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袁玉立 《云梦学刊》2009,30(4):24-26
陈平原在《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一书中以章太炎、胡适为中心展示了清末民初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型的精彩画卷,通过回顾“章太炎在‘求是与致用’之间的抉择.胡适之在‘学术与政治’之间的徘徊”,揭示了那个时代学者们的人生焦虑状态。在陈平原看来“实事求是”与“经世致用”,是传统学术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学术思路或学术宗旨,此种不同的学术追求及其对这不同学术追求的辨析,迄自先秦,“但真正标榜并实践儒家经世之学的,当推明清之际诸大儒;而把求是之学推到极致的,则是随之而来的乾嘉学派。清代学者谈求是与致用。态度都较决绝;到了晚清,求是与致用之争更演变成了既含学派又含政术的大论战。这场论战对整个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界的影响,至今未消除。这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学术是非之争,更多的是体现适应传统变革要求以及面对西方思想文化冲击时中国知识分子的两难处境——这是一个寻求政学分途而又需要知识分子‘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林豩 《云梦学刊》2003,24(3):16-16,19
“一流”期刊应该是一个学科有影响的知名学刊,它必须是由这一学科的学者选出,而且要有长期的学术传统,所刊文章合乎学术规范。  相似文献   

3.
桑海 《云梦学刊》2013,(4):47-49
笔者曾撰文指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国际化可以分为三重境界,①此处再借这三重境界之说,从学术期刊的角度谈谈中国学术国际化的问题。所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国际化的三重境界,其第一重境界是把西方学术转译为中国现代学术,这也可以称为中国现代学术的输入阶段。从语言上看是从西文翻译成中文;从学术流向上看则是从西方  相似文献   

4.
郭晓鸿 《云梦学刊》2012,33(4):25-26
学术需要管理,管理体制的优劣与学者的教学科研及生存状态密切相关,而现行学术管理体制屡遭诟病.近些年,在发展教育和人文的号召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给学术研究都有不少拨款.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用来出版学术研究的成果,这对我国的学术发展无疑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从每年学术出版物品种的增加就可以从一个方面证实这一点.对学者来说,研究成果的出版有了资金保障,对出版社来说可以得到一些出版资助.按说这是双赢的"买卖".但是由于现行学术管理体制设计的一些缺陷和隐含的很多问题对出版社和当代学术的发展都有直接的影响.下面拣几点和出版相关的体制问题简单说明.  相似文献   

5.
质疑“学术权力”:兼论和谐社会的另一层含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学术的本质特征上看,学术不具有以强制性、关系性、方向性、资源依赖性、工具性、动态性等为特征的权力可寄生的空间,因此学术无权力。但管理学术活动的组织有权力,这是作为"后勤"或"联络装置"的权力。学术组织中存在的种种不合理现象,是对社会领域本质特征及其作为的不正确理解,以及社会中某一领域的过分膨胀而导致的结果。因此必须保障各领域的核心价值并形成领域间的适当关系,这种适当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余三定 《云梦学刊》2011,32(4):10-11
何谓"学术大师"?这是一个只能作经验性描述且争论颇多的命题,一时不便作简单界定。我觉得我们可以从反方向的角度来进行论证,即采用"排除法"来展开初步的梳理和辨析。我以为,根据当今学术界的现实情况,如下几点是完全可以成立的,即:学术名星不是"学术大师";  相似文献   

7.
邓老师走了,我连他生前最后一面也没见到! 思来想去,这无论如何是我的错,因为我在有意地“误会”先生所曾对我们的“嘱咐”!  相似文献   

8.
以春秋战国为主要时代背景的先秦学术在百家争鸣的文化环境中表现出学术派别众多、学术主张各异的复杂态势。然而在诸子纷纷立说的激烈思想碰撞中,先秦学术却大致可以按照两个学术中心,两条发展线路,两种思想的交锋与融合等线索进行粗略的"纵横"划分。成为这一时期学术史主线的,也正是学术思想交锋的起源、发展与消亡。  相似文献   

