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普查是现在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收集人口资料的一种科学方法,是提供全国基本人口数据的首要来源。人口资料的取得,主要来自人口普查、人口变动统计和抽样调查三个方面,而人口普查是取得人口资料的最基本的方法。马克思和列宁都非常重视人口普查和人口  相似文献   

2.
最近,在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会议上,讨论了《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办法》和人口普查表。现就人口普查项目的选定应当遵循什么原则,这次普查有哪些项目,为什么要普查这些项目,以及这次人口普查表的特点等问题,谈一点看法。 一、普查项目的选定应当遵循什么原则? 普查项目的选定是制订普查办法或普查方案的核心。在研究确定普查项目的时候,应考虑如下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3.
<正> 一、为什么要进行人口普查人口普查,是按照国家的统一规定,在统一的时间,用统一的方法和项目,对全国人口进行的全面调查。我们的伟大祖国,是一个拥有10亿人口和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社会主义大国。然而,同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们在经济上比较落后,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通过人口普查,以我国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有计划地限制人口增长,统筹兼顾,安排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我们进行人口普查,就  相似文献   

4.
一、人口普查和复查工作的重要性 我国的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从1979年11月开始准备,到1986年全部出齐普查报告书,前后大约要五、六年时间,而其中的普查登记和复查工作只占一个月(1982年7月)。这一个月,时间虽短,但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关键性环节。我们知道,普查登记和复查工作是按照普查办法及有关文件的规定,在普查指导员的直接指导下,由普查员逐户、逐人、逐项填写登记表,然后进行严格的复查,使可能产生的错误在手工汇总以前,就地得到纠正。这些填写在登记表里的原始记录是数据整理的基础,是进行科学  相似文献   

5.
人口普查是兴师动众的一件大事,需要各家各户回答普查员调查的每个项目。有人把人门普查说成是除了战争动员以外在全国范围进行的最全面的动员,不是没有道理的。因此,很多国家对人口普查的时间,居民应尽的义务,普查员的职责任务,都在宪法、普查法、统计法等法律中作了规定。如美国在1787年宪法里规定:“联邦各州的众议员人数以及直接税  相似文献   

6.
人口普查是一个国家规模最大的调查活动,必须组织和培训一批专业的普查队伍,这是由人口普查的任务和特点所决定的。世界各国的人口普查都要求高度的集中统一。为了使人口统计不重复不遗漏,达到准确无误,必须在统一的时间按统一的办法完成普查任务。人口普查的时间要求也很严格。为了避免因普查时间拖长,人口频繁变动,造成统计不准确的现象,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普查登记。同时,因为人口普查是从居民中直接取得第一手人口资料,这样形成了基层工作量大,任务重的情况。这了适应这些特点,就必须组织一支数量  相似文献   

7.
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从开始准备、登记、复查、手工汇总、编码、录入、电子计算机运算、一直到出版普查报告书整个过程,约需四、五年,而登记和复查工作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一般占一个月时间。通过大约两周进行登记、两周进行复查,登记在普查表里的原始记录就成为研究人口数据的依据和进一步分析的基础。 那么,怎样才能得到准确的人口资料呢?目前,全党、全国人民正在同心同德为实现四  相似文献   

8.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意义、特点和基本做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普查是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科学治国和科学决策的重大措施之一。在完成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以后,国务院确定今后每十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在年号末位逢零年份举行。1990年7月1日将进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89年10月25日李鹏总理以国务院第45号令发布了《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办法》。1989年12月8日,召开了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会议。人门普查的各项准备工作现正在全国范围内紧张地进行。  相似文献   

9.
<正> 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事后抽样结果表明,在普查登记中,人口总数的重登和漏登率分别为千分之零点一和千分之零点七,重漏相抵,人口数净差率为千分之零点六,尽管这个结果比第三次人口普查的千分之零点一六略高一些。但是误差率能够控制在这样低的范围内,已属不易,这是经过全体普查工作者二十多天认真细致的议查、复查得出来的结果。如果从第一次登记结束后的情况看,重登和漏登的现象要比这一结果高得多,如株洲市在议  相似文献   

