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水浒》历来被认为是宣扬忠义的作品,在大量的研究文章中似乎已经作了定论,所以在出版《水浒》时则加上了“忠义”二字,如:《忠义水浒传》、《忠义水浒全传》、《忠义水浒全书》等。解放后出版的《水浒》,尽管“忠义”二字已经删掉,但实际上忠义说仍被沿袭了下来,认为是宣扬忠义的文章各地也常有出现。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见到不同观点的文章出现。  相似文献   

2.
罗贯中确有其人。《录鬼簿续编》提供了可信的依据。他是否《水浒传》的作者,不少文章对此持肯定态度① ,但似仍与作品本身挂钩不够。笔者对《水浒》作者问题持“施作罗续”说,本文拟就《水浒全传》做一点“溯波探源”的工作,为“罗贯中续《水浒》说”进一步提供一些佐证。笔者认为,《水浒全传》中许贯忠的原型就是罗贯中。将百二十回本《水浒全传》与容与堂百回本《忠义水浒传》、百十五回本《水浒传》的回目校勘,可以发现百二十回本添了一处地名,改了一处地名:  相似文献   

3.
现存署名李贽批评的《水浒》主要有两种:容与堂刊一百回本《忠义水浒传》和袁无涯刊一百二十回本《忠义水浒全传》。前一种,经戴望舒、靳岱同、王利器等先生的力证,多数人已相信为叶昼的伪托。对于后一种,人们也做过一些考证,鲁迅早在五十年前就指出其为“伪托”;1954年,何心在《水浒研究》中对此本作伪的过程做了推想;1979年,王利器在《〈水浒〉李卓吾评本  相似文献   

4.
评《罗贯中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仲杰、孟繁仁等先生主编的《罗贯中新探》一书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除收录了《续录鬼簿》中的罗贯中传外 ,还收录了鲁迅、郑振铎、何心、柳存仁等名家在《续录鬼簿》基础上关于罗贯中研究的文章 ;第二部他收录了 80年代以来一些关于罗贯中研究的论文 ;第三部分附录了《罗氏家谱》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志传评林》、《忠义水浒全传》和《普恶图全传》等明清白话长篇小说中有关罗贯中的资料。全书的重点在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所收的论文从不同的方面论证罗贯中是元代太原人 ,即清徐《罗氏家谱》中所记罗锦的次子 ,罗贯中晚年在今河…  相似文献   

5.
金圣叹对《水浒传》的修改,是改好了,还是改坏了?学术界争议颇大,笔者是赞成改好说的。金本《水浒传》政治上改得成功,表现在把一个宣扬投降路线的主题转换为一个鼓吹造反起义——“逼上梁山”的主题。结构上改得成功,表现在淘汰了《忠义水浒全传》第七十一回以后的文字,使《水浒传》结束于梁山革命高潮到来之际,真正成了一部完整统一的、充满浪漫主义精神的现实主义杰作。文字上修改更多,经过  相似文献   

6.
金批《水浒》中有三个问题一直是《水浒》研究和金圣叹研究的焦点:金圣叹对《水浒》创作动机认定的矛盾说法,对《水浒》人物令人费解的点评,对《水浒》文本的随意改动。金圣叹点评《水浒》具有鲜明的主体意识,把鉴赏作为个人心灵的一种寄托形式,使评书成为自己的艺术再创造,表现了显著的“创造性的背离”倾向,在阅读和点评《水浒》时表现出“不思而得,不勉而中”、“自容与其间”、率性而为、潇洒随意的才子品性。金批《水浒》中三个问题的出现并非金圣叹有意为之,而是其率性任情、狂放自然的个性使然。  相似文献   

