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从统计数字看,我国的宏观调控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经济过热势头得到了遏制。在宏观调控取得良好成绩时,也有一些对宏观调控政策质疑的观点,我愿意对这些观点进行深入的探讨。观点一:“经济热有什么不好”有人认为,中国经济不怕热,就怕冷,经济过热有什么不好?我以为,在世界各个国家,经济过冷从来都是经济过热的直接恶果。比如,美国前几年的经济萧条是因为 IT 业的泡沫导致的,而日本长达15年的经济低迷,则是因为此前20  相似文献   

2.
刘国光 《科学咨询》2004,(21):22-24
一、宏观调控是一个中性的概念 去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周期.某些部门投资过度扩张,引发经济局部过热现象.为应对这一局面,保持国民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政府实施了新一轮宏观调控措施,近几月已取得一定成效.在实施新一轮宏观调控措施过程中,人们有种种反应,其中不乏对宏观调控的误解,把宏观调控的概念弄得面目全非,需要加以清理.仅从报刊上举一些例子,如:  相似文献   

3.
宏观调控权纵向配置的观点众多,主流观点多认为仅有中央享有宏观调控权,但其中颇多疏漏,从理论结合实践的维度出发,应可得出宏观调控权的纵向配置应是中央和地方共享宏观调控权。在此基础之上,初步构建出中央与地方宏观调控权配置的体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2002~2012年的89家房地产A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印证了宏观调控政策影响股票投资价值的观点,识别出了对股票投资价值影响较大的财务指标。  相似文献   

5.
《科学咨询》2004,(13):7-10
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出现重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在取得新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固定资产投资居高不下,资本、资源匮乏难以支撑以高投入、高消耗为支点的快速增长,经济运行随时可能出现"过热危机".对此,中央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充分警惕.从2003年9月央行调整存款金准备率,到本届中央政府将GDP的调控目标"保守"地定为7%;从席卷全国土地整顿风暴,到最后被媒体称为"强硬一刀"的中央对"铁本事件"的严肃查处,无不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中央新一轮宏观调控已经全面启动.接下来更为关键的是,在新的宏观调控面前,各地方政府该如何把握、该如何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房地产宏观调控的组合拳下,房地产热已经降温,炒房者的投机行为受到遏制,居民买房的意愿回落.然而,各地对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反应却"冷热不均",在宏观调控下何去何从,各地房地产业走到了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7.
后凯恩斯学派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供给是内生的,对于货币供给是如何内生决定的这一问题,后凯恩斯学派内部存在着适应主义、结构主义、流动性偏好3种不同的观点.以中国为例检验内生货币假说,可以拓展内生货币假说在发展中国家的经验证据,运用EngleGranger两步法、误差校正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等计量经济方法得出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存在从贷款到货币供应量的单向因果关系,所以中国的货币供应量本质上是内生的.长期内中国的GDP与货币供应量、贷款与基础货币、贷款与货币供应量货币乘数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短期内存在从贷款到货币供应量货币乘数的单向因果关系,这充分证实了结构主义的观点,但结果并未支持适应主义和流动性偏好的观点,这些结论对中国的宏观调控具有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8.
8月份以来,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处境越来越微妙:要不"功亏一篑",要不就会引发经济萧条.温家宝总理8月初指出,目前宏观调控还处在关键阶段,取得的成效是初步的、阶段性的,基础还不巩固,固定资产投资扩张和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压力依然很大,煤电油运供求仍然紧张,造成经济运行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体制性、机制性弊端没有消除.与此同时,美联储又两次调高美元利率.在这样的背景下,新一轮要求人民币加息呼声又起.  相似文献   

9.
黄石松 《决策探索》2009,(14):26-27
关于政府如何调控房价才合理的争论多年来一直没有停止过。2003年我国实行房地产宏观调控后,就有观点认为,是政府“收紧银根、收紧地根”抑制了住房供给,是土地“招拍挂”改革导致了地价快速上涨,并推动房价持续上涨。2008年11月,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稳定和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全国房地产市场此后不久普遍出现了交易价格止跌、成交量放大的“小阳春”局面。于是又有观点认为,当初的宏观调控就不该搞,至少是过于严厉了。近一个时期,一些大中城市出现了开发商价格合谋、雇人营造虚假热销等操纵市场的现象,于是有人又对新政策提出质疑,担心随着银行信贷的放松,用不了几年,房地产市场会重新出现过热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政府调控房价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政府如何调控房价才合理的争论多年来一直没有停止过。2003年我国实行房地产宏观调控后,就有观点认为,是政府"收紧银根、收紧地根"抑制了住房供给,是土地"招拍挂"改革导致了地价快速上涨,  相似文献   

