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问题已成为理论界和决策部门关注的热点。我认为,考虑产业发展问题必须把它与提高劳动力素质密切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中国产业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依据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平凉地区劳动力资源的发展趋势及其素质做一初步分析。(一)1982年7月1日,全区劳动适龄人口(男:15—59岁,女:15—54岁)972,062人,占总人口(1,735,143)的56.02%。男、女劳动适龄人口分别为516,420人和455,642人,依次占男、女人口的57.55%和54.39%;劳动适龄人口性比例为113.34,男多女少,能够利用的可能性较高。从劳动力资源构成情况看,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1993年底对上海外来人口抽样调查的结果,结合对上海五家企业的典型调查,对流入上海的并在企业工作的外来劳动力的人口学特以征及他们在上海的工作环境、福利待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上海的外来劳动力的管理和使用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广东劳动力素质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劳动力素质包括身体、文化和道德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主要内容。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素质高低直接影响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在现代经济增长的要素贡献构成中,劳动素质的提高所发挥的作用越来愈重要,从何持续发展角度来看,劳动素质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下面就广东劳动力素质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一简析。  相似文献   

5.
劳动力素质对广东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根据人口普查、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和经济统计数据,对广东1982-2005年各阶段经济增长要素进行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广东劳动力素质对经济增长具有较明显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根据1985年在上海农村工作的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的抽样调查,可以看出以下特征; (一)分性别转出率与离农转移劳力的性别构成。①男性农业劳动力转出率高于女性,但近年来转出率的提高幅度以女性为较大真,转出率的性别差  相似文献   

7.
服务消费品即“在服务形式上存在的消费品”,是教育、医疗、文化艺术、娱乐、旅游、交通、通讯及个人生活服务等部门的劳动者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的非实物形态的劳动成果。服务消费品和物品消费品一起构成社会总消费品。 在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年代里,社会化的大生产使劳动的复杂化、智力化发展了。这对劳动者的身心状况,对他们所受的  相似文献   

8.
转轨时期劳动力迁移的区域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通过计算和分解地区收入及发展水平差异,描述改革以来地区差异的具体特征;并根据农村劳动力跨地区转移的空间特点,揭示地区差异与劳动力迁移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出农村劳动力迁移以省内为主,跨省迁移中以从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转移为主,以及农村到农村迁移具有重要地位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长江经济带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常住人口迁移一般是指人口改变长久性居住地,发生了跨越行政区划界限的移动,它包括国际间、省际间、以及区县间迁移等多种类型。长期以来我国对人口居住和移动实行严格户籍管理,本文涉及的人口迁移,特指户籍登记意义上人口长久居住地的改变,它不包括未改变户籍登记而较长时间改变生活居住地的人口移动。 解放以来,北京在我国大中城市中是人口迁移最活跃地区之一。规模宏大的人口迁移,一方面改变了原常住人口规模、分布和构成,另一方面对首都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多项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贾洪文 《西北人口》2001,(2):F003-F003,53
本文分析了近年来制约甘肃省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进一步发展的若干因素.  相似文献   

12.
社会劳动力转移(或称流动),就是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在产业部门或空间地域上“合"与“分”的辩证运动过程。它是社会分工、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和再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劳动力人口新格局和产业结构演变的主要机制和必要过程;也是现代经济学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我国社会劳动力中农村劳动力比重长期处于80%而难下降的状况,标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参与人口和就业人口等基本概念出发,讨论劳动力就业状况综合统计指标的结构分解、标准化测量、生命表构建方法及面临的问题。通过分析全国人口普查数据、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和年度劳动就业调查数据,对中国就业状况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随着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就业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2000~2018年劳动参与率下降了8个百分点以上。总和受教育年限增加的同时,就业的年龄模式也有很大变化,其结果是总和经济活动年限、平均预期工作时间持续缩短。2015年全国16岁人口平均预期工作年限为31.86年,比2000年缩短6.2年,平均预期工作时间占平均预期寿命的比例由2000年的64.33%下降到2015年的48.31%。尽管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老化、供给规模持续下降,但青年劳动力,特别是18~24岁人口就业问题仍然非常突出。  相似文献   

14.
<正> 河北省丰宁县位于燕北山区,并跨越内蒙古高原(坝上)。全县总面积8,765平方公里,1985年末共有人口34.65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9人;林业用地532.32万亩,其中实有林地面积363万亩,人均10亩多;牧业用地526.8万亩,其中草牧场491万亩,人均14亩多。这里物产丰富,但低温多灾,广种薄收,靠天吃饭。若改变这种状况,不仅要提高农业的抗灾避害能力,而且要改变农村产业结构。要实现产业结构的较大变化,劳动力需进行大幅度的职业转移。然而,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恰恰在于劳动力素质  相似文献   

15.
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特征、规律与农民增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劳动力流动具有地域特征、就业手段特征、流动性质特征。农村劳动力流动体现着三大规律,即动力规律、流动规模有限规律、推拉“双反”规律。这些特征和规律直接影响着农民收入的增加。推动农村劳动力流动、实现农民增收的途径:一是拓宽农业发展思路;二是加快乡镇企业发展;三是提高城镇化水平;四是鼓励农村外流劳动力回流创业。  相似文献   

16.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发展,人口也急剧增长并正发生深刻变化。本文拟就深圳特区人口发展的特点及值得研究的几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深圳特区人口发展概况 深圳原为广东省宝安县的一个镇。由于深圳与香港接壤,水陆交通便利,气候温和,它历来是我国进出口的主要口岸之一。1979年,党中央和广东省委根据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作出了建立深圳经济特区的重大决策。在原宝安县建制基础上成立深圳市,  相似文献   

17.
九十年代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作用与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90年代中国经济稳步快速发展,促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峰回路转,走出 80年代的阴影,开始新一轮的转移。本文主要根据已有调查结果分析了90年代农村劳动力转移在总量、方式、产业、人口学等方面出现的新特征,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对中西部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及促进我国城市化水平实质性提高的作用,最后探讨今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珠江三角洲是中国最大和最活跃的劳动力市场之一。这个劳动力市场是依赖于数以百计的外来劳动力才得以生存与发展。探讨珠江三角洲劳动力市场中的外来劳动力的形成与变迁、现状与发展趋势,有益于丰富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理论,并能够为今后跨地区劳动力流动的研究提供借鉴。 本文中的珠江三角洲指的是整个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因为珠江三角洲内部社会经济发展差距很大,所以可以将珠江三角洲划分为核心区与外围区。珠江三角洲的核心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等市的市区,及番禺、宝安、斗门、南海、顺德等县(1990年区划,下同),珠江三角洲外围区指的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中,除核心区以外的其他地区。珠江三角洲的核心区是中国的经济热点地区之一。也是外来劳动力云集的地区。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总结中国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表现特征及成因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对粮食供求格局造成的影响,探讨了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与粮食供求区域均衡之间的关系,并基于构建的中国粮食供求区域均衡模型实证模拟了未来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对粮食供求格局可能造成的潜在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会影响粮食主产区和粮食主销区的粮食供求均衡格局。实证模拟结果表明,随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进一步凸现,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作为粮食主销区的广东、浙江、上海、北京的粮食产需缺口会进一步加大,粮食供求区域失衡程度可能将会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20.
<正> 在近几年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中,随着大批较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率先离开土地,向工业、商业、建筑等其他行业的转移,农村务农劳动力的素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笔者就这个问题在南通县秦灶乡作了一番调查。深切地感到,目前农村务农劳动力虽数量众多,但素质较低,特别是农村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这个问题更为严重。实际上,已经成为影响农业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这样一个现实、普遍而又紧迫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