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小宝 《社区》2013,(11):31-31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有两个人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 第一个人是我家的亲戚,是位木匠,在我们那一带名气很响。有一年,我家要做一些家具。把他请了来。父母对他特别尊敬。我颇不以为然地问父亲为什么要那么周到.父亲说:“我敬的是他的人品和本事!”就因为父亲这句话.我暗暗对他多了关注。随着他完工成型的家具越来越多。我开始对他的手艺佩服起来。  相似文献   

2.
我家曾有一架唐代古琴,名为“飞泉”,它是我的父亲程宽的收藏。我经常听父亲讲起它的故事。购琴少年时期,父亲受到好友的影响,就很爱古琴。1939年,父亲在北平工作,当时他身为北平市贫民工厂厂长,兼任北京阜民建筑股份公司经理。在一次集会上,他听到古琴名家夏溥先生和管平湖先生弹琴,  相似文献   

3.
丁宁 《新天地》2016,(10):50-51
丁老师:您好! 人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家也不例外.我母亲去世多年,75岁的父亲不久前再婚. 继母进门之后,父亲的生活有人管了.我即便连续几天出差,走得也很安心.可是,继母隔三差五总是给我打电话,向我抱怨父亲对钱看得太紧.  相似文献   

4.
江岸 《社区》2003,(12)
小时候我家住在一个大杂院里,院子好大,足有几十户人家。那时日子过得很清苦,而邻居间的亲热劲却像是一家人似的。记得一次父亲与邻居大伯相邀去钓鱼,由于父亲的钓鱼水平有限,回来时竟是两手空空,而大伯却是满载而归。晚上大伯家在院子里做鱼的香味飘过我家,好是羡慕。不大会儿功夫大伯竟把鱼端到了我家的餐桌。现在想想,心里还是热乎乎的。后来住了楼房,邻居间见面的机会少了,邻里关系也就淡漠了,甚至楼上楼下住好多年,彼此不相识。几天前,住在楼下的邻居找到我,说我家的卫生间漏水已经殃及他们家了,并建议我找房管所的来进行修缮。我当即…  相似文献   

5.
倒挂的油画     
金建云 《社区》2014,(17):62-62
我家的餐馆开在美院边上,美院的师生常常来餐馆吃饭。我的父亲是个很优秀的厨师,他不懂艺术,但是一直很尊重这些搞艺术的人。父亲眼中似乎只有两类画家:一类是成功的,另一类是怀才不遇的。成功的画家常常请客,在餐馆里提前存上一笔钱,吃完饭就拂袖离去;怀才不遇的画家都喜欢赊账,偶尔还掉账单的一部分,然后继续赊账。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 我家的一个亲戚白某,几年前结婚时无房,我父亲就将我家的两间私房借给了他。去年我父亲因病去世,我也由外地调回本市工  相似文献   

7.
我叫段春成,今年21岁,家住王勿桥乡马庄村南李庄。我父亲段其武是正阳县较有名的果农。95年4月病世,我被迫从高中二年级辍学回家,我与母亲一起管理父亲留下的果园。96年,我家被王勿桥乡党委政府命名为果树栽培科技示范户,我家果园被乡团委指定为青年经济示范小区。《河南日  相似文献   

8.
漫画     
关邑 《老友》2010,(8):53-53
一著名诗人孟宾于的父亲,年过半百,膝下仅有孟宾于一子。看到别人儿女成群,他感到很忧伤,于是提笔在纸上写了两句"人家孩子三四五,我家养儿孤且苦",便伤心得写不下去了。儿子孟宾于从外面回来,看到父亲未写完的诗,便在后面补了两句"众星不如孤月明,满山牛羊畏独虎"。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我家的一个亲戚白某几年前结婚时无房,我父亲就将我家的两间私房借给了他。去年我父亲因病去世,我也由外地调回本市工作。我要求白某还回房子,可是白某却说,我父亲生前已答应将此房赠与给他了,拒不搬迁。我要求白某出示有关证明,但他什么也拿不出来。请问,现在这两间房子的产权应当属谁?  相似文献   

10.
天梯     
彭波 《可乐》2008,(1):39-39
读高中时,我家很穷。高考前一年,家里养的猪卖光了,也没能凑齐我上学的费用。父亲坚定地说,再穷也要供我上学。我家在农村,离城区十多里路。父亲一面种地,一面去城区收酒瓶贴补家用,供我上学。父亲非常辛苦,吃得很差,营养跟不上,头发白了许多,脸上皱纹也更多了。不到五十岁,看上去却像六十多岁的老头。一次,父亲来学校给我送钱。看到衣着不整、蓬头垢面的父亲,我自尊心受到莫大伤害,接过钱,丝毫听不进他的叮嘱,敷衍着让父亲赶紧离开。  相似文献   

11.
左邻右舍     
赵吉贵 《社区》2005,(16):56-56
与丈夫离婚那年,是我有生以来最晦暗的一年。法院判决时,5岁的儿子判给了丈夫,理由很简单——我刚刚下岗,根本没有能力抚养他。一夜间,我什么也没有了。我不敢回娘家,因为我的事,已经几次惹怒了暴躁而倔强的父亲。父亲当初反对我和那人结婚,我偏偏结了;父亲后来反对我和那人离婚,我硬是离了;父亲反对我争取孩子的抚养权,我虽没争来,但得到前夫的允许,让孩子暂时归我抚养。最后一次见到父亲时,父亲用手指着我大骂:“你要是养这个小崽子,就别吃我家的饭!自己还不知道怎么活呢,还带个累赘!”我花150元租了临时的小铁皮房,开起干洗店。铁皮房四…  相似文献   

