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居正,字叔大(1525——1582)湖北江陵人。隆庆元年(1567)入阁,万历元年(1573)出任明朝政府首辅(相当宰相)。他一生经历了明末的嘉靖、隆庆和万历三朝。当时正是封建社会各种矛盾激化,阶级斗争空前激烈的时期。张居正针对明末社会的弊政,推行法家路线,实行变革,在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加强封建中央集权制的统治,促进社会生产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张居正嘉靖、万历时期的归乡,与其人生及政治生涯紧密相连.嘉靖归乡,处于人生低谷的翰林院编修张居正的改革思想酝酿成型,而在此期间,张居正改革群体若干重要成员亦与张居正建立或加强了私谊.万历归乡,处于人生鼎峰的首辅张居正改革思想的雏形正逐渐变为现实,亦为其人生及政治生涯的转折点,暗流涌动,潜藏着种种危机和矛盾,改革事业在艰难中推进.张居正的多次归乡,与张居正心理变化以及改革思想的形成和改革实践的推进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根据新见家谱资料、地方志、文集等,从张居正社会家世对张居正研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考辨,张居正回乡葬妻时间应是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而非徐学谟任荆州知府时的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张懋修、张允修应为张居正第三子、第五子。  相似文献   

4.
王世贞文学思想论析汪正章王世贞(526—1590),字元美。号风洲,江苏太仓人,出身于官僚家庭,祖父王倬乃南京兵部侍郎,父王亦一名将,官至右都御史。王世贞一生经历明代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因才大气盛、憎恶奸佞,以致遭到三朝内阁首辅产嵩、高拱和张居正的...  相似文献   

5.
明朝张居正改革,是封建社会后期最大的一次改革运动。这次改革发生在万历元年至万历十年间(公元1573—1582年)。此时正是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时期。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和民族关系等各个方面。本文拟仅就张居正对驿传制图改革的成败得失,作一初步的探讨。一我国的驿传制度由来已久。甲骨文中的“驲”,即驿站中的专用车。随着国家制度的日  相似文献   

6.
冯保字永亭、号双林,深州人,是明代嘉靖、隆庆、万历三朝较有影响的宦官。他从“嘉靖十五年蒙选入内中馆读书”起,到万历十五年被“谪为奉御,安置南京”止,在近五十年的时间里,由一个普通太监平步青云:从嘉靖时期即为秉笔太监之一到“隆庆元年提督东厂兼掌御马监事”,直至万历时升任到太监中的最高的最职务一秉笔太监兼司礼监掌印。明人沈德符、刘若愚曾有过记述:“司礼监为十二监中第一  相似文献   

7.
由于皇帝年幼,万历初政只能是顾命政治。根据穆宗临终的安排,这一顾命政治是集体顾命,而不是一人顾命。但在皇位更替之际,张居正与内廷势力通过政变改变了这一模式,最终形成了张居正一人独当顾命之任的局面,其压力陡然增加,其任务更为艰巨,其手段必然特殊。所以,对这一时期的张居正的政治行为,就必须以顾命政治的视野来认知。可以说,在十年的顾命生涯中,张居正根本就没有顺利而又圆满地完成这一特殊的政治任务:他没有将皇权顺利移交到神宗手里,没有将神宗培养成“圣君”,没有组建强干精明的内阁和九卿班子。随着他的病逝,由其主导的顾命政治便轰然崩塌,以失败而告终。所谓张居正“人亡政息”,其实就是指万历初年顾命政治的结束。  相似文献   

8.
张居正(公元1525—1582年)字叔大,湖北江陵人,出身于一般中小地主家庭,后由进士踏上政治舞台。他于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进入内阁;隆庆六年(1572年)六月,继高拱而为内阁首辅,直到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六月。张居正在执政的十年间,为挽救明王朝统治的危机,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并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张居正的改革活动是一场激烈的尊法反儒的斗争。考察一下这场斗争,从中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对于了解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法斗争的特点和深入批林批孔都是有帮助的。张居正的著作《张太岳文集》,为我们探讨这个问题提供了较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张居正(公元一五二五年——一五八二年)与海瑞(公元一五一四年——一五八七年)都是同一时代的人。他们在中国历史上都有很大的政治影响,而且都被后人誉为一代“名相”、“清官”和政治改革家。但是,自张居正在万历元年任内阁首辅以来,却对早已在沿海一带推行“一条鞭法”的政治改革家海瑞不起用。这是什么原因?这个迷至今在史学界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本文试就这个课题加以论述,不妥之处,恳请大家指正。据《明史·张居正传》记:“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日讨求国家典故”。此时张居正仅是一个取得进士而每天温习探研国  相似文献   

10.
张居正是万历首辅,作为一位施政者,实干家,他的生活中心只有政治。张居正的文学观念与朝政、治国紧密相连,强调文学的政治功能。在此,从雅正、质朴、实用三个方面来分析他的文学观念,力图对他的文学观念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东林党和张居正——兼论东林党的发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探讨了明朝后期东林党人与张居正的关系,认为东林党是张居正改革事业中主要方面的继承者。文章还认为,东林党形成的发端,是万历二十一年的京察事件。  相似文献   

