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6岁的时候,教书的母亲独自一人带着我守在一个山村小学里。说起来或许不相信,幼年的我最想吃的就是鸡蛋。生活艰苦的年代,我脑子里根本没有鸡啦、鱼啦、肉啦什么的概念。即使是过年,也不过是在爷爷那里吃上一顿一勺子猪油拌一盆萝卜馅的水饺。年后,爷爷过年留下的猪油给我装在一个小瓶里,我随母亲带到了山村小学,想解馋了,就用筷子挑出一点放在碗里,捏上一点盐,再掐上一点葱叶,开水一冲泡上碎煎饼吃。盯着碗面上仅有的几朵油花朝我笑,真舍不得把那油花喝到嘴里。让我最解馋的一次,是我浑身出满了水痘子那次。还没领到工资的母亲没钱买狗肉…  相似文献   

2.
高荣 《山西老年》2011,(6):26-26
记忆中母亲总喜欢搬家,从城里搬到乡村,又从乡村搬到了人迹罕至的沙漠边缘。每当我问及母亲,为何这么喜欢搬家时,母亲总是说小孩子别管大人的事。母亲很袒护我,一天三顿都吃小灶,家里舍不得吃的肉、蛋、细粮和好吃的东西都留着给我一个人吃。就这样我还经常挑食,不合口味的饭菜宁可饿着也坚决不吃。父亲经常在吃饭的时候眼巴巴地等着吃我的剩饭。十岁那年,父亲觉得母亲这样把我宠坏了,特地回四川农村老家把姑姑八岁的儿子过继过来当儿子。母亲坚决不答应,怂恿我不要这个弟弟到我家来。父亲为此狠狠地揍了我一顿。  相似文献   

3.
我的父母     
《北方人》2006,(3)
裹着小脚的母亲,教给了我一生受用的知识一个只念过几年私塾的女人,在儿子6岁以前就教会他认3000个宇,这个女子想必应该绝顶的聪明。杨振宁就是靠这样一位妈妈启蒙的。一个78岁的大科学家如此深情地回忆自己没有受过任何新式学堂教育的母亲,那情景让人感动。“我母亲1896年出生在安徽合肥,她小的时候还裹过脚,到了民国的时候,才又把脚放开了,所以她的脚不是三寸金莲,但那是一双变形了的脚,我每一次  相似文献   

4.
我的童年很不幸。5岁时,我爸被一场暴病夺去了生命,一年后,母亲嫁到离我们家一百多公里的邻县。妈妈所嫁的这个男人不肯要我们姐弟,妈只好心一横,把我们姐弟托付给公公。 在我8岁那年,公公用卖柴的钱凑齐我的学费,把我送进学校。在班上,数我年龄最大,可长得最矮最  相似文献   

5.
母亲的谎言     
20岁那年,我平生第一次和母亲吵架,也是唯一的一次吵架,吵得很凶,吵得天翻地覆。我歇斯底里地对母亲大喊:“我知道你不爱我,我知道他们都比我优秀。”母亲咬住嘴唇,有些怒不可遏地对我说:“是的,我不爱你,你自己都不爱惜你自己,别指望别人会爱你。”我不可置信地看着母亲。母亲目光坚定地与我对峙,毫不掩饰。那一刻,我的心里充满了绝望,觉得自己是天下最不幸的人。但我依旧梗着脖子回望母亲,脸上写满不屑与叛逆,内心里,却早已泪流成河,亲情构筑的世界顷刻坍塌。母亲有3个儿女,我是最没出息、最没长进的那一个。上学的时候,从学校里逃出来,以…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那年,我进入南昌县竹林小学上一年级。母亲拿着我从学校领回来的新书凝视良久,她闻着新书散发的阵阵墨香,嘴角上露出了一丝微笑。她想读书的梦,在我这里终于实现了。之后她亲手为我缝制了一个书包,书包的正中还缝了一颗红五角星,它使书包更美观、更光彩夺目了。母亲郑重地帮我把书包背上,对我说:"你碰上好时代,好好读书吧。"我牢记母亲的嘱咐,兴冲冲地背着母亲自制的书包,走进学校。  相似文献   

