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介词短语语法功能重新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词短语的语法功能特征从组合能力来看,介词短语主要与谓词或以谓词为中心的短语组合,其中以动词为中心的短语最为常见,有时也与助词"的"组合,偶尔可以用连词"而"来连接,组合时一般出现在前边,很少位于后面;从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来看,介词短语主要充当状语,其次是句首修饰语,只在特定情况下充当主语(表示处所,且为判断对象)、宾语(表示目的,位于判断动词"是"之后)或补语(书面语色彩较浓).  相似文献   

2.
作为附加语的介词结构自《马氏文通》以来,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介词结构在现代汉语中虽呈现出一定的漂移,但并不是任意的。研究发现,如果介词结构后面修饰的是并列的几个分句时,介词结构只能位于句首,不能处在主谓之间;如果介引对象为一个小句或者带有关系从句的名词性成分,介词结构也通常位于句首;介词结构与其核心动词一起构成动词短语,当整个动词短语受某些副词修饰时,介词结构只能位于主谓之间;当介词结构受能愿动词修饰时,介词结构也不能外移至句首;当句子中谓语动词为光杆动词时,介词结构一般放在主谓之间。在语义方面,受事主语句中的漂移介词结构通常要放在句首;谓词性结构充当句子主语时,介词结构也不能位于主谓之间;主语与介引成分有"整体-部分"语义关系时,介词结构也只能位于句首。  相似文献   

3.
“(t■)~5”在舟山话中是一个词义丰富的高频词,它除了用作实词(动词)外,还可作为连词、介词、副词等虚词使用,还可与代词等一同构成一套合音合义词。文章对“(t■)~5”在舟山话的用法进行详细梳理,分析其词性与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4.
古代汉语介词有三条新的语法特点;一是宾语是动作行为直接涉及的对象,现代汉语不需要介词、也不能用介词的地方,古汉语却可以加上介词;二是古代汉语组合能力强,除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外,还能跟动词、助动词、代词、形容词、副词甚至和个别连词、介词组合,有的并且凝结成固定短语甚至词,一直沿用至今;三是古代汉语中前后两个介词搭配使用的情况较少,大多只用一个介词表示。  相似文献   

5.
关于“N 的 V”结构的性质,语法学界的认识一直存在分歧,主要观点有四种:主谓短语、名词性偏正短语、谓词性偏正短语、“的”字短语。本文对这四种观点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了主谓短语、谓词性偏正短语、“的”字短语三种观点的问题所在,认为名词性偏正短语的观点既符合汉语的语言实际,又保持了汉语语法分析的一贯性。  相似文献   

6.
“te?^5”在舟山话中是一个词义丰富的高频词,它除了用作实词(动词)外,还可作为连词、介词、副词等虚词使用,还可与代词等一同构成一套合音合义词。文章对“te?^5”在舟山话的用法进行详细梳理,分析其词性与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7.
" t( )5"在舟山话中是一个词义丰富的高频词,它除了用作实词(动词)外,还可作为连词、介词、副词等虚词使用,还可与代词等一同构成一套合音合义词.文章对" t( )5"在舟山话的用法进行详细梳理,分析其词性与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8.
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于”是常见的虚词,它在古汉语中的主要作用是作介词。所谓介词,是用在名词、代词或某些名词性短语的前面,同它们结合起来组成介宾短语,来对动词或形容词进行修饰的词。这说明介词必须有宾语,并和宾语组成介宾短语,对谓语起修饰作用。  相似文献   

9.
介词补足语一般由名词性结构组成。但是 ,一般认为that从句和不定式这两种名词性结构都不能充当介词补足语。其实这两种结构都可以作某些介词的补足语。在某些场合 ,形容词、副词、过去分词等 ,也能充当介词补足语。  相似文献   

10.
《诗经》中的“以”作介词 ,有其鲜明的语义和结构特征。介词“以”是从动词发展而来的 ,其静态的储存义“用”表现出强烈的工具性。其语义指向的转指性使介词“以”的宾语位置常常前置。“以”的词汇意义的虚化与其语法功能的虚化反映出大体一致的特性 ,当介词“以”表工具的词汇意义弱化 ,其结构上的关联作用成主导时 ,介词“以”便进一步虚化为连词。  相似文献   

