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百回本《西游记》作为一部以取经故事为题材的作品,从其取经故事源起到成书可见《西游记》的故事原型是佛教的;他的故事主旨体现了大乘佛教对小乘佛教的取代、文本回目及诗词韵文和名词术语都涵盖“明心见性”的佛学意味。  相似文献   

2.
全真教虽在元代有大发展,但元代的佛道角力仍使它受损;元室曾三次焚毁道书。丘处机“法孙”史志经继承发挥惹怒元室的处顺堂《西游记》壁画图文主旨,编创关于丘处机到大雪山见成吉思汗事绩“图文”六十四回,实际上就是全真教《西游记》初稿,它与佛教系统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等相结合,终于形成了今本小说《西游记》。  相似文献   

3.
《西游记》的叙述结构是在充分吸收前代取经故事的过程中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大唐西域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无名氏的《西游记杂剧》以及《西游记平话》等都对吴承恩的《西游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西游记》中所见佛教经目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西游记》实际所涉及的佛教经目44种进行考证,认定其中与佛教经目全同者计19种,基本相同者计11种,无此佛教经目然与佛教有一定关系者计10种,查无所据者4种。这说明,《西游记》的作者并不是如鲁迅所说"尤未学佛",《西游记》中所见佛教经目亦并非完全"荒唐无稽"。然作者亦不是虔诚佛教徒,其创作《西游记》亦并非有意宣传佛教。  相似文献   

5.
在吴承恩《西游记》小说成书之前,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便以戏曲、小说、说唱等多种艺术样式广泛在民间传播,这无疑为吴承恩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这里依据《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等相关文献,从取经人、取经故事、取经故事的寓意等三方面,比较《西游记》成书之前的这些原始材料与吴承恩《西游记》小说的异同,以此考察吴承恩作为小说家的独特创造性。  相似文献   

6.
论吴承恩《西游记》小说及其成书之前的取经故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吴承恩《西游记》小说成书之前,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便以戏曲、小说、说唱等多种艺术样式广泛在民间传播,这无疑为吴承恩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这里依据《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等相关文献,从取经人、取经故事、取经故事的寓意等三方面,比较《西游记》成书之前的这些原始材料与吴承恩《西游记》小说的异同,以此考察吴承恩作为小说家的独特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佛教“修行”观念,不仅对《西游记》英雄史诗的风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丰富了其批判现实与游戏人生母题的内涵。本文以佛教“修行”观念影响《西游记》主题倾向为研究视角,从批判现实与游戏人生两大母题入手,运用比较和分析的方法,揭示《西游记》世俗思想与佛教“修行”观念之间的隐秘关联.论证二者之间的相容性特征,以及以往学者对此问题产生误读的历史与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8.
小说的角色地位意识和结构线索意识 ,在长篇小说的创作学层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西游记》调整此前各雏形作品的人物地位而确立孙悟空为主角 ,并依次确立其他次角配角 ;又以主角孙悟空结构全书或曰以孙悟空保护唐僧取经这一主干事件笼罩全书 ,形成有机鲜明的结构线索。这是《西游记》之前的《三国演义》、《水浒传》所未曾有的 ,以长篇小说《西游记》始有角色地位意识和结构线索意识 ,是范式意义。  相似文献   

9.
《西游记》的主题可分表层和深层两重意义来理解:表层写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历程;深层则揭示禅宗修行与道教内丹学说杂揉不分)之身心历程。《西游记》不少故事意象构思来源于修行过程身心变化之现象。关于这种身心历程的心性方面的变化,学术界利用佛教资料作过较多探讨,而对这种身心历程的生理方面的变化其资料多来自于道教内丹学说)则未曾着重论及。从道教、佛教修行功法理论来解读《西游记》无疑是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正>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以下简称《取经诗话》)是现传最早叙述唐僧取经故事的话本。有人认为:“此话本不是吴承恩《西游记》的蓝本,”断言“此话本与吴承恩的《西游记》,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直接关系”①。还有人甚至说:“至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似吴承恩未知其书,对之无所取裁”②。  相似文献   

11.
简自幼便忍受着作为“他者”所带来的不确定感,但是她拒绝接受命运的安排,坚持“自我”的独立性。简的荆棘人生路——盖茨海德—劳渥德—桑菲尔德—沼屋—芬丁——充分展现了她对“自我”的不懈追求。简的“自我”形象迸发着女权主义的光芒。小说中看似“不太可能”的情节揭示了最可能的事实:男性统治正是女权主义“他者”困境的根源。  相似文献   

12.
以西部大开发为背景 ,对西部女性的应然状态与实然状态作了比较分析 ,西部女性的实然状态与西部大开发的客观需求极不适应。转变观念、提高素质、找准位置、以新的时代理念和精神风貌投身于西部大开发是西部女性的应然状态。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演进的历史长河中,黄河文化源远流长,西部摄影形象、生动地阐释黄河文化一花独秀.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之际,西部摄影已成为人们探视黄河文化的窗口,是东西部经济文化交融的纽带.  相似文献   

14.
西方女性主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 2 0世纪 60— 9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进行述评 ,概括了女权主义运动的基本模式 ,认为女性主义是女权主义的升华 ;分析了女性主义的多元文化格局和政治化倾向 ;着重考察了第三世界女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的特征和走向  相似文献   

15.
有关西域女国的问题一直是学术界比较有争议的话题,本文从《大唐西域记》所记的"苏伐剌拏瞿呾罗"入手,根据学术界前辈已有的研究成果,对西域女国的相关资料重新做了梳理。经过分析,笔者认为西域女国的位置在进西藏中部偏南,种族为西羌。经济方面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是一个从母权制国家向父权制国家过渡的国家。单偶婚和多偶婚同时并存。在宗教文化方面,西域女国主要信仰原始宗教和苯教,同时还明显受到中亚其他外来宗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理性传统决定了西方的意象研究以想象过程为切入点,理性的参与使意象中蕴含的情感淡化,并逐渐客观化为图片;20世纪初以庞德为代表的"意象主义"深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但意象主义意象论在本质上仍属于西方传统,偏重图片效果和象征意味。  相似文献   

17.
理性传统决定了西方的意象研究以想象过程为切入点,理性的参与使意象中蕴含的情感淡化,并逐渐客观化为图片;20世纪初以庞德为代表的"意象主义"深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但意象主义意象论在本质上仍属于西方传统,偏重图片效果和象征意味.  相似文献   

18.
美国西部的成功开发,给我国西部开发提供了很多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启示一:西部开发要把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政府的引导调控作用相结合,在市场机制难以充分发挥的情况下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启示二:要把改善硬环境与改善软环境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在改善软环境上下硬工夫,人才的培养是西部开发的关键。启示三:要创新开发模式,注重观念、体制和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加强西部民族高校图书馆建设服务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民族高校图书馆在藏书建设等诸多方面与东部高校图书馆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故应加强藏书建设、自动化网络化建设 ,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从而 ,更好地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 ,为西部政府决策部门、企业和当地广大群众服务。  相似文献   

20.
西部城市实施形象定位战略、追求个性化发展 ,是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也是西部城市自身改变其形象单一、形象落伍局面的客观要求。准确的形象定位 ,对西部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西部城市在进行形象定位时 ,应当把握好全局性、整合性、系统性、前瞻性、跨越性、协同性、稳定性和连贯性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