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苏联,家庭作为一种社会机构正经历着深刻和全面的变化。过去十年中,苏联在人口方面的主要变化是: (1)从以丈夫或公公为一家之主的父权制家庭,发展为夫妇地位大致平等的家庭。 (2)从几代同堂的大家庭,转变为只包括双亲和子女的核心家庭。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思想分析其长篇小说《盲刺客》中几代女性的生活,展示女性作为历史主体在家庭、社会生活中丧失主体价值,遭受男权制度及资本主义制度双重压迫的现实;披露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霸权中与社会强权话语"共谋",加深对女性自身迫害的历史;探讨女性受压迫地位的历史、政治和经济原因;批判父权制、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及其意识形态对女性的迫害。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从根本上讲是父权制社会,女性要获得彻底解放,就必须打碎这个父权制社会。后现代女权主义在批判父权制,努力解决现代社会中的性别不平等和人类目前所面临的各种危机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种理想社会模式,即后父权制社会。它强调内在联系、重视差异、推进文化多元化和倡导人类与自然的统一性,是一种平等、无暴力、文化多样性、合作、无等级的理想社会。追求后父权制社会成为后现代女权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长街宴是不同村寨的哈尼族村民每年一度的集体欢腾圣宴.从规约性的象征符号系统来说,它是哈尼族绵恒浩荡古老历史、民族性格、传统世界现、梯田文明及传承手段的象征.作为大型的宗教节日圣宴,它带有宗教祭仪的性质,是个人与家庭日常社会生活角色转换和父权制社会等级秩序确立的象征,是圣俗二元世界对立即人与神鬼沟通交流的象征,是大型宗教节日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更是哈尼族更新与再造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关于母系制与父权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母系制与父权制的解释,关系到我们对整个历史的解释以及对人类未来的期望。本文列举了对母系制与父权制的种种误读,并根据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经典论述及理安·艾斯勒的《圣杯与剑》所记叙的克里特岛考古发现及我国考古发现,结合一些相关文学文本分析,对母系制与父权制这两个女性文学研究的元概念从社会结构与人与人的关系上进行了理论上的厘清与梳理,并分析了与此相关的“阳具中心主义”这个概念是对男性性能力的一种自大狂式的夸张和一个纯生物主义的虚假概念,从而认同了女性主义者的名言:“在中国,如果承认自己是女性主义者,也就同时意味着必须承认自己是男性主义者。”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社会离婚政策的主要特点,涉及离婚政策的理论形态、原则、目标、作用机制及其效果等几个方面。在中国传统社会,制定离婚政策与法律的理论形态是儒学;其原则是限制离婚和性别不平等;目标旨在维护封建父权制及家庭团结;伦理道德与礼教共同调整离婚及两性关系,法律只起到次要和辅助的作用;这种离婚政策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女性低下的地位以及很低的社会离婚率。  相似文献   

7.
19世纪70年代以前,由于人类对史前社会研究的缺乏,早期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阶级的起源,原始社会的基本经济关系与社会性质,原始社会是否一开始就具有阶级社会特征,原始社会的婚姻家庭形式的演变规律,以及国家的产生途径等问题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有些认识甚至是错误的。摩尔根史前社会亲族制度研究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正确认识原始社会提供了珍贵史料和重要启示:氏族共产制是原始社会的根本特征,私有制只是在原始社会晚期才出现的;父权制是从母权制发展而来的,一夫一妻制个体家庭不是婚姻家庭制度的最初形式,而是婚姻家庭制度演进的成熟形式;父权制个体家庭是私有制经济关系直接催生的结果;阶级分化是个体家庭私有制出现带来的必然结果。摩尔根推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修正、完善了阶级理论和国家理论。  相似文献   

8.
以寻父和男性社会身份构建之间的必然联系为主题的《汤姆·琼斯》反映了在十八世纪英国这个典型的父权制社会中,女性仅仅作为他者的生存状态。她们的社会性别由以男性价值标准为唯一标准的父权制文化塑造成型,折射出一种失衡的社会权力关系。女性被动地接受着她们的社会性别,在妥协和反抗中挣扎。本文从母亲形象的缺省,对索非亚和莫莉等两极化女性形象的分析入手,深刻地剖析了当时这一典型的社会文化在文学作品中的投射。  相似文献   

9.
淑·布莱赫德是哈代笔下的一个极为复杂的新女性形象,其追求平等与自由的言行背叛了父权制社会的婚姻观和宗教观.但在世俗力量和宗教观念的影响下以及在自己悲惨遭遇的打击下,淑不得不背叛自己的信念,回归到父权制社会所认同的"正当生活"中去.就在这种背叛与反背叛之间,充满着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即女性在争取平等、自由的同时,如何去保护自己.  相似文献   

