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们对企业资产的界定仅限于资金、生产资料、房地产等有形资产范围,对企业无形资产缺乏足够的认识,致使企业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比例严重失衡,造成无形资产的大量流失。因此,正确认识和研究企业无形资产问题,已经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任务之一。一、企业无形资产的内涵及特征企业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使用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已具获利能力的资产。它同有形资产共同构成企业的全部资产。企业无形资产的范围从广义上说。包括:(1)权利。权利是企业独有的、不可侵犯的无形资产。如,专利权、专营权、特许外资权…  相似文献   

2.
无形资产具有不同于有形资产的特殊属性,在资产运营中发挥着独特作用。通过应用资产配置扩展线,发现无形资产在资产运营中具有协同性、阶段性且存在阈值等特点,说明无形资产既可以为资产运营提供积累和契机,也可能成为资产运营的瓶颈和资产状况恶化的加速剂,并且其流动性随价格变化波动较大。从而得出:产权主体应高度重视无形资产,政府要为无形资产配置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英国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历史、核算原则、资产范围、机构部门分类、资产与负债分类等角度,深入研究英国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与负债的核算方法、基础资料来源、估价技术等资产负债核算关键问题,包括非住宅、交通设备、培育资产、无形资产等非金融资产,以及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股权和投资基金份额、保险、养老金和标准化担保计划、金融衍生工具和雇员股票期权等金融资产和负债.通过研究借鉴英国编制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我国资产负债核算工作应加强部门协作,整合各方资源,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依托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健全核算制度,务实核算基础,推动我国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无形资产与人力资产的内在联系及其各自的特征 ;说明了无形资产与人力资产这两个概念在会计学中应该分别界定。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等学校办学方向调整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无形资产逐渐成为高等学校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根据高等学校无形资产的特征,以及在分析了现阶段高等学校无形资产管理状况的基础上,指出需要通过进一步加强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管理、运作和使用等工作,才能充分发挥无形资产的特殊效能,促进高等学校资产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无形资产是高校的一项重要资产,具有非实体性、网络效应、不确定性、时效性等特征。由于高校在无形资产管理方面重视不够,缺少相应的规章制度,高校的无形资产流失严重。文章针对这一现状,指出高校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增强无形资产管理意识,强化无形资产核算,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防止开形资产的流失。  相似文献   

7.
基于分类特征视角的无形资产计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已成为第一资源,以可靠性和历史成本为核心的传统的无形资产会计核算制度已不能适应以知识和技术为内核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新要求。为此,对现有无形资产会计核算进行整合创新,从元形资产的大类特征入手,分门别类探讨不同类型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方法,以期有效增强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资产评估的目的和功能出发阐明了资产评估的含义,简介了资产评估的市场法、成本法和收益法三种基本方法。重点论证了无形资产评估中几个有待明确和解决的理论和方法问题:无形资产成本只能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作为估价的基础;无形资产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要特别注意隐性成本的识别和计量;在采用收益法时,要注重解决资产使用可能获得的收益沽计和折现率的确定这两个关键问题;在部分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时,评估所涉及的收益分配受供求关系和社会价值取向的重要影响,评估参数要在调查历史和现实情况的基础上选取。  相似文献   

9.
三类帐户制会计和现金流量核算黄宏辉研究动因和思路人们普遍认为,实帐户(资产权益帐户)和虚帐户(收入费用帐户)的结合,是复式簿记的本质。这两类帐户与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结合,就构成了财务会计的基本技术框架。这个基本框架结构精致,作用巨大,长盛不衰。然而,...  相似文献   