7.
马微 《山西老年》2011,(10):29-29
从母亲29岁时生下我,我们已经相伴走过了40年的光阴。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我们分分合合。我九岁时,父亲病逝,那以后母亲成了我唯一的依靠;我十五岁,母亲再婚,我想她抛弃我、不再喜欢我了,我的心一片冰冷;二十五岁时,我出嫁,上了迎亲的车,她在车后面失声痛哭,她把她再婚时我流的眼泪还给了我。  相似文献   

8.
今天是母亲的生日,在这个日子,我这个做儿子的本该陪伴在母亲身旁,为她庆贺生日,而我却在千里之外的一个偏远小镇的工地上。母亲22岁那年经媒妁之言嫁给了28岁的父亲。当时的母亲是村中的一枝花,父亲是人民公社的会计。可父亲的家当却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的那种寒伧。分家时,他们得到的全部财产就两间土砖房和一张桌、两副碗筷。  相似文献   

9.
徐国静 《社区》2004,(17):36-38
两个母亲的泪水,诉说了什么三年前,我接到杭州一个母亲打来的电话。她说她的女儿已经大学毕业,学习和工作都不让她操心,就是谈对象遇到了障碍,与人相处特别难。她发现女儿情商太低。她已经退休了,但她要用后半生来帮助女儿,直到死,一定给女儿补上情感这一课。我被这个母亲深广博大的爱所感动。一年以后,我去杭州演讲,那位母亲来看我,她有些悲观地告诉我:她的努力起色不大,女儿对人还是不信任,甚至拒绝和排斥。春节的时候,她打来电话说:“我绝望了,最近我从早期教育的一些书里知道,孩子情商开发的关键期是3岁以前,而那个时候,我整天忙于工作,…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家保险公司的营销人员,坐在我面前的这个男人则是我想要发展的新客户。认识这个男人很偶然。前不久我去母亲家吃晚饭,饭后陪母亲到小区花园散步的时候,这个男人也和妻子在花园里散步。只不过,他的妻子坐在轮椅里。  相似文献   

11.
亚新: 15岁的时候,我开始频繁地和母亲发生争吵,每次吵架后,我就会去一个要好的同学家里借宿。那天是个雨天,晚饭的时候母亲又唠叨起来了,我推开饭碗,抓起书包就冲进了雨中。我在同学的怀里哭哭啼啼说活着真没意思,等我安静下来才发现沙发的另一头正有一位三十来岁的男子以看戏的表情看着我,我又羞又恼。同学介绍说那是她的表哥,他友好地向我点头,我从鼻子里哼了一声。  相似文献   

12.
生日卡片     
刚进入台北师范艺术科的那一年,我好想家,好想妈妈。虽然,母亲平日并不太和我说话,也不会对我有些什么特别亲密的动作,虽然,我一直认为她并不怎么喜欢我,平日也常会故意惹她生气;可是,一个14岁的初次离家的孩子,晚上躲在宿舍被窝里流泪的时候,呼唤的仍然是自己的母亲。所以,那年秋天,母亲过生日的时候,我特别花了很多心思做了一张卡片送给她。在卡片上,我写了很多,也画了很多,我说母亲是伞,是豆荚,我们是伞下的孩子,豆荚里的豆子;我说我怎么想她,怎么爱她,怎么需要她。卡片送出去以后,自己也忘了,每次回家仍然会觉得母亲偏心,仍然会和她顶嘴…  相似文献   

13.
母亲再婚时,我十岁,面对"从天而降"的那个男人,"爸爸"那两个字怎么也叫不出口。其实,他对我挺好的,每次上菜场都会买回一大袋苹果,那是我最爱吃的,为这个,他把烟戒了。那年我和伙伴们扒车,不小心摔下来,折了腿,他在医院里照顾了一月有余,没有一句怨言。我和母亲赌气,离家出走,他深夜出去寻找,一脚踏进下水道,瘸了腿。  相似文献   

