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耀邦同志小时候上学不多,但他酷爱读书,爱读古典诗词,并因此而渐渐地写起诗词和对联来。像他为人朴实、真挚一样,他的文采也得到广泛称道。1959年秋,耀邦同志在河南视察共青团工作,路过南阳卧龙岗武侯祠,见到一幅清代人写的旧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耀邦同志在谈笑中,将它改为“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明代东林党人顾宪成,曾为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撰题一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是天下事,事事关心。”1981年,北京有个青年模仿此…  相似文献   

2.
2005年11月18日、20日,中央和江西省相继举行座谈会,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90周年。12月12日,共青城举行创业50周年纪念会,回顾风雨共青路,缅怀耀邦同志,再创新业绩,这两件事,勾起了我作为新华社老记者,曾经随同耀邦同志采访和经常报道共青城的回忆。1984年12月12日上午,我随同耀邦同志坐的旅行车从南昌出发,  相似文献   

3.
耀邦校长     
中国的改革开放,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步。20年来,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取得了多么巨大的成就。对此,我自己心中常常怀念的人物,除了邓小平同志,就是耀邦了。我想:经历过十年动乱和改革开放过程的中国人,很多都有与我相同的情感。在耀邦诞辰90周年之际,总感到应该写点文字。  相似文献   

4.
凌鹰 《社区》2011,(8):12-12
几乎读完了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所有的哲学著作,但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是他在《三松堂学术文集》一书中的自序,其中有这样一段话,让我更深度理解了他的哲学旨意:“我经常想起《诗经》中的两句诗:‘周虽旧邦,其命惟新。’中国处在现在这个世界,有几千年的历史,可以说是一个‘旧邦’。  相似文献   

5.
偷偷读书     
于艾香 《社区》2012,(23):5-5
每个人的读书都与自己的独特经历有关。我读书就有令我自己都不解的特殊情结。我喜欢偷着读书。越是偷着读,我的兴趣越高。何谓偷着读?简言之,背着人读。不让人知道,悄悄地读,装作是没有读书地偷着读。这个偷字.真是涵盖了我读书的全部心态。为什么要偷着读呢?追溯起来.与我小时候的经历有关。  相似文献   

6.
陆九渊,字子静,后人称为“象山先生”,江西抚州金溪(今江西省临川县)人。生于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死于光宗绍熙三年(1193年)。他是南宋与朱熹齐名的著名学者和哲学家。他的“心学”思想对宋明理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陆九渊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和封建伦理熏陶,养成了好学深思,不苟言笑的个性。据《象山先生行状》记载,陆九渊三、四岁时,就曾问他父亲一个十分深奥的问题:“天地何所穷际?”父亲笑而不答。遂至废寝忘食,父亲呵斥,遂姑置之而心中常在琢磨。五岁入塾读书,聪颖好学,悟性极好,七、八岁时即得乡誉。一次,“闻人诵伊川语,自觉若伤我者。  相似文献   

7.
徐锡麟(1873—1907年)是辛亥革命的志士,其反清革命思想的形成大约在1903—1904年前后。在此之前,徐锡麟的政治思想倾向即青少年时代的思想倾向是什么?他的反清革命思想究竟是怎样一步步形成的? 我们认为,徐锡麟是一个勤于读书,颇能思想的人,早在青少年时代就表现出好学深思的特点。正是这个特点,使他的思想处于不断变化,丰富的过程中。但其基本思想倾向的形成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甲午战争到戊戌变法,他从书斋走向社会,开始关心国家的命  相似文献   

8.
于丹 《社区》2009,(17):6-6
读书到底给我们什么?大家还会记得在今年2月底的时候.温总理第一次和网民互动的时候最后正好说了这么一段话,他说,读书不仅给人力量,而且给人安全感和幸福感。他说,我很希望有一天看见地铁里面人人都捧着一本书。我看到这段话的时候.心里真是充满了感动。因为我们平时说读书给人知识、给人力量.似乎已经是一个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9.
青出于蓝     
这一成语,原意是说:靛(diàn)青从蓼(liǎo)蓝中提炼出,但比蓼蓝还深。人们用它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李谧(mì)是南北朝时期的人,他从小非常聪明好学,拜孔潘为师。孔潘是一位学识渊(yuān)博,对学生负责任的老师。他总是将自己所知道的学问全讲给学生听。他对学生要求严格,而且特别注重对学生道德品行的培养。因此,学生们非常敬重孔潘,认真跟他读书。李谧平时读书很用功,加上原来天资聪颖(yǐng),如果不懂,他就请教老师。他把老师讲的都牢牢记住,下课后努力钻研,认真思索,所以,知道了许多新知识、新理论。过了几年,他的学问…  相似文献   

10.
胡耀邦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他的一生是严于律己、心系人民、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一生。这里不全面叙述他一生中的伟大功勋,只从信访工作的角度谈谈耀邦同志生前立党为公的党性原则和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  相似文献   

