
刘继兴 《社区》2010,(26):41-42
蒋介石这个人很有趣,他有令人吃惊的“两多”:一是发迹前的辞职多.二是发迹后的兼职多。此“两多”,皆为当时之冠。  相似文献   

18.
武田泰淳(1912-1976)是日本战后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因其独特的从军经历和中国体验而备受瞩目。他一生都与中国有着难以割裂的联系,创作了大量的中国题材作品,在当代中国题材日本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中国文学研究者和侵略者的身份矛盾使他陷入了巨大的痛苦。这种特殊的心理矛盾造就了他不同一般的中国体验。  相似文献   

19.
古代艺人创作戏剧主要是为了满足平民大众的文化消费 ,因而不得不受大众审美追求的支配。通过对大众审美与古代艺人历史剧创作关系的分析和阐释 ,认为反映在历史题材的艺人剧作中 ,大众审美的假定性、约定俗成式、极端类型化等价值取向直接决定着历史剧作品的叙事结构及艺术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0.
"赘婚"是一种特殊的婚姻形式,而小说中的赘婚又游离于真实与虚构之间,体现了超越固有观念和社会准则的某种潜力,在情节的萌发和建构方面尤其如此。小说作者从赘婚中获得了天然的便捷,可以从女性的立场营造情节、叙述故事;赘婚中存在的种种常见困顿,反而为作者提供了便利,在小说中都转化成为情节发展的若干层次;对于赘婿来说往往意味着尴尬和屈辱的婚仪、改姓以及逐婿,在小说里也成为了情节的重要来源。以至于在赘婚的基础上建构的小说不是悲剧,而是充满了谐趣以及励志色彩的喜剧或正剧。赘婚可以摆脱现实中的种种劣名,变为小说中最让人兴奋的情节元素之一,并进而成为小说中"大团圆"结局的一个要素。在促使小说中的人物"发迹变泰"的同时,赘婚也完成了自我的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