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秦末农民大起义推翻秦王朝后,项羽以盟主身份压服刘邦等人,封立随他入关的主要将领和秦的重要降将及刘邦等明人为王,它就是项羽“分封十八王”。它是项羽政治事业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对这一措施,史学界一般持否定的评价,并认为它是项羽失败的重要原因。如:张传查先生所著的《中国古代史纲》就说:“项羽虽在反秦斗争中立有大功,但在秦亡以后,他已成为旧贵族复辟势力的代表,搞分裂割据,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小南开大学历史系编的(中国古代史)也说:“当农民革命高潮一过,主要敌人已消灭,那些夹在反秦队伍中的…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对秦末农民战争的认识尚有不尽一致之处。其中秦末农民战争下限究竟应划在何时合适?就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探讨解决的问题。学术界往往把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和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战争合称秦末农民大起义或秦末农民战争。将秦王子婴元年(前206)十月刘邦入关、子婴出降,秦亡,作为秦末农民战争的结束。如漆侠等著《秦汉农民战争史》,“秦王子婴……向起义军投降。……  相似文献   

3.
秦末政治进程分为反秦起义、六国复国运动、楚汉战争三个时期。社会阶层对秦末政治进程有着重要影响。贵族阶层依靠宗法制和地缘性政治势力形成较强的政治影响力与号召力,成为秦末政治的主导力量。项羽作为秦末贵族阶层的代表,推行分封制的贵族政治;刘邦作为平民阶层的代表,谋求建立大一统的政治格局,二人在如何建立新统治秩序上有着根本的矛盾与冲突。贵族阶层的腐朽与局限、平民阶层顺应大一统历史发展潮流的先进性,是刘邦战胜项羽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4.
秦末政治进程分为反秦起义、六国复国运动、楚汉战争三个时期。社会阶层对秦末政治进程有着重要影响。贵族阶层依靠宗法制和地缘性政治势力形成较强的政治影响力与号召力,成为秦末政治的主导力量。项羽作为秦末贵族阶层的代表,推行分封制的贵族政治;刘邦作为平民阶层的代表,谋求建立大一统的政治格局,二人在如何建立新统治秩序上有着根本的矛盾与冲突。贵族阶层的腐朽与局限、平民阶层顺应大一统历史发展潮流的先进性,是刘邦战胜项羽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5.
秦灭六国,魏是其中之一。刘邦、项羽反秦,魏豹在楚怀王支持下复魏,后被刘邦征服为属下。但在刘、项彭城之战刘邦失利后,魏豹又叛汉归楚,刘邦遂派韩信率兵击魏(公元前二○五年)。韩信声东击西,于陕西夏阳偷渡黄河,直捣安邑。魏兵最后溃败到安邑西门外现在的山西水校驻地——安邑水库中的小岛“魏豹城”。至今运城地区还流传着一个韩信智擒魏豹的生动故事。  相似文献   

6.
刘邦《大风歌》情感底蕴新探─—兼论汉初翦灭异姓诸侯王之得失范天成西安教育学院语言文学系秦亡汉兴之际,曾产生两支震烁古今的楚声短歌:项羽的《垓下歌》和刘邦的《大风歌》①。在秦末历史舞台上,项羽和刘邦扮演了两个最重要的角色。他们共同灭秦之后,又为争夺天下...  相似文献   

7.
“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这句脍炙人口的话,反映了人臣之极的封侯不过万户。梅鋗的封十万户,我认为是值得怀疑的。梅鋗是秦末番阳令吴芮的部将。陈胜、吴广起义,掀起了反秦的怒潮,各地人民纷纷响应,梅鋗观察形势,因劝吴芮起兵反秦。吴芮采纳了他的建议。梅鋗率领一支百越武装北上,在南阳与刘邦的军队会合,打下了析、郦两县,随刘邦入关,推翻了秦朝。项羽分封诸侯时,因此封”吴芮为衡山  相似文献   

8.
称霸者必亡     
秦亡之后,有个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此人爱个人独裁,谁的意见也听不进。另一个人叫刘邦,就是汉高祖,他比较能够采纳各种不同的意见,是封建时代被历史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刘邦同项羽打了五年仗,结果刘邦胜了,项羽败了。这个历史事实告诉我们:称霸者必亡。  相似文献   

9.
汉代的长安     
汉长安故址位于今西安市西北,在秦代是一个乡聚名(宋敏求《长安志》卷十二),汉高祖刘邦五年(公元前二○○年),始把它作为首都的名称。公元前二○二年,刘邦彻底打败项羽,即皇帝位,定国号为汉。他本想建都洛阳,经齐人娄敬和谋臣张良建议,始决定定都关中。大概因为当时咸阳一带已被项羽焚烧,汉朝廷最初设在秦旧都栋阳(位于今临潼县东北)。到公元前二○○年和公元前一九八  相似文献   

10.
黄凤金 《快乐青春》2011,(1):46-46,55
刘邦手下的大将韩信,智勇双全。当时,他并不是直接去投奔刘邦的,而是先投奔项羽,因项羽看不起他,才转而去投奔刘邦的。  相似文献   

