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韩愈历来被视为儒家排挤佛道最重要的代表,但他对于佛道文学则不乏认同,一则认同其恢奇之风格,一则认同其平淡之风格。究其因,首先在于儒释道三家的思想体系都能容纳这两种风格;其次在于当时士人面对时代困境,需要通过这两种风格克服自己内心的痛苦。儒释道三家在此点上遂得以共通,韩愈的态度即是其例。然而韩愈坚定的儒家立场使其不满足于风格气质的克服,他需要在其中注入实质的道德内容,所以他对于佛道文学的认可只停留于浅层,实质上仍对其予以辨斥。这说明韩愈实际上已意识到儒家与佛道之间根本性差异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后世乃成为新儒学体系建设之焦点。  相似文献   

2.
杨时自从学程颢始,笃守二程道学,对其社会化的精神旨归甚为自觉,他全部道学问题的探讨,根本指向对此旨归的诠释和澄清。道论上,他主要承大程,突出普遍性原则与具体社会生活场域相即不离,道学是且应当与具体社会生活场域适应;心性论上,他综合二程之说,言性善乃人正常本然状态言,因所禀赋和心不正而反常有恶,圣盗在人心善利一念间,道学教化直接干预平民大众的社会生活,道学社会化的教化得以可能;工夫论上,杨时综合二程说,强调知止而至,突出社会行为实践落实的执中工夫和称物平施的方法。基于这一旨归,理论之外,道学社会化实践更是杨时道学事业的重心。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唐古文运动的主将之一的柳宗元,由于他和韩愈一起领导了古文运动,完成了文体改革,他的文论,一般总是和韩愈相提并论的;而且他们的论点,一般也认为是基本一致的。韩愈论文有“志道”、“好道”的言论,柳宗元论文也有“明道”“翼道”的言论;韩愈“文”、“道”并重,柳宗元也“文”、“道”并重;韩愈学文的最高标准是儒家经典,柳宗元学文的最高标准也是儒家经典等等,在在都可以说明他们的一致性。这当然是由于他们都出身于中小地主阶层,都曾受儒家教养,都受着当时儒学复古潮流的影响所致。但这绝不等于说韩柳二人的文论没什么区别,而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4.
重论欧阳修的文道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杰出领袖,但是对他的古文理论,学术界却评论不高,文学史家一直嫌其过于道学化。这其实是对欧阳修的误读。本文将欧阳修置于宋初文学思潮的大环境中加以考察,着重辨析欧阳修反对“诞者之道”的实质,就是要与宋初柳开、石介等人道学化的古文理论划清界限。然后分析欧阳修所谓的“圣人之道”,是指“古圣人”的社会实践。因此,欧阳修的古文理论,与其说接近道学家,不如说“叛‘道统’”更合乎实际。  相似文献   

5.
韩愈认为文和道是同等重要而又彼此独立的,各有其不可替代之价值。朱熹从理学出发,以文道一元说取代了韩愈的文道二元说,认为文与道不可割裂,且文从属于道。在对韩文的评论中,朱熹深入阐发了其风格高、变、正、阔、雄的特点,但仍对其重文辞而不悟于道表示惋惜。  相似文献   

6.
在宋代新儒学运动中,道学是一个集政治文化、学术活动与思想建构于一体的复杂称谓.文章试图通过对南宋道学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与代表人物叶适有关论述的梳理,呈现道学的多层面内容,以及他在儒学思想上与朱熹所确认的道统截然不同的建构.第一是梳理叶适在政治层面上为道学辩护,强调道学是起于民间的具有自主性与独立性的学术活动,其宗旨是本于公心以发公论,道学运动的合法性与正当性不仅在于排除来自官学的垄断,而且在于摈斥来自内部的独断性论说.第二是分析叶适在学术层面上对道学的界定,指出道成于学,舍学无以成道,否定在道的问题上对权威的尊崇,主张知识的习得是贯彻儒学成圣宗旨的惟一道路.第三是讨论叶适在思想层面上对儒家之道的诠释与论证,通过"总述讲学大指",针对朱熹<中庸章句序>,完整地诠释与论证了儒家之道的历史性建构、孔子述道的性质与意义,以及曾子以下直至程朱一系对于儒家之道的误读及其存在的神秘化倾向与唯我论特征.  相似文献   

