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我国对历史街区保护立足于可持续发展,将历史街区的文化保护与商业开发融为一体,用动态方式保持历史街区的延续性,由此形成了近年来对历史街区旅游开发的商业形态。成都宽窄巷子的旅游开发是独具特色的“商业模式”,从模式建构理论上系统分析其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和运行特点,可确认成都宽窄巷子商业模式的性质基本属于政府主导,企业化运作型。这一商业模式运行成效集中体现在具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其实现路径突出四个保障: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强化管理,市场化营销。这一商业模式虽然在文化保护中需要调整一些错位现状,但总体上为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探索了一种较为可行的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2.
一、公众参与历史街区更新的必要性2003年11月12日,成都三大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之一的宽窄巷子正式启动保护性改造。截止2004年12月31日,共完成全部891户动迁户中的587户的动迁安置。实际上,未完成搬迁的300余户主要是拥有房屋产权的住户。这些产权住户们之所以不愿搬走,既因为这  相似文献   

3.
《国际公关》2011,(3):73-75
作为龙门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示范项目,平沙落雁文化商业街区是成都文化旅游发展集团责任有限公司继打遣宽窄巷子.西岭雪山之后,又一个斥巨资打造的扛鼎力作。整体项目位于邛崃市平乐古镇核心区,为周边生态旅游的枢纽,共占地30亩,连接花锹山、金华山、芦沟竹海,骑龙山四大风景区以及金鸡谷山地户外运动基地,承裁了平乐古镇时尚、高端、休闲、度假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历史街区整改成为我国诸多城市在城区整体规划中的重要一环。在阐述成都宽窄巷子历史及其整改规划的基础上,对其整改后的商业业态选择及文物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评析后指出,经济利益应与历史文化相协调,在软、硬件两方面对原有历史文化应有较完整的保存,并强调原住居民作为历史载体,其留存对历史文脉传承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应在政府支持下,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居民的历史文化元素。城市历史街区整改应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和完善历史街区保护的法规和政策;二是采取半保留半整改措施来实施历史街区整改工作;三是提高居民自救意识;四是不同街区的整改应采取不同策略;五是在历史街区整改中应注意经济利益与精神文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游客满意度直接影响历史街区旅游开发成效与可持续发展,是旅游研究的热点问题。欧洲顾客满意度模型ECSI是研究顾客满意度的经典模型,基于两个历史街区的实证数据,文章对ECSI进行修正并构建了历史街区游客满意度模型HBTSI,遴选出5个潜在变量和20个观测变量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文章选择成都宽窄巷子和锦里作为样本案例,对HBTSI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历史街区形象认知与游客期望、游客感知价值存在显著相关性,但无法直接影响游客满意度。游客期望与游客感知价值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而是通过直接作用于游客感知质量间接影响游客满意度,游客满意度与游客忠诚度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以成都市区及周边的五大古镇洛(落)带、安仁、平乐、黄龙溪、街子和仿古文化街区锦里、文殊坊、琴台故径、宽巷子窄巷子为调查范围,重点调查其景区标识、店铺牌匾旗幌、商品广告、会馆楹联、陈列馆藏文物的文字说明以及景区介绍、导游图的文字标识等用字状况,得出反映成都仿古文化街区社会用字现状及其问题的数据。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解决仿古文化街区社会用字混乱问题的对寰。  相似文献   

7.
城市旅游主题街区对城市风貌和人文特质具有极强的表现作用,本文以成都市制定规划的“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六大旅游休闲商业区”为例,探讨了成都市旅游主题街区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并结合锦里和文殊坊的调查分析,提出了对相关实例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在历史文化街区开发旅游产品,不仅找到了历史文化街区开发与保护的最佳契合点,而且能综合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湘潭城正街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保存完整,对其旅游产品的开发要以体现“文脉”、原真性及体验性为原则,实施景观整治、进行功能分区、突出商业文化气息、构建解说系统和社区居民参与的体验型历史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9.
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旅游开发是一种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手段,可以综合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广州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丰富多样,旅游开发潜力巨大。广州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品的开发主要表现为公务型、商业性、文化型和风光型四种,开发中要避免因利益主体利益不均导致当地居民对旅游开发的认同感不够、"古街再造"破坏了历史文化街区的原真性等突出问题,以体现"文脉"、原真性及体验性为原则,实施景观整治、进行功能分区、突出商业文化气息、构建解说系统、注重社区居民参与、加强相关主体之间的合作、建立统一管理的长效机制的体验型历史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旅游建设的新形态和"文化旅游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具有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独特优势.本文以SWOT法进行分析,从成都市宏伟发展规划的高度提出了如何培育和发展成都文化旅游创意业的实战对策,从而积极促进本地区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腾飞.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确定大同市历史文化街区范围的基础上,定性分析了传统商业街鼓楼东西街的历史环境、经济环境、商业环境、旅游环境和文化环境,证实鼓楼东西街可以选址为大同历史文化街区型RBD开发的区域,指出此类RBD区域中建筑应遵循传统地域景观风貌和分类整治原则。  相似文献   

