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未定稿     
《领导文萃》2013,(15):135-137
中国仍需依靠投资,转投消费将陷入危机 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中国经济在未来20年仍将保持每年8%的经济增长率,且仍以投资为主,一旦舍弃投资转为消费,中国将很快陷入危机。林毅夫表示,当前中国基础设施方面仍有待完善,将成为下一个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投资主力。  相似文献   

2.
未定稿     
《领导文萃》2014,(13):135-136
内需拉动经济仍须以投资为主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说.我们需要达到的目标,不仅是7.5%的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实现质量和效益的共同提高,不遗留后遗症的增长。这种状况之下.我们由外需拉动的经济增长转向由内需拉动的经济增长.仍然必须以投资为主。而用消费来引导中国经济,很可能会陷入危机。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在短期内就能增加需求,提高经济增长率、增加就业。没有投资,就不会有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投资只要做得好,劳动生产力就会提高.我们未来的收入就可以继续增长。(《思想理论动态参阅》)  相似文献   

3.
<正>在持续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增长中出现了各种问题,需要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原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表示,目前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上存在三大误区。去年11月5日,在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成立20周年研讨会上,林毅夫表示,第一个误区就是要将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这个看法我认为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消费是经济增长的目标和结果,不能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4.
新书推荐     
《领导文萃》2013,(4):131-132
《从西潮到东风》林毅夫著余江译中信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这本书着重分析近十年全球经济发展失衡的深层原因。西方经济学主流认为,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出口导向战略和高储蓄策略,导致美国经常账户状况恶化。与这种指责不同,林毅夫指出危机的根源在于美国金融监管当局对流动性问题的放任形成的高杠杆率和低利率政策随之而来的流动性泛滥房地产投资  相似文献   

5.
未定稿     
《领导文萃》2013,(23):134-135
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热钱出冷钱进对中国经济有利。QE缩减,游资回归美国。导致印度。印尼和巴西等以消费为主导和有贸易逆差的国家陷入国际收支危机。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的投资率已是世界上最高,而消费率则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两成。这种消费、投资结构的异常,是否说明我国的经济隐藏着某种危机呢?消费与投资的变动关系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到底怎么样?将来我国投资与消费关系又将向何处发展?本文对此作了较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7.
经济     
《决策与信息》2005,(4):77-79
2010年人均GDP将达1900美元,中国成为全球第一消费大国,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急需提高,中国经济陷入“低技术陷阱”,实施绿色GDP面临的四个挑战,出口贸易安全四大对策,2005年上半年人民币有望加息,中国开始修建“第四经济通道”,三峡工程今年计划投资105亿,应适度调整外资优惠政策,跨国公司可参与东北振兴,日本应在中国企业“走出去”视野之中,今年全球经济将增长4.25%。  相似文献   

8.
《领导文萃》2008,(13):10-10
即将赴任世界银行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的林毅夫指出,奥运相关的投资在中国所占的比重非常小。奥运会后,中国在未来几年还有许多重大国际活动要举办。2010年上海要办世博会、广州要办亚运会,这都需要很多基础设施投资。各个城市、各个地区的基础设施可以投资的空间仍非常巨大。  相似文献   

9.
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出口和消费对于我国的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弱。投资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而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到底有多大是目前国内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以河北省为例进行分析,从固定资产投资的角度考虑,根据河北省近几年各个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数据,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对于河北省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投资和消费是亚洲国家经济主要的原动力,除了个别像韩国这样的高负债国家,大部分亚洲国家在这场危机中受到的影响比较有限。应该说,亚洲人民的消费状况要比欧美好得多,特别是中国  相似文献   

11.
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增长依然强劲,以投资为代表的扩张模式将延续传统增长动力,2011年的经济仍可维持在潜在增长水平之上。另一方面,强力的宏观政策激励后,资产泡沫与通货膨胀阴影挥之不去,系统性风险逐步加大,但不至于失控,2011年通胀风险在货币继续正常化条件下将有所回落。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结构的再均衡  相似文献   

12.
高储蓄率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的同时也让中国经济陷入了高储蓄低消费的不平衡困境。本文针对我国高储蓄的发展模式做出了分析,提出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紧迫性,以及社会制度及收入分配制度方面进一步完善以冲击国内消费降低目前过高的储蓄率,从而改变目前这种高储蓄低消费的经济增长局面,实现经济持续健康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国内     
<正>2030年中国经济将超越美欧被任命为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的林毅夫教授2月19日与德国霍恩海姆大学的经济学家会谈时称,中国经济在近30年保持10%左右的增长,并且仍将维持该增长率30年不变。  相似文献   

14.
王华 《咨询与决策》2004,(10):75-75
尽管学术界对“流动性陷阱”的定义和引发因素有不同的看法,但我国从1998年开始,出现了货币政策失效的状况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央行无论采取何种程度扩张政策,都不能有效地提升大众的消费和私人投资者的投资。可以说,中国经济也一度陷入了与日本经济相类似的通货紧缩和“流动性陷阱”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投资和消费的双重视角系统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对于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金融将会以非线性的方式显著影响农业投资和农民消费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在金融发展水平较低时,农业投资和农民消费对于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都是不显著的,但是随着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农业投资将先阻碍然后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而农民消费则直接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并且后者对于农村金融发展的要求要低于前者,因此农村金融的发展将首先通过促进农民消费进而拉动农业投资的方式来影响农村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领导文萃》2009,(10):7-7
中国的“质量”(经济规模)已跃升至世界第三,在国际舞台上分量越来越重。更可怕的是中国的发展速度。中国的变化十分迅速,以至于我们很难追上。从中国经济的基础同样能感受到“质”的变化。中国抓住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机会,将此前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经济结构转变为内需主导型经济。面对危机,中国特有的“变化的哲学”正散发出光芒。  相似文献   

17.
文天 《经营管理者》2009,(11):62-67
今年8月,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报告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三大消费市场。然而,由于中国经济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依赖于以工业投资和出口为主的增长模式,个人消费在中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明显偏低,中国的消费需求还远未释放出来。如果中国能够实现旱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前就已制定好的“调整经济结构、提高消费占比”的新目标,不仅能够推动GDP、就业和收入的增长,还将加强中国经济抵御海外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增长依然强劲,以投资为代表的扩张模式将延续传统增长动力,2011年的经济仍可维持在潜在增长水平之上。另一方面,强力的宏观政策激励后,资产泡沫与通货膨胀阴影挥之不去,系统性风险逐步加大,但不至于失控,2011年通胀风险在货币继续正常化条件下将有所回落。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结构的再均衡过程应该更集中在机制、体制和供给政策上,探索一条可持续的增长之路。  相似文献   

19.
经济理论和各国实践均表明,当经济危机发生后,面对外需持续低迷和国内消费不振,通过加大政府投资扩大内需,增加居民收入和就业机会,从而遏制经济下滑,是应对危机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一剂药方  相似文献   

20.
面对危机,只有依靠创新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受其影响才会更小,走出危机才会更快,由此危机之后的发展也才能更为迅速。在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向出口、消费均衡发展的“和谐经济”的转型过程中,中小外向型企业仍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自主创新是中小外向型企业战胜危机,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剖析金融危机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出发,提出了我国中小外向型企业应该如何来合理选择自主创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