7.
我国道学(或称理学)的产生,是北宋王朝完成统一的政治局面和随之而出现的阶级斗争新形势的反映。道学本身是封建制后期统治阶级斗争需要的理论表现,但是,在思想发展的逻辑进程上,却表现为自唐韩愈以来,中国正统思想对佛教进行斗争的结果,是这一斗争的哲学上的完成。  相似文献   

8.
韩愈曾有诗云:“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不难看出,作为一代文宗的韩愈非常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这不仅是韩愈对中国读书传统的自觉继承,而且通过对其读书方法和读书目录等的梳理,可以发现,韩愈之所以重视读书,还在于这是他力图纠正当时浮躁学风、文风的手段之一。所以,韩愈在当时一再强调读书,尤其要求熟读三代两汉的典籍,是与其倡导的古文革新运动有着密切关系的。韩愈的读书经验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试论韩愈赠序散文思想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愈的赠序散文因其在题材和表现内容上的突破、扩大而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和思想意义 ,从而成为了韩愈散文创作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韩愈其人其作品。  相似文献   

10.
韩愈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文学史上,韩愈是一位影响极为巨大的散文家和诗人。从中唐以来,历代对他进行研究和评论的学者难以数计,评述论著极为丰富。弄清楚前人对韩愈研究的底细,了解前人对韩愈评论的各种基本观点,会有助于我们对韩愈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多年以来,我在结合对韩愈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比较广泛地浏览了历代评论者的诗文集、诗话、笔记、史书和类书,掌握了一些资料。本文拟就历代对韩愈研究的一些基本观点作一综述,并略加评论。  相似文献   

11.
周敦颐被奉为道学宗主,他的礼学思想学术界关注不多。周敦颐的思想既继承了传统儒家积极用世的一面,同时也与北宋中期儒家推明治道的政治主张完全一致。他完整地继承了儒家内圣外王的思想,这也是他对宋代道学发展的贡献。他提出的“礼,理也”虽然还不具备理学天理论意义上的“理”,但他通过对大《易》的思考,将人的存在、人类社会的人伦秩序与宇宙万物的演化看作是一体的,在宋代儒学的发展过程中开启了礼的形上化思考,指点了后来理学家的运思方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周敦颐也是宋代礼学思想的开山。  相似文献   

12.
韩愈是唐代反对齐、梁以来的骈体文,提倡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 对韩愈这个人的评价,历来是有争论的。宋代的苏轼推崇他“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但朱熹则严厉地指责韩愈“裂道与文以为两物,而于其轻重缓急本末宾主之分,又未免于倒悬而逆置之也”。  相似文献   

13.
韩愈一生以复兴儒学为己任,成为历史上的卫道巨擘。《原道》是韩愈复古崇儒、攘斥佛老的代表作,也是他儒学思想的纲领。在《原道》中他提出了“明先王之道”的教育宗旨;在《原性》中提出了他的“性三品说”,作为学习仁义道德和“明先王之道”的理论依据;在《师说》中强调了儒家学者传道的意识与精神,以重振儒学之尊;在《进学解》中具体论述了学习儒家之道应有的态度和方法。他的教育思想蕴含着对教育活动的精微阐释,研读以上教育名篇,对我国当前的教育实践必有启发。  相似文献   

14.
<正> “文以载道”这一口号,首先是宋儒周敦颐提出的。韩愈的门人李汉说:“文者,贯道之器也”。柳宗元也说:“文者以明道”。我们认为“文以载道”可以作为韩愈一生文学创作成就的一个理论概括和实践说明。但今天我们一定要把它和宋代理学家的“文以载道”,严格区别开来。宋儒认为“文以载道”只是着重在“道”,主张“文”是可以不学而自成的,谁若重文,那就会导致“玩物丧志”,甚至“作文害道”。而在韩愈看来,“文以载道”只是着重在“文”,是“约六经之旨以成文”,他主要只是希望用“道”来充实和提高“文”的思想内容。宋儒批评韩愈是“古人好道而及文,韩退之学文而及道”,是一种“倒学”。但我们认为:这恰恰证明韩愈作为一个“锐意钻仰,欲自振于一代”的文学家的当行本色。因此,象朱熹那样嘲笑韩愈  相似文献   

