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光 《领导文萃》2007,(12):93-95
长线投资 当年。徐世昌还是一个民办教师,袁世凯却看出他不是池中之物。徐世昌没路费去北京考公务员,袁世凯果断地塞钱给他,做长线投资。结果,徐考上了,在翰林院端上了饭碗。  相似文献   

2.
徐世昌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他的做人准则和政治理念,都较为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一中庸之道.在此思想的指导下,逐渐形成了徐世昌独特的义利观,即在国内的政治斗争中通常表现为利大于义,而在对外政策中又表现为义大于利.在折衷平衡中,徐世昌力图实现其政治报负,但在理念和实践的悖论中,他最终还是陷入到了左支右绌的窘境之中.  相似文献   

3.
黎阳 《领导文萃》2010,(17):132-134
<正>有卑微的个人,没有卑微的民族。徐世昌当过几年中华民国的总统,没有突出的政绩,也没有昭彰的劣迹。"七七事变"后,汉奸王克敏曾以师生之谊前来拜会,企图拖徐世昌下水。徐闭门不见,并向人表示"我没有这样的门生"。  相似文献   

4.
南北议和 徐世昌从1918年“双十节”到1922年6月1日任总统,其基本执政思想为“偃武修文”。  相似文献   

5.
徐世昌是我的伯父。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后他被直系军阀从“大总统”的宝座上赶下台的时候,  相似文献   

6.
1912年3月,袁世凯窃取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这一天,他借商议国事为名,特邀了政府国务卿徐世昌,直隶督军兼禁卫军总统冯国璋,参谋总长段祺瑞,长江上游警备司令曹锟,还有一位就是自称海陆军奉天  相似文献   

7.
1916年6月6日,"洪宪皇帝"袁世凯在国人的唾骂声中死后,皖系军阀段祺瑞控制了北京政府。1918年3月,段祺瑞指使徐树铮、曾毓隽、王揖唐等亲信在北京安福胡同组织安福俱乐部,并于8月间成立新国会,操纵选举,推徐世昌为大总统。政府  相似文献   

8.
徐明 《领导文萃》2008,(11):100-103
一 提起北洋军阀,我们往往想到的是袁世凯、段祺瑞、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张作霖等人。与这些人物相比.徐树铮实在显得有些微不足道。论官职,文,不过是国务院秘书长;武,也仅仅是陆军部的次长。  相似文献   

9.
民国史北洋时期,给人的印象,就是乱,眼花缭乱。十几场仗同时开打,几十个人物上上下下,说东道西。北洋统治不足16年,光元首就换了好几位,袁世凯、黎元洪、徐世昌、曹锟、段祺瑞、张作霖。至于内阁,就像走马灯一样,平均一年换好几届。当过总理的人,能编一个加强排。真是乱哄哄你方唱  相似文献   

10.
正徐世昌(1855—1939),字卜五,号菊人,直隶天津(今天津市)人,生于河南汲县(今卫辉),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人物。他一生广结朋友,左右逢源,上下圆通,善于经营又博学多才,人送雅号"水晶狐狸"。徐氏早年贫困,三十一岁中进士,四十岁前仕途平平,四十岁后平步青云,历任军机大臣、东三省总督、国务卿、大总统等职,官至国家元首,人称"文治总统"。但徐的一生除官  相似文献   

11.
张鸣 《领导文萃》2008,(15):89-92
从晚清进入民国的大人物中,徐世昌算是地位很高的一号要角。在晚清位极人臣,做到军机大臣,太傅衔太保,进人民国,做过袁世凯的“国务卿”(内阁总理),最后居然成了民国大总统。可是细想起来,此公虽然一路大官做上去,但好像什么事也没做过。他参与过袁世凯小站练兵,但兵不是他练的;他做过清朝第一任的巡警部尚书,但警察也不是他办的;他做过东三省的总督,好像除了让自家的宦囊鼓了好些之外,没留下什么政绩。  相似文献   

12.
世间五不能     
星云大师 《领导文萃》2013,(15):114-115
世间的事,有能做的,有不能做的。举手之劳,给人一点助缘,不肯去做,是不为也,非不能也。给人一句好话、一个微笑,吝于布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世间事,能为的不为,不能为的为之,都是不智之举。揭弊而不能揭短。社会上有很多弊案,政治上的弊案、公司里的弊案,甚至学校、家庭里都有弊案。任由弊案存在,不闻不问,这是没有恪尽职守。有了弊端,我们应该揭穿它,把它提出来检讨改进。但是,揭弊可以,却不能揭人之短;揭人之短,伤人的前途,坏人的名誉。假如我们只揭其弊,使其有机会  相似文献   