12.
充满着史诗般传奇色彩的事件,父亲都参加了,而且干得有声有色。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这些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有光彩的人物,也都对父亲的工作作出过很好的评价。不管我是否意识到,我家在一段时间内生活在“上流社会”。对于父亲的业绩,我们是爱戴甚至是崇拜的。  相似文献   

13.
父亲一生为人忠厚、谦和、坦诚,结交朋友甚多,朋友多故事就多. 那一年,有一位朋友从东北来京办事,由于我家离火车站较近,因此一下火车,就先奔我家,一来顺便探望父亲,二来为了行路办事方便,把行李暂寄我家.那时我们兄弟姊妹六人,父母工资较低,生活十分艰难.父亲是要脸面的人,他总是想方设法热情地接待朋友,略备便餐再加薄酒一杯算是为朋友接风.父亲的朋友也时常带些东北土特产来,正好是我和弟弟妹妹打牙祭的好机会.父亲的朋友来访是我们儿时的一件乐事.那天父亲的朋友办完事已是下午五点多钟,父亲留他吃完饭,他说还要赶火车去南京,父亲说:"既然如此,我也不强留,你把包裹检查一下."只见父亲的朋友乐呵呵地说:"哎呀!大哥,我还信不着你么?"父亲坚持说:"亲是亲财是财,人财两清,免生误会."他不情愿地打开了包裹检查了一下,忽然咂了一下舌,父亲忙问:"少东西了吗?"朋友说:"没少什么……"说完匆匆把包裹重新整理好.父亲送走客人后把我和弟弟妹妹叫到屋内问我们动没动过客人的包裹,我们异口同声地说:"没动过."父亲神情严肃地说:"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咱人穷志可不穷,千万不可做出对不起朋友的事!"  相似文献   

14.
未尽的思念     
时光荏苒,转眼间,父亲牺牲已63个年头了。随着岁月的增长,年过古稀的我,对父亲的思念不仅从未停止,反而愈加强烈。我家世代居住在山西省交城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洪相村。父亲王天明,生于1904年。  相似文献   

15.
《北方人》2006,(10)
20世纪40年代末,父亲去了台湾,我家一拆为三,母亲回到长沙,后来都各自有家,我则留在了上海。失散四十年,后虽彼此有过几次会面,但毕竟像一段打过补丁的亲情,无法复原。直到我因公务访台,终于有机会去台湾探望父亲。台北,金碧辉煌的圆山饭店大堂,冷气飕飕,酒吧里不时飘出悠扬的乐曲。出于好奇,很想知道这首乐曲的名字。也许是一支不出名的曲子,问了好几个侍应生才告诉我,曲名竟然就叫《我的父亲,我的母亲》!唉,世上竟有这等巧事?也许是冥冥中的偶然,也许是混沌中的必然!  相似文献   

16.
陪父亲读书     
前年夏天的一个中午,在乡下教书的父亲顶着酷暑到我家,向我征求他要参加中专函授的意见。 “都57岁了,还读什么中专,毕业了也就退休了。” 妻子首先提出了反对。 “您老已经‘民转公’了,职称已是小学高教也到顶了,还读什么中专?再说读中专也挺苦的。” 我也委婉地表述着自己的意见。 “你们都别劝我了,这次我是铁了心,这书我读定了。” 父亲的态度十分坚决。 于是父亲成了进修学校年龄最大的一名函授新生。函授期间,父亲住在我家,每天晚饭碗一放,便十分专注地复习当天的功课,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常常一学就是四五个小时。有几次,我抬起头,发现头发花白的父亲  相似文献   

17.
五星级父亲     
我工作单位的楼下是轮船售票处。冬天里的某一天我加夜班到凌晨两点,打开单位大门的时候,发现售票处外面的花坛边有一个人蜷缩着身子,起初我以为是父亲来接我了。我家离单位有好长一段路,遇到加夜班,父亲便早早地开着那破旧的拖拉机来接我。父亲总是怕我在单位不好意思,偷偷地把  相似文献   

18.
忙碌的金橘     
父亲从乡下来,见我家门前有一块空地,便去买了棵金橘栽在那里。春天,金橘开花了,一树的雪白煞是好看。经常,父亲泡上一杯茶,在树下一坐就是好半天,让我  相似文献   

19.
心中的父亲     
闲暇时,总想起父亲。尽管与父亲也有过摩擦,但父亲在我心中仍然是高大的。父亲给我最深的感受是:父亲很苦,父亲很犟,父亲很能干,父亲很有眼光,父亲很幸运……人生在世,最痛苦的莫过于失去父母之爱。父亲周岁丧父,10余岁丧母。由于奶奶是小脚女人,家族中能帮上忙的人又少,不得已,小小年纪他就得干家务。家乡十年九旱,水贵如油,为了生计,母子三人相依为命。与哥哥雨天一身泥,冬天一身雪,到500米以外的公共水井去抬水是家常便饭。偶尔遇上好心人帮一把,他不仅至今还记忆犹新,而且成了常给子女们念叨的往事。父亲有什么说什么,爱感情用事,又常常…  相似文献   

20.
朱凌 《老友》2011,(9):41-41
父亲从乡下来我家,这回同往常一样,仍旧手里拎着一袋饼干。见到我女儿后,父亲高兴地抱起了孩子,轻声说:"想姥爷了没有?"女儿笑呵呵地说:"想。"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