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靖 《领导文萃》2010,(12):115-118
每个人都正在用自己的经历来写一个故事。每个了解你的人,都是这个故事的读者;而对这个故事最了解、对这个故事满意与否最权威的读者还是自己。你对自己的故事满意吗?  相似文献   

2.
赵晓 《决策》2004,(1):32-33
近期,笔者参加许多地方政府的会议,发现中国的许多城市,从南方到北方,从深圳到大连,许多地方都在大力推动行政体制的改革;再考虑到去年以来中央领导的讲话,特别是最新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经济法律制度"则被赫然列入内容的第十一大条,应大致可预见到:中国各地将掀起一轮政府改革的浪潮.  相似文献   

3.
孙兵  梁利峥 《经理人》2011,(9):80-82
企业根据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层次,可以分为直线型初级发展阶段、职能型的成长阶段、事业部制成熟发展阶段、董事会制的深化发展阶段。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崛起了一大批大中型企业,大部分企业进入到职能型的成长阶段,部分企业进入了事业部制的成熟发展阶段,仅有少数企业发展到董事会制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从百度的“挑战上帝”谈动态竞争中后动企业优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动态竞争条件下后动企业可以通过学习和模仿不断地克服劣势建立新的竞争优势,而在第一次竞争互动中取得竞争胜利的先动企业如果仅仅依赖其原有的优势而没有建立新的竞争优势的话,在第二次竞争互动中就会处于劣势地位,被后动企业所赶超。本文通过百度公司在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超越Google脱颖而出的案例,分析动态竞争的特点以及后动企业如何获得竞争优势,为后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企业动态竞争中,从身份域视角来探讨企业"攻击—回应"竞争行为具有丰富的理论意义。借鉴动态竞争理论中经典的觉察—动机—能力模型,本文通过对阿里和腾讯在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及其相关业务领域系列竞争行为的案例研究,发现企业身份域范畴内部的竞争行动主要由经济理性驱动,而企业身份域范畴外部的竞争行动则主要是由情感认知驱动。发生在身份域范畴内部的企业竞争行动凭借核心技术、市场经验等资源优势,通常能够获得良好的竞争效益,相反,企业在身份域范畴外部实施的竞争行动效果往往一般。因此,在市场变革的巨大压力下,企业为了获得在未来核心业务上的长期竞争优势,需要通过联盟、兼并等方式获取外部核心技术、知识等稀缺资源,来重构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也在无形中拓展了企业的身份域范畴,从而又将企业的竞争行动纳入到身份域范畴之内。这项研究较好地阐明了动态竞争中企业竞争行动的决策机制及其效果,并尝试构建了一个企业"攻击—回应"竞争行为的完整框架,拓展了动态竞争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而在社会实践中,马克思主义者将其解读为,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不能忽视杰出人物的历史上的重大作用。其实这种提法混淆了两种不同意义上作用的内涵,因而产生了漠视个人作用的倾向。我们在破除个人权威、个人崇拜的同时,更应该尊重个人的主体地位,提倡个人发挥出创造力,推动社会的发展。而法治国家,既能防止个人专权独断的悲剧重演,也能保障个人的合法权利,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