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历史上,哈萨克斯坦历经征服兼并,政治风云变幻,经历八次大的人口迁徙潮,对其民族构成与语言状况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总体看,目前哈萨克斯坦有四个大的民族群(哈萨克族群、俄罗斯族群、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群和人口极少的少数民族群),这些族群的构成和语言状况十分复杂,有些民族已与其母体民族分离多年,其固有的文化和民族特性已丧失殆尽,其母语很难保留下来。哈萨克斯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增强社会安定与民族团结的语言政策和民族政策,有值得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
十六国时期五凉地区的人口迁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人口迁徙的高潮时期,以前学术界不大重视这一时期西北地区的人口动态研究。本文重点考察了五凉人口迁徙的几种方式,分析了引起人口大量流动的原因,并就这场人口迁徙对西北地区的人口增殖、经济开发、文化繁荣及民族融合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作了肯定。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新疆阿勒泰等地区的一部分哈萨克族迁徙青海,为了生存他们备受艰辛,到了21世纪,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很大的变迁。青海哈萨克族在社会、经济、文化取得质的发展的同时,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积极调适。  相似文献   

4.
清末阿尔泰地区科布多、塔尔巴哈台所属哈萨克因天灾人祸,迁徙至新疆腹地。科布多、塔尔巴哈台在清廷要求和敦促下,最终收回了"逃亡"的哈萨克,此过程中夹杂了诸多矛盾,其中科布多、塔尔巴哈台关于借地的矛盾和伊犁将军与新疆巡抚间的矛盾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辽朝的民族迁徙及其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辽朝的民族迁徙,包括了汉族、渤海人口向契丹族聚居地区,契丹族人口向北方、西北地区和向渤海故地、中原地区的流动。这种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间的对流迁徙,尽管是伴随着辽朝对周边的征服战争和巩固统治的需要而进行的,但在客观上却对辽朝统治下的广大北方地区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族、渤海人口迁入契丹地区,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契丹族人口向北方、西北的迁徙,为推动农业经济带的北移和巩固边防做出了贡献;契丹族人口向中原的迁徙则使其置身于相对发达的封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环境之中,加速了契丹族历史发展的进程。辽朝的民族迁徙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要求人口在城乡之间形成双向流动,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人口迁徙制度进行改革。文章总结了作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之一的成都西部片区在推动人口迁徙方面所做的探索与实践,分析了目前城乡人口迁徙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在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推进城乡人口迁徙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从制度上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带着财产权落户;明确新村民可享受和获得的各项权利;加强城乡一体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打破从居住证到户籍的体制机制障碍;切实推进基于常住人口的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模式是我国当今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方向。历史上,丝绸文明对游牧民族在不断地迁徙过程中,草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游牧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变的今天,游牧文化的研究越来越突显民族的文化特征,本文通过对丝绸之路文化传播中最有代表性的动物——骆驼的文化内涵进行研究,探讨哈萨克民族游牧文化有关骆驼文化变迁的过程、美学思想及人文精神,阐述哈萨克民族的游牧文化精神内涵,呈现哈萨克游牧文化在丝绸之路文明中绽放的异样光芒。  相似文献   

8.
“司牙孜”会审制度,是清代尤其是晚清时期中俄双方官员在我国西北边境与俄接壤之交通便利地区,组建临时会审法庭,并依据中俄两国沿边哈萨克等部族间民族习惯法审理边贸纠纷的一种理案模式。该模式舍中俄两国法律不用,在实体法和程序法方面大量取依当地的少数民族习惯法,它凸显了民族习惯法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在解决涉外纠纷上的极大效能,且对于妥善解决当时中俄两国边民间的民刑纠纷,亦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户籍制度:阻碍农民致富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户籍功能的异化 户籍制度是国家有关机关依法搜集、确认、登记有关公民身份、亲属关系以及法定地址等公民人口基本信息的法律制度。国外基本上按照迁徙自由原则设立户籍制度或人口管理制度,很少对户口迁徙实行行政审批。  相似文献   

10.
金朝社会人口流动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朝社会人口流动是统治阶级强制迁徙的结果。女真族向中原的迁徙以加强对汉族的控制为目的 ,客观上推动了黄河以北社会生产的恢复 ,也使女真族更多受到中原封建文明的熏陶。汉族向东北地区人口的流动 ,虽具有对中原经济文化破坏的性质 ,却为东北的开发提供了劳动力、先进技术和工具 ,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加快了女真族的封建化进程。契丹族的迁徙是伴随着金朝的血腥镇压和强制同化进行的 ,造成了契丹族影响日微 ,并最终退出历史舞台。金朝社会的人口流动对于当时的民族关系、社会政局的积极影响和负面效应同时并存  相似文献   