14.
字条     
每次给母亲留字条,母亲都 会很激动。9岁的时候,我给生病 的母亲买好早饭,然后留了字条 悄悄上学去了。中午回家,母亲一 把抱过了我,把眼泪滴到我肩膀 上。那张字条上写着:妈妈,我去 上学了,早饭在厨房里,您一定要 吃,这样病才会好的。 青春期后,我变得叛逆。有一 次我郑重其事地甩下一张纸条, 头也不回地逃离了母亲。那张字 条上写着:我不想被你管了,我要  相似文献   

15.
母亲与我     
感谢母亲给予了我生命,来到这五彩斑斓充满诗情画意的世界。多年来,她的朴实、她的勤劳及所有的一切一直在我内心深处铭记着、感染着……记得我在小学的时候,我们一家三口人生活在村子里。那是-个夏季,父亲每天要到几十里外去上班,家务和农活只有靠母亲了。每  相似文献   

16.
十八大报告中有许多意味深远的关键词,让我这个普通学人不觉眼前一亮的却是"美丽中国"、"永续发展",而时时唤起内心悠然感动的那个词,竟是平易又厚重的字眼——"人民"。前不久去南方看望母亲,母亲78岁了,有早期失忆症,身体总体还是健康的。在养老院里陪她住了8天,想起母亲睡觉时手里紧握着一只手电筒,想起母亲叮嘱把门窗关严实了,想起母亲说回去好好工作,我不跟你去北京了,不要拖累你,想起临  相似文献   

17.
陪母亲吃饭     
学刚 《老友》2006,(12)
母亲病了,肌肉萎缩症。她骨瘦如柴,胳膊瘦得皮包着骨头。从前读过的小说里描写穷苦人的情景,在我母亲身上真实地出现。她躺下自己就起不来,吃饭拿不了筷子。父亲是母亲的手。我不是一个称职的好儿子。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怎样用乳汁喂养饥饿的我让我不再哭闹,怎样把窝窝头嚼碎了送进我  相似文献   

18.
只看一眼,我已泪流满面——妈妈!那是我的妈妈!星期日的早晨,当我还赖在被窝里时,门就被推开了。母亲从外屋走了进来,她的脸冻得通红,一进门就兴奋地对我说:“娟,妈又找到工作了!”我一骨碌就爬了起来,急切地问:“是吗?妈,干什么工作?”“卖东西呀!”母亲满脸的喜悦。“又是摆地摊儿呀!”我一听就泄了气,天天风吹日晒的,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哇!母亲一把将我搂在怀里,抚摸着我的头说:“我就知道我的宝贝女儿会担心的,这回我可是在正规商场里卖东西,风不吹雨不淋的。你呀,你就踏踏实实把心放在肚子里,安心学习吧。”岁末的一天晚上,看到母亲在点…  相似文献   

19.
母亲的生日     
杨惠卿 《中华魂》2012,(10):26-27
一过中秋节,我们大家庭中的下一个生日就是我母亲的。母亲生日是在农历10月14日,但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却从来没有过过一个像样的生日。在我们这个四世同堂大家庭中的28口人中,母亲把孩子们的生日记得十分准确。我们小的时候,尽管生活十分艰难,母亲总要想方设法在过生日的时候给我们改善一下生活。后来我们长大出门在外了,每到有谁过生日时,母亲总是要想办法提醒一下,或打电话通知,或捎话告诉,当然也包括我这个已愈天命的长子。唯有她自己的生日却老是忘记。  相似文献   

20.
是谁把借去太久的太阳,还给了五月的天空?每当我抬头看天空的时候,阳光总是微笑着,告诉我,今天是美好的一天。在阳光中坐下,心怀虔敬,为母亲祈福。你的诞生是母亲阵痛里孕育的一个永久的生命,你的成长是母亲青春流逝的见证,你的未来是母亲照片上留存的丰韵和美丽的缩影。母亲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