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申采浩是近代韩国最杰出的人物之一.申采浩的主体哲学涵盖着主体的本质属性、存在方式、历史意义、现实价值等.主体哲学贯穿在申采浩抗日活动、历史研究、文学创作中.他毕生投入民族独立运动,展示了抗日斗士的宁死不屈的精神;作为历史学家他以民族史观批判传统史学和殖民主义史学,确立了韩国近代史学;作为作家其文学作品,尤其是在中国流亡时期创作的文学遗稿最为迫切地表现出其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2.
随着女性主义理论与欧美妇女史研究的蓬勃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妇女史在西方史学界亦逐渐成为一新兴研究领域,吸引不少学者的兴趣。其发展趋势不仅将历史研究的焦点转向妇女本身,同时也改变了历史写作的典范。恰如历史学家琼·斯科特(Joan Scott)所说,此一新的历史方法挑战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史观,并重新定义历史意义:它不但包含更多元化的主观经验,  相似文献   

3.
罗马人把道德看作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志,道德也因此成为历史学家诠释罗马历史的重要因素。道德史观的形成首先是罗马人在希腊文化冲击面前所作的内省和回应,同时表现了政治上占据优势的罗马,希望在文化或者民族特质方面确立自己地位的需求。最后,罗马历史在历史学家的笔下成为道德教诲的场所和塑造民族精神及特性的源泉,这是罗马史学的特殊之处。  相似文献   

4.
在19世纪地方史研究不被重视的情况下,戈德温注重了英国地方史研究。戈德温通过运用故事式的历史写作方法,对汉普郡和温切斯特历史进行全面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戈德温主要集中研究军事事件和英雄人物的事迹,由此看出戈德温具有英雄史观的思想。戈德温对内战的政治态度是比较倾向于同情国王的。另一方面,戈德温具有求真史观。他在研究中非常注重收集原始文献资料,并对文献资料进行考证。同时戈德温还具有谦虚的治史态度,引用了同时代职业历史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此外,戈德温撰写的著作所面向的读者对象是普通民众,而不是职业历史学家和专业学生,这使得戈德温著作的可读性和普及性很强,适合普通大众阅读,从而起到普及历史知识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吴于廑先生所倡导的"整体世界史观",被誉为"世界历史新理论在我国的兴起"。这一整体世界史观的萌生,最早见之于1964年他所著的《时代与世界历史》一文。这在时间上与西方学者提出全球史观如英国学者巴勒克劳夫撰写《变动世界中的历史学》(1956年),美国历史学家麦克尼尔出版《西方的兴起》(1963年),斯塔夫里阿诺斯推出《全球通史》(1970年代初),基本上是同时的。  相似文献   

6.
"实录"曲史观标榜以曲为史,崇尚据史实录."实录"曲史观虽重史据,但和"实录"史著观具有根本性的区别:"实录"史著观要求的是历史事实的客观真实,"实录"曲史观要求的是历史真实性的逻辑真实,即使"实录"型历史剧也无法避免虚构和想像."实录"曲史观严肃地对待历史和戏曲创作,避免了"传奇化"的胡编乱造,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希罗多德是一位有着强烈历史感、求真务实的历史学家.史家的性格、情感、价值观对历史现象的认知与把握有直接影响,希罗多德的性格及其形成原因影响其思想、行为和创作;<历史>折射了希罗多德的个性心理和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8.
僧祐虽然不是一个纯粹的佛教史家,但其著述佛教文史的目的与方法,著述中包含的佛教史观,对于后来的佛教史家都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他的佛教史观包括本迹史观、感应史观、业报史观、像法史观等四个方面。本迹史观是一种独特的佛教历史本体论,主要阐明佛教历史的源流问题;感应史观是佛教的历史发生论,重在揭示佛教历史的发生机理;业报史观是佛教的历史因果论,旨在说明佛教历史遵循的因果法则;像法史观则是佛教的历史分期论,主要分判佛教历史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历史题材剧的创作者有文人与艺人之分,《长生殿》是典型的文人创作的历史剧。文人创作的历史剧有两种创作原则,即曲史观和寓言观,《长生殿》则属于后者的代表。洪昇从“断章取义”的寓言观出发,将李扬故事合理地“误读”为情史,使剧作的政治主题因素与爱情主题因素最终得到统一。这既是洪异现实生活的曲折写照,更流露出作者创作过程中的自喻和补偿心理。  相似文献   

