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随着城市环境问题由点源向面源污染转移,城市环境管理也面临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难题,公众参与环保是解决这一问题、满足市民个性化需要的必然选择。本文以上海杨浦区为例,对当前城市环保工作中公众参与现状进行梳理,认为公众参与还存在着相当大的改进空间,在剖析公众参与机制运行中存在的瓶颈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推进公众参与机制不断完善的可能空间及其相应的外部制度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环境问题由点源向面源污染转移,城市环境管理也面临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难题,公众参与环保是解决这一问题、满足市民个性化需要的必然选择。本文以上海杨浦区为例,对当前城市环保式作中公众参与现状进行梳理,认为公众参与还存在着相当大的改进空间,在剖析公众参与机制运行中存在的瓶颈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推进公众参与机制不断完善的可能空间及其相应的外部制度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环境问题由点源向面源污染转移,城市环境管理也面临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难题,公众参与环保是解决这一问题、满足市民个性化需要的必然选择.本文以上海杨浦区为例,对当前城市环保工作中公众参与现状进行梳理,认为公众参与还存在着相当大的改进空间,在剖析公众参与机制运行中存在的瓶颈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推进公众参与机制不断完善的可能空间及其相应的外部制度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人居环境的不断恶化,使城市生态环境成为了当代人最忧虑的问题。而城市环境雕塑作为一种生态环境性的、多学科性的、公共性的公共环境艺术,对文化的积累和对当代人心理调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运用城市环境雕塑带给公众积极的生态观念成了我们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华智亚 《城市观察》2013,(2):151-158
香港的城市安全建设成效卓著,其中一个成功的经验是广大公众对于城市安全建设的积极参与。为了便利公众的参与,香港当局和相关职能部门设计了个人示范、社区参与、安全教育以及与非政府机构的合作等参与途径。而为了使得公众能够真正有效地参与到城市安全建设中来,香港政府又从经费保障、伙伴关系建设、政府公信力建设、激励制度设置以及促进多元文化平等等方面构建了保障机制。这些公众参与的具体途径和机制对于内地的城市安全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任重 《公关世界》2010,(6):15-16
中国公众的参与程度以及中国表达的效果,是衡量上海世博会公共外交成果的标准。中国公众的参与程度决定了世博公共外交的广度,中国表达的效果决定了世博公共外交的深度。只要在参与的广度和传播的深度上做足功夫,就一定能书写公共外交史上又一次不朽的传奇。“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将成为上海世博会的“时代遗产”,促进全世界对于人类居住生活环境的深远思考。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环境问题一直深深地困扰着我们居住的城市和乡村,由于环境问题所导致的环境群体事件也愈来愈多。是因为环境影响评价缺失吗?项目决策的法律程序并未完整包含环境影响评价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以及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等相关内容,以至引起了公众和政府之间环境责任问题的信任缺失。又由于我国公益诉讼的相关法律并不完善,于是公众通过游行方式来表达内心诉求。本文结合一起地方性的环境事件来探讨上述问题,促进环境评价体系中信息公开,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督促政府更好地履行环境责任。  相似文献   

8.
提升城市活力的空间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以广州中心城区为例,构建“人群—环境”城市活力模型,运用多源数据测度城市活力系统中人群与环境活力的协调程度。研究发现,广州中心城区正面临边缘地段城市活力较低且功能组成较为单一、城市“人群—环境”活力耦合协调度有待提升的问题。基于此,从公共空间营造、边缘地段产业空间活化、完善多层级治理渠道、促进公众参与四个维度针对性地提出面向活力全球城市的广州城市空间治理策略,为建设和提升活力广州提供思路,也为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空间治理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9.
郭润利 《城市》2007,(4):78-79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广场的新建与改建成为城市环境设计中的热点,同时,城市广场的功能与定位也成为讨论与反思的焦点,从众多建成项目来看,其核心问题是单纯地夸大广场形象的象征意义,缺乏人性化的空间尺度与公众的积极参与,而这应该是城市广场的原本含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已进入存量规划时代,大量城市老旧社区亟待更新.但以往的城市老旧社区更新多以物质环境改造为单一目标,对公众参与、社区归属感营造等问题缺乏整体性、综合性的深入思考.论文分析了目前城市老旧社区改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全生命周期社区等理念指导下,构建了涵盖社区物质环境、社区服务、社区韧性、社区邻里以及社区认同等层面的城...  相似文献   

