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发展蕴涵的美学意韵是和谐美学。和谐生美,是万有存在共同体内生的奥秘美学。万有存在同和的大美法则,描绘的是天道和美、魅力四射的美丽之圆。和谐生美的大美法则,诠释了和谐美学的至高境界,体现了圆通和美的大道。首尾相衔的每一个圆都是一个相对完满的整体,周期分明,界限清楚。正是在圆圆相谐的和谐生美之圆中,万有存在不断佐证圆满大美的和谐美学原理,孕育和谐发展的美丽、魅力与威力。天道和美,和美无痕,大美与日月同辉,与环圆同转。和谐美学即圆美之学,达一和谐美学“圆理”要求我们顺延和谐生美之道,绘制万有和美之圆,达浑然天成与天地同春、与万物同化的“尽善尽美”视界。  相似文献   

2.
每一块沉香原料形状都不尽相同,为最大限度呈现沉香之美,优秀的雕刻家同样要因材施艺,因此每一件成功沉香木雕作品都是偶得的材质和灵光一现的创意结合而成,它的创作难度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3.
把学生带进丰富多彩的语文天地胡吉章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在语文课教学中,每一堂课都须信息量相当丰富,能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语文信息,从而感到新颖、充实和满足。所以,如果只停留在“一课一得”,甚或以“少”为“精”,其结果,必然...  相似文献   

4.
心性和谐之美与天道和谐之美,是来理学程朱一派美学思想的核心维度。其审美理想是无欲无我而投归自然、体同天地的和谐之美、形上之美。  相似文献   

5.
《阅读与作文》2009,(3):F0002-F0002
我喜欢醒来迎接每一个清晨,轻松抖落一夜的梦尘,从窗口向外眺望远处,广袤的天地是否晴空无云,想象何等激动人心的事,这灿烂崭新的一天将献呈。  相似文献   

6.
一蒲松龄对于美的论述很少,而且多限于具体的对象,比如女性之美,文章之美和风景之美等等。他认为美纯粹是“心之所好”,是主观意识的产物。他在《聊斋志异·吕无病》中说:“毛嫱、西施焉知非自爱之者美之乎。”他在《毛狐》中又借狐女之口说:“子思国色即是国色”。从“幻由人生”出发,他甚至认为“一曲歌来,文武衣冠皆入梦。三通鼓罢,穷通妍丑尽成空。”(《聊斋文集》卷十)干脆把美和丑都看做是虚幻的空无。蒲松龄这些关于美的看法,自然是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美学体系的,同他在哲学上的主观唯心主义一致。因为他一则说:“天地在大化中,不啻旦暮之在天地;大化在方寸之  相似文献   

7.
实践美学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指出了美感和美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产物。它是一种凸现了人、人的活动、人的自由活动的美学。在理论上,实践美学顺应历史的潮流,宣告了形而上学的终结,走出了古典主义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在现实上,实践美学针对时代的虚无,高扬人的旗帜,为美学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8.
池坊:心灵对美的渴望石舫走近插花站在一件件插花作品的面前,你很难不为她们的魅力所打动。可以说插花是把大自然植物花草的美的精华集中、融合为一体,每一盆插花又都有各自不同的风格。或雍容华贵,或舒展大方,或雕琢成趣,或巧夺天工。让人有美不胜收之感──这就是...  相似文献   

9.
说“淡”     
说“淡”李戎“淡”是一种美的境界,是一种品位极高的美。北京大学教授袁行需先生在台湾出版的《国文天地》杂志第六卷第八期的《荣趣》一文中说:“我喜欢淡:譬如淡蓝的天,淡绿的湖,淡泊的陶诗,淡如水的交往。记得弘一法师为广安法师写过一幅字日;‘世法唯恐不浓,...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文论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理念,包括崇尚自然的生态审美观,强调天人合一的生态整体观,向往自然造化的天工之美,追求天地大美的审美境界,体现了生生不息的生态情怀。当代文艺理论的建设和重构,都可以从中获得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文的主旨试图显示冯友兰“人生境界”理论中的美学维度。本文通过考察认为,冯先生“人生境界”理论中的“天地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审美境界。“天地境界”的不可思议的性质从根本上要求一种与之相应的“负的方法”,这种“负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审美还原”。在冯先生的理论中,通过“负的方法”所成就的是一种“风流”人格,这种“风流”人格其实就是一种人格美  相似文献   

