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是我国目前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后体制改革攻坚的重点。随着城市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为重点的企业职工社会保险事业迅速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职工社会保险体系的框架初步形成,人们开始把目光聚焦在幅员广...  相似文献   

2.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是社会发展的稳定机制和市场经济的维系机制。文章对我国社会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渠道增加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等六条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制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失地农民的出路和退路问题,即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但成都市现行的《成都市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办法》和《成都市已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办法》在长远性、可靠性、法律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还很不完备,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完善社保体系,构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长效保障机制、建立合理的利益补偿和分享机制、实行“留地安置”、探索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社会保险基金是政府立法强制征收的专项计息基金 ,是社会保险制度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随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险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国家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正确认识、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的特点与特征 ,是做好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和会计的具体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所在。笔者认为 ,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 ,也是一个实际问题 ,这对于加强理论研究 ,正确指导会计工作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许多地区的农民已经开始富裕起来 ,农村的社会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农村人口老龄化与家庭小型化趋势的加强 ,乡镇企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发展 ,决定了我国农村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我国的实际出发 ,立足国情 ,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起以社会养老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为主 ,其它社会保障和商业人身保险为辅的灵活可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险体系是颇具理性的选择。当前应正确认识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6.
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保障措施。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扶安置和社会互助等方面。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最重要和最基础的组成部分。 1 新世纪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问题,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江泽民总书记于2000年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财税专题研讨班上讲到,要切实搞好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社会保险制度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了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适应社会发展,加快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步伐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8.
在广大农村建立新型农村社会保险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以人为本、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如何构建现代农村社会保险体系,增强农民对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的信心,调动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关键是能否有财政补贴和兜底.  相似文献   

9.
基于辽宁老工业基地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的基本成效,阐述了"社保试点"在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积极作用,认为"社保试点"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创新,企业与职工劳动关系制度创新,社会保险的政策、管理以及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对辽宁老工业基地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社会保障立法缺位,缺乏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途径,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够广泛等.提出了规范个人账户基金运营模式,加强非正规就业人员参保工作,建立稳定的社会保险基金筹措渠道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改革原有社会保险制度,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党的十四大提出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五大又进一步阐述了这个问题,并提出了具体要求。按照国务院1994年确定的方案,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分成三部分,即由人事、劳动、民政部门分别负责管理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农村及乡镇的社会保险。按照这种分工,三部门各司其职,经过近几年的发  相似文献   

11.
失业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必然产物.但它的存在又严重地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建立和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因此我国应加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失业保险法>,完善法律法规结构内容,逐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初步建立与实际需要相适应的失业保险法体系.  相似文献   

12.
<正> 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经济史表明,市场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要求有效地推进市场经济法制化。而要构建市场经济的法制系统,首要的任务是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本文就建立这一法律体系的问题,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3.
民生是国家之本,"保民生"是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之一。加快社会保险立法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当务之急,但我国现行社会保险立法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通过树立先进的立法理念、健全完善社会保险法律体系、明确规范社会保险国家责任、重构社会保险监管制度体系等基本途径加以健全与完善,以期为国家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解决日益复杂的民生问题提供充分有效的法律支持。  相似文献   

14.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研究》 (《三友会计论丛》第三辑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 )一书 ,是青岛大学的周咏梅同志在其撰写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该书作者以其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从会计的独特视角研究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问题 ,为科学管理社会保险基金提供了新的思路。众所周知 ,为适应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我国从 2 0世纪 80年代开始 ,对原有“企业保险”式的劳动保险制度进行了深入改革 ,逐步建立了新型的社会保险制度 ,使得对劳动者的基本生活保障从企业走向社会 ,实现社会保险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有力引导与支持。农村市场主体的改造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的追加教育及观念的转变。应该看到,尽管农村市场体系的发育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但是,作为发展市场经济的重要外部环境,市场体系的建设应是农村工作的重点。同时为减弱农民来自市场、自然界的风险,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以社会保险为其后盾。  相似文献   

16.
建立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原有的社会保障体系,是50年代沿袭下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一些不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措施做了些改革,但距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要求甚远。对它进行一般规定性分析、现实弊病分析,改革对策分析,十分必要。 一、社会保障制度一般规定性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指出:“努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要以改革和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和待业保险制度为重点。带动其他社会保障事业和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与优抚等事业的发展。按照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原则,在城镇各类职工中逐步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待业保险的范围,完善待业保险办法,实行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在农村,采取积极引导的方针,逐步建立不同形式的老年保险制度”。《纲要》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层次,对我国新体制下的社会保  相似文献   

17.
随着将来农保的逐步淡出,上海社会保险体系在总体上分为三个部分: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小城镇社会保险和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尽管这种"因人而异"的社会保险体系在现阶段初步满足了不同身份劳动者的参保需求,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劳动力市场走向统一将不可避免。这就要求有一个相对统一的、能够面向所有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制度体系。而当下这种因劳动者体制身份差异而设计的有差别、分立式的社会保险体系将与劳动力市场逐步走向统一的趋势不相适应。因此,重构现行社会保险制度结构,推进不同社会保险之间关系的衔接,成为当前上海市社会保险制度改革面临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客观上要求建立与此相适应的道德体系。目前 ,我国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时期 ,原来的道德体系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而新型的道德体系还不完善。缺乏道德有效地调控和规范 ,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所以 ,要通过各种途径 ,尽快地培养和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的经济道德体系 ,以保障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 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彻底变革甚至摈弃与原有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传统法律体系,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法律体系。那么,建立和完善真正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法律体系(即本文所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应当以什么为其重要杠杆或基石呢?笔者认为,这一重要杠杆或基石就是公平与效率。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过程中,对于社会保险问题应从理论和实践双重角度,去研究和探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市场就必须对多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