11.
目前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公众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越来越重要,为了充分发挥公众的作用,就要完善我国环保中的公众参与制度。文中主要是从公众参与的主体、参与方式与范围、参与权利的救济等方面进行中国、加拿大公众参与制度的比较,分析我国环保公众参与制度,以期待能够使我国环保公众参与制度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2.
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是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其中,农民的参与意愿是影响治理效果的重要因素。鉴此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农民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基于公众参与理论等指导,从农户个人及其家庭特征、农民归属感、乡村精英影响力、政府回应等方面构建农民参与意愿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结合调查数据,运用有序Logistic模型,实证验证显著影响因素,据此提出提高农民参与意愿的政策建议,为促进农民参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4月,一则"上海将正式开展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申报"的新闻引起关注。据相关报道,"已有200余处优秀历史建筑、近百个风貌保护街坊、近20条风貌保护道路进入了备选名单"。对城市遗产而言,增加保护对象是有必要的,但接下来,如何避免走"仅仅挂个牌子"的老路,显然也十分重要。墨尔本的城市遗产不仅包括历史建筑和遗址等物质实体,也包括城市肌理、公园水岸等历史遗留下来的空间环境。为了管理和维护好这些城市遗产,各级政府委托专门机构进行调查研究,并定期对保护对象进行评估,提出具体措施。此外,为了提升民众生活质量,增进社会文化活力,墨尔本相关部门还会采用各种方式和途径,引导公众参与遗产保护工作,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公众参与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江 《城市》2003,(3):10-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管理逐渐孕育了公众参与的意识,各地陆续初步探索公众参与的途径和机制,实现城市建设管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虽然当前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重要性已深入人心,但是公众参与的程序性问题如主体、方式、步骤等尚未解决。程序性制度对于健全社区公众参与,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可或缺;没有公众参与的一套规范的程序,就意味着公众参与城市建设还没有确立为一项制度。在一定条件下,这些程序问题无不关系到公众参与制度的成效及其能否持续开展。一、公众参与问题的提出城市管理长期以来始终是政府管理…  相似文献   

15.
作为苏格兰第一大城市、英国第三大城市,格拉斯哥有着成熟完备的规划体系,于2017年正式出台了新一轮城市发展规划。其城市发展规则编制兼备规范性与灵活性,围绕议会确定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目标,衍生出高品质、健康、紧凑、可持续四个战略目标继而制定相关重点领域政策;坚持动态规划原则,包含监测、征询、编制、审查、采纳、实施、评估、更新等环节在内的动态历程;关注公共产品的规划,如交通体系、环境绿地、基础设施、住房建设等,其所关注经济发展的重点在于就业岗位的增长和不同产业间的此消彼长而不是关注GDP数据;以广泛的公众参与凝聚共识,其公众参与的途径多、范围广、涉及群体全面,其规划过程是一个不断进行规划教育、求得理性共识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制定出的规划反映的不仅仅是政府的主观愿望,还有公众对城市未来的期待。这些对国内同类型城市发展规划的编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滨水区是城市中最具活力的区域,它的开放性赋予了公众平等享有水滨的权利,因此公众可达性成为城市滨水区规划中最重要的原则。公众可达性包含了交通可达、视线可达及心理可达三重意义,也是滨水区开发建设的目标。在武汉沙湖景观建设中,公众可达需要通过多种手段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形象”是指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和姿态,“城市形象”一词最早由美国的城市学家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Imageofcity,1960)中提出,他认为城市形象作为一种“公众意象”,是公众对城市的总体评价和认知,包括理念形象、行为形象、视觉形象等。  相似文献   

18.
蔡鑫 《中外书摘》2014,(7):29-30
生态建设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开展公众参与的生态建设活动不仅是提高市民生态道德水平的途径,也是改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渠道。近年来,中国政府和民间积极探索公众参与生态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拓展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的渠道,引导民间环保组织良性发展,倡导节能、环保的绿色生活方式,提高居民的环境责任意识,为推进公众参与生态建设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9.
建设生态城市要求全民参与,让可持续、回收循环、绿色低碳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城市管理者需要从城市规划建设和城市规章制度制定、城市生活秩序维护、城市环境平衡多个维度实行生态策略,并且引导居民意识到生态首先是一种理念,然后才是正确的行动。  相似文献   

20.
王旭东  李全润 《城市》2008,(11):79-81
城市环境面貌是诸多物化和非物化因素的综合外在表征.是城市竞争力的外在表现。近年来.随着天津市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市政公用设施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高。特别是2007年7月1日以来,以协办奥运会、举办达沃斯论坛为契机.实施了20项民心工程建设.经过全市上下一年的奋力拼搏.天津站改扩建工程完工、海河上游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旧楼区综合整修、老住宅供热补建、里巷道路改造等工程使群众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层次丰富、各具特色的都市绿化体系基本形成。入市环境、市区道路和重点地区的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