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生产力概念有广狭二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概念,斯大林在《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两文中曾下过定义:社会生产有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生产力即社会对自然的关系和生产关系即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这就是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我认为,斯大林的定义是可以商榷的。客观的现实的生产力是一种物质力量,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由这种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力始终是运动着的、活的生产力,但现实的生产力只能在生产关系中活动。这种现实的生产力的运动过程犹如物理意义的力的活动过程。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力就是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物质之间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中发展的,尤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社会形态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分为两种:一种是生产力性质和生产关系性质之间的矛盾;一种是生产力发展具体规律和生产关系具体形式之间的矛盾。前者存在于生产过程性质中,后者存在于生产过程具体形态中。社会性质就是生产过程性质,是由生产力性质和生产关系性质的矛盾决定的。当社会性质处在急剧变动状态时,生产过程性质的矛盾,即生产力性质和生产关系性质的矛盾起着主要的作用,成为社会基本矛盾中需要着重解决的突出问题,当社  相似文献   

3.
生产力究竟是否具有社会属性?它表现在哪些方面?认识生产力的社会属性有何重要意义?这些都是研究生产力状况所必须回答的问题。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并请同志们指正。 传统的观点是把生产关系看作生产的社会方面,而认为生产力属于生产的自然方面,是一种自然范畴,似乎生产力中不包括任何社会因素。这种观点显然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误解。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五章论述劳动过程时运用了抽象的分析方法,亦即撇开了生产的社会形态,把劳动过程归结为简单的三要素,即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这就是从各种不同历史形…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所论述的两种生产理论的框架.并不是对马克思一种生产理论的否定、相反,它是对马克思一种生产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在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的分析,首次揭开了人类历史发展之谜: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为研究社会历史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论.后来列宁把马克思的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概括为/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不言而喻,没有…  相似文献   

5.
1978年国家确定海伦县为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地县。丰胜村被确定为全县三个试点村之一。几年来,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1983年在全村普遍实行以家庭为主体的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化和上层建筑的调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全村面貌大变。一、大包干调整了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的规律,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战略、策略和方针、政策的重要客观依据。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当建立了适合生产力性质发展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时,就要使新的生产关系在一定时期保持相对的稳定,并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某些环节上的矛盾,使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断完善,保护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很  相似文献   

6.
一、生产责任制是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矛盾运动的产物在农业合作化中,由于对私有制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又过于简单划一,在不少方面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及人们的觉悟程度。后来又片面强调集体经济越公越好、规模越大越好,使本来就超越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继续向前跨越,离生产力发展要求愈来愈远。“大”、“公”引发出了“吃大锅饭”、平均主义  相似文献   

7.
对联产承包制与农业机械化的关系问题,实践已经作出了明确的回答:联产承包制不仅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的新发展,尤为重要的是,它还为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机械化事业闯出了新路。一联产承包制与农业机械化的关系,实质上反映的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一基本理论问题。在农业机械化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否违背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发展规律呢?这个问题很有必要搞清楚。第一,要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特别要正确判断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水平。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它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我们在建国后的几十年时间里,通过国家投资贷款及生产队的部分积累,一些地区的农业机械化程度已经有很大提高,但就全国范围来讲,80%以上的社队仍然是靠手工劳动,畜力耕作。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  相似文献   

8.
生产力的发展道路,实质上指的是生产力以什么生产关系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形式,或者说,生产力接受什么生产关系及建立在由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的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在什么社会制度下发展。生产力所以有个沿着什么道路发展的问题,在于它作为社会生产的组成部分,不可能孤立地存在,而必然与生产关系结合在一起。当今世界,在生产力的发展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区別,是一个客观存在着的事实。这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生产力的所有者不同。沿着资本主义道路发展的生产力,是归资产阶级所有的。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生产力,则是归人民所有的生产力。再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生产力经济学对生产力因素和结构研究的颇多。而生产力因素和结构都是生产力的实体。生产力除了实体以外还有属性,在和不同事物发生联系时会呈现出不同的属性.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联系巾,生产力具有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这可以看作是生产力的一种经济属性。在生产力和自然界的相互联系巾,生产力是一种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这可以看作是生产力的一种技术属性;在生产力和人类社会的相互联系中,生产力具有适合社会需要的性质,这可以看作是生产力的一种社会属性,这种社会属性,即是我们所要讲的生产力性能。 一、生产力性能的基本概…  相似文献   

