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放在实现、发展和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延安精神的本质所在。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致力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实际行动,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一个震惊中外的重大事变70年前的1936年年底,在古城西安发生了一次震惊中外的重大事变。这一重大事变的发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过程中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发展变化的结果,是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尖锐的民族矛盾发展变化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并认真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结果。在日寇…  相似文献   

2.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了。由于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事变得以和平解决,国内和平初步实现。这次重大事变是中国革命由土地革命战争向全国抗战转换的枢纽,具有重大的意义。西安事变是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总形势下暴发的。事变的发生及事变的和平解决,又反转推动了全国救亡运动,使西北特别是陕西地区抗日救亡运动跨进了新阶段。以西安地区来说,“双十二”枪声响后民众如释重负,感受到是“解放了!”西安市各民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指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了时局转换的枢纽。”周恩来同志在推动西安事变的爆发与争取和平解决的过程中,发挥了别人无法替代的巨大作用,为形成全民族的抗战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一、为转变张、杨立场做了艰苦细致的工作西安事变是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4.
博弈论视角下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弈论作为分析利益冲突与妥协的工具,它为正确客观地理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提供了理论视角。张学良、杨虎城基于理性分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国内外形势而发动了西安事变。面对由事变引起的军事危机和政治危机,张、杨和中国共产党一道,在理性决策下,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件、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力挫亲日派等派别的阴谋,成功化解危机,与蒋介石达成"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爱国协议。在理性和有限理性的相互妥协下,蒋以"人格"保证履行协议;张学良在未得到中共和杨虎城的同意时,亲送蒋返回南京,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5.
论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促成蒋介石接受张、杨及中共抗日思想的关键.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事变的主角张学良.在整个西安事变的发展过程中,张学良不仅是和平解决事变的倡导者,还是促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实施者,张学良作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主体地位以及发挥出的决定性作用,是应该给予充分肯定的.  相似文献   

6.
(一) 在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的建立,对于神圣的全民族抗战的兴起,最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了决定性的作用。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真诚倡导者和积极组织者、维护者。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扩大的政治局会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会后,毛泽东同志又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进一步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瓦窑堡会议后在开展同蒋介石南京政府的统战工作方面,在争取东北军、西北军方面和推动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分析了当时错综复杂的形势,确定了和平解决的方针,并经过谈判,使蒋介石被迫接收了联共抗日的条件。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台柱子。这是早已为人们所公  相似文献   

7.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在西安城东二十五公里处的临潼华清池扣留了前来督促剿共的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25日,蒋介石因许诺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而被释放,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解决“成了时局转换的枢纽”,“对推动国共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然而,半个世纪过去了,西安事变为什么能以和平解决,对这个问题,国内外学者的认识尚不尽一致,甚至还大相径庭。有一种意见认为: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作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派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赴西安协助张学良、杨虎成和平解决了这  相似文献   

8.
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前后,叶剑英作为中共及红军代表,为西北地区“三位一体”的形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长期以来,史学界对叶剑英在西安事变中的地位与作用,不能给予应有的重视和评价,有关研究论文极为少见。因此,我们就叶剑英在西安事变前后的活动及其作用,作点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战略决策。抗日救国、团结御侮,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宗旨。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开创全民族抗战新局面、保证抗战取得胜利的重要一环。中国共产党的“逼蒋抗日”和“联蒋抗日”方针的实施,推动了西安事变的爆发及其和平解决;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又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形成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实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过程中 ,高瞻远瞩地选取张学良、杨虎城作为统战工作的突破口 ,并紧紧围绕这一工作 ,灵活巧妙的运用统战策略 ,最终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解决 ,从而扭转了中国革命的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11.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合作杭日时局转换的枢纽,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主要因素有:一、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计为重,从中协调。二、蒋介石被迫反省,改弦更张。三、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无私无畏,肝胆相照。四、宋氏兄妹从中斡旋,入情入理。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是诸多因素促成的结果,缺少任何一个方面,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都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
西安事变发生后一时之间震惊海内外,英美法苏等国为了保护各自在华利益,防止日本在华势力独大,均表示希望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企图灭亡中国的日本瞄准中国政局动荡的时机,刚柔并济、恩威并用、自相矛盾、无所不用其及,企图煽动内战.然而见挑拨无望之后便原形毕露,开始实施其不可告人的全面侵华阴谋.中国共产党的海外报刊《救国时报》在第一时间电告海内外揭露日本的真实用意,极力赞同西安事变采取和平解决,这对稳定国内政局,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抗日救亡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九·一八"事变距今已有近80年之久。"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新一轮侵华战争的开始,在中国近现代史的画卷上涂上了屈辱而悲惨的一笔。从"九·一八"事变起,中经华北事变直至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前,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一直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即对内加紧"剿共"和镇压人...  相似文献   

14.
西安事变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张学良、杨虎城是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导者;中国共产党并非是张学良、杨虎城与蒋介石之间的调停者;蒋介石也是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六十年前的西安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它促进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周恩来曾指出,西安事变的发动,虽然主要是由于张杨两将军爱国抗日的决心,同时,也是由于在不断高涨的人民群众爱国抗日运动的有力推动下发动的。过去学术界多从中国共产党或张学良、杨虎城个人的角度着眼于西安事变的研究,本文则拟就西安事变的群众基础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由于张学良、中国共产党、以及苏联之间的特殊关系 ,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 ,是希望取得苏联的同情和支持的。但是事与愿违 ,苏联却极力否定事变 ,而且对西安事变作出了有违事实的不公正的评价。苏联的这种态度对西安事变产生了某些负面影响 ,但在促使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上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西安事变爆发后,共产国际及苏联对事变抱两种态度:一是责难,二是主张和平解决事变。本文根据所掌握的材料,对此进行详细分析,认为共产国际及苏联对西安事变的责难是违背历史事实的和完全错误的。至于它们对西安事变所抱的第二种态度,看起来似乎与中共中央的主张相同,但实际上两者之间存在着重大的差别,主要是根本出发点和指导思想的不同,由此产生了两者在如何处理蒋介石的具体问题上的不同。共产国际及苏联想以无条件释放蒋介石来换取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这无异于支持蒋介石的反共内战方针。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及各民主党派和各阶层人民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而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日救国,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入中国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社会内部阶级关系大变动的必然产物,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一)九一八事变特别是华北事变以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日矛盾变动了国内的阶级关系,使资产阶级甚至军阀都遇到了存亡问题,在他们及其政党内部逐渐地发生了改变政治态度的过程。这就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①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入侵,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提出并坚持了“攘外必先  相似文献   

19.
“西安事变”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历史转折点。它的发生及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的新阶段。就“西安事变”本身讲,它“是国民党内部在抗日问题上与国内改革问题上,因政见不同而发生的”,但是促成这次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解决,则是中国共产党统战政策的一次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20.
西安事变爆发后 ,中共中央高层怎样处理这件大事变 ,开始意见是不一致的 ,主要是审蒋、杀蒋与争取南京正统两种意见。随着事变的发展、演进 ,中共高层意见最终趋于一致 ,大家一致主张释蒋 ,这为第二次国共合作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对西安事变独立作出各项决策是及时恰当的 ,从而实现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目标 ,为全民族的团结抗战打开了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