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社会生产力是标志人对自然生态系统作用的能力的范畴 ,不能概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全部内涵。要全面概括必然提出与社会生产力全面对应的新范畴。提出新范畴有充分的现实必要性 ,使用的方法就是矛盾分析方法。这个范畴就是“自然生态力”。它是人自关系中标志自然生态系统对人作用能力的哲学范畴 ,是产生人类的能力、一切资源能源产出供给能力、各层面规律的制约能力、自我建构复制修复消解能力、自然破坏力和自然美化力等有机统一的系统。自然生态力与社会生产力的矛盾是人自关系的基本矛盾 ,其中前者是基础 ,后者是主导 ,前者直接和通过后者参与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肯定自然生态力对社会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不否定生产力依次决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而是使之更丰富、全面、合理  相似文献   

2.
现行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体系只归结了社会关系的基本矛盾,没归结自然关系的基本矛盾而存在阙如.这一阙如源于把自然环境排除于社会基本结构之外,并且没有形成对应于社会生产力的标志着它对人类社会作用能力的范畴.因此现行社会基本矛盾体系的理论必须丰富发展.这就要提出自然生态力范畴及其与社会生产力的基本矛盾,从而使社会基本矛盾体系由原来三方面两对矛盾的体系变为四方面三对矛盾的新体系.在该体系中,自然生态力与社会生产力的辨证关系和矛盾运动规律表现为,前者被动决定后者,后者能动改造前者并一定要在前者允许的范围内发展;其它两对矛盾运动的规律没有根本的变化,但融入了自然生态力的参与决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仍然居于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3.
随着世界性生态问题的出现和加剧,展现人与自然关系的《老人与海》这部文学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描写了老渔夫圣地亚哥生活态度以及他与大海和大自然的关系。本文以生态批评主义为指导思想对《老人与海》进行了分析,从而呼吁人们保护自然,摒弃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从而树立正确的生态观。  相似文献   

4.
刑事手段介入生态环境领域非常必要,在生态主义视域下对刑事法的发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指出了生态刑事法与环境刑法的差异,并界定了生态刑事法律关系与生态刑事法律责任。在此基础上,笔者指出了生态刑事法学的三大理论难点问题,即因果关系问题、归责原则问题、犯罪形态问题。  相似文献   

5.
超验主义生态文明观是美国超验主义思潮相关作家群的集体智慧,建构于人类对神、自然和人类自身相互关系的科学认识和人在宇宙中的科学地定位的基础之上,主张归顺自然的立世观;其核心体现于对自然智慧的肯定、对科技文明的解构、对唯发展主义的鞭笞以及对自然文明的崇信,坚信道法自然的知识观;最后落脚于人类的生态责任,确立了关爱自然的伦理观。  相似文献   

6.
生态主义 生态社会主义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社会主义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于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在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反思和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理性批判的基础上兴起的一种社会思潮和政治力量。它是在生态主义观点的基础上 ,强调资本主义制度批判的激进政治主张 ,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则是生态社会主义中的一支 ,它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理论表达。文章通过对生态主义、生态社会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这样三个明显具有逻辑递进关系的流派概念的分析 ,揭示出生态社会主义思潮所面临的挑战及出路。同时 ,本文也是作者几年来思考生态问题的一次总结。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心理学一系列新进展的分析,探讨了心理学正在经历的从物理学隐喻向生态学范式的转变。20世纪末出现的主体间性理论、叙事心理学、超个人心理学、积极心理学、进化心理学、社会建构论心理学等一系列心理学新领域,以及人格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传统研究领域的新发展,都体现了生态主义的思想,可以放在"生态主义的心理学"(ecologistic psychology)这个大概念之下去理解。生态主义的心理学把系统的、整体的、历史的观点运用到心理学研究的所有领域中,是研究范式的全面转变。心理学的学科建设也应当具有生态主义的视角,应当对科学与人文、定性与定量、行为观察与内省分析等有差异性的研究取向与方法兼容并包。因此,所谓生态主义的心理学,意味着在对人的内在心灵世界的认识、对心灵世界与其存在环境的关系的认识,以及探索心灵世界的方法这3个方面都体现出生态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浅谈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及其对生态主义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恩格斯他们虽然没有对生态问题进行系统、直接的研究,但从其方法论和历史观中也能推演出其基本的生态逻辑,这些思想不仅超越了时代的局限性,而且具有深远的前瞻性,对当代和谐社会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充分把握生态主义社会思潮的基本理念,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和方法论剖析其内在本质,不仅有利于我们全面理解生态主义的内涵,而且能够牢固树立人们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念.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历史观的角度论述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在历史唯物主义发展史上的理论地位。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进行比较研究可见,邓小平把社会主义的本质同发展生产力直接联系起来,是对历史唯物主义作出的独创性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生态翻译学是在全球生态思潮的背景下产生的,是全球化经济、政治、文明及哲学转型的必然结果。从生态学视角研究翻译,一方面将翻译研究带入一个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另一方面也为翻译学的跨学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历史唯物主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当作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的依据.生产力的发展在客观上要求不断加快技术革新、科学进步和教育发展,知识经济的来临是必然的.随着生产关系从而整个社会关系的改变,人类将进入知识社会.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无形"经济,知识社会是以人的发展为基础的人本社会.  相似文献   