12.
庄子认为大自然有其独立的内在价值和客观规律,天地体现的是一种"大美".天地万物本是一个有机整体,人是万物之一,人在对自然美的观照中,"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实现物性和人性的双重自由,爱护自然不仅是爱护自己的生存之地,更在于爱护人类的精神家园.庄子主张人诗意地生存在大自然中,其思想具有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的双重含义,是深刻的生态之美.  相似文献   

13.
上个世纪有位诗人曾经写过这样诗句:“清江会长江,一边清来一边黄”。这是朴实不过的句子,描述了一个亘古不变的天地大美的自然奇观在湖北宜都县城脚下,  相似文献   

14.
徐复观先生的《中国艺术精神》一书 ,提出庄子精神是中国纯艺术的精神。但是 ,他把庄子的“道”视为中国艺术的最高意境 ;把《庄子》中得“道”者视为中国艺术精神的体现 ;把《庄子》中“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引申为“道是美 ,天地是美 ,德也是美”。这些观点在思想和逻辑上偏离了现存《庄子》文本的基本内容和根本思想 ,在观念和逻辑上造成混乱 ,因此 ,没有在本质上揭示《庄子》对于中国艺术精神的内在影响。  相似文献   

15.
《吕氏春秋》与《乐记》在音乐发生学、中和之美和音乐教化等方面存在诸多相同或相通之处.关于音乐发生学,二者都认为乐是由人心产生的,人的心里有所感受,就会在音乐中表现出来,音乐表现于外而能够化育于内;关于中和之美,《吕氏春秋》把“和”视为“乐之本”,《乐记》则从天地之和阐释音乐之和的作用,二者都倡导音乐的中和之美;关于音乐的教化作用,《吕氏春秋》和《乐记》都认为乐的美以善为前提,都认为乐与政通,应该发挥音乐的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写作过程中相当复杂的一步是构思,构思中难办的是结构。任何文章和作品都是一个有机的系统,都要在整体上体现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完美融合的和谐美。在整体上实现其审美价值。文章的结构不是生活现象的任意缀接,而是需要作者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最佳方案的排列组合,构成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序列,使整个文章系统中的每一个要素都处于最适当的地方,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要素的协调同步作用。在写作过程诸环节中,结构工作的天地最广阔,也最能体现作者写作思维和技巧的功底。写文章的谋篇布局历来为人所道,也使人为难,因此清代戏剧评论家李渔曾感叹:“结构第一。”  相似文献   

17.
道教的自然美思想,植根于道家“原天地之美”的理论。当道教将“山林”之幽静美与宗教修炼挂钩、将鸟兽虫鱼和草木金石与得道成仙相联系的时候,古代传统美学趣味就与宗教的神秘意蕴相结合了。本文从三个层次分析道教以隐遁“山林”为中心的回归自然的情趣,从中寻找代表“民族精神之美”的自然美论。  相似文献   

18.
《女人世界》2006,(1):46-49
DTC国际钻石商贸公司联合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成功举办了“天然璀璨美钻展览”,作为迄今为止全球规模最大的一次钻石展,展品不仅包括罕见的单颗美钻,而且展出了多件皇室、贵族及世界名人佩戴过的钻石饰品,让到场的每位嘉宾都有一次与名钻名饰“零距离”接触的机会。为庆祝这一千载难逢的钻石盛事,DTC特别设宴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恐龙大厅,盛情款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记者并各界名流名媛。现场幽蓝的灯光不仅渲染了钻石的高中与神秘,更与背景繁星般的钻石光芒呼应到极至,仿佛徜徉在深邃的夜空;高大的恐龙化石骨架让人们的思绪得到在亘古与今世间神游,体味钻石比恐龙徜徉地球的时代更久远的惊泣天地的生命历程。  相似文献   

19.
<正>道家有一个观点,叫做"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这个世界上,言者不智,智者不言,真正的道理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天地大美",自己的心在穿越中的体悟。所  相似文献   

20.
在赛珍珠的诸多作品中,《群芳亭》是一部中国美学色彩浓重的作品。在吴家院落之中,在家庭琐事之中,赛珍珠通过对吴太太这样一位典型的东方女性的塑造,实现了中国美学思想的别样再现,完成了对生命和时间命题的追问,对俗世和教化的思考,对天地之美的观察,对和谐与超脱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