11.
曾风靡一时的畅销书《杜拉拉升职记》宣扬的观点是"所谓的显规则,只是摆在台面供别人瞻仰的,要取得职场成功,归根结底还是要用到潜规则"这样一种观点,然而又有多少人知悉杜拉拉之所以升不上去,根本原因是因为对潜规则有所了解,而对显规则的了解却明显太少.与此同时,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的另一本畅销书《凭什么升职》,宣扬的却是另外一种观点:通过潜规则达到职场成功的人有,却微乎其微,要真正意义上取得职场成功,最终还需要依赖显规则.  相似文献   

12.
周科 《科学咨询》2006,(9):22-23
我国宏观经济在2004年上半年出现了投资和货币规划"超常增长"等虚热征象,下半年政府宏观调控的局部收紧开始发生作用,并得到好评.本文就我国宏观调控中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行为及其根源进行了分析,以期解释宏观调控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粮食安全,在各个历史时期都采取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流通、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  相似文献   

14.
作者针对目前发展国内流通进程中的某些观点与做法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这些“重流通”的观点和做法仍然受到计划经济思维的影响。提高国内流通水平和提升流通业态层次,不可盲目推崇企业集团化和连锁经营方式。商务部门应将诸如刺激消费等宏观调控职能交留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央行进行,从原则上避免政出多门和管理真空并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肖智润 《科学咨询》2007,(21):25-25
我国的中小企业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中小企业发展对生态环境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并制约着地方经济的发展.本文就如何解决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问题,提出中小企业实施生态化技术创新的观点.并就如何实施生态化技术创新,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转移支付制度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运行良好的转移支付制度,能够促进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平衡各地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推进中央政策的施行.从我国开始实行转移支付制度至今,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也产生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转移支付制度的作用入手,分析我国财政体制目前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构想.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正式确立到发展至今,国家已经颁布并实施了大量的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专项法律法规。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应看到,现阶段我国的宏观调控立法体系与西方国家相比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因此制定一部宏观调控基本法律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立法体系完善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从1993年到2003年的10年间,我国经济大体经过了两轮着力方向正好相反的宏观调控。一是针对1992年的经济过热,从1993年起,我们实施了以紧缩为主的宏观调控,大约持续到1997年,国民经济发展实现了“软着陆”的成功;二是1997年的经济偏冷,从1998年起,我们实施了以扩张性为主的宏观调控,大约持续到2003年,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4年以来的这一次宏观调控,面临的局面非常特殊,有两个最突出的问题:一是粮食大幅度减产,供求关系趋紧;二是固定资产增速过猛,投资需求膨胀。历史经验证明,一旦  相似文献   

19.
目前,宏观调控的效果在安徽已开始逐步显现,主要表现在:土地管理得到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开始下降,主要生产资料价格较大幅度地回落,水泥等行业的贷款增幅下降.与此同时,汽车等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趋紧,中小企业融资更为艰难,劳务输出将受到一定影响.随着宏观调控措施进一步落实,上述影响有可能加深.那么,在当前宏观调控的新形势下,安徽如何在适应中求发展?正如安徽省省长王金山所说,要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把握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消除调控与发展"对立论",看到二者之间的内在统一性.要充分认识到,调控绝不是限制发展,而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欠发达地区也有需要调控的内容,宏观调控中也有加快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民法中,善意取得制度只适用于动产物权而不适用于不动产物权.我国就不动产物权能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在〈物权法〉颁布之前,立法上没有明确规定,民法学界一直也存有较大争论,主流观点是持否定态度的.2007年10月1日实施的我国〈物权法〉第一百零六务明确规定了不动产物权善意取得制度.这一规定完善了我国原有的物权法制度,使我国在不动产所有权取得方面有了开拓性进展,因此,对我国确立这项制度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进行分析是有必要的.本文主要从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概念入手,分析其存在的基础,结合我国的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构建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