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东北管理体制是东北史研究的焦点之一.在半个多世纪的探讨中,产生了旗、民分治、合治,以及军府建置等众多观点.表面上看起来莫衷一是,实际上,并不存在200多年不变的制度.笔者认为,清代东北三将军辖区的管理体制各不相同,并不能一言以蔽之.简单地说,黑龙江将军辖区,以军府体制从始至终;在吉林将军辖区,雍正及乾隆初年,旗、民分治的体制乍现即逝,亦演变为军府体制;盛京将军辖区以旗、民分治为管理的根本原则.但即使是在盛京地区,也不排除旗、民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扩大.  相似文献   

2.
我国从夏朝至清朝的行政体制,分为王朝行政体制与皇朝行政体制两大阶段.前者以王为核心,实行宗主国与诸侯国联合管理,属于联邦型,如夏、商、周3个朝代.后者以皇帝为核心,实行中央集权下的分级管理,属于单一型,如秦至清各朝代.春秋战国是王朝行政体制向皇朝行政体制的转变期.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区作为满族的"龙兴之地",清前期和中期多数是旗人聚居.清朝统治者对东北地区的旗人实行旗屯管理制,守堡即是旗屯的基层社会主要管理者.清代东北地区的守堡,最早设立于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专为基层旗屯管理而设置,是一种"准行政"的旗人自治组织体制.守堡的名称与管理范围并不固定,体现了清廷在乡村治理上的实用主义特征.守堡选自于旗人,待遇、选任与考核都有详细而明确的规定,是清代"旗民分治"政策的典型代表.守堡"立于官民之间",于"上"传达、协助,于"下"管理、教化,具有行政、经济、治安、教化等较为全面的职能,虽然名义上受州、县官府的管辖,但更多的是旗人自治.到了清末,守堡在旗屯管理和维护旗人利益上基本失去作用,最终被裁撤.纵观守堡制度存续期间东北地区的历史发展,这种旗屯自治有效地维护了旗屯社会秩序的稳定,基本达到了守护"龙兴之地"的目的.从国家层面而言,守堡的设置具有其独特的政治意义;从社会层面而言,守堡的消亡是旗民融合的内生需求与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管理改革30年呈现出一个过程三个阶段的特点。从总体上看,行政管理改革是一个连续的、既相互衔接又不断深化的过程;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不同的时期行政管理改革的重点又有不同,形成了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行政管理改革旨在突破政治、经济一体化的中央高度集权的体制束缚,重点是"简政放权";第二阶段行政管理改革是为了适应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重点是转变政府职能;第三阶段行政管理改革是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重点是推进政府管理模式的转变。中国30年行政管理改革,始终秉承一个目的、应对三个挑战,体现了一个方向和双重使命。一个方向是要实现政府管理从管制到服务的现代转型,建设服务型政府;双重使命表现为:行政管理改革既是一场管理革命,又是政府与市场关系、政府与公民关系、国内治理与全球治理关系的深刻调整。  相似文献   

5.
陈芸  张皓 《西域研究》2023,(1):34-43
民国时期伊犁锡伯营的总管旗制演变为近代县制,完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行政体制近代化进程。清代军政合一的总管旗制发挥了重要作用,民国时期旗制弊政愈发凸显,但囿于自身改制条件不成熟,伊犁地区一地两治和哈密事变的爆发,致使变更旗制搁浅。盛世才执政后,逐步催熟革除旗制的条件,循序渐进地推进从旗制、设治局到县制的行政体制演变。锡伯营行政体制的近代化,不仅加强了省府对地方的管理,提高基层行政效率,促进民族融合,也推动了当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6.
《八旗通志》的《初集》和《续集》的《旗分志》中记载的各旗、各参领下属的牛录数是平衡的,整然有序。这是雍正朝实施牛录制度改革的产物,并不能反映从清开国初期以来直到康熙末年的八旗制度的情况。雍正朝改革前,各参领所辖牛录数在各旗间、各参领间都是极不平衡的,与《旗分志》的记载大不一样。本文试就雍正朝推行的汉军旗辖牛录均齐化政策加以讨论,阐明《旗分志》中记载的汉军旗的严整均衡的组织状态是怎样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辛亥以后,由于政治、经济特权的丧失和社会身份的变化,南京旗民生存状态日益恶化.为解决旗民生计问题,民初二十余年间,南京地方当局在对旗产逐步清理的同时,努力筹划旗民生计,通过建筑旗民栖息所、实施工垦、开设旗民工厂和教养院、发放生计米折等方法扶助旗民生活,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旗民生计,并使部分旗民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然而,由于社会局势的动荡、资金的短缺、旗产纠葛等多种因素的存在,南京旗民生计问题始终无法彻底解决,多数旗民仍然处于贫困的边缘.尽管如此,相关努力还是给贫困旗民以喘息的机会和空间,有利于旗民社会群体的社会转型和现代转向.  相似文献   

8.
清代新疆道制建置沿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轶群 《兰州学刊》2007,(3):154-156
清统一新疆后,实施军府制统辖下多种行政机制并行的边疆管理体制,仅在东部地区实行与内省相同的道、府、州县制度,即镇迪道的建置及其管辖下的各府厅州县,对于清代新疆东部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清末新疆建省,设置四道,以中央政府直接统治的州县制度取代了"因俗施治"的军府制下多种行政制度并行的间接统治体制,使得新疆内部地方行政制度划一,并与内地省份划一.这同时也是与清政府加强边疆地方民政管理的需要是相适应的,对新疆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以及政区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其他边疆地区的地方行政建置提供了范本.  相似文献   