10.
正值全球经济在高科技的推动下迅猛发展之时,无形资产无论在总量上,还是在其占社会资产比例上奄;在快速、大量的增长。无形资产在现代企业的重要性也显得格外突出。从无形资产的产生背景出发,对无形资产的内涵外延在不同观点、不同权威机构中得到的诠释,对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及计量问题,以及对无形资产在报表中的揭示作了中外比较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加强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高校无形资产的内容及特征,指出了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和完善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建议。指出在我国高校资产管理中,由于对无形资产管理的意识淡薄,致使高校现有的无形资产遭受了严重的流失或侵害。因此,加强我国高校无形资产的管理,对维护高校的合法权益,提高无形资产的使用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与企业一样,其资产依据存在的形态可以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但是由于受长期以来高校是非盈利组织观念的限制,高校在一定程度上轻视了无形资产的重要性。高校对无形资产的认识不够、管理不足,致使现有无形资产没有充分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使无形资产在企业总资产的比例增大 ,商誉在企业中的地位也随之变得越来越重要 ,特别是在一些高新技术企业 ,则显得更为重要。应对商誉本质的重新认识 ,确认与计量自创商誉是非常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所以将商誉作为独立的资产要素在资产负债表中予以反映 ;突破传统的对商誉进行确认与计量的财务会计理论体系 ;努力提高现值技术 ,合理评估商誉  相似文献   

14.
长期资产(文中仅指其中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折旧、摊销与减值对财务报表具有重大影响,同时其对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意义。通过对长期资产折旧、摊销与减值的性质、相互之间关系的比较分析,提出了改进我国长期资产在折旧、摊销与减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现代高校独立学院的资产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独立学院产权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导致了独立学院资产管理中资产权属界定模糊,资产使用过程中短期行为明显等问题.独立学院的产权具有多元性、多样性及所有权、办学权和收益权分属不同主体等特征,应从其存在现状、产权理论、无形资产管理、股份制理论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其资产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无形资产是一种无实物形态的能持续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生产经营要素。如果说有形资产是“硬”资产,无形资产则是“软”资产。无形资产的基本特征是:本质的财富性,构成的多元性,功能的获利性,价值的增值性。结合无形资产的分类,要加强无形资产管理中的专利管理、商标管理、商业秘密管理、商誉管理等。  相似文献   

17.
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精细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其核心要求是精细化。正因为无形资产管理的特征在于"无形",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具体管理,都更应该在"精细化"上做文章,精细化策略应是无形资产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在实践操作上应当逐步地细化管理机构,细化管理措施,细化资产状况以及细化过程控制,以克服高校无形资产管理方式由于复杂化、无序化、动态化带来的困难。  相似文献   

18.
对人力资产与无形资产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 ,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已成为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法宝”,是发展的关键要素。由于无形资产与人力资产在特征上有诸多相似之处 ,因此对它们的关系众说纷纭。科技的发展 ,使有创造力的人力资产的功能发生了改变 ,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力量 ,因此 ,分析两者的关系并对其进行独立核算和反映就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9.
<正> 一、管理是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 所谓无形资产,是一种长期资产。它是指企业中不具备实物形态,以某种特有权利和技术知识等经济资源形态存在并发挥作用的长期资产。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无形资产是一种经济资源,这种经济资源首先是一种资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第3号财务会计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探索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科学编制问题,对于明晰其资产端的新价值、新内涵、新方法、新问题至关重要。鉴于此,将资产端由货币资源、自然资源拓展至数据资源、人力资源、人文资源五个层面加以考量,并借鉴国际编制经验,围绕核算价值、核算范围、核算方法、难点争议四个方面,系统性地对资产负债表进行了框架性的探索,使国家资产负债表由狭义走向广义。这一探索,旨在提出问题,引起国内理论研究和实际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使中国在广义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上走在国际前列,引领世界发展。研究发现,基于整体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在“新技术群”加持下,广义国家资产负债表在融入自然资源、数据资源、人力资源、人文资源后,实现了跨越式的转变,其集中表现为: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从注重有形性、硬性、显性、现在性、可计量性向注重无形性、软性、隐性、未来性、不可计量性转变,这种转变符合当今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潮流,也是新时代下广义国家资产负债表高质量编制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