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高校科技投入与专利申请状况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近十年来高校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专利放弃量等各类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对重点院校和一般院校的科技投入与中国专利申请量做了对比分析,叙述了我国高校目前专利申请的特点,提出了用发明专利作为衡量专利质量的指标.阐明了我国高校特别是重点高校专利申请的数量、专利申请的质量与高校科技地位、科技投入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终于出手抛售美债了,这些天来,美国叫嚣要让我们的人民币升值。美国财政部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8月中国大幅减持365亿美元美国国债,这是5个月来中国首次减持美国国债,但目前仍是美国最大的债主。8月,中国持有美债1,137万亿美元,较7月的1.1735万亿美元减少365亿美元,这是自今年3月后中国首次减持美国国债。  相似文献   

3.
在国内他被教成水泥脑袋,到美国他被育成年轻天才。他叫王楠子,8年前,他是上海某中学一个“标准的差生”,经常被老师“重点关照”,无奈之下赴美求学;8年后,他成了全美动画比赛个人组冠军,并被老师表扬“是个天才”。王楠子如今是费城艺术学院的大四学生,是该校动画专业最出色的学生;  相似文献   

4.
赵健  宏微 《华人时刊》2010,(2):33-35
他拥有1项美国专利、6项中国发明专利及7项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现申请发明专利4项,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过国家发明奖1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1项……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对于社会主义中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美国学者眼中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也是研究的热点,他们的观点或许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6.
美国对华传教工作始于1829年.美国来华传教士雅裨理和卫三畏分别于1830年与1833年来华.鸦片战争之前,由于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交往,来华传教士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因此他们对中国的理解是比较肤浅的.在他们眼中,中国是个奇风异俗盛行的异教国度,是个等待西方"先进"文明与宗教拯救的民族.他们用文字记录了来华美国人对中国的最初印象,这些印象也成为此后美国人中国观的最初依据.  相似文献   

7.
程敏  卓雷 《华人时刊》2007,(2):32-35
陈利明是个特别的人,有个性的人,虽没有特别的社会背景和出身,却喜欢研究“特别”的问题,开拓“特别”的事业。他和他的企业善于发现特别的市场,制造特别的产品,卖给特别的用户。他依靠科技创新,走差异化之路,陈利明“特”出了自己的广阔天地,使八达公司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真正的“特种兵”。陈利明已获得发明专利2项(其中授权1项、待审批1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专利产品发展到3大系列、20个品种,近百个规格、型号。在世纪之交时创办的“八达”已累计实现销售额8000多万元,创附加值4000万元,其中投入新产品、新市场开发2000万元,获经济效益近2000万元。模具工出身的陈利明经历丰富。参加工作后,车、钳、刨、磨、电气焊、热处理等工种他都干过,平时喜欢小改造、小创新,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80年,不安分的他离开工厂回到了当年随母亲下放的新安大队,除了做财务工作外,还积极帮助村里搞副业,开旅馆、建停车场、办加工厂、成立运输装卸队等等。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专利法》诞生后最早提出专利申请的中国发明专利文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专利法》实施日(1985年4月1日)申请的专利是新中国《专利法》诞生后的“首日专利申请”,而非“最早专利申请”。最早的发明专利申请,当是申请人在《专利法》实施日之前,以邮寄专利申请文件的方式提出的,共计6件。按申请人国籍区分,包括国内申请3件,国外申请3件,其中国内最早的专利申请是在1985年1月13日,国外最早的专利申请是在1985年1月10日。这一认定研究对于我国现当代专利史、科技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披露是专利制度的最终目的、首要功能和核心问题。在以往学说中,对于"充分披露"的判断基础的认识并不统一,对"充分披露"的判断基础的明确已成为一种必要。从实证角度考察,美国法院判例和《专利审查程序指南》以及《欧洲专利局审查指南》已对发明的披露的判断基础进行了明确,另外,正在谈判中的《实体专利法条约》也企图对"充分披露"的判断基础进行协调。我国有必要明确专利申请中的"充分披露"的判断基础,首先可以在《专利审查指南》中明确"充分披露"的判断基础包括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及附图,待条件成熟时将之上升为行政法规或法律中的规定,这也是顺应实体专利法的国际协调趋势。  相似文献   