12.
张居正悲剧     
读黄仁宇《万历十五年》,重笔写张居正。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1547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明史·张居正传》称其“勇敢任事,豪杰自许,然深沉有城府,莫能测也。”仕世宗、穆宗两朝。神宗时为首辅。是明代一位有影响的杰出的政治家,也是著名的改革家。 万历9岁即位,完全是在他辅佐下,行使皇帝权力。从万历初年出任首辅,总共10年。在这期间,《陈六事疏》,涉及省议论、振纪纲、重诏令、核名实、固帮本、饬武  相似文献   

13.
《明史》作者认为:明之亡,实亡于神宗”,是颇有道理的。万历初,由于张居正的改革,曾出现过一段短暂的中兴局面。万历十年(1582)张居正病逝,明神宗独揽大权,他一不上朝,二不举经筵,三不参加祭祀,四不批答奏疏,五不任免官员,“孳孳所谈,利之所萌耳”,终于把明朝上推了亡国之路。 天启末年始于陕北的农民起义由涓涓小溪汇  相似文献   

14.
明嘉靖末年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平息后,戚继光于隆庆元年奉诏北调,镇守蓟镇十六年.北调之初,他的境遇相当艰难,幸赖顶头上司谭纶、刘应节及内阁大学士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的支持与协调,他才得以施行各种军事改革.特别是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后,对他完全信任,放手使用,他得以充分发挥其军事才能,使蓟镇的防线得到空前的巩固.但张居正死后不久,他便被调离蓟镇,最后竞郁郁而终.戚继光境遇的这种变化,既反映了当时政坛的剧烈变动,也折射出人治社会的痼疾.  相似文献   

15.
关于《金瓶梅》成书的年代问题,中外研究者们有好几种说法。主要有两大说:一说成书于明代嘉靖年间(简称“嘉靖说”);一说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简称“万历说”)。“嘉靖说”是一种旧说,而且据的是传闻,没有扎实的根据。到1933年7月,郑振铎在《文学》第1卷第1期上发表《谈<金瓶梅词话>》一文,认为“《金瓶梅》是作于万历三十年左右,”第一个同旧说进行挑战。次年(1934)1月,吴晗在《文学季刊》创刊号上发表《<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一文,认为“《金瓶梅》的成书时代大约是在万历十年到三十年这二十年(公元1582—1602)中。”后来主张“万历说”的越来越多;黄霖先生认为《金瓶梅》成书于万历二十年(1592)左右,更为精  相似文献   

16.
王泮为万历二年进士,"嘉靖进士"说讹误。万历八年,王泮任肇庆知府,其后曾多次升迁,于湖广、河南、广东等地任要职。万历二十八年,时任广东左布政使的王泮因"弃官事件"引发朝廷政争,在极为不利的政治处境中终止了仕途。  相似文献   

17.
张居正(公元1525——1582年)湖北江陵人,是明代后期一位有作为的政治改革家,被进步思想家李贽称为“宰相之杰”。他为了挽救明朝的危机,于公元1567年(隆庆元年),以裕王(即穆宗)讲官的身分进入内阁后,次年,便上《陈六事疏》,提出了自己的改革政见。公元1573年(万历元年)神宗即位,他出任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前后当政十年。在此期间,他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究其奥妙,有如下几个方面是值得重视的。  相似文献   

18.
齐夫 《中华魂》2012,(1):33-33
万历二年,罢官在家闲居的海瑞,听说首辅张居正长子张敬修要参加会试.担心张居正从中做手脚。以使自己的儿子高中.会坏了社会风气。他认为执政大臣必须清正自守,不得因公循私.要给天下做好样子。就毅然给主考大学士吕调阳写了封信说:“今年春,公当会试天下.谅公以公道自持,必不以私徇太岳:想太岳亦以公道自守,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成书问题三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金瓶梅》的成书问题,是《金瓶梅》研究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今就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关心的三个问题谈一点看法。一、《金瓶梅词话》当成书于万历年间关于《金瓶梅》的创作时代,过去长期流传的是“嘉靖说”。最早提出此说的,当为屠本畯的《山林经济籍》:“相传嘉靖时,……其人沉冤,托之《金瓶梅》。”此则约写于万历三十五年。屠本畯与屠隆是同里同宗,但屠本畯于万历二十九年罢官归里时,屠隆  相似文献   

20.
我国历史上,元末明初和明代嘉靖、隆庆、万历等朝都有过倭寇的活动。其中引起轩然大波的是嘉靖、隆庆年间(1522——1572)的倭寇和海盗。闭关自守的明朝统治阶级为了扼杀资本主义萌芽,歪曲事实,把嘉隆间东南沿海地区要求出海从事正常贸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