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炳麟(1867——1936年)是我国近代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革命家,也是一位有广博知识的学者。他的一生有着激进、革命的时期,也有倒退、落后的阶段,从总的方面来看是应该肯定的,但对他各个时期政治思想的评价需要具体加以分析。从中日甲午战后至1906年章炳麟担任民报总编辑可作为他的政治活动的早期阶段。对于这一阶段他的政治思想应该如何评价呢?目前史学界一般都认为章炳麟从甲午战爭后至义和团运动是倾向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但对从义和团运动以后至1906年这一阶段章炳麟政治思想的评价就有着分歧的看法:一种意见是认为章炳麟是农民小生产者的政  相似文献   

2.
关于章炳麟的政治思想的阶级属性,从来就存在着分歧的看法。在章死后不久,吴玉章同志就认为:“他是封建士大夫阶级的代表,只有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没有前进的革命阶级的立埸”。稍后,侯外庐同志认为:“他不是一个书生,而是清末民初的一位农民民主主义思想家”。这两种看法是如此矛盾。解放以来,北大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为代表,认为章炳麟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从此,有更多的同志  相似文献   

3.
在武昌起义之前,章炳麟提出了分镇思想,希望借有力的地方来维护国家利益.他还曾企图依靠督抚的力量,来达到其救国的目的.但在现实碰壁和认识到督抚革命的弊端后,他放弃了督抚革命的思想.中华民国建立后,出于对建立统一共和政府的向往和维护国家利益的目的,他强调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这体现在他组建政团、出版报刊的政治实践中.但袁世凯的所作所为击碎了章炳麟的设想.联省自治运动中,章炳麟积极参与联省自治的政治活动,与各省势力和军阀函电往来,并提出了具体的主张,但最后还是失败了.章炳麟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思想,前后变化大,存在缺乏系统深入的缺陷,一些分析也存在错误,但始终以爱国主义为出发点的.  相似文献   

4.
蒋百里对中国近代军事学的贡献吴晓迪蒋百里,字方震,浙江海宁人,近代中国著名的军事理论家。他的青少年时代是中华民族危机最深重的年代,同时也是爱国思潮澎湃的年代。蒋百里自幼就受到民族爱国思想的熏陶,光绪二十六年(1900)入浙江杭州求是书院学习。次年,他...  相似文献   

5.
农垦公司是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当中国面临着深刻的民族危机时,一些爱国的民族资本家在爱国热潮的推动下,企图以学习西方农业经营方式来探求中国近代以大农业规模经营来实现农业现代化道路而兴起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农垦公司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文章试从传统农业思想对农垦公司资金使用、经营方式、发展历程的影响来探析其失败的原因,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认清我国的历史国情,使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反帝爱国思想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对影响孙中山政治思想的内在因素——反帝爱国思想,进行了历史考察和分析;认为孙中山早期革命思想的产生,是由于列强侵略、清政府腐败导致的民族危机而引起的,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能不断用新的进步思想,来修改、充实和发展自己的思想和理论,反帝爱国思想乃其内在因素,十月革命的影响与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乃其重要的外部原因。  相似文献   

7.
屈原的爱国思想是最执著的、最具影响力的。屈原的爱国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热爱自己家乡的人民,忠心辅佐楚王振兴楚国,以及楚国处于危机时,决不离弃的情怀。屈原执著的爱国思想渗透在他的诗歌中,从诗歌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悟到屈原博大深厚的爱国思想。屈原至死不悔的爱国思想不断激励和鼓舞着后人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8.
爱国将军冯玉祥一生历尽曲折、坎坷,从军阀首领一步步艰难地转变为新民主主义者。缘何如此? 本文认为:爱国思想是其思想发展的基础和主线,也是他政治上不断前进的思想基础;新与旧、进步与落后思想长期交织存在,是其经历曲折和坎坷的原因;矢志爱国、不断学习、追求光明,是其思想不断升华和政治进步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9.
黄震是南宋后期著名的爱国学者和思想家.他在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支配下,提出了以正纲常、励士风、重人才、苏民瘼为核心的政治主张及改革方案,希冀以此挽救南宋政权的统治危机.黄震政治思想中所体现出的某些进步、合理的成份值得后人珍视.  相似文献   