9.
滕尼斯提出的“共同体”和“社会”两对概念与涂尔干提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相似,都是作为描述人类共同生活的基本形态的理想类型。但是两位社会学大师看待这相似范畴时观点相左,主要是因为两者分析视角不同,由此看出其在学术旨趣上的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0.
收录在本论文集中的一系列文字,很可能属于我学术生涯中最重要的研究题域之一。在这些论文中,既有我关于“中国学术自主性”这一问题的最初思考。也有对这一问题所做的持续推进.更含有一些最新的观点及其展开。因此可以说,本论文集标示了迄今为止我个人关于“中国社会科学学术自主性”这一理论论题的一个比较完整的学术思考脉络。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的回顾告诉我们学术的繁荣需排除非学术的干扰,培养为学术而学术的精神,特别是要防止学术的政治化、功利化;学术研究的深化以自由的论辩为前提,学术贵在“无私”与容物;寻求真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以为真理可以为人所垄断,过高估计某种学术理论的社会功效,只能使学术理论失去其对大众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2.
宋钘和尹文既是先秦同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又各具不同的学术倾向。从形名学角度,根据他们对“别宥”的不同理解,比较《庄子·天下》篇和《尹文子》中的相关材料,可以看出他们分别是以墨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对共同的思想命题作了论证和解释。尹文在继承宋钘思想的前提下进行了大胆改造,彻底地更换了其理论基础和形名学方法,从而造成宋尹学派的内在分歧。  相似文献   

13.
黄安年 《云梦学刊》2011,32(3):20-28
回顾学术批评网难忘的十年,可以看出杨玉圣创办的学术批评网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战线学术网站中一面值得敬佩和学习的旗帜。开展健康的学术批评,贵在坚持,鍥而不舍。近年来学术抄袭事件频发,应尽快制订规范认定细则。完善各级独立学术道德评估机构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学术环境按其结构可以分出许多层次。首先是学术和学术自身的关系,核心是学者的人格心理,构成一定的学术气象。其次是学术与学术的外部层次,同政治社会、经济社会的各种盘结。学术环境如果用"风气"来标志,在进入现代文明历史阶段之后,大致可分作三种:一是为学问而学问的书卷气、学者气,二是与现实斗争紧密结合的问政、致用的风气,三是为个人名声和物质利益,视学术为敲门砖的商业气息。"三气"的不同搭配,相互的渗透,此消彼长,便造成现代学术环境的不同气象。返观"五四"学术与今日之学术,会发现这两个学术环境已经存在巨大的反差,它们之间的演变轨迹也可划出迂回曲折的学术路径。由"五四"学术上溯至离我们最近的古代,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述》对于今日的学术有着不可小视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学问与学位     
读了中国科学院王德华教授撰写的博文《学位与学问》,我深为赞赏。本来我是跟着插话的,属于附庸风雅,没想到话越说越多居然可以独立成篇,这简直是喧宾夺主了。我索性将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国际学术领域,跨语言学术共同体和各种单一语言学术共同体同时并存。对此,当近年来大陆学术界各学科学者都在纷纷谈论与国际学术规范“接轨”时,也有人提出了应该注重区分相异的语言和学术共同体中存在着不同传统规范的问题。在后一类观念里.就社会科学领域的特例来谈者远多于自然科学领域。这显然是与后者比起前者来说,接纳“新学”的学术思维和学术传统更为完全、彻底有关。  相似文献   

17.
也谈学术规范、学术民主与学术自由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俞吾金 《学术界》2002,(3):152-155
重视学术规范的建设乃是当代中国学人确立自觉的反省意识的一个重要体现。但认为只要真正地发扬学术民主 ,就能克服学术研究中出现的种种弊端 ,这种普遍流行的观点是错误的 ,学术民主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局限性并没有得到深入的反思和检讨 ;同时也忽略了学术民主与学术自由这两个概念之间的重大差别以及它们与学术规范之间的关系。只有真正把握学术规范、学术民主和学术自由这三个概念的确切含义 ,并用以指导我们的学术活动 ,我国的学术活动才会沿着健康的轨道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最近十多年来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学术体制化进程,这当然无可厚非。现代学术本质上说就是一种体制化的学术,现代学术研究应该是一种体制化的研究。现代学术研究体制化一方面有益于学术研究的正常运转,可以促进学术研究的发展;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学术研究体制化又有其两面性:即体制化既能促进学术发展,反过来也会阻碍学术进步——体制化的推行有可能束缚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9.
学术自由的限制因素及其实现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自由是学术研究的灵魂所在,也是学术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本精神,而学术自由的实现需要多方面的协同才可以实现。因此,分析学术自由实现的主要限制因素,并提供促进学术自由实现的途径对当今学术界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任何学术流派都有其相当影响,且独树一帜的学术内容和被同行学友、门人等拥戴的标志性人物。扬州学派的代表人物“高邮二王”(即王念孙、王引之)于音韵、训诂、校勘的成就,足掩前哲,竦桀时代,成为一座学术高峰。其学术渊源来源于乾嘉汉学,特别是直接衍承其师戴震;其治学宗旨为“实事求是,研经求道”;其学术风格为“求真务实、勇于创新、耻于蹈袭”;主要的学术表征是“实事求是,无征不信”、“广博精深,综贯会通”、“好学深思,创新兼容”。“二王”的学术思想、学术渊源、学术风格、学术表征引领时代,成为时代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