13.
带薪休假,在我看来,至少有六大好处。一是补偿休息。上班族朝九晚五,日复一日,疲于奔命。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小的需接送上学,天天掐着钟点如赶火车;老的需陪伴看护,几天不见就呼唤"常回家看看"。上班的无分身术,只能挤歇息时间。睡眠不足成了常态。带薪休假可聊补休息欠账。养足精神,上班才能撒欢儿干。  相似文献   

14.
杨志 《领导文萃》2012,(24):123-125
明代灭亡,清军只是外因,根本原因是李自成与张献忠两股农民军。农军哪来的?来自陕北延安。李自成与张献忠都是陕北人,骨干也以陕北饥民为主。为何陕北闹饥荒?因为地主兼并土地,民不聊生?不对。陕北土地贫瘠,以小农为主,地主不多。他们没比普通农民多几亩地,要是闹旱灾,他们也一样束手无策。其实,饥荒的原因很简单:明末人口逼近2亿,而粮食增长的空间耗尽,难以负荷,各方面都出现崩溃的征兆。与此同时,西北(特别是陕北)的军人及预备役军人很多,是明军的兵库。全世界,军人都是必须安抚的,就是现在美国,招公务员也优先照顾退伍军人。  相似文献   

15.
取是本事,舍是智慧。人生最大的智慧,还是舍得,少年时舍其不能有,壮年时舍其不当有,老年时舍其不必有。就是要提得起放得下,舍掉一些东西。舍得这个词很妙,有舍才有得。人的本性弱点中就有一个贪得无厌,总是想占有得越多越好,不懂得放弃,施舍。有智慧的人懂得舍掉是另一种得到,有时甚至是更大的得。比如,一个人占有5个苹果,你都吃掉的话,最  相似文献   

16.
<正>肖华,四川九天网络公司总经理,地道的成都人。杨凯,重庆出租车司机,地道的重庆人。按理,这两个毫无瓜葛的人碰面的机缘很小,能发生一些不愉快的记忆的几率更小。但这一切都发生了。2002年4月1日,肖华驱车到重庆,准备在当地设立一个分公司。车至重庆杨家坪抛锚,肖华不得不改乘出租车。在车上,两人无意间聊起成都与重庆的对比。结果很简单,肖华认为成都好,杨凯却说重庆棒。双方各持己见,互不让  相似文献   

17.
张鸣 《领导文萃》2012,(10):65-66
末代皇帝的命运都很惨,但在清末帝溥仪看来,他算是不幸之中的万幸。这样的命运,从1912年2月12日他退位那日起,就已经命中注定了。那年的溥仪,年方6岁,除了吃喝拉撒,玩耍,什么都不知道。决定清朝命运的对话,在他的记忆中,只是隆裕太后跟一个矮胖老头之间的哭哭啼啼。皇帝退位的决定,是隆裕皇太后做的。而退位诏书,是晚清最有名的状元张謇的手笔。几百字的退位诏书,只说了三件事:  相似文献   

18.
为政在人什么样的人执政,就会有什么样的政治。周文王、周武王施仁政,他们去世后,其政事也废弛了。要修养自己,遵循大道,从仁义做起。仁就是爱人,爱亲族是最大的仁;义就是适宜,尊重贤人是最大的义。爱亲族要分亲疏,尊重贤人要有等级,这都是"礼"的要求。因而君子要修身养性,侍奉亲族,了解他人,知道天理。当然这是封建政治。  相似文献   

19.
假货泛滥,如水银漫地,似瘟疫扩散,已到覆水难收的程度。拒绝假货,说易行难,不是消费者姑息养奸,实有难言苦衷:一则维权成本太高。欲讨回一只鸡,得搭上一头牛。只好选择忍气吞声。二则捉襟见肘。谁都知道正版东西好,但盗版的便宜好几倍,碍于囊中羞涩,偷偷买盗版。三则为实际所迫。平头百姓,没权没势,大人孩子上学寻职晋升求人的事多,求人就得破费,明知有假有诈,也陪笑脸违心去做,怪他又奈何?这当然助长了造假风。民间打假斗  相似文献   

20.
协调,指事物相互适应和有序的关系状态。爱因斯坦说“:统一、联系、和谐、协调是自然界的普遍性质。”本文所说的协调,是指通过协商和调解,减少和化解各类错综复杂的矛盾,使各相关方面形成共识,有序配合,以利于推进工作,实现共同目标。有学者认为,协调就是管理。一切社会性活动,任何有组织的工作过程,都需要协调。协调是公共关系的基础,是秘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秘书通过具体的协调行为,运用协调艺术,使社会组织与相关公众的关系达到良好状态,以利于组织更好地生存与发展。秘书的协调工作,应在领导的授权下或在其职责范围内,调整和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