11.
哈萨克族先民很早就与汉民族有密切的接触交流,而且是以经济为纽带的全面和谐的全方位交流。最早的古突厥语文献中就已经出现了汉语借词。20世纪20年代以前哈萨克语吸收汉语词主要是通过口语进行的,尔后在主要通过书面语借入汉语词语时,都必须符合哈萨克语的语音规则和构词规律。哈萨克语中不同时期的汉语借词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反映了汉、哈两个民族历史上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互动。汉语借词在丰富哈萨克语的词汇的同时,也在影响着哈萨克族语言、文化的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哈萨克族是一个十分重视道德教育的古老民族,道德教育融合于习俗之中、伊斯兰教义影响和家庭教育发挥主导作用是其道德教育的三个主要特征,他们扎根于信仰这一人生制高点,且将其贯通于日常的生活实践中。  相似文献   

13.
在开展中俄关系史科研工作中 ,中外史学专家、学者非常强调充分利用原始档案文献这一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深入、细致地挖掘有价值的档案文献资料 ,决定了史学工作成果的可靠性、科学性。文章通过介绍俄罗斯档案工作进展的总体情况、介绍俄罗斯收藏中俄关系史档案文献的主要档案馆及其收藏特点 ,比较中俄学者在利用档案文献开展相关领域科研工作方面的差异 ,并试图应尽可能将静态的档案文献变为活生生的动态资料“站立”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外历史文献的深入探讨,文章肯定哈萨克族的主要族源为两汉的奄蔡、南北朝的曷萨、隋唐的突厥可萨;次要族源是蒙古汗国和元朝西迁至钦察草原的蒙古人。又在细致分析“迦沙”、“曷萨”、“克普恰克”等突厥语词汇的基础上,认为“哈萨克”族名的含义是“聪明能干的人”、“形质兼美”的人。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近现代哈萨克族哲学思想发展的轨迹 ,重点研究了 19世纪哈萨克族伟大的思想家阿拜的文化批判精神、教育哲学、伦理思想和宗教观及对 2 0世纪我国哈萨克族思想发展的影响。本文认为宗教学家阿合提继承了阿拜的宗教观并发展为伊斯兰教神秘主义 ;而唐加勒克等则继承和发展了阿拜的唯物主义思想和经验主义认识论 ,并对宗教的本质和危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对我国哈萨克族社会的政治变革和哈萨克族人民迎接新时代起了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哈萨克叙事文学以其思想内涵的丰富和情感心理的独特成为哈萨克文学中最具光彩的部分。本文通过哈萨克叙事文学的梳理分析,从审美心理结构、审美意象、审美情感、审美品质等方面对哈萨克叙事文学进行了研究探析,进而揭示出哈萨克叙事文学的深刻而丰富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们对哈萨克族宗教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相比较而言,学术界对哈萨克族原始信仰包括对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信仰以及原始社会后期的萨满教的研究较为充分,也涉及了哈萨克族曾经信仰的佛教、祆教和基督教的研究。关于哈萨克族伊斯兰教信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伊斯兰教在哈萨克族中传播、发展及特点,伊斯兰教与哈萨克族文字、教育和法律诸方面的关系,哈萨克族伊斯兰教信仰现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沙皇俄国利用中国东北边疆人烟稀少的空虚形势,鲸吞我国大片领土,并且继续执行其侵略政策。面对东北边疆的严重危机,清政府开始实行移民以充实边疆的政策。清政府移民实边政策的实行,尤其是在深化阶段的种种措施,使以往东北边疆人烟稀少、空虚荒凉的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对抵制外患、巩固边疆安全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东北移民实边的实践,对如何治理中国广大的边疆地区、保障其稳定与安全,仍将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是伴随着俄罗斯侨民在中国的定居而产生的。顾名思义,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是俄罗斯的作家以中国社会环境为背景而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泱泱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将博大精深的儒释道文化融于一身,形成了具有独特意蕴的中国传统文化。它不仅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意识形态,同时也对生活在中国半个世纪之久的俄侨作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文章以文本分析形式解读、梳理中国俄侨作品中的中国儒释道文化。  相似文献   

20.
文章根据哈萨克语和汉语这一对语言组合,使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对10名在新疆乌鲁木齐居住的哈萨克族儿童0-3岁期间的纵向语料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哈萨克族双语儿童0-3岁期间的母语和第二语言习得都是一个有规律的从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其中所涉及语法领域都是以母语哈萨克语为基础的句法转移。第二语言汉语对母语哈萨克语几乎没有影响。哈萨克族双语儿童习得汉语中出现一些特殊问题原因是新疆地区混合民族家庭比例很低,而大多数少数民族在家庭当中主要使用本民族语言,比较大的哈汉语言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