10.
农业技术创新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需要有一个实现的过程。这个实现过程又涉及农业生产力多要素和农业生产关系多侧面的体系。这个实现体系至少应该由理论和战略指导体系、体制与制度创新体系、新技术推广和产业化推进体系、技术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完善体系构成。  相似文献   

11.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中观结合任何领域的经济活动,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这种统一,就形成各种经济实体:微观经济实体(企业)、中观经济实体(部门和区域)和宏观经济实体(社会)。 中观经济作为一个实体,必须具有两重性质:技术性质和经济性质。 从技术性质上说,无论是部门还是区域都有自己独立的生产力系统,也就是中观生产力系统。其中每个部门和地区都可以从事独立的生产和营销活动,互相连结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当然,部门和区域的生产同时也是社会的生产,但在技术上这些活动都可以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完成。这是生产的一般规定性,…  相似文献   

12.
一、生产力发展规律是一种经济规律研究社会生产力(以下简称生产力)发展的规律,首先必须承认生产力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指出:有些同志承认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承认它是社会变迁的终极原因,可是,又极力反对研究生产力自身发展的规律。这是多么不合乎逻辑的怪现象!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李平心先生倡议研究生产力问题,受到不公正的批判,在社会科学界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一段时间里,流行着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如“生产关系适合生产  相似文献   

13.
《社科纵横》2019,(1):59-65
马克思生产力理论是有着鲜明绿色意蕴的科学理论。自然物质条件是劳动合成生产力的基本前提,而且在其构成要素和物化形态上,一切生产力都归结为自然界。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自然基础,它本质上是作为要素被劳动引入生产过程的自然力,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表现为通过提高社会生产力来扩大自然生产力。资本主义生产中存在为发展生产力而滥用和破坏自然力的倾向,合理的农业与资本主义制度不相容,这是由资本的逻辑决定的。资本主义生产不仅中断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而且使土地肥力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而递减。深刻领会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绿色意蕴,有利于在实践中正确处理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和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贾敏 《学术交流》2007,23(2):152-154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有着悠久的农业生产历史。因此,中国古代诗歌,不管是对现实的描绘,还是情感的抒发,不免带有农业文化的烙印,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农业社会的诸方面内容。《诗经》中的大量诗篇表述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的状况。  相似文献   

15.
杨相琴 《学术交流》2003,23(10):49-53
从人类社会整体看,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既包括用先进生产力改造、提升落后生产力,又包括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前者是要发展先进生产力,后者是要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空间、创造条件,二者统一在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现实实践中。当今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主要体现在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推动科技进步;改造落后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张盾 《浙江学刊》2005,2(5):87-94
萨林斯是美国著名文化学者,他的<文化与实践理性>一书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提出诘难,认为马克思把"生产"概念自然化,忽视了生产过程中文化象征图式的重大作用,从而在深层逻辑上支持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意识形态.本文依据马克思原典指出,历史唯物主义学说最本质的内容,是马克思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原理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批判.因此马克思的生产概念首先是一个意识形态的批判性概念,它要颠覆的不是生产力本身,而是生产的资本主义制度条件.  相似文献   

17.
<正>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理论,是正确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指导性线索.社会主义改革的大潮以及对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反思,敦促着人们以极大的兴趣来重新审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原理.本文拟就生产力的特征和发展的内在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内在机制和现代特点,作一新的考察和探讨,以深化我们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分析人类社会结构时曾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法律的和政治上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①那么,我们怎样理解这句话呢?这就是说,不管什么样的社会结构(超越一切制度和意识形态),其中无不由三个要素构成:第一,处于一定阶段的生产力;第二,与生产力相适合生产关系;第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以及社会意识形式。这…  相似文献   

19.
资本主义是怎样调整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文章认为 ,应该从微观上予以分析 ,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 ,资产阶级运用不断改变股份公司形式 ,以扬弃已经陈旧了的资本组织形式 ,来达到调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生产社会化是指分散的个体生产转变为由社会分工和协作联系起来的大规模社会生产的过程;产权社会化是为适应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某一法定主体的私人性产权全部或部分地被社会范围内越来越多的法定主体、社会成员共同分享的过程和趋势.生产社会化与产权社会化的本质联系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而传统国有企业的产权社会化水平较低,不适应生产社会化的内在要求,因此其产权社会化实现形式必须创新,才能不断深化国企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