10.
民主政治思想是张澜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研究他一生历史功绩的关键问题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张澜先生积极宣传民主政治主张,为在中国真正实现民主政治,他终日奔走呐喊,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着民主运动的向前发展。抗战时期,张澜先生的民主政治思想首先是以“抗战建国”的政治主张为基本出发点。自七七芦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重危机。在民族危亡的严峻关头,张澜先生以满腔爱国热情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之中,他愤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和充满爱国主义思想的伟大民主主义革命家。在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对待帝国主义的态度,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矛盾发展以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格。但孙中山通过他的革命实践,在矛盾的斗争中总结经验,修正错误,不断发展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下,他丢掉了对帝国主义某些幻想,公开高举反帝大旗,为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而斗争。他坚信中国人民能够通过自己的斗争,实现民族的独立解放;也能同世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为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伟大的贡献。他的爱国反帝思想,至今对于我们还有许多教益。总结和研究孙中山的反帝思想,对于当前反帝、反霸斗争也具有现实意义。本文试就孙中山的反帝思想,粗谈一些看法,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2.
石瑛的思想有一个由反共到联共的转型,这一转变起始于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之后,并随着日寇侵华的步步进逼、我国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而逐步完成,这其中,家乡情结是原因之一,而爱国思想则是他思想转型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章炳麟的政治、哲学思想随中国近代社会急剧变化而变。章炳麟哲学思想前期将西方近代自然科学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相结合,而撰《訄书》、《菌说》、《视天论》等,以阿屯(Atom)、以太为而非精神性"性海"为苍苍然成物者;后因"苏报案"囚系上海,在狱中潜心佛学,推崇法相唯识学,发表了《建立宗教论》、《无神论》、《人无我论》、《四惑论》、《俱分进化论》等,建构了其哲学理论思维体系。从章炳麟思想演变过程中,可以窥见中国近代化过程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章炳麟的基本立场是会通中西,西为中用,他早期吸收西方阿屯(原子)说,以充实中国天的学说;他接受西方进化论,而改造为俱分进化论,并根据现实社会人生的苦乐、善恶的实际,主张苦乐、善恶并进;他讲西方的自由、平等,以佛教唯识学和中国传统《庄子·齐物论》思想加以诠释。这种诠释,是中国化的诠释,是在中西文化互动、交流、冲突、融合中,做出了西方近现代思想中国化的尝试,这一点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梁启超早期的中国边疆民族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边疆危机、民族危机的历史背景下,梁启超开始了对中国边疆民族史的研究,从学理上探讨与民族史相关的问题,目的在于唤醒中国人的民族意识,激发中国人的爱国精神,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梁启超忧国忧民的思想和博大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15.
略论现代中国的中间势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中国的中间势力是在大革命失败后国共政权尖锐对峙状况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不同于国共两党的若干性质大体相同的政治派别或政治势力,它以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为主体,也包括开明绅士、地方势力派以及其他一些爱国民主人士和进步分子。中间势力有着不同于国共两党的个性特征,主要表现在政治成分的复杂性、政治思想的多样性以及政治立场的不稳定性。中间势力的历史发展受国共关系变动的制约,也受现代中国政治形势、阶级关系以及社会矛盾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严复一生都处在中国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艰难时期,他始终心系祖国的前途,具有十分鲜明的爱国情怀。他的这一爱国情怀不仅对当时的历史环境产生很大影响,而且一直影响到中国当代。  相似文献   

17.
萧一山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鲜明民族革命史观的爱国史家,他在研究晚清的历史过程中深刻认识到,"近代中华民族的自觉"是中华民族处在列强侵略危机下,发扬民族文化中的优良特性,探索救亡图强的道路,挽救民族命运的努力.他开拓这一新的研究领域,充分重视"近代中华民族的自觉"这一论题重大的思想价值和经世意义,认为晚清的维新运动、洋务运动以及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构成了清朝末年以来中华民族的自觉.他分析中国民族的特质,提出靠发扬"民族的自觉"来拔除病根,培植民族精神,推进民族复兴的论题,为抗日战争中的民众树立了坚定信心,起到了鼓舞民族士气的重要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代边疆危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在中国蔓延,这既是中国内部窳败、政治失序所致,也是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主导下的国际政治秩序演变所致。近代中国边疆问题的复杂化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存在着密切的内在因果关系,既是帝国主义列强全面入侵中国的重要表现,也是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之结果。列强这一"他者"的侵略,一方面使边疆危机日趋严重,一方面也刺激了国人的民族觉醒,国人的主权意识不断增强。地缘政治是列强在中国边疆地区博弈时考量的重要因素,民族与宗教问题则成为列强利用其以干预中国边疆问题时的重要方式。对这些千年未有之变局下的复杂面相,应有深层次的梳理、分析与诠释。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同志说:“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鸦片战争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开始。在鸦片战争期间的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中,一部分具有进步倾向的爱国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了他们的反侵略爱国思想,有的还亲身参加到抗英斗争的行列中去,这些士大夫的反侵略爱国思想和活动,是中国人民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斗争的组成部分。这部分士大夫人数不多,影响不小,其主要代表有龚自珍、林则徐、魏源、黄爵滋、包世臣、张穆、陈庆镛等人,本文主要是介绍他们在鸦片战争时期主张禁烟、抵抗侵略的爱国思想。坚决反对英国的鸦片侵略,主张严历禁止鸦片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全局对孙中山的外交方略进行研究,认为孙中山的外交方略是动态的,具有日渐强烈的反帝爱国色彩和功利主义色彩。在前期相当长的时间里,孙中山一直以夺取政权、完成政治革命为主要目的,为了夺权,纠缠于种族立义与民族主义之间,有时甚至不择手段。这种缺乏群众基础的实用主义外交导致了孙中山的多次失败。五四运动后,孙中山逐渐克服自己外交方略内在的矛盾──种族主义与民族主义、爱国与出让国权的矛盾,抛弃了实用主义外交,并向彻底反帝爱国外交转变。孙中山外交方略的特色及其内在矛盾的不断克服,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家的特性:软弱性、革命性,也表现了孙中山的伟大的政治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