12.
布哈林把平衡论引入社会历史领域,用平衡论全面分析了各种社会现象的性质、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表述了他的社会历史观.他特别强调了生产力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和重要意义,论证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关系.布哈林的平衡论含有丰富的唯物史观思想,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3.
唯物史观研究往往绕过历史这一基本概念,或许因为缺乏对人与历史关系的进一步思考而对其诉诸以"人类实践活动史"或"研究对象史"与"研究方法史"的统一的阐释,这种研究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唯物史观研究的发展。本文认为,研究唯物史观历史概念,一是要从历史观嬗变的角度弄清近代历史哲学中的历史概念及其对唯物史观所产生的影响,二是要深入到马克思哲学思维中探讨唯物史观历史概念的理论根基及其深层意蕴,惟其如此,才能揭示唯物史观历史概念的本真意蕴。通过对上述两个方面的考察,本文提出唯物史观中的历史概念指征的是人类通过社会实践而不断消除人的自由本质异化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当代马克思义哲学发展的关键是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社会主义历史和现实的诸多问题的把握和创新。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社会主义社会中具有什么样的状况、作用、地位和影响,不仅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世纪的核心问题之一,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命运和前途。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主义社会的互动关系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和实践能否双双发展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晚年为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突出贡献,集中体现于其晚年的5封书信中。恩格斯抨击了"经济决定论"等观点,强调唯物史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分析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交互作用,提出了历史"合力"论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6.
论马克思哲学之历史唯物主义解释的偏颇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哲学之历史唯物主义解释的偏颇性有 :马克思并未使用过“历史唯物主义”一词 ;《18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实践探讨被忽略不计 ;并未研究历史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被当做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唯物史观的形成被抽掉哲学观前提 ;《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后才开始的科学的经济学研究倒成了《形态》中唯物史观形成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17.
作为马克思历史哲学的逻辑起点,现实的人蕴含着马克思对前人的超越和继承,也是唯物、能动、辩证地说明历史和改造世界的唯一根据.现实的人体现了人类历史的三大自然前提转变为三大历史前提的内在机制,即原始自然转变为人化自然,原始人转变为社会实践中的人,原始人群共同体转变为人类社会,因而不仅为马克思历史哲学正确理解历史过程的主体与主体性确立了逻辑前提,而且也为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历史哲学的整体结构奠定了基础和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8.
私营经济在现代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艰难而曲折的过程,它与现实制度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又与其有着某种一致性.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出发,研究党对私营经济政策的调整过程,分析当代私营经济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从而探索出中国私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解构,已经成为后现代主义的典型标签。然而,解构之后留下的仅是"碎片拼图"的"集合"吗?在考察现代性、后现代性与产业结构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对社会哲学后现代转向的三个代表性理论进行概括和分析,从实践建构论的角度,提出"差异—兼容"的(全球)宏观叙事与"共识—信仰"的(本土)微观叙事相结合的历史唯物主义叙事结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人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区别,本文对两者在研究的对象和思路,以及内容体系诸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从而清晰地阐明了人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区别所在,同时也表明了人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学科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