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典主义在中国研究论题的拓展性探究将不可避免地触及三方面内容:一是一个被遮蔽了的研究论题:古典主义在中国;二是古典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新月派文学创作之现象分析;三是以"现实主义"解读"古典主义"的局限。事实上,展开"古典主义在中国"论题研究的视境,不仅可以勘探性定位、指述与审视古典主义与儒家传统学说的内在偶合性的思想蕴涵,而且足以使人们透过古典主义与现代中国20世纪文艺创作现象之新视点勾勒、总汇与披露而获得一种理性启示的思想张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文学古典主义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古典主义发展源流的论述,大致梳理出中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的渊源:源自17世纪法国的古典主义,经过白璧德新人文主义思想的整合,在20世纪形成了一种淡去古罗马政治理性而更强调古希腊道德理性的古典主义。白璧德的这种古典主义实际上脱离了政治的目标,是一种以批判现代性、重建古典审美人生为旨趣的文艺。这种古典主义在20世纪20-30年代经由学衡派与新月派的先后努力,终于汇成一股不小的潮流,在现代文学思潮史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内蕴与20世纪古典主义中国化"此一研究命题的提出,将别开生面地触及到意味很重的中国文学理路生变之历史图景及满溢张力的多重文化视境之极致外射。这里极有必要勘探三大隐而不彰的文学现象: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古典主义审美理想,二是20世纪古典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境遇投射,三是人文精神危机与古典主义审美传统之现代审视。此一视角撰写的初衷在于:首先着眼于凸显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建构对自身古典传统文化资源之吸收、转化与应对,依然秘而不宣地保持着某种根本性的承袭与审美认定;其次则为20世纪现代中国文坛中这股被多数人盲视的古典主义思潮之历史现状、生变流迹及递嬗变迁的显现范式,提供了一种绵密而深邃的现代性反思、检视与批判之向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4.
古典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典主义是一种反映和谐审美理想的文学思潮。根据对启蒙现代性的态度,20世纪中国古典主义文学可分为国粹式、政治化和消费性三种形态。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形态的古典主义文学的消长起伏,构成了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的重要景观。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底蕴隐伏着一种以儒家为内核的浓得抹不开的古典主义审美理想,这俨然也是"古典主义"这股文艺思潮得以在20世纪植入中国的土壤与契机。从某种意义上说,"古典主义"对中国现当代文艺建构产生了清澈澄明的深刻性影响及隐秘性规范。然而"古典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却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最初冷遇,这是不可思议而又极为耐人寻味的文艺思潮现象。这种极点的冷遇背后诚然有着更为深层的文学精神的渊源、审美期待的嬗变、历史演进生成、时代社会变局等复杂成因。这一深切关联的内因亟待当下学界给予更多的关注,并做出别样思路的有效性史实整合及实际意义上的合理性理论辨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世界文学的视野中,观照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学批评的古典主义诉求.文章从心理基础、批评立场、文学史观、创作方法、体裁观五个方面,揭示中国现代古典诉求与西方古典主义文学的对应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转型期的流变:90年代中国电影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电影鲜明地体现出历史转型期的特征。进入90年代,转型期的中国电影在异彩纷呈的创作态势中,凸现出国际化、古典主义、后现代、高科技四个趋向。可以说这四个走向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世纪末中国电影的发展脉络和主流方向,喻示着在继承和借鉴、在恪守与趋同中,中国电影在新世纪的大致走向。  相似文献   

8.
致力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食货派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迅速崛起并非偶然。中国社会史论战之后特定的学术环境为食货派崛起提供了历史的机缘。从学派外部看,世界的学术大背景和国内的学术条件适宜食货派的发展;从学派内部看,以师长为奠基人和以高质量弟子为核心的研究团体容易迅速形成强大的内聚力。食货派崛起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一是食货派对社会史论战的独特思考;二是受中外史学交流的影响;三是北平良好的学术环境的助益;四是陶希圣突出的学术组织才能及学派成员间的强大凝聚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由受中国共产党秘密领导的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编辑出版的进步刊物。《中国农村》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由受中国共产党秘密领导的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编辑出版的进步刊物。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对《中国农村》本身与该刊涉及的主办机构、人物、论战等进行了诸多研究。从刊物本身看,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中国农村》的历史地位和价值的评价”“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农村》的研究”“对《中国农村》作者群、编辑理念、封面设计等的探讨”三个方面。从主编《中国农村》的机构——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看,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农研会“成立的原因”“主要成员”“会务问题”“主要活动和贡献”等四个方面。对“中国农村派”的研究,从群像看,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中国农村派对近代中国农村“经济性质”“贫困原因”的认知,以及“解决中国农村问题的关键是什么”等;从具体成员看,对陈翰笙、薛暮桥、钱俊瑞、孙冶方、千家驹等与《中国农村》的关系及其在农研会的活动有较多的研究。学界对《中国农村》所积极参与的中国农村社会改造问题论战研究最早、成果最多。相关研究的主题有“关于农村经济研究方法的争论”“中国农村社会性质论战”“对梁...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40年代,几位中国学者依据文化形态史观对中外历史文化进行研究,其中以雷海宗为首的战国策派颇具影响,从而在中国现代史学上留下引人注目的一页;到50年代以后,有的学者仍在运用文化形态史观探讨世界历史,促进了中国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