15.
也谈韩柳     
解放后,学术界对韩愈、柳宗元的研究一直存在“尊柳抑韩”的倾向(至于“十年动乱”期间韩愈在“评法批儒”中被横加一些罪名,又当别论)。近年来,随着学术民主空气的恢复,有不少同志发表了重新评价韩愈的文章,对韩愈研究中的若干具体问题,如韩愈是否保守的世族大地主阶级的代表,是否反对所谓“永贞革新”,是否勾结宧官,以及怎样评价韩愈攘斥佛老等等,都作了较深入的有意义的探讨,这是很好的。但同时我也感到似乎出现了一种“尊韩”的风气,所以想简单谈一点个人意见。 本来,南宋王应麟提出的“韩柳并称,其道不同”(《困学纪闻》)是一个平实的意见。但目前有人在多方肯定韩愈的同时,对柳宗元又多所贬低。这种“矫枉过正”的做法是欠妥的。今天评价韩柳,应该首先抓住构成韩柳之“道不同”的特质或特点,既要看到它们在中唐那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中  相似文献   

16.
王夫之(1619—1692年)是明清之际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不仅在哲学和史学上有很高的成就,在中国美学史上也作出了重要贡献。王夫之的美学思想集中表现在他的诗论中,自谓“十六而学韵语,阅古今人所作诗不下十万。”(《姜斋诗话》卷二)有所点定,有所评论,他在美学上的主要成就是深刻全面地论述了情感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的重要作用,阐明了情、景在艺术构思中的辩证关系,反对否定艺术抒写感情,主张禁欲窒情的道学唯心主义,因而具有一定的启蒙意义。王夫之的美学思想和他的哲学一样,是对宋明道学的批判。本文仅就其诗论中的美学思想,讲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周敦颐是北宋时期著名的道学家,是道学和宋代濂学学派的开创者。他的学说对后世影响很大。虽有起有落,但总的说来,自南宋至明清,道学统治了中国文化七八百年之久。 周敦颐摆脱世人治经多诂其义的羁绊,创立以儒学为主体、兼采佛教和道教部分观点的新学派——道学,强调疏理践行。道学和理学异名而同实,北宋称道学,南宋及其以后称理学。虽然,周敦颐的道学尚待后人完善,但他提出了不少先儒未曾发的“默契道体”、“根极领要”的推明,为后人完善理学作出了有益的启迪。本文试图就周敦颐的教育思想进行探讨,并寻觅其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8.
师法、变异与重构--欧阳修对韩诗的学习及其文化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修是宋代最早倡导学习韩愈诗歌的诗人 ,欧诗对韩诗的学习不仅包括具体诗句的引用、诗篇的模仿 ,句法、章法的散文化和议论化等方面 ,更在于他对韩诗中所包含的某些通往宋代文化因子的发现与光大。欧阳修之所以独独钟情于韩诗 ,固然由于韩愈的道与文正随着宋代新文化的建设而声誉日隆 ,同时也由于韩诗中所暗含的文化底蕴符合于唐宋之际文化转型的潮流。对欧阳修有关韩诗的评论和宋代诗歌发展的实际加以深入剖析 ,这种文化史的意义就会趋于显豁了。  相似文献   

19.
杜牧不仅是晚唐的著名诗人,而且在散文上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是继韩愈、柳宗元之后又一兼长诗歌与散文的名家。清人洪亮吉《北江诗话》卷2说:“有唐一代,诗文兼擅者,惟韩、柳、小杜三家。”此可谓确论。1 在决定散文创作的文学理论方面,杜牧与韩愈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韩愈文论的核心是文以载道和文体革新。文以载道是目的,文体革新是手段。他说:“愈之为古文,岂独取其句读不类于今者也?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者,本志乎道者也。”(《题欧阳生哀辞后》)他的创作活动实践了他的理论,在继承前人的基  相似文献   

20.
宋明道学依自在的发展规律,先后形成了张载气学、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三大流派.由于道学宏观上具有天人之学的规模,微观上具有心性之学的性质,其基本思路是从"天"到"人"进而"天人合一",所以三大流派在"天"、"道"、"理"、"性"、"天人合一"等概念上有不同的理论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