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尔库塞在西方发达工业文明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高度注意到对工业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科学技术的作用,清晰认识到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强大的异化力量,即一种新型的更加强大的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力量,使得西方发达工业文明社会成为一种新型的极权主义社会.由此,形成了马尔库塞对技术理性进行现代性批判的政治哲学视域.  相似文献   

2.
西方马克思主义不同于20世纪西方其他左派思潮的一般理论特征,它是本真马克思的诉求和工业现代性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其哲学逻辑经历了早期建构、人本主义转移和科学主义扭转,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已经终结。这一终结的理论特征表现为在全面批判工业文明的基础上否定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生产和人的解放逻辑。法国1968年的“红色五月风暴”,则标志着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走向衰落。终结之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语境中演化为后马克思思潮、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和晚期马克思主义三种理论形态。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逻辑终结并不意味着其理论效应和研究价值的弱化,对于其理论逻辑的反思与讨论是中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深化的表现和机遇。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化肇始于西方工业文明的舶来,帝国时代的“西学东传”曾因清王朝傲慢的“礼仪之争”而使中国错失现代化发展的早期机遇,最终导致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陷入黑暗深渊。此后,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觉醒,追求以仿效西方现代化方式实现民族复兴。自清后期至民国,中国在技术、工业、制度、文化甚至社会生活领域不断学习、摹仿和追随西方现代化进程,但历经多次尝试,均痛苦失败。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党带领人民坚持以工业化为中心探索国家现代化建设道路,历经曲折,反复比较,最终选择以改革开放姿态深度融入全球化,在现代化建设中逐渐实现从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转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通过理论与制度创新,打破了现代化即西方化的思维定式,形成了与西方迥异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而创生了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文明的转型     
西方工业文明为主导的现代文明引发了全球性生态危机,从根本上动摇了人类生存的基础。文明范式的转型是人类走出生态危机的必由之路。生态文明作为对工业文明的超越,代表了一种更为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在世界文明新的大变局中.再度振兴的中华文明将肩负着开创人类未来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
文明的转型     
西方工业文明为主导的现代文明引发了全球性生态危机,从根本上动摇了人类生存的基础.文明范式的转型是人类走出生态危机的必由之路.生态文明作为时工业文明的超越,代表了一种更为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在世界文明新的大变局中,再度振兴的中华文明将肩负着开创人类未来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6.
一近年来,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正在大谈即将出现一场所谓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新的“产业革命”。一些西方资产阶级学者为此著书撰文,宣扬新的科学技术革命能够解决西方国家所面临的各种难题,使西方世界重新走上经济繁荣。他们鼓吹这些观点,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方面的原因。众所周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经过五、六十年代的迅速发展后,自七十年代以来,即陷入了生产停滞、通货膨胀、失业严重的滞胀局面。包括凯恩斯主义在内的各种资产阶级经济理论都无法为西方国家提供有效的方法,以摆脱目前所处的困境。因此,资产阶级需要以描绘所谓科学技术革命的“新时代”,来给基本矛盾日益深刻的资本主义制度打强心针。这些观点,从根本上说,当然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相对立的。我们对此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但是,另一方面,这种对新的技术革命的议论,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值得注意的信息。这就是,在世界上确确实实出现了若干新的技术、兴起了若干新的产业。这些新技术主要有如下几项: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中期以后,随着金融创新与深化,世界经济出现了金融化趋势,经济金融化取代了传统的经济货币化。进入90年代,金融创新的浪潮正席卷世界各国,金融衍生品猛烈地冲击着传统银行业务和金融制度。中国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金融创新的历史背景与原因 1.金融创新的历史背景。金融创新是在利润逐使下不断发生的金融改革。改革的背景:一是二次大战后世界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西方主要工业强国的经济实力迅速增长。70年代后,出现了两个值得注意的现象:①西方经济“国债化”,使各国资本发生了重大变化,为金融创新打下了基础。②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促进并带动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和跨国银行的兴起。日益强大的国外投资和国际资本流动呼唤着  相似文献   