12.
历史文化街区开发实例分析——以成都琴台路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国内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多集中在保护和整治方面,对其旅游开发的系统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四川成都的琴台路为例,对琴台路开发的失败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历史文化街区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在各个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的过程中,在街区历史建筑的拆迁与保护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议,而争议的焦点又集中在历史建筑的"原真"与"模仿"上.从长远看来,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应与一般的旧城改造区别开来,要与纯粹的旅游开发区别开来,也要与主要追求经济效益的商业街区别开来,要充分考虑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中文化遗产的"原真性、整体性、可读性和可持续性".保护与开发应使历史街区的历史文化价值得以张扬和突显,而不是使其历史文化价值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14.
历史街区作为城市独特的资源,其悠久的建筑和历史文化受到越来越多休闲旅游者的青睐。历史街区的文化旅游开发涉及到许多方面,本文以南京长江路民国历史街区为例,对其文化旅游开发条件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现阶段文化旅游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长江路历史街区文化旅游开发思路,最后提出了长江路文化旅游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15.
绅士化现象是历史文化街区在保护与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而产生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既有过度市场化的特点,也有保持浓郁文化特色的显著特征。作为拉萨市重要商业中心和著名转经道的八廓街的绅士化程度不高,自20世纪90年代旅游产业在此得到发展以来,驱动绅士化现象出现和发展变化的因素主要是文化,这一现象历经了旅游绅士化、传统绅士化以及新建绅士化等形态变化,导致八廓街区出现了人口置换、商业化趋势日趋严重、传统商铺经营者利润空间压缩等问题。对此,应借力于八廓街改造过程中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之力,大力提倡文化导向型街区发展,逐渐淡化商业导向型的街区经营模式,实现该地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杭州塘栖古镇历史街区保护与再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街区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它们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了市民精神生活的重要方面,是形成城市地方特色的重要泉源.根据对古镇居民进行民居与建筑相关方面调查分析,提出了塘栖古镇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规划思想,应当着力发展古镇旅游休闲和商业金融业,从而使保护与开发有机结合,促进古镇再创活力.  相似文献   

17.
府南河整治工程是成都市20世纪最大的一项城市改造建设和环保工程.这一历时五年基本就绪的工程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精华,蕴含了成都治水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强调可持续发展和综合治理的现代化精神.成都人民在府南河整治工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参与性,以及在实践中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和吸收世界新的理论成果而开创的"成都精神",应当高度肯定并进一步弘扬.  相似文献   

18.
城市更新中历史街区的功能置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历史街区具有时代特征和历史价值,但历史街区在城市更新中面临诸多的问题和矛盾。为保护街区的历史文化,提出利用功能置换的方式改造历史街区,并分析这种改造方式的意义与效益。通过实例佐证历史街区的功能置换在城市更新中的经济性、合理性与前瞻性。  相似文献   

19.
体验经济条件下的历史性街区商业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众多历史街区的更新方案中,商业化是针对历史街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保护模式,而体验经济,是与商业成功息息相关的一个名词,因而以此为基础和指导的体验设计,对于历史街区的商业化进程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论述了历史街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体验经济的概念及特征,指出了体验经济对历史街区商业化设计的意义,探讨了历史街区商业化设计的具体措施,以期促进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刘兴均教授与崔雪梅副教授合作的成都市2010年度社科规划结题项目《成都仿古文化街区社会用字调查研究》,经走访考察,历时半年完成。其结题成果(连载于成都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和第2期)上报成都市社科院,收入成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成都市社会科学院主办的《成都市社会科学研究重要成果专报》(第13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