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大量已开发和未被开发的独特资源。旅游业已经成为了许多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龙头,是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在旅游扶贫路径下是否实现了"精准扶贫",效果如何?如何提高"精准",值得研究。本文通过对湘西州近15年来在旅游资源开发下扶贫效果分析和对夯沙乡旅游发展中的旅游精准扶贫问题的研究,认为发展旅游产业是民族地区扶贫工作的抓手,政府必须在制度和政策制定上瞄准贫困,精准帮扶。  相似文献   

2.
陈井安  柴剑峰 《民族学刊》2019,10(3):14-20, 103-105
川甘青毗邻藏区属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区,贫困面广、量大、程度深、矛盾多、协调难。同时,该地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贫困农牧民参与意识差、参与能力弱、参与机会少、参与形式单一制约了旅游扶贫的效果。本文运用旅游扶贫基本理论框架,梳理了研究区实施旅游扶贫独特价值,结合320户贫困户调研数据及部门座谈中发现的问题,对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意愿和行为进行了问题诊断,从政府、市场和社会互动关系入手,围绕提升农牧民参与旅游业意识、提高旅游从业服务能力、扩大旅游业的就业机会,促进旅游产业区域间协同等方面,提出优化该地区农户参与式旅游扶贫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3.
孙沁 《民族论坛》2012,(14):55-58
根据武陵山片区规划关于"扶贫攻坚示范区"和"国际知名生态旅游区"的战略定位,本文从旅游扶贫的本质特征出发,剖析片区发展旅游扶贫的特殊优势,提出当前必须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先行先试,合力攻坚,推动片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打造武陵山片区民族特色生态文化旅游支柱产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特色生态文化旅游是推进武陵山片区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支柱产业,进一步盘活武陵山片区民族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推进旅游精准扶贫,对于片区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推进武陵山片区民族特色生态文化旅游提质升级,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实现民族生态文化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要优化民族特色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区域空间,加强对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的有效地保护与利用,拓展民族特色生态文化旅游的内外市场,强化以政府推动、精英带动和市场拉动为核心的民族特色生态文化旅游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选取于2015年7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我国土司遗产(TUSI SITES)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三处土司遗产的文化内涵和旅游价值,论述了土司遗产开展旅游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就其资源概况和开发与保护现状进行了梳理.指出其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面临着来自产权、 产品、体制、 资金、 动力、 分布现状这6方面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建议.文章针对土司遗产跨省分布的特殊情况,结合遗址的特点和现实发展需要,构建了"遗产资源+政府部门+社区居民+社会企业=可持续发展+旅游扶贫+科学保护+互利共赢土司"的遗产旅游发展模式,创新性地将遗产旅游开发和地区扶贫相结合,以真正实现遗产所在地经济、 社会、 文化、 环境的综合协调发展和遗址原真性与完整性的保护.该研究对于刚刚加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土司遗产开展可持续性旅游开发与保护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扶贫与美丽乡村建设之间存在高度关联与耦合关系。美丽乡村建设为开展乡村旅游扶贫提供了良好的旅游环境,乡村旅游扶贫对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具有良好的带动效应,两者应坚持协同发展。湖南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扶贫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协同发展需坚持可持续性、因地制宜和主体参与性原则。其协同发展路径可以从几方面入手:深化共识,形成联动;规划落地,强化操作;整合资源,创新机制;突出特色,打造品牌;规范管理,政策支持,使乡村旅游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互为促进,相得益彰,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受到了旅游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重视,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利用与开发问题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尺木刮"民间舞蹈的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县叶枝镇同乐村,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展旅游业的潜力,但同时也面临交通不便、知名度不够等诸多问题,旅游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文章基于对同乐村的田野调查分析了"阿尺木刮"的保护、传承以及旅游利用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民族村寨进行旅游开发提供一个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对武陵山片区旅游发展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国际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区。从湖北、湖南两省的旅游发展战略以及张家界市旅游资源丰度和旅游发展趋势看,张家界市作为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是大湘西和鄂西两大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协作连接关键点,在推进湖北、湖南两省生态文化旅游圈协作,促进旅游产品、产业转型升级,建成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生态文化旅游地处于先行位置。张家界市旅游综合改革先试先行的突破口就是在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前提下,打造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带动武陵山片区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田开春 《民族论坛》2013,(7X):28-32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对武陵山片区旅游发展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国际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区。从湖北、湖南两省的旅游发展战略以及张家界市旅游资源丰度和旅游发展趋势看,张家界市作为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是大湘西和鄂西两大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协作连接关键点,在推进湖北、湖南两省生态文化旅游圈协作,促进旅游产品、产业转型升级,建成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生态文化旅游地处于先行位置。张家界市旅游综合改革先试先行的突破口就是在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前提下,打造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带动武陵山片区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的经验表明,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6000多万绝对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必须采用科教扶贫战略。通过科教扶贫,可以在贫困地区激发商品经济观念和科技意识,进而激发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文章提出了帮助贫困地区利用科技开发资源、利用科技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发展教育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对就业人口进行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等科教扶贫措施。把反贫困作为我国90年代的"攻坚战",是实现我国第二步、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的重大步骤。为了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目标,必须解决目前我国农村约6000万绝对贫…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广西三江县按照"彰显特色"的发展思路,以"做大做强民族文化旅游"为目标开发旅游资源,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原则,修建了三江鼓楼、三江风雨桥、侗乡鸟巢等标志性建筑,修复了丹洲古城,新建了月亮街和侗族历史文化碑廊,并结合"四改"(寨改、水改、电改、灶改)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是我国新时期旅游产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家界是位于偏远山区且存在大量贫困农村人口的新兴旅游城市,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旅游扶贫"战略的重要途径。笔者在分析张家界乡村旅游的现状基础上,探求推动张家界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李丽  吴迪  曾丽  后浪 《中国民族》2013,(3):36-43
1991年,贵州省率先在全国提出了“旅游扶贫”的理念,把“以旅游促进对外开放和脱贫致富”作为全省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并逐步把“旅游扶贫”的概念转化为旅游产品——“乡村旅游”。20多年来,全省各地已有4000多个村寨开办乡村旅游。贵州省旅游局2008年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  相似文献   

