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If条件句是由原型和非原型构成一个原型范畴。If条件句范畴中原型和非原型之间的关系是通过条件句中条件的弱化来体现的,这是If条件句范畴中非原型产生的具体表现。转喻是理解和生成话语的基本的认知方式,它所涉及的突显原则和经济原则是Ⅱ条件句范畴非原型产生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条件句(Conditionals)是最难处理的语法专题之一。原型范畴理论对英语条件句的范畴化过程有着较强的解释力。本文以英语If条件句范畴化的认知过程为切入点,对If条件句范畴典型的界定,If条件句范畴的扩展及If条件句范畴的模糊性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意在揭示原型范畴理论在此认知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推动原型范畴理论和条件句研究的有机结合,丰富原型范畴理论在句法学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委婉语是范畴的非典型性成员。人们通过刻意违背范畴的基本原则——认知经济原则,来延长对原型义项的反应时从而达到委婉效果,同时遵循范畴的另一基本原则——认知世界结构。委婉语的构成以层级方式从原型义项向边缘义项的演变,呈辐射状态,没有范畴边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主、从句间情境发生的时间关系入手,探讨了If从句表示将来含义时,谓语动词何时用一般现在时,何时选择Will结构。文中首先将条件句分为时联性条件句和无时联性条件句两类.然后重点探讨时联性条件句,认为时联性虽件句可分为纯时联性条件句和非纳时联性条件句;在纳时联性条件句中,If从句中的调语动词用一般现在时;在非纯时联性条件句中,If从句中的渭语动词选择Will结构。文章还用测检法验证了If从句句法功能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哲学家从意义角度研究"If"条件句,而教学法语法学家从它的形式结构来探究它.Dancygier的"构块语法"则将二者的研究角度结合起来.这种方法着重于条件句形式的各个方面是如何产生条件句所要表达的各种意思的.Dancygier认为将条件句分为"中性"或"开放"和"非真实"或"封闭"两类是不充分的.她运用"预测情态性(predictive modality)"和"后指(backshiR)"两个概念将条件句分为"预测性"和"非预测性"两类.利用这个理论可以很好的解释"If"条件句前提句中一般现在时标将来的语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原型范畴理论框架下对一词多义现象进行了认知阐释。通过对FACE一词的个案分析,我们发现多义词的不同义项构成了以基本义为原型的词义范畴,词的引申义则是通过原型转化、原型分裂和次范畴化等途径产生的。  相似文献   

7.
张今先生提出的原型模型论和Rosch提出的原型范畴论都使用原型一词,都对语言现象的研究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和很强的解释力,二者具有很强的可比性。就共性而言,原型模型论的"型"与原型范畴论的"范畴"具有大致相同的内涵;原型模型论的"模拟"与原型范畴论的"范畴化"具有大致相同的意义;相似性在原型模型论和原型范畴论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模拟主体和认知主体都是语言阐释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模型和非典型成员都可以转化为原型。其差异性表现在:它们对原型的理解和界定并不相同,原型模型论中的"原型"通常是固定不变的,而原型范畴论中的"原型"有时是不固定的;"模型"和非典型的意义不同;原型与模型之间具有生成性,原型与非典型成员之间一般没有生成性。  相似文献   

8.
根据If条件句中动词的不同形式,条件句可分为8类。这8类If 件句的结构和语义的用法各不相同。研究If条件句If的语义和语用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条件句是复句中比较典型同时又很重要的一类,无论对于语言的本体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都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如果"句作为条件句中的一员,可以分为用于推知、应变、质疑、祈使、评说和证实六类。其中表推知的"如果"句是该范畴的原型,不同类别的"如果"句依据家族相似的原则进行聚合,它们偏离原型的过程也就是主观性不断增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汉语单复句的边界是模糊的。运用二元对立思维方式,以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界定单复句是不可取的;运用非二元对立的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区分汉语单复句是可取的。汉语言结构中象似原则与经济原则的竞争是形成汉语大量非典型单复句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11.
词类范畴是一种原型范畴,范畴的原型认知效应为词类的偏移提供了心理依据;非范畴化认知机制是词类偏移的心理操作方式。词类偏移反映了汉语词类的真实面貌和人类思维的认知规律,是正常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2.
不及物动词带宾语是及物句范畴的边缘成员,它部分享有原型及物句式的特征,同时又受到不及物句式的部分限制。不及物动词带宾语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得以实现:介词并入和原型句式的隐喻扩展。事物的常规关系是此种句型产生的认知理据,语言经济性原则是其产生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13.
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的语用预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型范畴理论是对传统范畴观的批判发展而来的,从语用角度上来看,一些语用预设由于也同样具有相似的特征或属性,它们也能构成各种各样的语用预设范畴,并表现出原型结构,它们和概念、句法原型结构的不同是前者属于言语中的语用范畴,后者属于语言中的语义和语形范畴。语用预设的原型结构的各成员作为一种隐前提参与缺省推理和非缺省推理,缺省推理的隐前提是原型结构中的典型成员,非缺省推理的隐前提是原型结构中的非典型成员。从语用预设的原型结构出发,可以比较好地解释语用预设的不同选择以及一些语用预设的“看似不合理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原型范畴理论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一词多义现象产生的原因和机制的分析,利用原型范畴理论的观点对一词多义现象的存在进行了解释,认为一个词的多个义项是从原型义项演变而来的,并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家族相似性,同时又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原型义项身份。随着词义范畴的扩展,其边缘变得越来越模糊,并且出现与其他词义范畴的交叉。  相似文献   

15.
原型理论的认知心理学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原型理论的产生和基本观点,探讨了原型范畴的认知特性和认知理据,并指出范畴化实际上是一种体现人们经验现实的人类认知行为。  相似文献   

16.
内部修饰关系不明显的“N1的N2”结构仍应归属名词性偏正结构。理由是:(1)判断句法结构类别的标准是表层句法特征,而这一结构的表层句法特征与名词性偏正结构更为接近。(2)范畴有原型范畴和非原型范畴之分。把与原型的名词性偏正结构具有家族相似形的“N1的N2”归入名词性偏正结构一类,看作名词性偏正结构的非原型范畴,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能得到解释。(3)还可以从形式得到验证:这种非原型的名词性偏正结构与原型的名词性偏正结构有着相同的变化形式。  相似文献   

17.
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语言运用中条件句的使用比较频繁。本文以美国统一商法典——信用证篇为语料,对其中的If条件句的使用情况做了简单的统计分析,印证了人们对规范性法律文件中的法律英语If条件句的使用情况的感性认识,即规范性法律文件中If条件句使用情况比较频繁,且绝大多数为真实性条件句,并从分析条件句的作用的角度解释了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原型理论的产生和基本观点,探讨了原型范畴的认知特性和认知理据,并指出范畴化实际上是一种体现人们经验现实的人类认知行为。  相似文献   

19.
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隐喻理论、原型范畴化理论为背景探讨英语介词IN的语义生成、延伸过程及其认知理据。研究结果表明介词IN的空间意义产生于在生活体验中形成的意象图示,方位隐喻为其向非空间语义的延伸提供理据性。IN的多个语义项则构成一个以其空间语义为原型的原型范畴。  相似文献   

20.
词汇教学是外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词汇习得直接影响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能力。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在指导词汇教学方面有着显著的成效。原型理论指导下的外语词汇教学原则有系统原则、交际原则、文化原则和认知原则。以原型范畴理论为指导进行词汇教学,不仅能扩大学生词汇量的储备,使学生词汇记忆更牢固,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词汇产出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