11.
主谓短语是一种兼有多种词性的短语,归属于多功能性短语,也称为万能短语。主谓短语一方面带上句调直接成句,形成汉语中最常见的主谓句;另一方面又可作多种句法成分。本文主要探讨主谓短语作句法成分的语法功能。同时,从语义方面探析主谓短语的深层语义关系,具体从动词性主谓短语、形容词性主谓短语和名词性主谓短语三方面来探析主谓短语所反映的不同的客观事实或现象。  相似文献   

12.
“使”的词性是深入研究现代汉语“使字句”的关键,长期以来语法学界对此看法不一,主要有动词说、连词说、虚词说和介词说。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对“使”的语法特征见仁见智,其次是对“使”的词义虚化认识有别。质言之,从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分析上来看,“使”应为介词  相似文献   

13.
"及"是古汉语中一个重要的兼类词,它兼有动词、介词、连词三种词性,探讨其词义演变规律对了解汉语实词虚化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而探明其早期应用情况尤其如此.两周金文所代表的正是古代汉语早期的情况,其中"及" 字的应用很具代表性:一是其三种词性并现,二是在出现时间上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14.
英语介词教法点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英语介词是一种不能独立使用的词类 ,它必须与后面的名词结合在一起组成介词短语方可使用。英语中介词的使用要比汉语多得多。正确地使用英语介词会使句子结构简单、意义明确而且符合语言习惯。汉语中很多动词在英语中往往用介词来表达。因此 ,用英语潜词造句时不能生硬地、词对词地套用。另外 ,英语介词应用广泛而灵活 ,应特别注意 :介词自身的差异或与其他词类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所”的基本用法是作指示代词、连词、数词和名词。 指示代词“所”在古汉语中有其特殊性。它和一般指示代词不同,本身不能单独使用,必须用在其他词或短语的前面,通常用在动词,介词或偏正短语的前面,组成名词短语(所字结构),才能体现指代的意义,充当句子的各种成分,主要充当主语、宾语,定语或判断句的谓语。有的语法书称这种“所”为结构助词。 “所”作指示代词有十二种用法: 1.通常用在动词的前面,组成名词短语,充当主语、谓语或宾语,用来指代人、事、物等,相当于“(所)……的(人、事情、东西)”等。  相似文献   

16.
《元曲选》中的宾白反映的是元明之际的口语。其中方位词及方位短语的运用十分活跃。由六十多个方位词参与构成了方位短语。方位短语的构成有两大类,一类是在名词性词语、动词性词语或数量词语、少数形容性词语之后加上方位词构成,另一类是由某些方位词互相结合构成。方位短语除主要表示方位处所意义外,还可表范围、时间、数量等。方位短语入句后可充当的句子(或句法)成分有主语、定语、动词宾语、介词宾语、状语、补语。方位短语的运用广泛,接触的词语,出现的句型也多种多样,对它的功能研究也涉及到多种语法现象。  相似文献   

17.
0.1爱恨类动词,即《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所说的表示赞许和责怪的及物动词。它的名动后续成分是指它后面的名词性词语和动词性词语构成的序列。例如: ①我恨他坐不下来。 ②他爱你家老二肯动脑子。 0.1例①的“他坐不下来”就是动词“恨”的名动后续成分;代替名词的代词“他”在前,动词性短语“坐不下来”在后。例②的“你家老二肯动脑子”是动词“爱”的名动后续成分,名词性短语“他家老二”在前,动词性短语“肯动脑子”在后。  相似文献   

18.
“But”是一个十分常用的词 ,它既可以作连词、介词、副词及代词 ,又可以和其它词组合构成短语来表示许许多多的意思。由于其用法比较复杂 ,给我们的翻译及正确运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里根据本词的功能从四个方面较为深入的论述其用法及其翻译。  相似文献   

19.
介词是古汉语虚词的一个重要类别,目前关于介词与其他词类的划分尚有一定的分歧。本文主要分析了介词与动词、连词、副词的区别,提出了“介词不能单独使用、不能单独作谓语;主要表示语法意义,主要功能是介引;都有宾语(宾语有时候可以有条件的省略);介绍宾语给中心词,表示时间、处所、对象、方式、原因或目的等”的介词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20.
说“为了X”     
“为了”也作“为”或“为着”,跟后边的词或词组结合起来,构成“为了x”结构,表示行为的目的。关于“为了”及由它构成的“为了x”的性质和功能,从五十年代起就有些学者进行过较为深入的探讨,但始终未能取得一致的看法,至今仍然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以《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为代表,认为“为了”是介词,“为了x”是介词结构,入句后作修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