10.
李涌平  江维 《人口学刊》2013,35(5):36-47
2011年印度进行了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2012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印度过去十年经历了较高的人口增长,婴儿性别比持续偏高,人口密度逐渐增大。与此同时,印度的教育水平提高很快,但死亡率的下降过于缓慢。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未来印度虽然会面临绝对人口数量的压力,但却没有人口老化带来的人口结构危机,未来印度的发展还是比较乐观的。  相似文献   

11.
慈勤英 《人口研究》2003,27(1):28-33
人口普查是一次规模空前的国情国力大调查 ,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 ,取得了全面翔实的人口社会经济信息。如何开发利用这些得来不易的宝贵资料 ,牵扯到人口普查资料的管理、使用方式的界定、资料的开发模式以及相应的法律建设等一系列问题。香港在人口普查数据开发使用上的信息提供、法律建设、实际操作的规范性管理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可供我们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12.
对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总量和结构的估计   总被引:41,自引:10,他引:31  
于学军 《人口研究》2002,26(3):9-15
本文对第五次人口普查有关数据进行粗略分析后发现 ,官方公布的人口总数与年龄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吻合。第五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未成年人口数量过低 ,由此估计的总和生育率甚至低于政策生育水平 ,令人难以置信。文章在分析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各种可能性后 ,对目前中国生育水平进行了估计。  相似文献   

13.
人口普查的任务一般是调查静态人口,提供某一时点的人口总数、人口分布与人口,构成等情况。通常,人口出生、死亡、迁移等变动,都属年度动态统计报告的内容。但  相似文献   

14.
15.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最近举行的这次人口普查共有19个调查项目,全国和省、县各级的汇总表格多达259种,共有几十亿数据量,是一次有关国情国力的大规模社会调查。为此,普查动员了五百多万工作人员参加,并首次使用了电子计算机,以力争在1984年底之前完成普查资料的全部整理工作。这样一项涉及数百万人参加的多工种多工序的大型系统工程,其进展情况将为世界所瞩目。 在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一领导下制定的详细的数据处理编辑规则和各种机器汇总表,为研制电子计算机程序提供了依据。同时,今后我们还要用普查得来的资料建立数据库,多方面地应用各种数学方法来分析已有的资料,研究人口的现况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对于正确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搞好计划生育等工作都将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口普查是对我国基本国情国力的一次全面调查。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已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我国历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人口普查表中设有“民族”一项,对”民族”进行普查是非常必要的。搞清楚我国民族的基本情况,有利于贯彻党中央的民族团结、平等政策,使各族人民从中得到真正的实际利益,以体现党对各少数民族的真正的关怀。因此,在人口普查中确实做好“民族”一项的普查、申报工作,这不仅是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同时也是人口普查的性质所决定的。错报民族成份直接影响到民族人口统计的准确性,从而也就直接影响到各民族人口的内部结构及其比例。所以,分析民族成份错报的原因,寻找出相应的对策,是搞好我国这样一个民族众多国家人口普查工作的主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一、开发和应用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是有史以来我国最大的一次人口普查,也是迄今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现代化人口普查。从1983年以来经过处理汇编的各种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已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分析和运用。1985年,100%机器汇总的资料也已公开问世。如何迅速  相似文献   

18.
2000年人口普查实施效果和提出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为民  徐钢 《人口研究》2002,26(4):17-22
20 0 0年人口普查是一次难度空前的普查。为了获得准确的资料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对普查方案做了改进 ,采用了一些新的技术。从实施效果来看 ,证明这些改进是十分必要的。尽管如此 ,这次普查的漏登率却比 1 990年普查大幅度提高 ,达到了 1 .81 %。导致人口普查漏登率上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既有方案设计上的 ,也有组织实施、普查环境变化的影响。认真研究这些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对改进我国的人口统计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有一套比较严密的户口登记制度,有比较完整的户口登记资料。1982年进行的第三次人口普查利用了户口登记资料中可以利用的某些方面。事实证明,在人口普查中利用户口登记资料是有效的,成功的。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人口普查办公室于2月27日上午在省统计局会议室召开了“深入开发和应用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专题座谈会,会议由杜昆、彭发强(副处长)两同志主持,参加座谈会的有省人口普查领导小组顾问刘渠教授、廖宝昀研究员、朱云成副教授,广州市统计局房宝英局长以及中山大学人口研究所、暨南大学人口研究室、华南师范大学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