10.
唐代杰出的政治家魏徵也是优秀的历史学家。魏徵史学思想的核心是:一、重人事、轻天命的进步史观;二、取鉴致治的历史意识;三、通鉴反思的治史方法。魏徵所重的人事既包括帝王将相,也包括人民群众。如何取鉴、取鉴什么以求致治,今天仍有强烈的现实意义。魏征以史为鉴,不囿一时一事,不主一尊一经,纵贯古今,旁通各派,具有鲜明的通鉴反思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明末清初是中国古代叙事诗创作的高峰,而叙事诗的兴起与明末清初"诗史观"的自觉有重要关系。正是诗人对"诗史"自觉的体认,历史意识的增强,以诗史思维贯穿诗歌创作,"诗史"创作才成为诗坛主流风尚。自觉的诗史观源自史家之笔与诗人之诗的联合,被称作"诗史"的诗人一般都具有史家的身份。"诗史相通"的观念也成为诗人的共识,他们多采用"诗序结合"、"以人存史"的纪史方式来加强诗歌叙事功能。诗史观的自觉对清诗"叙事性"特色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全方位地分析当代中国历史学家产生心理障碍的复杂原因,以便尽可能有效地消除历史学家的心理障碍,这不仅有助于历史学家认识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而且最终可能使历史学家以健全的良性的心态去充满激情和自信地走向现实、走向历史。中国当代史家产生心理障碍有五种原因:精神原因,思想原因,学术原因,政治原因,观念原因;除此之外,还有心灵原因,视角原因,物质原因,人格原因,地位原因等,则需要另行撰文论述  相似文献   

13.
历史学家在研究历史时,不管他是否运用阶级分析方法,他必定都有自己本阶级的意识。阶级意识与阶级分析方法各自存在于不同的观念层次上,无疑,阶级意识居于更深刻更内在的层面上,而阶级分析方法则属于较肤浅较外在的层面上。历史学家的思维方式也受到阶级意识的影响,其思维过程同时也就是他的阶级意识过程。历史学家获取阶级意识的过程也就是阶级意识作用于他的历史思维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解答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形成了唯物史观理论的群众史观。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民本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群众史观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学界围绕基本理论、发展历程、人物研究和当代意义等方面,群众史观中国化研究取得了相应研究成果。然而,缺乏整体性容易割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从历史演进逻辑出发,总结党领导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经验,有利于党在发展中把握历史趋势和历史规律,推动人民群众在创造性活动中自我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5.
《水浒传》创作成功的历史原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历史为《水浒传》的创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首先,历史上记载的宋江起义既于史有据,又十分简略,给历史学家的研究带来了很多麻烦,可是对文艺家来说,却提供了方便,不必受史实的束缚,想象虚构,自由发挥。其次,宋江起义既反对政府,后又投降朝廷,去镇压方腊起义,而且,经过宋、金、元这段民族矛盾极其尖锐的时期才创作成书,这为《水浒》创造了一个可以多元创作和评论的广阔天地,一个可以生存、传播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循环史观是古希腊主要的历史观,它以灵魂不朽、轮回转世的观念为理论前提,往往还带有历史退步论和宿命论的色彩,体现在古希腊的神话、诗歌、哲学、历史学等诸多领域中。古希腊循环史观对近现代西方的哲学、历史学、社会学、宗教等都具有深远影响。循环史观与进步史观各有优势和局限性。20世纪以来人们对历史进步的怀疑,其实是对现代性的质疑。如何能保持复古与维新、尚静与崇变、循环与进步之间的张力和平衡,对于社会历史和个人的发展来说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史学的长河中,有一条特异且重要的支脉,那就是中国佛教史学.历代佛教史家所撰的佛教史籍,不仅记载了无比丰富的佛教史事,也蕴含着独特的佛教史观.然自近代以来,佛教学者对佛教史观的探讨非常罕见,系统的研究至今未见.笔者在系统研究中国佛教史籍的基础上,从中抽绎出六种主要的佛教史观,即本迹史观、感应史观、神通史观、业报史观、末法史观、正统史观,并把佛教的缘起论作为一种最为根本的历史观,用以统摄上述六种史观,从而提出"一本六支"的佛教史观理论体系.佛教史观的揭明,对于理解佛教史籍乃至佛教的全部历史,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思想,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一直被儒家作为治国安邦、约束君权、德化君臣的指导思想。尽管民本思想经常遭到尊君思想的围剿和专制主义的压制,但它始终没有消失过。民本思想经历了从孕育与萌芽、到形成与理论概括、发展与完善、成熟和蜕变,再到转换与质变几个历史阶段,最终与现代民主思想贯通起来,成为现代民主思想发生发展的重要资料,同时经过马克思主义的改造,超越了其历史局限性与阶级局限性,转换成现代意义上的民本思想,并成为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重要的历史基础与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9.
王夫之《龙舟会》杂剧的创作,体现了作者肯定政治中兴的历史观念、忠君怀国的历史评价标准、进步的妇女问题史观,显示了作者对明清鼎革历史的独有认识。剧作对民族戏剧的艺术创作原则有创造性的发挥,对南北曲的通融处理体现了作者与时俱进的戏剧观,同时,剧作还明显地受其诗景诗歌理论的影响。王夫之的历史观和戏剧观在当时具有明显的进步性和独创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创新在社会发展、历史进步中的作用日益凸现,应该概括并确立一个新的范畴:创新史观。所谓创新史观,就是用创新的观点去判断历史进步的动力,分析推动历史进步的主体,评价推动历史进步合力中的核心力量、主导力量,进而倡导创新、激励创新、推动创新,以引导社会更快、更好、更顺利、更稳定、更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创新史观的提出,是对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