7.
学风种种     
“评”《水浒》的年头,发生过一桩一般人也许还不曾留心到的“花边新闻”:姚文元控制的《红旗》,发表了一篇题为《评金圣叹腰斩<水浒>》的文章。里面列举金圣叹的罪状之一是:“象‘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之类的歌谣,都被删去”。这也是一桩“冤、假、错案”。查贯华堂本《水浒》,金圣叹不仅没有删去这首歌谣,而且还就这首白胜唱的歌谣发了一通赞妙的议论。虱子多了不咬人。金圣叹早就给清朝皇帝杀了头,给他多加一条罪状,金圣叹则是无所谓的。但它却透露出一个消息:评金圣叹腰斩《水浒》的文章,那作者根本用不着去看一看金圣叹腰斩过的《水浒》,尽可信口雌黄,爱说什么就说什么,爱怎样说就怎样说。这其实是那时的“标准学风”。我曾经不止一次地发现,“四人帮”里头那些专写大批判文章的大人物,可以  相似文献   

8.
对于《水浒传》的评价,金圣叹与李卓吾截然相反。这是为什么呢?假如我们把明人李贽的容与堂百回本《忠义水浒传》评本与清人金圣叹的贯华堂七十回本《水浒》评本加以比较,便会发现更多的问题。我的这篇文章不准备论述李贽与金圣叹在批评《水浒传》时的相同之处,只是结合《水浒传》中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情绪,比较一下他们  相似文献   

9.
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点,从作品的倾向性到人物形象,从思想内容到艺术技巧,从篇章结构到遣词造句,都有所曲解与篡改。在对《水浒传》思想内容方面的歪曲,集中地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他认为既是“强盗”,就不能许以忠义,只能说成是穷凶极恶;第二,既是反抗封建统治的“强盗”,不但不能许以忠义,更不能招安,免得农民抱有幻想,敢于效法。  相似文献   

10.
因评点《水浒传》和《西厢记》而得大名的金圣叹,他的艺术见解,有些是当时颇为独到的,当然也有他的阶级偏见和时代局限。而且删改原书,自称获得古本,那手段也实在使人摇头。至于《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卷四那篇所谓施耐庵“自序”,则更是伪品,也早有人指出了。但是何以证明它是伪品,而又是金圣叹所伪造的?’辨伪者还未举出有力的理由。严敦易先生曾经怀疑这篇施《序》本来不是拿来序《水浒》的。“因为他一句话也没有涉及《水浒传》的任何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水浒》学会筹委会及湖北省《水浒》研究会、北京市《水浒》研究会、浙江省《水浒》研究会共同主持的全国第三届《水浒》学术讨论会于八五年七月三日至七日,在秦皇岛召开,到会的有全国知名的学者、教授、以及研究工作者、编辑工作者近二百人。收到论文一百多篇。大会讨论了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1、水浒的成书年代;2、“施耐庵文物”、传说的真伪与“托名”说的是非;3《水浒》的版本问题;4 水浒的作者、主题思想、著作权等诸问题;5 《水浒》艺术的面面观;6 金圣叹评改《水浒》的功过问题;7 《水浒》及《水浒》研究工作与其他小说的比较等等。讨论中有的学者提出:近年来,对《水浒》著作本身的研究较多,今后,对这部古典小说,  相似文献   

12.
《水浒》祖本探考——兼论施耐庵为郭勋门客之托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浒》究竟成书于哪一朝代?著者为谁?这是多年来聚讼纷纭的一桩学术公案。郑振铎在《水浒全传·校勘记》中说:明嘉靖年间武定侯郭勋刻的《忠义水浒传》二十卷本(残本)“为仅存之《水浒》最早本”,这是不错的。但它是否就是《水浒》的祖本?更进一步,它是根据已经流传的抄本付刊的,还是由郭勋指使人编著成书,并出资付刻的呢? 根据我的研究,郭刻本就是《水浒》最早的刻本,它其实就是郭勋的门客执笔的;成书不早于嘉靖十一二年,即十六世纪三十年代初。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古典小说中,最早完成的大著就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和《忠义水浒传》,后者向来被认为是罗贯中和施耐庵的合著,前者被视为罗贯中作。但我认为“施耐庵”乃是明嘉靖初年撰写《忠义水浒》的一个文人托名或笔名,其人实不可考。至于罗贯中,根据贾仲明的《录鬼薄续编》其人固非子虚,但其生卒年则不易断定。他是一位戏曲家,是肯定的,但却没有确凿的材料证明他既是《水浒》的始撰人,又是《三国演义》的唯一作者。  相似文献   