8.
价值观念作为社会的意识形态是社会的经济基础的反映,因此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必然有一定的社会价值观念与之相适合。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折的历史时期。后工业社会的出现带来了一系列不但与工业化以前的传统社会根本区别的,而且与工业化的现代社会大不一样的社会状况。社会的现实生存状态的改变,必然要导致社会的价值观念发生相应的变化。当前西方社会价值观念演化的总趋向是具有强烈的“后现代”特点,本文拟对此作一简要的述评。近年来,一些西方学者根据西方发达国家向后工业社会转型期间的社会…  相似文献   

9.
《文史哲》2014,(3)
20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女性小说创作出现了"以译代作"的文本,它是在中国近现代文学转型的语境中新文体诞生初期的一种文学产物。当时一些女性在创作时,受到西方文学作品中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表现手法的影响,自觉或不自觉地借鉴西方文学作品。这个过程经历了由摹拟西方小说到"以译代作"的过程。这种现象的出现与"西学东渐"的深入发展和女性作家对西方小说阅读的深入密切相关。她们以阅读、翻译外国小说为手段,经过移植、过滤与改造,生成一种新的文本,并表现出本土化的特点。"以译代作"在思想观念上对近代女性小说具有一定的先导性和启蒙意义。它拓宽了向西方文学学习的渠道,有利于本土文学/文化的发展。此现象也曾出现于五四时期的新诗创作中。如果再往前追溯,在近代早期一些史地著作中亦见端倪。"以译代作"现象的出现,既是中西文化交流中一代知识精英积极、主动地追求真理、学习西方的自觉的行为方式,又是在西方强势文化影响下拓展文化/学术视野、促进本土文化/文学发展的一种新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60年代,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现代西方社会由大机器生产的工业社会进入以信息化为表征的所谓后工业社会阶段,而现代西方文化也随之全面推进到后现代主义时期。作为当代西方“显学”的后现代主义不仅反映出西方文化新的发展趋势,而且也标示出了它对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11.
关于新的“产业革命”的情况,我想谈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国外有关新的“产业革命”的议论 当前,在经济发达的国家,是不是可以说一个新的产业革命出现了?这个新的产业革命叫第几次产业革命?对此,西方经济学界、科学界、社会学家,看法是极不一致的。有的认为,现在正面临一个新的“产业革命”。这个产业革命,有人说它是第二次产业革命。十八世纪下半叶有了纺纱机、织布机和蒸气机的结合,引起了工业的发展,叫第一次产业革命,今天这次叫第二次产业革命。有的学者把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出现电和电的广泛应用,叫第二次产业革命,今天这次叫第三次产业革命。也有的学者认为,在二十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出现原子能、计算机以及后来的宇宙飞行,是第三次产业革命,今天面临的是第四次产业革命。还有一些其它的观点,比如,有人认为产业革命主要指的是工业化,现在还叫产业革命就不合适了。因此,他们认为将来的社会应当叫作“新的经济”,“下一代经济”,或叫“工业化后社会”,或叫“非工业化社会”,名词很多。我国现在发行一本  相似文献   

12.
我国工业设计教育起步相对西方发达国家晚了半个多世纪,但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引进和消化,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为国家陆续输送了不少工业设计人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对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在日益增大。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应反思工业设计教育,并制定相应的工业设计教育对策。一、多层次培养设计人才我国目前的工业设计教育基本上仍然是单一模式。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是客观趋势,大众化必然伴随着高等教育结构的多样化、多层次化。设计教育的多样化、多层次化,…  相似文献   