10.
论苗族家庭的类型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普遍认为,人类在形成婚姻家庭之前有一个杂交的阶段。唯有动物的两性关系才称杂交,所以不属于婚姻家庭之列。正如马克思在叙述血缘婚姻时指出的,远古时候的原始游群“实行杂乱的性交,没有任何家庭”。杂交时代以后,产生了以母权制为基础的家庭,继而母权制让位于父权制,父权制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一夫一妻制家庭。和所有的其他民族一样,苗族家庭也是遵循这一轨迹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侨乡的跨国婚姻形态是中国父权制文化在跨国背景下的延续,"万八嫂"是对福州侨乡地区留守妻子的统称。丈夫出国带来了跨国移民家庭中夫妻双方在社会经济、家庭责任方面的重新分配,"万八嫂"承担了多重家庭责任,她们的婚姻品质和社会生活因为丈夫出国而改变,并形成了在经济、地位上对丈夫的依赖。分隔两地的侨乡跨国婚姻遭受多重挑战与冲击,呈现高稳定、低质量的特点,"万八嫂"承受着多重的压力。而侨乡家庭内部两性的不均衡发展,是不利于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的。  相似文献   

12.
彝族古代社会发展较为缓慢,其社会制度和思想观念保留了从母权制社会到父权制社会过渡时期的印迹。在古代彝族哭嫁婚俗中广为传唱的哭嫁歌,对婚姻制度由母权制从妻居到父权制从夫居的质的变化,表达了来自女性的感受、控诉与质疑,是女性意识的显明的表现,是一把了解人类社会从母权制过渡到父权制时代婚姻制度、认识女性曾经和正在遭遇的生存境遇的钥匙。  相似文献   

13.
环境法刻意忽略了社会性别对其的刺激而无所应对,从而带来了环境法正当性的危机。这源于作为一套统治策略的父权制在环境法治中的存在。虽然父权制的存在不能抹煞环境法治中社会性别关系的变革性,但环境法治结构优化依然需要改变不公正的社会性别关系。为此,我国应全面评估现有环境立法及运行中性别等级化的制度、规范与性别盲点,建立长效的机制,促进社会性别在环境法治中的主流化。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云南泸沽湖摩梭人的性别文化,就其独特的走婚传统及其家庭结构方式来看,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远古时代人类早期社会中母系家族文化的遗风,与我们所熟知并深刻体验着的父权制家庭文化在许多方面都大异其趣,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这  相似文献   

15.
《钟形罩》是美国当代女作家西尔维娅.普拉斯的自传体小说。小说以女主人公埃斯特独特的眼光和身体洞察,感受"父权制"文化的虚伪、丑陋和专制,是知识女性充分利用"看"的权力,对不公平的社会文化的反抗和消解,是女性主体性的充分体现;而埃斯特被精神分析、监控的身心体验揭示了女性个体在"父权制"政治权力下的"被看"和被客体化的社会地位。文章从女性文化视角解读《钟形罩》文本中"钟形罩"意象的涵义,揭示普拉斯悲剧的社会文化本质。"钟形罩"意象阐释为笼罩女性的"父权制"社会文化的一切产物;"看"与"被看"象征了女性个人主体与社会文化权力和地位之间的关系。埃斯特在"钟形罩"里"看"与"被看"的权力较量彰显了女性主体性表达的强烈愿望和女性身体被政治文化客体化的尖锐矛盾。  相似文献   

16.
拉法格在《宗教和资本》、《思想起源论》和《财产及其起源》等著作中撰写了与神话有关的系列论文,并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通过对母权制家庭、母权制家庭向父权制家庭的过渡、史前社会的土地和食物的平等分配等三个方面的研究对古代神话作了马克思主义的阐释、分析,从而揭示了隐藏在神话背后的真实的社会内容,成功地再现了史前社会发展图景,丰富了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7.
卡瑞.邱吉尔是英国当代著名的女剧作家。她的力作《九重天》描述了女性在父权制下受压迫的状况,向建立在男女社会性别差异和异性恋基础上的传统家庭发起了抨击。她构建了一个反传统,无性别及家庭角色压迫,充满多重性欲的乌托邦,进而解构了本质主义在性别上的二元对立。剧中,邱吉尔把殖民压迫和性别压迫并置,并采用了反串的戏剧技巧,进一步加深了性别压迫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家庭伦理电视剧是中国电视剧的一个重要类型,该类型电视剧中一般主要有父亲、丈夫、儿子和情人等四种男性角色。通过对大量家庭伦理剧电视文本中四种男性角色的分析,说明家庭伦理剧通过家庭叙事强化迷人的父权制,鼓励电视观众发挥已有的性属成见建构男性气质的刻板印象。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伦理剧中的男性角色逐渐获得反叛的解放形象,男性气质新的意义逐渐被建构起来。  相似文献   

19.
所谓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范围内的暴力行为。家庭暴力是古今中外家庭常见的一种带有普遍存在的全球性的问题。家庭中的弱者,如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都有可能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家庭暴力和父权制传统陋习,它严重危害妇女身心健康,侵犯妇女合法权益,破坏社会稳定和发展,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笔者认为,反家庭暴力,主要应做好三件事:一是预防暴力的发生;二是制裁施暴者;三是向受害者提供各种形式的援助和保护。因此,预防、制止和惩治家庭暴力,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0.
在《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运用了意识流、多视点叙事和象征主义等手法,从四个不同角度叙述了同一个故事,追述了一个南方贵族家庭衰败的历史,反映了父权制社会中的叛逆女性对爱和新生活的追求以及作家对人性和仁爱的呼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