14.
张维娜 《理论界》2004,(2):128-129
金圣叹作为明末清初的小说评点家,在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评点的《水浒传》,在艺术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有许多真知灼见。在人物性格评点中,金圣叹自觉地将人物性格加以对照,把他们鲜明地区别开来,而他的许多艺术见解也渗透在对照之中,本文将就这一问题作一探讨。金圣叹十分推崇《水浒传》中人物的塑造,他赞叹道:“《水浒》所叙,叙一百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水浒传序三》)因此,在《水浒传》评点中,他自觉地把人物性格分析作为重点。他采用对照法来分析人物性格,或是将不同类型的人物性格加以…  相似文献   

15.
《水浒全传》(以下简称《水浒》)诞生六百多年以来,一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这不仅是由于《水浒》场面广阔,人物繁多,构思蕴藉巧妙,形象鲜明生动,而且还在于对水泊梁山起义军的兴起、发展及其失败全过程的描写,赋予了《水浒》强烈的反皇思想。我们认为:《水浒》之所以反赃官,而是为了证明“皇帝昏昧”;揭露“皇帝昏昧”,铁证是庇护赃官。金圣叹所说的“无恶不归朝廷,无美不归绿林”,虽是站在反动立场上对《水浒》的诋毁和攻击,但在客观上是极符合《水浒》实际情况的,也是《水浒》具有反皇思想的最好说明。 可是,自七五年以来,《水浒》只反赃官,不反皇帝,在学术界好像是已经作了定论。若如此,《水浒》既然不反皇帝,当然也说不上具有反皇思想的问题。我们的看法则与此完全相反,认为《水浒》不但反赃官,而且也反皇帝,甚至还富有较深刻的反皇思想。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论述,不妥之处,恳请赐教。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张国光先生连续撰文,对金圣叹及其批点的《水浒》作了很高的评价,认为金圣叹“不是丑化,而是美化了宋江形象”。这牵涉到金圣叹批点《水浒》的立场和动机,是《水浒》研究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下面谈一点看法,与张国光先生商榷,并就正于学者、专家。  相似文献   

17.
拙文《两种〈水浒〉,两个宋江》在《学术月刊》(1979年7月)发表后,魏克明同志发表了《金圣叹与〈水浒〉》(载《解放日报》1979年9月21日)一文提出驳难。魏克明同志不考虑他所用来作为论据的金本的反动序批文及噩梦,并不是金圣叹的由衷之言;却指责我无非是“简便地”“用  相似文献   

18.
人物评点是金圣叹对《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评点中最精彩的内容 ,而在对诸多人物的评点中 ,武松、鲁智深、李逵 ,是金圣叹心头笔下最钟爱的三位豪杰。“水浒三杰”是民间文学长期酝酿积累 ,又经过《水浒传》作者加工而成的典型人物形象 ,在受前人对《水浒传》评点影响的金圣叹看来 ,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小说魅力之所在 ;再加上金圣叹狂放不羁的个性和对所处黑暗现实的不满 ,以及“独恶宋江”等 ,都导致了他对“水浒三杰”的钟爱。  相似文献   

19.
王海燕 《船山学刊》2004,(1):117-120
金圣叹在《水浒》的序文及批语中提出了怨毒著书、文以载道、文以自娱等三种关于《水浒》一书创作动机的观点。他虽然看出并承认原作的“怨毒著书”之意 ,但他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文以载道”表达了他自己关于小说创作目的的主张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张国光同志陆续就《水浒》及金圣叹的评价问题发表了好些篇文章,阐明自己多年来一直坚持的观点。对于他某些论点,例如纠正某些同志全盘否定金圣叹这一点,我是赞成的;别的一些的具体论点例如“保护色”说,则未敢苟同。但是,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还未有来得及读完他的全部文章,只能是一些零碎的感想。蒙张国光同志惠赠他的《〈水浒〉与金圣叹研究》,得以比较全面地了解他的观点。张国光曾来信要求我对他这本书中的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于是,为了深入讨论,我不顾浅陋,把读后感写了出来。供张国光以及其他同志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