10.
美国文学在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文学作品在我国拥有广大的读者群。本文阐述了解放前后美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作和介绍。显然,解放后的译介工作有显著成绩,形成蓬勃发展的局面。本文并对我国译介美国文学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作了简要的评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剖析了近代历史上的“黄祸论”及与其主导思想和认识方法一脉相承的当今美国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指出这两种论调只是西方一小撮反动侵略分子的蛊惑 ,遭到了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广大人民和一切有识之士的坚决反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主流 ,我们应当团结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 ,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抵制一切侵略战争和野蛮行径。  相似文献   

12.
美国长期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是亚太地区能保持和平与稳定的局势、中国实现和平统一大业的重要的外部条件。美国能够长期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的原因是:美国理性的回归;中国的强大和友好;美国全球战略的需要以及其切身利益所系。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前后,美国朝野展开了一场“丢失中国”的讨论。文章认为这一讨论与麦卡锡主义的猖獗直接相关,是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搞意识形态对抗的产物,它严重地影响了美国国内民主政治的发展和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相似文献   

14.
秋风 《21世纪》2010,(4):13-13
包括中国人在内,这个世界上的人们,基于种种理由,对美国经常有这样一种印象:美国社会的价值观是“金钱至上”,美国人很贪婪。但国际知名民意调查机构Ipsos近日发布的一份全球性调查数据显示,这样的看法完全错误。事实是:东方人比西方人更看重金钱,转型国家比发达国家的人更爱钱,而集中了这两个因素的中国人,才是这个世界上名副其实的拜金主义者。  相似文献   

15.
中美建交 2 0多年来 ,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两国关系中最为敏感的问题 ,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所采取的“一个中国”的政策 ,一方面有限地制止了台湾的台独 ,另一方面也越来越制约着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6.
这则政治广告,场景设定在公元2030年的中国,画面上一位志满意得的中国大学教授,对台下的莘莘学子说道:“为什么强大的国家都会走向灭亡呢?古希腊、罗马帝国、不列颠帝国、美国——因为他们都犯了同样的错误,与原来使得他们成功的原则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17.
唐老鸭 《社区》2012,(21):44-44
去美国旅游时,偶然听美国朋友说起“左宗棠鸡”,第一反应就是:这道菜肯定是从中国传来的,可是在中国,我怎么没听说过什么“左宗棠鸡”呢?  相似文献   

18.
佚文 《今日南国》2006,(8):57-58
“谁丢失了中国?”二战结束后,打击共产主义威胁成为美国政府部门的首要任务。从上世纪40年代后期开始,政府在政治上实行对苏联全面遏制的政策,外交工作和军队全力以赴在海外对苏联进行威慑。在国内,公众醉心于发现和惩治“共产主义威胁”,共产党及其追随者成为“间谍臆想症”的牺牲品。不甘寂寞的联邦调查局也利用这个时机在打击共产分子的活  相似文献   

19.
在1931年赛珍珠的《大地》塑造了正面中国形象并广泛流行之前,美国文学由于受"排华运动"的影响,所呈现的中国人形象一直以负面为主,但在哲学和诗歌领域尚有一脉不涉及个体中国人的"文化中国"书写传统。新英格兰超验主义、新诗运动等,都力图借鉴并呈现文化的中国,以对抗当时美国的思想与文化现实,留下了丰厚的文学遗产与充满活力的思想反思。  相似文献   

20.
1983年,美国加州一家大型购物中心正筹备开张,开发商根据电话黄页找到开中餐馆的华人程正昌,问他是否愿意在购物中心内开一家中式快餐店。当时美国的中餐馆有2.8万家左右,大多数集中在中国城和华人区,程正昌的聚丰园也不例外,正苦于如何扩大经营。但这个送上门来的机会却更是一个挑战,除了少数美国人,自己的顾客更多是面向在美的华人,突然要改换经营方式,能否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快餐业立足还是个未知数。经过认真考虑,程正昌果断地决定面对挑战,把快餐店开到华人社区之外,于是一家只有10位员工的中式快餐店开张了,并取名"熊猫快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