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象思维与西方概念思维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象思维这个概念 ,是作者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中 ,特别是在研究中国传统思维的特征中经过升华而提出来的。象思维之象 ,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观之 ,它的成熟表现形式 ,就是《周易》中的卦象以及道家的道象 ,也包括禅宗悟禅之禅象。文章对中国象思维与西方概念思维进行了比较分析 ,指出象思维具有概念思维所不可比拟的整体创造活力、广阔的思维时空和丰富的内涵。要克服现代人“无家可归”的悲剧情境 ,回归人之本真 ,就必须回归“原创之思”的象思维。  相似文献   

2.
唯物辩证法与《易经》思维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前者是概念思维,而后者是象思维。但《易经》象思维并没有截然不同于唯物辩证法,而是在许多方面都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精华。当然,《易经》象思维也有诸多异于唯物辩证法的独特表征,正是这些独特性为唯物辩证法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养分。唯物辩证法在中国传播和发展可以吸收《易经》象思维的合理成分,以此来充实、完善和创新自己。  相似文献   

3.
《周易》的思维方式和言说方式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有着重要影响。在《周易》中,圣人通过"观物取象"于整体直观中把握到事物本质之"象",通过创设卦爻符号之"象"将其表现出来,再用以象喻为主要言说方式的卦爻辞对卦爻符号进行解释,以隐喻、象征的方式表意,这一过程体现了中国古人独特的象思维方式。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也是以象思维方式展开的,其"取象"过程具有与《周易》象思维类似的具象性、直觉性、整体性特征,最终以"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象喻方式言说。  相似文献   

4.
中西比较视野下的“象思维”——回归原创之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树人 《文史哲》2004,7(6):108-114
"象思维"是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基本内涵和特征的概括。这种思维方式是由中国思想文化最高理念的性质即非实体性所决定的。与西方由其实体性最高理念所决定的理性的逻辑的概念思维方式不同,"象思维"不像西方那样是主客二元、对象化、现成的思维模式,而是整体直观、非对象性、非现成的。西方理性的逻辑的概念思维方式是实现现代化所必须的,但其异化形态如唯科学主义等也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象思维"是比理性的逻辑的概念思维更加基础和本原性的思维方式,具有"原发创生性"和保持动态整体平衡的特性。"象思维"与概念思维可以互补而不能替代。  相似文献   

5.
创新思维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灵魂。创新又是思维的结晶。本文从创新思维的意义、性质 ,创新思维的准备条件 ,创新思维的发端机制 ,创新思维运用的基本思维方法 ,创新思维方法运用的原理 ,创新思维基本程序的角度来研究创新思维 ,对于创新思维学科的建立和提高人们创新思维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表象是思维的一种心象手段 ,它的发展经过了原始的具象思维、古代的意象思维和成熟形态的事象思维三大发展阶段 ,首次提出事象思维是一种独立的思维形态 ,并把它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并列为思维的三大形态。对于灵感、直觉之类 ,本文认为只是思维的功能而不是思维的形态。  相似文献   

7.
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创新思维是科技创新的前提和基础,科技创新是创新思维的物化与实证过程。科技创新有助于创新思维的丰富和发展,而创新思维反过来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思维动力和源头活水。在科技创新层出不穷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逻辑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思维是逻辑性思维与非逻辑性思维的统一。逻辑学的工具性 ,决定了在逻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的重要地位。本文探讨了逻辑、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关系 ,及在逻辑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9.
论创意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意思维是指创造或创立内蕴特定思想、文化和价值的新意象、新形象或新表象的思维和意识活动.创意思维是从最初的内觉和意念开始的,经过意象这一中介形态,最后上升到表象和形象,意象性是创意思维的本质特征.创意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意象思维,是一种实践思维和价值思维.我们对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已经很有成效了,但对创造性思维之一的创意思维研究还停留在一般的描述和列举事例上,对它的特性揭示还远远不够.因此,像研究其他创造性思维一样来研究创意思维,无论对理论的发展还是对创意实践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思维创新的社会活动的深层次结构本质上属于一种思维集约元体结构.它具有思维性、能动创造性、社会整体性、时代性和民族文化性等特性.它具有个体思维与群体思维、思维活动能力与活动形式等知情意相内在统一的要素结构,并具有思维信息的高度集约性和动态的开放流动性等特性.在思维创新的社会活动中,它发挥着思维信息交互感应协同、重组生成建构和规范制约等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