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是指农村住户和家庭成员无须付出任何对应物而获得的货物、服务、资金或资产所有权等,是构成农民纯收入的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的四项来源之一。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农村居民亲友赠送所得;二是政府惠农政策所得,即财政直接支付给农民现金或实物,其中,一方面是中央财政支付,另一方面是地方财政配套支付。近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措施,最能体现惠农政策实施效果的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2.
社会保障视域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由于现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导致农村人口自由流动成本过高,阻碍了劳动力自由转移,进而影响了农民增收。基于1990—2006年数据,运用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社会保障——劳动力转移——农民增收”三者之间的内在机理及相互关系。研究表明: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下一期农民增收具有正向影响,而对当期收入增长无显著性影响;由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不但没有发挥其经济推动器的作用,还通过影响劳动力转移的效率,进而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故要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全覆盖,以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加大农民工的培训力度,搞好农民工就业服务;要逐步建立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以消除农村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存在的社保方面的障碍,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3.
《统计与咨询》2012,(2):19-19
(一)基本定义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农村居民纯收入按照农村住户人口平均的纯收入水平。它反映的是全国或一个地区农村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一个年度核算指标。农村居民纯收入是农村住户当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有关费用性支出后的收入总和。等于工资性收入、家庭  相似文献   

4.
马永顺 《青海统计》2006,(6):33-36,30
一、目前循化县农民收入现状根据2005年农村住户抽样调查统计年报来看,农民收入来源四个部分:工资性收入,包括从非企业组织中劳动得到的收入,在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的收入,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家庭经营收入,包括第一产业收入,第二产业收入,第三产业收入;财产性收入,包括利息、红利、专利、土地征用补偿。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保险、投资收益等;转移性收入,包括非常住人口拿回,城市亲友赠送、退休金、赡养费、赔款、各种救济、补贴等。从2005年循化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来看,呈现以下特点: 1、工资性收入大幅度增长,是循化县农民收入快速增加的主要支撑。2005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369.24元,增加了88.14元,增长了31.36%,对全部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18.33%,其中非企业组织中劳动得到收入  相似文献   

5.
合理推进农地流转积极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要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农户在承包期内可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流转办法,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这一政策将进一步推动农地流转的进行,促进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巩固.  相似文献   

6.
对于不同的共享主体,其分项收入反映发展成果的不同来源,从而提供实现共享的不同途径。为发现分项收入与总收入间相互关联和制约的关系,并避免定和限制,尝试在收入分配问题中引入成分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中国居民家庭收入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拟合收入成分混合分布,构建收入成分回归模型,从分项收入的视角解决发展成果由谁共享、共享程度如何及其实现路径等共享机制问题。研究发现,不同主体的共享水平均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为提高低收入主体的共享水平,应扩大其工资性、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保证适度的转移性收入;对于中等收入主体,需控制其内部的不平等水平,适度增加财产性收入,稳定工资性收入;高收入主体应保持现有公平均衡的状态,合理调控财产性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7.
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人口所占的比重大,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所占的比重却一直较低,已成为制约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所以,如何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已成当务之急。一、我省农村消费需求不足的分析1、农民收入结构单一,现金收入少,制约了农村消费需求的增长。我省农民人均货币收入水平一直较低,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必然不高,农民除了生产和生活的必要支出以外,很难有更多的消费行为。主要原因在于:(一)收入结构单一,制约了农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我省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种植业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60%以上。非农…  相似文献   

8.
关于西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对有效保障西部地区广大农民的基本生活,促进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我国西部地区社会保障问题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当前社会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针对西部经济落后的现实,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2012年嘉兴困难职工家庭情况调查显示,嘉兴市区困难职工家庭有患病者的户数超过八成,家庭收入以工资性收入为主,收入水平总体偏低等.针对家庭成员的就业率不高、受社会保障程度较低等问题,建议通过提高工资性收入、建立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动态管理制度等途径,改善困难职工家庭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我国2000—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地区土地流转视角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土地流转在农村金融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非线性关系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第一,农村金融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关系。第二,农村金融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倒U”型关系是基于农村土地流转的门槛效应。当土地流转程度低时,金融机构对农户具有较强信贷约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随着土地流转程度提高,金融机构对农户信贷约束得以缓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第三,“输血性”财政功能难以充分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需要充分发挥政府财政支农“造血性”功能。  相似文献   

11.
段婕  林伟 《统计与决策》2007,(12):13-15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方法,建立了社会保障水平动态GM(1,N)预测模型,并利用它对我国社会保障水平进行实证分析,预测社会保障水平与各经济变量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该模型解决了由于控制变量变化对水平控制的问题,其解析能力和实用性可为预测社会保障水平未来发展和政策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一、农民收入状况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萧山农民收入增长迅速,从1980年的229元增加到2005年的9498元,年均增速为16·0%。1·农民收入的构成。农民收入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随着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壮大,农民工资性收入比重日益上  相似文献   

13.
第二、三产业生产总值之和与农民工资性收入关系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民的纯收入主要来源于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本文在VAR模型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农民工资性收入与我国第二、三产业的生产总值之和同步发展变化情况。并阐述了它们相互变动对自身和对方影响程度的传导机制。以此为依据。提出农民工资性收入与第二、三产业生产总值之和应折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各地区社会保障资源条件利用程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我国各地区社会保障资源条件的丰裕程度,探讨了社会保障资源条件与社会保障水平之间的关系,发现我国不同地区社会保障资源条件与社会保障水平差异很大,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资源条件与人均社会保障待遇成正相关关系,与社会保障水平成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农村社会保障消费效应的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运用协整分析并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1982~2006年间农村社会保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长、短期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支出没有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促进作用.最后提出加大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构建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研究收入类型与居民消费行为的过程中,文章打破原有的线性VAR模型分析的思路,在研究收入类型与农村居民消费关系的基础上引入MS-VAR模型,研究两者之间的动态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在两区制的经济状态下,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仍旧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但是在经济紧缩期,家庭经营收入和转移支付对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权目前处于较低的家庭经济系统层次上,这与使用权安排最低层次原理相一致,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经济现象,20世纪80年代前期对农户收入水平产生良好效应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收入效应开始递减,现在依靠农业生产为主的家庭经营已难以继续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经济现象表明,我国家庭经济对土地的使用权需求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满足.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天生弱质性、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农民增收困难等问题决定了政府必须对"三农"进行扶持与保护。文章利用ADF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灰色关联模型,通过财政支农投入规模和投入结构与农村宏微观产出之间相关性的分析,得出:财政支农投入是宏观农村GDP增长的原因,是微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原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对农村GDP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最大。通过实证研究,提出了扩大财政支农规模;突出财政支农重点,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实现全国的小康。而要实现农民的小康,当前看来,最重要的是提高纯农户的收入水平,缩小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目前农村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究竟有多大呢?本文就我区百户农村住户2002年的收支调查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存在负向关系,而这一负相关关系并非来自投资与劳动力因素,而是来自于我国省际之间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实力、经济发展水平的严重不协调,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尽快实现社会保障支出的全国统筹或者实现社会保障支出的省际间转移支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