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来对文赋的肇始是有争议的,无论是汉代的散体赋,还是唐始的新文赋,实际都可称为文体赋。但从句式、音韵、叙事方式、抒情色调之浓淡等方面看,二代所表现的赋风又是有所差异的。仅以司马相如《子虚》、《上林》、“四杰”中卢照邻《对蜀父老问》、骆宾王《钓矾应诘文》等篇来看,即可窥蠡两代盛世之不同世俗人情和作家个性之特点。  相似文献   

2.
品牌化是商业街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机制,品牌形象是品牌化的方向、目标和意义,而地域文化可以为商业街形成独特、有效、强有力的品牌形象提供来源和重要支持。在品牌形象视角下,地域文化赋能商业街主要体现在意义赋能、形象赋能和隐喻赋能三个方面,地域文化能够给予商业街独特的品牌价值主张,帮助商业街形成更加完善、丰富的品牌形象系统。  相似文献   

3.
地域文化散文是作者从地域文化视角来进行散文创作的 ,地域文化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来自表现对象 ,包括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两部分 ;一是来自作家 ,独特地域渗透着独特情感。当代四位作家余秋雨、素素、贾平凹、张承志等的地域文化散文主要分别展示为江浙文化、东北文化、秦地文化、北方文化。  相似文献   

4.
汉代贾谊有贬谪的经历,唐代诗人亦多有贬谪的经历,故唐代诗人对贾谊的人生遭际和提供的士人模式分外关注,每每通过吟咏贾谊以抒解内心的愤懑.贾谊曾被流放湘楚,唐代迁客骚人亦多会于斯,故唐代咏贾谊诗又呈现出浓郁的湘楚气息.本文以湘楚文化为视角,运用纵横比较法、历史研究法,结合文艺心理学、中国古典诗学,解读唐代咏贾谊诗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5.
论先秦赋与散文的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赋体文学中,骚体赋与汉代之作形同神异;诗体赋与汉赋大体相近,名称则异;散体赋是先秦及汉以后的主体。先秦时期的辞令或书信、上书作为独立的散文本已存在,并非汉代以后才从诸子和历史散文中独立出来。先秦散文注重抒情说理,特色鲜明,风格迥异,其艺术成就对后来的散文乃至小说都有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潮汕地区的现代亲属称谓系统虽然已经与古代大不相同,但仍然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潮汕地区父权至上的家庭关系、男尊女卑的伦理观念、敬畏鬼神的迷信心理、传承古制的文化态度。而潮汕方言中亲属称谓词正在经历的演变又反映出了潮汕社会文化现代化、开明化、理性化、开放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楚艺术在壁画、帛画、青铜器、漆器、丝织、雕刻、画像石(砖)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无不令世人叹为观止。楚艺术精美富丽、瑰丽绚烂、神秘诡异、怪诞夸张、光怪陆离以及浪漫激情的艺术性格和特质,堪称上古文明最杰出的审美形态之一。很显然,楚文化多元的文化外因及特殊的精神内核,造就了楚艺术的卓尔不群。  相似文献   

