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据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入江昭教授2016年10月9日、10日在西北大学两次演讲的内容整理而成。入江昭教授1961年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78年当选美国对外关系史学家协会主席,1982年入选美国国家人文与科学院院士,1988年当选美国历史学会主席,1984—1989年任芝加哥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1991年在哈佛大学历史系担任查尔斯沃伦讲座教授,2000年荣获日本天皇颁发的荣誉勋章,2002年担任哈佛大学历史系主任。入江昭教授以研究美国与东南亚关系史、国际史见长,注重国际关系史中的文化研究取向,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教授称之为"非同寻常的天才史学家",认为其学术贡献不仅在于提出了美国外交史特别是美国与东亚关系史的诸多新解释,更在于推动了美国外交史研究的范式转变。2016年10月8日至11日,入江昭教授在日本中央大学教授、我国清华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李廷江先生的陪同下应邀专程访问西北大学,期间就近年来研究与思考的问题发表两次演讲,并回答了师生的提问。以下内容根据录音整理而成。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一国的价值理念、行为习惯、制度规范、价值准则和理想信念在国家力量中的体现,是国家力量的重要组成;阐述了美国战略东移对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形成严峻挑战:一是实行“文化帝国主义”,二是奉行强权主义政治,三是抢占网络思想宣传阵地;强调了应对美国战略东移挑战,加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国家政治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具有重大意义;论述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应对美国战略东移对中国文化软实力冲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文化具有一种隐形而又无法抗拒的力量,有着近400多年殖民历史的菲律宾,深受西班牙天主教与美国三权分立政治体制与民主思想文化影响.落后的菲律宾在强制被动或者有意识中自觉接受来自西方不同的政治文化,本文主要宏观分析西班牙语与美国殖民统治菲律宾期间,其政治发展历程、政治制度建立、民主意识进程、政党制度发展及完善过程中受到西方政治文化的影响.这些先进的西方政治文化为菲律宾发展民主政治体制打下根基,使其赢得“亚洲第一民主国家”的美誉.  相似文献   

4.
文化与外交:战后美国对外文化战略透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年来 ,从文化视角研究国际关系和国家对外政策 ,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这大大有利于人们对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和对外政策进行更深层次的揭示和说明。从战后美国对外文化战略的形成、发展及实施的情形 ,以及这一战略在不同时期的基本特点 ,可以看出战后美国一直存在着一种有计划、有目标、有具体实施手段的对外文化战略 ,它扎根于美国的历史经历、信念和国家神话之中  相似文献   

5.
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是一项特别的文化制度选择。这个制度选择是美国文化价值传统与社会政治现实博弈的结果。艺术基金会体制上的特点是政府文化职能的中介化,而其机制的特点是同行专业评审的基础性、运行的独立性和严格的程序性。国家艺术基金会是美国文化政策正式形成的标志。由于其在文化政策体系中处于重要位置,因而也成了美国文化政策变动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6.
选举在中国只是一个晚近的“泊来品”。四年一次的美国总统大选 ,作为美国最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政治活动 ,无疑为一种政治文化对另一种政治文化的观察 ,提供了一个最佳的时机。本文通过介绍美国总统大选来比较中美选举制度的异同 ,从中借鉴美国总统大选中的一些选举技术 ,进一步完善中国的选举制度 ,推进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关于文化因素与现代化的关系,主要有三大类观点: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传统文化决定着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和方向;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文化只是社会发展程度的一种反映;美国学者亨廷顿则认为文化发展与现代化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历史证明,文化并非一种独立的变量,实际上它是可以被政治力量改造和重新设计的,并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服务,而文化的改造方式和程度取决于政治决策者的意图和改造能力。  相似文献   

8.
政治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现象,反映着国家和民族客观的政治历史和政治现实。臣民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基本构成,其价值结构表现在君权至上的价值准则、宗法纲常的人治传统、清官圣人的政治期盼、权利主体观念的泯灭四个层面,是一种带有明显奴性特征的政治文化。公民文化作为一种现代与传统、东方与西方文化之融合的政治文化,本质上是一种民主的政治文化。培育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文化,是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为背景的国家,其多元化不仅体现在人文社会文化和城市文化等多方面,同时校园文化也是美国多元文化的一个缩影,校园文化反应美国社会民众的价值取向,同时也折射了美国人对政治和新鲜事物的冷静心态。  相似文献   

10.
于沛在《北方论丛》2005年第1期上撰文指出,独立、繁荣的民族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同物质力量一样,也是民族国家崛起不可或缺的基础和前提之一,而且在特定、具体的历史条件下,文化作为精神力量有时甚至会发挥出比物质力量更重要的作用。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任何一个经济上贫穷、政治上分裂的国家都不可能崛起,发展壮大;同样,任何一个充斥着文盲,文化贫乏、落后的国家,也不可能崛起。文化力量的培养离不开教育。美国早在殖民地时期,就已经表现出重视教育、发展教育的传统。“教育是人类所必需的”这一观念在美国根深蒂…  相似文献   

11.
二战之后,随着西方帝国主义对东方国家殖民统治的结束,世界进入后殖民时代。但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殖民活动的影响远未消除,新的霸权以新的形式继续存在,这种霸权行为不仅仅表现在政治和经济上,也表现在文化上。其中,好莱坞电影是美国推行文化霸权的主力军。后殖民主义是出于对文化对话与交流中实际存在的话语霸权的提防,在这个意义上提出的民族电影发展并不是要争夺甚至建立起另一种霸权,而是在文化多元的期盼中提倡一种真正平等的对话和交流。  相似文献   