14.
以民族村寨为基本单元的"旅游扶贫"是西南民族地区在反贫困实践中创出的重要扶贫开发模式。然而,既要利用文化遗产发展旅游业,又要成功保护文化遗产,本身就是世界性难题。现实中,旅游扶贫是政治驱动,地方政府关注焦点在经济利益上,文化遗产管理有名无实,长期缺位,导致民族村寨文化遗产遭遇"漏损"、"过滤"等尴尬,甚或有失忆的危险。理论上,文化旅游与文化遗产管理并不冲突,但实践上需要管理机构从文化遗产价值发掘整理与表达、有效信息传播、开发评估、利益合作机制建立、法律保障等方面适时"补位",才可能助推文化旅游与文化遗产管理建立可持续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15.
王建民 《民族研究》2012,(3):46-54,108
少数民族扶贫、减贫方略及效果与如何认识少数民族及其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将少数民族扶贫、减贫工作与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利用联系起来,利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摆脱贫困局面,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因对少数民族在扶贫和文化发展中的主体性认识不足,导致所谓的"文化扶贫"在一定程度上陷入僵局。本文力求对中国贫困研究的现有认识和话语进行富有挑战性的理论辨析,突显少数民族主体性的重要性,并对相关实践原则进行探索,以有助于在反思中明确思路,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16.
目前,湘西州正积极将矮寨奇观景区申报为国家旅游扶贫示范基地。 一个地区,人气旺了,旅游发展的推动力就会变得无比强大。矮寨大桥的通车,游客数量急剧增加,旅游消费能力快速提高,当地百姓尝到了旅游带来的甜头,纷纷投身于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中。  相似文献   

17.
节庆旅游是一个重要的宣传手段,罗平懂得并且利用了这类办法,获得了较好的成效。罗平节事旅游发展处于入门水平,需要深入节日旅游资源,建立成为一个品牌,形成品牌效应,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节庆旅游已经成为区域经济成长的驱动力,同时也面临着旅游目的形象同质性的影响,罗平旅游开发的第一个问题是对旅游资源的理解。结合市场需求和资源优势,我们可以对罗平的旅游资源作出一个基本的定位:"罗平"作为一个名片,知名度逐步提高,但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还小。罗平的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但文化旅游资源薄弱,特别是文化底蕴不深。本文通过分析罗平节事操作模式,为罗平节事提供相关旅游的发展思路。根据罗平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基础以及社会经济条件,为罗平现实的旅游产业发展提供相关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对扶贫旅游予以研究。把扶贫旅游置于第三世界的背景下,选取第一世界的一个发达地区苏格兰格拉斯哥戈万作为本文个案研究田野基地,旨在衡量与判断把用于发展中国家的扶贫旅游原则用于一个发达地区,帮助他们消除其贫困。在格拉斯哥戈万运用了一套新的旅游扶贫的方法。经跟踪研究之结果显示:在实践中,扶贫旅游把一个常识的研发方法过度复杂化了,但是这套方法又是所有负责任之政府都应该倡导与促进的;同时,也对社区公众选择扶贫旅游发展模式的合理性有所保留。  相似文献   

19.
大湘西地区一直是国家扶贫的主战场,但长期以来,扶贫效益并不令人满意,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与其他地区的差距依然存在。在扶贫出现"结构软化"的新形势下,适应发展形势要求,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新道路成为必然。近年来,大湘西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新的选择。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做大做强大湘西的文化产业,挖掘它的扶贫增收效益,开创大湘西扶贫的新局面,切实推进大湘西地区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大湘西旅游资源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比较优势,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创新乡村旅游形式,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部门协作、企业经营、农户加盟"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重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扩大农村的就业机会,构建并优化劳动力就地转移互动模式,不失为符合大湘西实际,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改善民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