13.
西方经济思潮的意识形态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思潮尤其是西方经济思潮,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一刻也脱离不了意识形态的纠缠。每一个新的经济学说的出现,都离不开特定意识形态的推动、帮助;同样,每一种新的经济学说的普及、推广和运用,都对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意识形态的巩固、发展、变更和转向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揭开西方经济学的意识形态性面纱,剖析藏在表面自由公正的经济思潮背后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属性,有利于增强人们全面认识西方经济学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4.
现代性与社会政治分析范式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瑞昌 《人文杂志》2006,(3):148-153
20世纪末以来,风险社会理论风靡西方社会科学界,风险分析法成为透视西方社会发展的又一方法,一些理论家认为阶级社会理论和阶级分析法适合工业社会而不适合工业社会之后的社会形态,因而,西方社会政治分析范式需要进行部分转换。本文认为西方社会发展的各阶段社会中的矛盾不一样,社会政治议题也不一样;新社会运动勃兴从实践层面表明社会发展变化。但是,这些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生产资料属性差异而产生的,因此,要消除工业社会的副作用、防范科学技术的风险主要还是要建立新的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上正在兴起一场新的技术革命,人们称之为信息革命、第三次浪潮、第四次产业革命等等。在西方,许多学者在用各种观点来说明当今世界出现的这一新问题,其中不乏新颖见解,值得找们借鉴。而基本观点则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例如,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说:“马克思本人是旧的第二浪潮社会、也就是工业社会的产物”。“不能借助马克思主义去了解高技术世界的现实。今天,用马克思主义来诊断高技术社会的内部结构,就象在有了电子显微镜的时代,还是只用放大镜。”  相似文献   

16.
在五千年的漫长历史长河中,人类文明经历了一系列的形态嬗变,从神话时代,经过英雄时代、宗教时代,最终进入工业时代。文明的形态嬗变在公元15、16世纪以前主要是由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之间的冲突、融合所导致的,而最后一次形态嬗变则是"泛西方化"浪潮冲击的结果。到了20世纪末叶,持续了数百年之久的"泛西方化"浪潮已经呈现出强弩之末的态势,与此相应,一股全球性的"非西方化"浪潮正在蓬勃兴起。这种重大的历史转折使人类文明在未来几个世纪里可能会进入一个新的"世界历史的轴心期",未来世界文化将呈现新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一场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正在蓬勃兴起,并导致现代社会发生了某些变化。西方有人把现代社会称之为“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科技社会”,认为人类社会已经继农业和工业之后掀起了“第三次浪潮”。这些说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技术革命对现代社会的深刻影响。这场革命的到来是以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与此相联系的微电子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正如《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托夫勒所说,“今天,在我们为第三次浪潮文明建设新的信息领域时,我们为无生命的环境输入的不是生命,而是智慧。导致这一进化发展的关键当然要推计算机。”  相似文献   

18.
西方史诗性历史小说进入中国的时间虽然很早,但以此种文体模式写作的中国现代历史小说出现得较迟.刘圣旦的历史小说集<发掘>是第一部以西方史诗性历史小说观念创作的"纯粹历史小说集",它的出现,不仅为中国现代历史小说贡献了一种全新的文体形式,而且提供了新的历史关照与文学还原的方式,并为中国长篇史诗性历史小说的出现做了前期准备.  相似文献   

19.
杨劼 《学术界》2013,(1):158-164,286
白璧德主张把心理洞察作为出发点,提出了"更高意志"的学说以替代所谓的"上帝的恩典"以强调"内在工作"的重要性,试图建立涵摄世界各大宗教精神的"新的统一"以建立生活世界的信仰。在此,白璧德借鉴了东方的"道路"思想以缓和西方理性与信仰的紧张关系,使神圣不离世俗。白璧德在"上帝死了"的时代背景下重新给西方人根植一种新的信仰,用意不在宗教的"冥思",而在现实的"调和",以矫正西方现代转型、特别是美国现代转型过程中所出现的诸多文明问题。  相似文献   

20.
宋晓峰 《人文杂志》2012,(4):184-186
中国当代画坛容纳了中国传统绘画、西方写实绘画、西方现当代绘画,还有在融合的过程中形成的受西方绘画或观点影响的新的中国画形式,然而很长时间以来,虽然有很多值得我们敬佩的画家,但却很少能够代表当代精神的绘画风格,致使画坛出现很多疑虑,本文从当代画坛的中西交融来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