12.
论美国英语中的民族语言创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美国是一个经济发达、政治多变,文化、语言丰富的多民族国家。美国英语在英语史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中,我国青年在潜移默化地接受并习惯着来自美国的大片、牛仔裤、摇滚乐、麦当劳等生活文化,以及他们的民主、自由、人权等政治文化,对美式文化的好奇心增强,渴望进一步加以了解。其实,美国文化有其自身固有的特质,表现在方方面面……美国文化的形成美国创立至今仅短短 200余年,便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无可匹敌的超级强国,这一切都与美国的文化、民情有着密切关系。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移民融合而成美利坚民族,形成了一种整合程度较高的杂交文化。与此同时,许多移民又保存了自己母国的民族文化。在众…  相似文献   

14.
美国总统与国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说来,我们对美国总统及其下属联邦行政系统有所了解,但是对美国国会的了解恐怕就少得多。至于对美国国会与总统的关系的了解,似乎可以说是更少了。连许多美国人也承认,他们不明白总统和国会的关系究竟是怎么回事。英国艾塞克斯大学政治学教授安东尼·金写道:“美国总统与国会的关系,完全是一种异乎寻常的关系。大多数研究这个问题的人感到难以接受,而且大多数其他民主国家对此也难以接受。”的确,世界上很难找出任何其他国家,包括社会制度相似的“西方民主国家”,存在着与这种美国总统和国会类似的政治关系。不言而喻,这种关系植根于美国的历史和文化土壤,是在美国独特的政治条件下形成、存在并且  相似文献   

15.
滥觞于20世纪70年代的多元文化主义与美国华裔女性文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多元文化主义既是一种社会政治理论,又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美国华裔女性文学在不同时期的作品正是这种社会政治理论的实践映照。水仙花、黄玉雪、汤亭亭、伍慧明等作家作品中刻画的华裔妇女形象,真实地再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华裔妇女的社会地位、生活状况以及融合东西方文化重构文化身份的历程。  相似文献   

16.
论美国宪法政治形成发展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宪法政治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在于有英国立宪政治的深厚文化与思想做基础 ,在于社会各群体有在法治状态下生活的习惯和传统。济济的法律人才在国家政治制度的设计上起了主导作用 ;社会经济制度为美国的宪法政治确立与发展奠定了坚固的基础 ;国家不豢养和保存大规模的常备军 ,人民的代议机关能牢牢控制国家武装力量 ,尤其能控制国家武装力量的经济命脉。另外 ,北美独立运动不是一场专制王权与民主力量之间的冲突与斗争 ,而是一场殖民地力量壮大以后争取分离的运动  相似文献   

17.
文化冲突指的是历史和现实地存在着的因宗教信仰、政治主张、道德准则等价值观念的不同所形成的矛盾、对立和对抗,或者是不同文明或文化体系之间存在的疏离、隔阂、紧张现象以及仇视和敌对的情绪与行为.作为移民国家,文化冲突通过族群的对立和紧张贯穿于美国历史进程中,其根源在于建基于种族主义理念之上的主流文化霸权.自60年代以来,文化冲突与融合构成了当今美国社会演进的一种内在动力.20世纪中后期,包括非洲裔、墨西哥裔和印第安原住民在内的左翼族群激进派推出以政治文化分离为核心的族群关系重构方案或路径,引发了美国社会激烈的政治动荡与文化冲突;美国政治自由派则借鉴和吸收左翼激进派的一些合理主张,针对族群文化冲突采取了 一系列经济社会改革政策,形成了第二种路径:通过持续性立法行动消除公共领域的歧视与隔离,提升少数族群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地位,促进族群间的宽容与理解,着力培养文化身份平等意识.在缓和冲突并致力于促进社会变革的文化整合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肯尼迪到奥巴马,持续性的改革有力推动了美国文化整合的进程.然而,由于主流文化霸权意识的根深蒂固和与现行制度的明缠暗绕,由黑白紧张关系所标识的文化冲突事件仍不时发生,以真正族群平等为标志的文化融合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8.
对五省份2505名成年居民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政治文化对城乡居民的体制外抗争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民主主义政治价值观与城乡居民的体制外抗争意向和行为显著正相关,权威主义政治价值观则对城乡居民的体制外抗争意向和行为施加着显著的负向影响。城乡居民共享一种“权威主义化的民主主义”政治文化,此乃当前中国社会的基本政治文化现实。此种政治文化既为国家在保持较高权威的前提下更进一步推进一种实质性的社会主义民主提供了强大的心理文化支撑,也对国家如何在保持较高权威的前提下提出了治理能力上的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美国对华关系的文化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的对外政策在现实操作上是以所谓国家利益为准绳的 ;在精神道德主张上则由以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为基本内容的价值观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政治文化为依据。对华政策作为美国外交政策的组成部分不会偏离上述基石 ,反而因文化传承的差异、现行政治制度的不同和意识形态及宗教信仰的大异其趣更加彰显了这些内容。了解美国对华关系中的文化因素 ,有助于研究中美磨擦冲突中美国方面所主导的东西。文化因素虽然不像政治操作、对外政策和军事行动那样具象 ,但后者都是前者的表现 ;后者是结果 ,前者是起因。美国人的核心文化价值观里的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构成是美国对外政策中的恒定文化因素 ;美国政治制度中的制衡机制是美国政治文化中的恒定模式。这两个因素在研究美国对华关系时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20.
美国语言政策的国家利益观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政策必须服从并服务于国家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语言政策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国家利益。作为典型多元文化社会的美国,达到"统一性"与"多元性"的平衡,构建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语言政策是其一直寻求解决的问题。国家利益的构建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权利意识的建构,又包含新兴的共有知识、文化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