9.
清代在各省设置督、抚和藩、臬、道等各级监司,这种制度与现代政治中的地方行政分层制度性质不同,主要职能在于督导、规范州县官行政.督抚监司在督导监察州县行政方面各有其权责.然而,这种制度的实际运作效果却不理想,不仅未能实现其督导和监察州县行政的本旨,反而造成许多严重的弊端,发生了严重"异化".它严重干扰了州县政府的行政,给州县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力负担.督抚监司制度实行的结果,一方面限制了州县官的施政权力,消磨了他们的施政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却未能阻止他们剥民、虐民.中国传统政治单纯通过"以官制官"的体制内监察,无法解决政府运作的规范与廉洁问题.  相似文献   

10.
旗民分治管理体制是保证八旗在清朝统治中占据优势地位的重要举措.清朝统治者继承前朝的科举制度,使其成为选拔人才、巩固政权的重要途径.因此,旗、民在科举问题方面呈现的差异性既是对旗民分治管理体制的具化,又是巩固并强化其存在合理性的重要保障.而黑龙江地区则因地处最北方,成为清政府保障八旗统治优势,不受汉化染指的堡垒.以黑龙江地区为例,阐述该地旗民分治管理体制的形成及发展过程,明晰民人的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上探讨黑龙江地区民人科举的相关问题.旨在为清朝民人的相关问题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里,观念中"民本位"与体制运行中的"官本位"共存,既然是"双本位"又共存于一体—即中央集权的专制政体,必然会形成悖论。通过对"民本位"实质的分析,可以发现"民本位"与"官本位"均统一于封建专制政体中的"君本位"。如何打破"官本位",走出历史共存中的悖论,结论是让权力真正回归—人民当家作主,同时,对官僚制的权力进行严格的限制与规范,建立真正的服务型政府,彻底实行观念与体制的双重超越。  相似文献   

12.
中央集权制的法国的财政管理体制建立在自身的行政体制基础上.法国财政管理体制对我国公共财政管理的启示财政管理的效率与行政管理的有效性互为基础和前提;健全完善财政管理法律体系和加强民主法制;合理处理财政集权和分权的关系加强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  相似文献   

13.
垂直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由于财务管理体制实行“统一领导、垂直管理、统收统支、分级核算”,因此,其财务管理与非垂直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相比,有着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内地对港澳市场供应体系初步形成的历史阶段。由于大陆已逐步确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原来主要由市场调节的对港澳出口供应,成为政府经济管理的新课题。中国政府为确保出口货源,实行口岸分工和配额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港澳推销机制。但新的供应体系尚在磨合中,无法做到充足而均匀地供应。通过历史的考察,可从一个侧面观察计划经济体制确立期间对港澳供应工作中的矛盾与问题。  相似文献   

15.
清代,东北的盛京、吉林、黑龙江三处驻防将军的职掌各有异同.在军事职掌上,三处驻防将军各有不同的侧重.在民政上,盛京将军基本不理民事,专管旗人,兼有部分钱粮、刑名之职责.吉林将军旗民兼管,负责辖区内各项事务.黑龙江地区在很长时间里并无民官,以副都统等旗官管理旗民而统辖于黑龙江将军.吉林、黑龙江将军还负责各自的打牲、游牧等部族事务.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历史留给我们的经验教训是什么? 三十七年来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几经变化。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对于正确认识当前学校领导体制的改革,有重要意义。 1.五个阶段,五种形式,经验可贵,教训深刻。三十七年来,我国高校领导体制经历了五个阶段、五种形式。一九五○年至一九五八年,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全盘工作由校长直接向党和国家负责。这个时期,学校中党组织和学校行政相互间都没有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而是互相帮助,密切配合,共同为搞好教学、办好学校而努力工作,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第二阶段是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年,实行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负责制,上一段实行的校长负责制被认为脱离党的领导而予以  相似文献   

17.
探索实行大部门体制改革是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制度创新.实行大部门体制的基础与核心是政府职能的转变与整合,改革的目标是通过机构重组限制部门主义,提高政府效能.因此,在充分考虑国情的基础上,积极借鉴有关国家经验,完整、准确理解大部门体制的含义与合理定位,探索和实行大部门体制改革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大蒙古国第二任大汗窝阔台时期曾在汉地实行"画境之制".该制度开始于金朝灭亡之际,因为对农耕区的忽必分封方案被否决而推行.画境之制将原金朝地区分为十"道",每道均设大达鲁花赤,负责维持社会秩序、监临本道内军政民政事务的次第展开和行政体制的建构及趋于稳定;该制度源自于成吉思汗时期蒙古政权的政治实践,与汉地的制度传统没有关系.画境之制与元朝总管府路的形成有密切关联,但随着路府州县临民体系的实行和定制而最终在第四代大汗宪宗时期消失.  相似文献   

19.
由于内地与澳门的政治体制不同,决定了立法制度的差异.对行政法规的立法依据究竟是否可以宪法作为立法依据,还是必须以法律为立法依据,在内地的立法法中尚有争论,但在澳门立法法中清楚地规定既可依基本法,也可依法律制定行政法规.对行政法规规范的范围,在内地的立法法中行政法规并没有保留的事项,在澳门立法法中行政法规有保留的事项.对行政法规的地位,在内地立法法中法律优先原则是绝对的;在澳门是相对的,需要先服从基本法的优先原则.  相似文献   

20.
彭程甸  胡舜 《理论界》2009,(7):195-197
带薪休假是劳动者的一项基本权利,其实行是大势所趋.但根据劳动市场理论以及失业理论,实行带薪休假将加剧我国失业问题.应充分考虑地区差异,由东部至西部、由沿海至内地逐步实施;考虑单位性质差异,先行政事业单位再企业、先国有企业再外商投资企业、私有企业,逐步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