8.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文缘是地域文化的深层标志.透过方言形成和传播史及其所展示的地域文化,可以透析出闽台文化的三个基本特征.一、海洋文化的丰厚蕴涵:闽南人和客家人都有不畏艰险、勇于拼搏的海洋性格,走向海洋后都能与异文化的原住民友好相处,从而传播中华文化,实现中西文化的最早交流.二、多元复合的人文性格:从方言的文白读和外来词以及民间信仰可以体察闽台文化是中原文化、土著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多元复合.三、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二元整合:主体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整合,中小城市文化和乡镇文化的沟通,士族文化与平民文化的融合.海峡两岸的文缘是深层的思想情感和文学艺术、语言文字的三种质态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西汉时期,赋体文学的"铺陈手法"、"主客问答的结构方式"及"对偶俪辞"等特征对其时的散文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促使了散文的赋化并为骈文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而这种影响的发生与西汉时期思想界特别强调阴阳二元观念和礼制建设有着密切关系,它通过内化为士人对"雅"的审美追求而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
文化散文近年颇为盛行。本文通过对文化散文的三种价值取向:“个人本位”、“地域本位”、“民族本位”的比较分析,指出文化“大”散文应是文化散文发展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1.
西汉司马相如《上林赋》在中国历史上首次述及槟榔,成为关于槟榔最早的文献记载,明清时期则出现了专门描写槟榔的辞赋作品。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槟榔在中国悠久的栽培历史及文化内涵。而槟榔赋所涉及的地区均为槟榔产区,处在一个涵盖中国华南、华东、西南地区以及东南亚、南亚诸国,跨太平洋、印度洋等地的槟榔文化带上。槟榔赋也因此兼具文学与文化双重属性,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2.
从古代游记散文可以看出中西方古代的旅游文化特征:(1)古代中国人注重审美 感受和道德修养,重视审美主体与客体的交融,而不像当时西方那样注重对外部世界的科学考 察;(2)中国古人注重对祖国山河的歌颂,对故土家园的怀恋,表达“安土重迁”、“故土难离”的 情感,而不像当时西方那样,渴求走向外部世界,走向海外世界;(3)中国人有着“重义轻利”的 节操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而不像当时西方那样致力于对外扩张、掠夺甚至屠杀以 谋取暴利。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乡土小说以不同地域农村文化生态系统为创作背景 ,反映不同文化区域的乡土生活与风貌 ,表现出独具地域性的审美特征。从小说的乡土题材、描摹的民俗风情及方言使用等方面 ,展示了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民间性文化特点与地域性的文化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对于中国当代文学来说,是属于散文的年代.余秋雨利用其学者身份一路且行且写.在他的纵横想象中,一种新的散文体式--大文化散文也应运而生.然而,由他所开创的大文化散文也对其创作形成了制约而难以突围.  相似文献   

15.
两宋为湘南文化大发展时期,官学已成系统,书院数量剧增,家族文学不断兴起,外来文化对湘南社会影响深远,基于教育及民俗的发展,地方文化精英的大量出现,而湖湘学派的形成则标志着湘南地域文化的正式成型.  相似文献   

16.
巫文化是<诗经·陈风>最为鲜明的主题.这一风俗应当来源于上古先民求雨活动的变异.求雨的实用功能在这个时期已经衰退,而给男女自由结合提供了极好的平台.有人认为<陈风>的巫文化的特点在于周陈时期大姬的影响和南方楚文化的熏陶.这一观点值得商榷,我们认为原因有二:一是陈地本就有着丰富的巫文化传统,二是商文明的浸染,使陈诗体现出强烈的巫的色彩.  相似文献   

17.
巫文化是《诗经.陈风》最为鲜明的主题。这一风俗应当来源于上古先民求雨活动的变异。求雨的实用功能在这个时期已经衰退,而给男女自由结合提供了极好的平台。有人认为《陈风》的巫文化的特点在于周陈时期"大姬"的影响和南方楚文化的熏陶。这一观点值得商榷,我们认为原因有二:一是陈地本就有着丰富的巫文化传统,二是商文明的浸染,使陈诗体现出强烈的巫的色彩。  相似文献   

18.
作家的创作风格往往与其所处的地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散文家朱鸿成长于古都西安的少陵原上,黄土地滋养着他坚韧温情的创作,源远流长的长安文化也增加了其创作的厚度。朱鸿散文集《长安是中国的心》揭示了地域文化特色,进而探索民族文化精神,将浓浓的故土情结和历史情怀渗透到字里行间;而在艺术风格上,则表现为淳朴、敦厚、古典,准确地演绎了关中文化和关中精神博大宽厚、深沉内敛的本色。  相似文献   

19.
薛论道是明代中后期的一位散曲大家。山高土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他的豪放曲风,慷慨悲歌的燕赵文化精神使他的叹世曲具有愤慨豪放之气,近三十年的军旅生涯使他的边塞曲颇具雄健豪放之风,儒家教化思想的影响又使他的说理曲呈现出豪放中兼具庄重质实的特点。相较于明代后期以“绮艳”为主的曲风而言,薛论道独具特点的豪放曲风有着不可忽视的审美价值和散曲史地位。  相似文献   

20.
从人地关系看唐代关中的地域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地关系的理论前提出发,主要运用“地域一家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唐代关中地域文学进行探赜,对与文学发展具有关联性的关中地域文化和关中士族的一些历史事实进行整理,对本地域文学的发生机制重新诠释,在此基础上为唐代关中文学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