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本文论述教育理念的涵义,提出大学必然有着自己鲜明的教育理念,并认为好的教育理念应该是追求卓越.本文兼议"尊重的教育""尊重的德育"的教育理念,指出在我国实施"尊重的教育"的必要性,详细阐述了"尊重的德育"的意蕴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休闲教育的实践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闲教育是教导人们实现圆满生活和完美人生的教育,使之"成为人"的过程.休闲教育的实践理想是:从生活世界入手,提高生命的质量与生活的品位;从人生实践着眼,培养健康优雅的生活理念与方式;从生命价值定位,引导全面、平衡发展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3.
论大学的教育理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大学教育的灵魂,它对大学教育的发展具有定向、规范作用,指导着大学教育不断地超越现实、追求完美。确立专业性与学术性辩证统一、理想性与现实性合理兼顾、个体人格完善与社会责任担当均衡关照、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有机融合、工具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协同发展的教育理念是大学教育的永恒追求。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理念就是大学的精神,是关于大学的基本性质、理想模式、目标追求、社会责任方面的系统思想.我国当代高校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秉承为社会服务的目标,要树立学术自由、以人为本、全球化和"自我异化"、综合化和自身特色化等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5.
大学自治是大学的精神,是世界一流大学最根本的特征,但大学的发展离不开外部的支持.现阶段中国政府作为大学的举办者,掌握着影响大学发展的资源,对大学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本文以国家"985工程"建设为例,从资源依赖的视角审视政府与大学的关系,探析大学自治在大学与政府的关系中的定位,寻求政府与大学在资源交换中的有效平衡,实现政府对大学的期望,实现大学对自治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办学理念是人们对大学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所持教育观点或哲学观念的总和,是大学发展的灵魂。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普通高等院校如何确立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定位,彰显自身的办学特色与个性追求具有至关重大的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学理念既是关于大学本质特征、职能使命和活动原则等的认识,也是人们对大学的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教育观念或哲学理论观点。时代和社会发展是大学理念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近代以降,大学理念的演变大致经历了博雅教育、科学研究和为社会需要服务的三个阶段。当代大学理念是以认识论、政治论和道德论为哲学基础的共同影响的产物,反映的是自身历史和文化的深厚积淀,彰显出不同的特色和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8.
从后现代主义关于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和师生关系等几方面的教育观来分析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指出此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精神;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等特征和后现代主义教育者强调的多元化、个性化、师生平等化的教育理念相吻合.在我们的教学改革中,应批判性地吸收借鉴后现代主义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9.
世界一流大学发展与其理念发展密切相关.基于柯林伍德、波普尔的知识论,本文结合大学物理学科发展案例,总结出独特的大学理念"分享错误",即在学科共同体内,学科领袖的权威不在于其是否犯错,而在于能否提出新颖的错误假设与团队分享,从而激发团队的思考.其所分享错误的质量和数量是其科学生命力旺盛的标志.从方法论的意义上讲,"分享错误"的理念与科学的基本方法"试错法"是一致的;从评价体系上讲,众多科学家曾依靠提出新颖的错误假设评上教授;从政策角度上讲,新型大学理念要求科研政策允许课题研究失败,科研人员要真诚地与同行分享错误.  相似文献   