11.
谈刘邦、项羽的分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邦与项羽在灭秦之后,展开了长达五年之久的战争,其惨烈的程度,在此以前的历史上是很少见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刘邦的力量大大弱于项羽,五年之中,“常失军亡众,逃身遁者数矣”,可是最后却取得了胜利;而力量强大、屡战屡胜、不可一世的项羽,最后却成了孤家寡人,以自刎乌江而告终。刘、项之间进行的这场战争,可以说是决定当时中国历史命运的一次最重要的战争了。在他们的胜败之中,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内容和发人深思、具有借鉴意义的宝贵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2.
项羽入关后施行削弱刘邦的战略,通过迫其称臣、迁其汉中、削其军队等一系列举措,极力压缩刘邦战略发展空间,楚汉双方因此得以维持一年多的相对和平。而随着项羽东归,失去武力护佑的"弱刘"战略,最终因民心向背而为刘邦破解。考证项羽集团所推行的"弱刘"战略,还有助于厘清相对模糊的历史细节,比如鸿门宴事件中,项伯应是衔命谈判的使者而非告密者,刘邦受封后即赴南郑就国,并非于四月和诸侯一起罢兵戏下。  相似文献   

13.
试论宋代没有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宋代没有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原因任新民一、对几种定论成说的分析大规模农民起义,似与秦以降历代大一统帝国结下了不解之缘。秦陈胜吴广刘邦项羽,两汉绿林赤眉黄巾,隋翟让李密窦建德杜伏威,唐黄巢,元红巾,明闯献,清洪杨,几乎每代皆有。但宋代却是一个突出的...  相似文献   

14.
张祚庥 《人文杂志》2023,(11):119-129
秦统一后,楚地爆发过多次反秦叛乱,但皆被镇压。陈胜吴广起事能发展壮大应与秦内部动乱有关。因始皇帝生前未明立储君,胡亥即位后,大肆屠戮秦宗室大臣,这是陈胜吴广起事的政治环境。战国末期,赵国曾多次击败秦国,并一度挫败了秦统一计划。赵人在反秦战争中表现十分积极,亦有灭秦之志。结合秦简中相关记载,秦统一后,整个新地时常发生叛乱,原六国的反秦运动在统一后并未停息,这是秦末六国反秦运动发展迅猛的一大重要原因。章邯击败项梁主力大军后,楚国一度危如累卵,项羽所率援赵大军目的是保楚,而非灭秦,项羽大军在巨鹿击败章邯所率秦军主力,带有较强的偶然性。考虑到秦末内外交困的局面,亡秦是必然的,而由楚国来完成亡秦之业,是偶然的。  相似文献   

15.
楚项氏与楚“三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项羽本纪》云:“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项羽兴兵灭秦之后,为何如此暴虐?论者多以为这是项羽的残暴性格所致。如此解释固然可通,然总觉未能深入一层,切中肯綮。笔者以为,楚项氏为楚王族三闾之属中的景氏,项氏举兵反秦,带有强烈的复仇心理,故而对于亡秦有如此处置,此乃事情的关键。兹论说如下。  相似文献   

16.
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十月,秦王朝在农民战争强烈冲击下趋于灭亡,秦王子婴"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向起义军投降.刘邦回(?)霸上,命"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萧何尽收秦丞相府图籍文书".为了笼络人心,给自己日后王关中打好基础,刘邦召集咸阳诸县父老,表白自己入关破秦的原因.鉴于秦的统治"举措暴众,用刑太极",关中又刚刚经历了农民战争的厮杀,局势动荡不安,人心浮动,为了稳定关中的社会局势,刘邦与诸县父老制定了三条应急的法律条文,让大家共同遵守. 关于这三条法律条文,历来的研究者都称之为"约法三章",已成定论,似无异说.从现有文献资料,仔细考察刘邦入关所订的三条法律,笔者认为,实际上应该称之为"法三章",而不是"约法三章".故笔者不揣成陋,冒味言之,以释其疑. 刘邦入关所订之法,最早见于《史记》卷八《高祖本纪》:  相似文献   

17.
公元前二○六年,项羽率领的四十万大军宿营新丰鸿门,刘邦迫于形势,不得不到这里来见他,于是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里用生动的文笔记叙了这一事件的全过程,现在我们看一下宴会开始后的情况吧。宴会开始,宾主入坐“项  相似文献   

18.
奏亡之际.楚强汉弱。刘邦鉴于彭城之败,施“造势”战略.终诛灭项羽,创立汉朝,其战略思想,浑慎完密.本文试予剖析。楚汉战争中刘邦战略思想,以公元前二五年汉军彭城之败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公元前二七年.在刘邦屈就汉中,怨恨项羽之时.萧何根据。今众不如,百战百败”的实际情况;提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之策①.不久韩信又指出.项羽“其强可弱\建议刘邦“举而东”定“三秦”.“东向争权天下”.萧、韩的这些策划,为刘邦所采用,成为了楚汉战争前期刘邦的战略思想(以下简称“前期战略”)。其主要内容是…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和黄炎培1945年7月关于“兴亡周期律”的“窑洞对”人所共知,与之相媲美的,是傅斯年的“窑洞喻”。傅与黄同机飞赴延安,因他是“五四”时期的青年领袖,毛泽东当面称赞他在当年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的贡献,傅回答:“我们不过是陈胜、吴广,你们才是项羽、刘邦。”  相似文献   

20.
蒲将军是秦、楚之际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物。在陈胜点燃起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火焰时,他就自鄱阳湖一带,和黥布一起,率部涉江、渡淮,参加了项梁、项羽的起义军,并在推翻暴秦统治的斗争中,功业卓著,深为项羽所倚重。但自楚军入关前后,蒲将军的名字,就在史籍中消失了。项羽分封王、侯,也没有他的份。由于在军事行动和谋议中,蒲将军和黥布经常连属在一起,所以自东汉以降的注家,就有人说黥布、蒲将军是一个人,也有人说蒲将军自是另一人,只是史失其名。迄今考史之士,仍有争议。本文谨就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