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党的十七大在新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党内和谐作为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是党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深入探索和解决党的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这个重大的课题,对于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对于中国的改革发展意义重大。当前,滋长蔓延的政治腐败、持续扩大的贫富差距、剧烈变化的社会分层、变幻莫测的国际环境是影响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问题。政治稳定理论研究的代表人物塞缪尔-亨廷顿关于发展中国家政治稳定的相关论述对于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不乏有益的启示和参考。为维护和推进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我们应确保政党的执政权威,提升中共的执政能力;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实施渐进的改革战略;坚决遏制政治性腐败,消除威胁稳定的隐患;提高政治制度化水平,有序地吸纳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3.
社会资本与政治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光芸 《东方论坛》2006,(4):120-125
转型时期的社会分层与利益格局调整,文化与价值观念冲突影响到我国的政治稳定。而以信任、互惠规范和关系网络等形式存在的社会资本是促进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的社会资源。这些社会资本能够增强公民的政治认同感,为公民的利益表达提供参与网络,为公民的价值认同提供良好的社会规范与秩序,从而实现社会和谐与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艺术是中国式思维的外在信息化,它满足着这个民族的心理需要,引导他们的价值取向,而艺术法则和内容的传承以教育信息的形式存在。中国的封建政治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异化教育信息的手段规诫艺术,艺术信息再作用于人的心理,形成顺应封建政治的价值信念、情感态度,这就是中国封建社会独特的政治文化,这种政治文化曾经顽韧地维护了封建社会的秩序稳定。今天,我们要充分利用我国优秀的传统政治文化资源,构建先进的社会文化,建立社会稳定的平衡机制,以促进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科学命题。这一命题的提出,不仅表明了党对建设和谐社会理念的进一步提升,而且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刻认识党内和谐的内涵及其与社会和谐的内在联系,从而进一步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增进党内和谐,并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党员服务群众是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适应的环节、评价的环节,是党建和育人的双重需要;大学生党员服务群众活动体现出高校的专业特色和大学生自身特点;要构建大学生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形成的“四个体系”,不断提高党建和育人的效果,即:构建教育教学内容体系,奠定大学生服务群众的思想基础;构建技能培训体系,培养大学生服务群众的“做事”能力;构建活动载体体系,搭建大学生党员服务群众的平台;构建服务评价体系,不断提高党建和育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当前 ,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 ,给这项工作带来了新的考验、新的课题和新的要求 ,也赋予这项工作新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 ,大胆开创党建工作新思路 ,努力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论断对新时期党建工作作出了新的部署,提出了新的目标。顺利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深刻理解党建科学化的内涵,正确认识全面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意义,努力探索全面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经济的内生化转型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市场参与主体嵌于一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中,因此经济的内生增长与政治稳定、社会和谐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经济的内生增长依赖每个参与主体对自身利益的自由追求,政治与社会环境塑造市场参与者,同时参与主体也会寻求改变制度环境。当经济体制改革边际效用递减时可以重点选择社会体制改革,通过社会管理创新建立市民社会以保持改革的渐进性和稳定性,同时主动寻求政治体制改革,以保持政治、社会与经济的相互协调和适应。  相似文献   

10.
高同先 《社区》2005,(24):3-3
前一时期,法国的骚乱蔓延至全国。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国规模最大的骚乱,据说,起因仅仅是因为巴黎北郊克利希苏布瓦镇的两名非洲裔穆斯林少年在躲避警察时不幸触电身亡。而深层原因在于巴黎郊区的北非移民受到歧视,就业率低,地方管理混乱。北非移民积怨已久,只是遇到了一个可供爆发的由头而已。  相似文献   

11.
《金陵瞭望》2007,(14):10-10
2007年是浦口区确定的“以区为单位总体全面达小康”之年,这是浦口区委、区政府自加压力,向全区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相似文献   

12.
高校党组织在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高校安全稳定的组织保障。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加强安全稳定理论的学习,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意识;优化组织的设置,构建覆盖全校的党内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组织体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解决好师生所关心的问题;健全和完善高校党内安全稳定制度;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而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高校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雏护好校园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3.
高校党组织在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高校安全稳定的组织保障.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加强安全稳定理论的学习,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意识;优化组织的设置,构建覆盖全校的党内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组织体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解决好师生所关心的问题;健全和完善高校党内安全稳定制度;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而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高校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维护好校园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4.
论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其主要思路和对策是:加强高校党委和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精心打造、锤炼和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水平、能起表率作用的党务和德育教师队伍;突出思想教育,促进学生渴望成才和要求入党的有机统一;在党委统一领导下,构建全员、全课程德育体系;搭建开放性教育平台,整体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育人功能等。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这既是对理想的自由王国的积极迈进,又是直面我国现存的矛盾、挑战与风险的主动应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关键在于和谐地处理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有效地解决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三对关系可能出现的紧张、冲突甚至对抗的情况,使其能够达到和谐共生、和谐共融、和谐共存的理想状态,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开创良好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集权统治和缺乏民主、权力斗争、反修防修问题等政治因素;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判断错误、经济水平的普遍落后、平均主义的大力宣传等经济因素;对最高领导者顶礼膜拜意识、“文革”前的教育和社会文化环境、当时中国教育制度等文化因素是“文化大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当前虽不存在发动类似“文化大革命”的政治运动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但仍然需要处理好一些影响社会和谐和稳定的问题,才能最终实现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高校党建的使命在于通过多种政治社会化的途径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面对社会转型期国情、世情的剧烈变化,以及大学生的自身特点,高校党建要担当起大学生形成接续性政治认同的重任,就要遵循党建层次高水平化、党建方式多样化、党建策略精神化和党建过程动态化的要求,充分发挥自身所具有的教育导向、传播、整合、约束、服务等各项功能,使大学生逐渐形成对执政党执政能力、意识形态、政治秩序、政治制度和执政党宗旨的政治认同。为此,高校党建的未来发展方向应该是将文化建设作为切入点,重视党建的制度化建设,并加强党建的民主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广义政治论》一书提出了“社会政治”、“主体社会主义”和“人民宪政”三个概念。对它们的理解,“社会政治”应体现为非阶级斗争的政治、大众的政治和非意识形态的政治;双重转型背景下的主体社会主义是一种政治经济制度,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社会主义性质体现为政府培育市场、政府实现市场所无法实现的社会公平、国家保持适量的国有经济并使其保持效率;中国缺乏西方式的宪政传统,但中国以“三个代表”为特征的执政理念比西方的宪政更为积极,更有利于实现人民的利益,人民宪政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宪政道路。  相似文献   

19.
《广义政治论》一书提出了“社会政治”、“主体社会主义”和“人民宪政”三个概念。对它们的理解,“社会政治”应体现为非阶级斗争的政治、大众的政治和非意识形态的政治;双重转型背景下的主体社会主义是一种政治经济制度,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社会主义性质体现为政府培育市场、政府实现市场所无法实现的社会公平、国家保持适量的国有经济并使其保持效率;中国缺乏西方式的宪政传统,但中国以“三个代表”为特征的执政理念比西方的宪政更为积极,更有利于实现人民的利益,人民宪政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宪政道路。  相似文献   

20.
集权统治和缺乏民主、权力斗争、反修防修问题等政治因素;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判断错误、经济水平的普遍落后、平均主义的大力宣传等经济因素;对最高领导者顶礼膜拜意识、文革前的教育和社会文化环境、当时中国教育制度等文化因素是文化大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当前虽不存在发动类似文化大革命的政治运动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但仍然需要处理好一些影响社会和谐和稳定的问题,才能最终实现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