10.
于海臣 《阴山学刊》2014,(5):103-107
大学作业的评价是大学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以怎样的理念作为大学作业评价的追求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是师范类专业的必修课,依据此课程的特点,它的评价方式应该充分贯彻“体验与成长”的理念,通过体验促进学生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1.
通识教育既是大学的一种办学理念,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本文简述了西方通识教育理念与实践的历史演进,分析了影响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因素,概括了对通识教育的理解,提出了在我国大学中实施通识教育、强化文化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视野中的大学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晓明  蒋晓虹 《学术界》2008,(3):168-175
将素质概念置于心理学背景下进行考察,可以更多地兼顾受教育者之心理特点.通过对素质结构的分析,明确了实施大学素质教育必须坚持客观性、主体性、整体性和发展性等心理原则;通过时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学校教育之特征分析,明晰了大学素质教育课程化、活动化、行为化等有效依赖路径;提出了有效实施大学素质教育,必须实现从"灌输"式教育向"交流"式教育、从"单一性评价"尺度向"多样化评价"体系、教育者角色从"神圣"到"平实"等一系列教育理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人才培养已成为大学的核心职能.在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大学却始终没有能够跻身世界一流行列,没有能够培养出"冒尖的人才".本文从制约我国人才培养的现象引发思考,从解除束缚、培育独特而先进的大学理念、探索大学的育人之道,培养"仰望星空"的人几个方面对大学人才培养的使命进行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4.
周国琴  陈群 《江海学刊》2012,(2):230-233
科学发展观是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与价值性的深刻认识,对当下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科学发展观蕴含着对人的价值关怀,所倡导的"全面、协调、可持续"、"以人为本"等发展理念为当下中国教育实践"为什么而教"、"教什么"和"如何教才好"提供了很好的原则;对教育的价值主体、价值目标、价值动力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和规定,即"个性鲜明的个人"是教育的价值主体,"自我实现"是教育追求的价值动力,"创造"是教育追求的价值核心,"全面、和谐"是教育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5.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大学精神的体现形式多种多样,需要从文化哲学的角度去定位、反思、规范,使大学精神真正成为一种自觉、自为的内在力量和独立的精神主体.大学精神要不断向前发展,必须因革互补,从中西古今不同的教育文化中寻找新的发展路径.大学精神发展的最终境界应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维模式,也是中国古人的精神追求,亦应成为当代大学精神追求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理念不断变革,使英语课堂教学逐步从传统的灌输式单向教学过渡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双向式互动教学上来,但是整体教学效果依然不佳、存在着诸多弊端。实施教育生态化、构建生态课堂、达到最大限度地发展和完善学生的教学目的,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追求的一种终极教境。文章拟从"陌生化"的理论视角来重新给力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构建。在课堂生态场中,通过师生场、心理场、物化场等子场的"陌生"整合,形成协调共振的和谐共生场,为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构建提供一种潜在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7.
刘闻名 《北方论丛》2017,(6):106-112
发源于古希腊哲学的“理念哲学”对古希腊罗马文明乃至整个世界文明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柏拉图构建了一个以理念为基石的哲学大厦,树立了一个意义世界的最高目标——“善”的理念,设计了一个追求正义的理想王国.理念论经历早期、中期、后期等三个发展阶段.从认识论、本体论、目的论的角度看,“善”是整个理念世界的内在本质,是其他一切事物存在的最后依据.理念论的“正义”追求包括“整个城邦的正义”“个人的正义”、人格化的“正义”.理念论预设了一尊西方的“上帝”,悬设了一个西方的理想,释放了一种西方的严谨、自省的治学态度.  相似文献   

18.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理念逐渐为我国教育界所认同,并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识教育从广义上说是培养道德高尚、身心健康、通融识见的和谐发展的人,这是一种"全人"的培养,是一种崇高理想的追求和美好愿望的向往.从狭义上说,通识教育是导向实践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课程,它仅仅指以通识教育课程为主体,不直接为学生未来职业作准备的非专业教育.通识教育为我国西部地区新建的多科性本科院校办学提供了新的理念,有助于形成办学特色,为地方经济培养各类合格的本科层次的应用型高级人才,走出一条办学新路.  相似文献   

19.
从世界范围来看,有八种教改思潮影响和改变着当代宏观教育理念和实践。我国在教育领域也不同程度地实践着这八种宏观教育理念。世界上几个教育最发达的国家——英、美、法、日、俄在20世纪后半期进行了大规模的教育改革,其基本取向是教育个性化、教育信息化、教育科学化等。我国大学教育理念在此背景下,应找准自身定位,办出自身特色;要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及时进行战略调整;把改革放在突出地位,以改革推动庞大的教育体系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大学培养人才模式应从专门型、知识型向素质型、通识型和应用型转变。  相似文献   

20.
郑流爱 《浙江社会科学》2012,(6):129-133,138,160,161
历史教育的价值追求、目标定位、内容选取以及传播媒介是当前世界各国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也是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期的一个难题。回望百年前的"过渡时代",梁启超通过办报和著述,奋力呐喊"新民",并以"新史"为"新民"最重要、最有力的利器,在当时科举体制的重压下掮起"史界革命"的大旗,呼吁革新史学理念,矢志新史著述,弘扬"民族主义"。梁启超的"新民之史",促进了传统"经史教育"向近代历史教育的过渡,并对近现代历史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