11.
陈益 《社区》2014,(35):11-11
那天,在一个饭局上,谈起读书,一位企业家朋友说:“我读书很少,如今我是像打麻将一样读书。”他的话,让我十分讶异。他也许不知道,很多年前,鲁迅先生也说过“读书如赌博”这样的话。在《读书杂谈》一文中,鲁迅曾以打麻将的趣味来比喻读书。他说:“嗜好读书,犹如爱打牌一样,天天打,夜夜打,连续的打,有时被捕房捉去了,放出来之后还是打。诸君要知道真打牌的人目的并不在赢,而在有趣。”  相似文献   

12.
欣然叫声爸     
《可乐》2007,(10)
那个男人向我舒展开一脸皱纹。我觉得他笑得特别假,可我必须叫他爸爸,不然妈妈又会暴跳如雷。这个男人剃着平头,身材矮胖,穿白背心和短裤就敢上街,怎么配当我爸爸?我随妈妈搬进这个男人的家,由他找了一所我不喜欢的学校。他牵着我的手,对校长点头哈腰地说:"这是我女儿。"我的户口不在本城区,来这里读书,是走了后门的。我并不感激  相似文献   

13.
家是什么     
吴光雀 《社区》2004,(14):60-60
知心大姐: 你好! 我是湖南湘潭一名女教师,去年离的婚。我的前夫实在太不像话了,刚结婚那几年他表现还好,日子虽平淡但家庭还算温暖。他这个人没多少文化,自己又不上进,在单位也就不受重视,四十多岁的人了,还没混个一官半职。他心里不痛快,每天下班了不是喝酒就是赌博,每个月几乎就没有钱给我。孩子一天比一天大,读书上学的费用越来越多。弄得我经济上很拮据。他的脾气还越来越坏,动不动就对我吹胡子瞪眼,说我是克夫,所以压得他不能出人头地。为了孩子我处处忍让,但他却变本加厉,在一次争吵中,他动手打了我。结婚前我曾跟他说过,如果他动手打我,我一定会和他离婚。因为我听别人说过,在家庭中,夫妻只要动过手就会停不住,以后就得一直打下去。这种事情我真的不能容忍,所以我坚决要求和他离婚。  相似文献   

14.
<闽杂记>是清道光至成丰年问在福建为幕僚的浙江钱塘人施鸿保所著.作者以外地人新鲜的眼光和独特的视角,将自己的见闻及时搜集记录,为我们提供了福建(福州为主)丰富的风俗民情等相关文字资料.通过对<闽杂记>所栽闽人读书、藏书等文化、教育部分,可以归纳推演福州市民崇尚读书及好学精神的历史由来.  相似文献   

15.
生命与读书     
<正>生命与读书,这个就是我今天要讲的问题。先讲讲为什么要读书。第一,读书不是因为要做个有知识的人才读书,或者为了让人觉得自己很有修养才读书。在我看来,读书应该是生命的一种需要,我们来到这个  相似文献   

16.
我很少写自己父亲,甚至很少提到他。这只是因为他是一个农民,而我经过这么多年的读书学习,从这个地方漂到那个地方,对于老家的感觉越来越模糊了,对于农民也有了种类似于城里人的先天性排斥了,即使他是我的父亲。  相似文献   

17.
1983年,我在五台县任县委办公室副主任。7月9日下午,县领导接到通知,说胡耀邦总书记要来五台山,但没有要求我们去县边界迎接,而是在县招待所等候。下午2点50分,耀邦同志一行乘坐两辆面包车、两辆小轿车到达县招待所,  相似文献   

18.
<正> 萧穆,字敬孚(敬甫、敬父),安徽桐城人。生于清道光十五年(1834),卒于光绪三十年(1904)。终身只是一个秀才。更没有做过官。他自幼好学,长而抄、校书,以全部精力用在读书、校书与搜辑明清史料亦即“网罗文献”上。他30岁左右,见到曾国藩,曾国藩称之为“今之读书种子”  相似文献   

19.
读书吧     
《北方人》2008,(4)
不读书的人,天和地是狭小的,他充其量只能活一辈子;读书的人,天和地是广阔的,他能活上三辈子:过去、现在和将来。深秋的一个夜里,我坐在街头露天吃馄饨。摆摊人操安徽口音,刚二十出头,长得眉清目秀,引起了我的关注。"小伙子,每个月能挣多少钱?""二三百吧。"  相似文献   

20.
在周恩来的生前,淮安人一直怀着无限深情,盼望他能回故乡看看,看一看他放过鸽子的镇淮楼,划过小船、打过“水仗”的文渠和在那周围挖过野菜的文通塔;看一看家乡的建设新面貌。 他最终没有回来。但是,他有着常人一样的乡情乡思,一直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那一方热土。多少回向人流露:“我也很想回去看看呐!”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周思来在重庆时对记者说:“38年了,我没有回家,母亲墓前想来已白杨萧条,而我却痛悔着慈恩未报!” “直到今天,我还得感谢母亲的启发。没有她的爱护,我不会走上好学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