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传统哲学根本指向是人生论,其哲学可谓人生论哲学,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就是人生美学(人生论美学),它是中华民族的美学。人生美学的兴趣不像哲学美学那样探索抽象的美是什么,也不像艺术哲学那样从抽象的哲学理念出发探讨所谓艺术的本质,更不像艺术心理学或艺术符号学专门从心理学美学或符号学美学的角度探讨艺术的种种特征;它的根本兴趣在说明美与人的关系,美与人的生命的关系,美与人的日常生活的关系,总之,美与人生的关系。人生论美学既热烈执着于人生又高逸超拔于人生的美学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神的诗性呈现。  相似文献   

2.
感受“美”     
“美”,人皆有之,外表美,内心美,具有美的人举不胜举,可是,整个大自然里,却不仅仅只有人类具有这种美。花草有之,动物有之,益虫有之,就连害虫不也一样吗?谈起“美”,无不让人想到很多很多,可是,却很难令人想起生物圈里的美,那种默默的美,无私的美。我家里养了一只小狗,名字叫小寒,非常可爱。每当看到它,我脑子里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邻居以前那只令我又讨厌又感到惋惜的狗。它,相貌丑陋,可以说,跟小寒差了十万八千里,以前,我十分讨厌它,看到它时,我甚至会觉得恶心,可是,因为那一个晚上,它死的那一个晚上,却令我对它改变了看法。那是一个深秋的…  相似文献   

3.
读鲁迅的小说,我们的确常有“重压之感”。这种“重压”,来自作品那深重的悲哀,深广的悲愤,是鲁迅小说的悲剧美所引起的情感效应。悲剧美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美。鲁迅对此有过精辟的分析和概括:“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里所谓“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涵盖甚广;但从鲁迅小说所描写的悲剧事件和悲剧人物来看,它主要是指人的生存价值:“毁灭给人看”,即是描写人的生存价值的被粗暴否定。因此,鲁迅小说的悲剧其悲剧本质只能是:“历史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历史上,苏轼是一位魅力四射的文化人物。他富于戏剧性的仕宦经历,给他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不幸和严峻的挑战,面对一幕幕的人生忧患,他以其独特的心智一一加以化解,并将其升华至审美的境界。在那无数的逆境歌吟中,苏轼给后人树起了一座生命之美的丰碑。  相似文献   

5.
短篇小说集《春雨之夜》是王统照早期的作品,它体现了作者"爱"与"美"构筑下的理想人生,更揭示了在"爱"与"美"光环掩饰下的主人公苦味的生命体验.从与冰心"爱的哲学"比较中阐述王统照"爱"与"美"的特质;与郁达夫作品的比较中凸现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6.
电视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其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决定它必须要充分展示社会人生美与主体性情美。这就要求电视编创人员,坚持弘扬社会主旋律与鲜明的个体风格和谐统一的原则,去阐释社会生活之美,去表现生命之美、理想之美和未来之美。其次,各类电视节目,可以说都是主体对某些物像的切割筛选、删除渲染之后的再生物。因此,电视节目制作就必须要坚持充分展示生活真实美与意象物化美的美学原则。再次,电视是一种大众媒介,这就要求电视工作者深入向民族优秀传统学习,充分发挥电子传媒时效性的动能,及时满足大众对文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男才女貌"是中国传统的择偶标准,这与男尊女卑的思想有很大关系。《世说新语》是魏晋时期的一面镜子,它折射出时人对这一传统观念的大胆反叛,我们可以感受到魏晋女子那张扬的个性、机智勇敢的才情,而魏晋男子的仪容之美、形态之美和言辞之美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魏晋时期"女才男貌"意识产生的原因既是时代风尚的影响,也与女子地位的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8.
梁实秋灵性笔调下的散文魅力体现在三个方面:"生活之美"、"人性之美"和"气度之美"。梁实秋的散文创作是构成梁实秋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开启了中国20世纪现代散文独特思维与内在情感的审美书写,其丰腴而优雅的文调始终灌注着一种健康人生的旷达馨宁和睿智俊逸的生命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探究梁实秋散文蕴含的文学思想及其创作的魅力,对于当下建构21世纪中国文化具有不可或缺的现实指引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的本质问题是所有文明关注的永恒主题。彭树智先生认为真、善、美是人生之目的,人是社会交往的产物。它是中国传统人观与马克思人观的有机结合,前者指明了人生的方向,后者指明了实现人生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彭先生提出了"文明交往论"的人观,以期在全球化时代潮流中,人类在文明交往中实现优势互补,进而走进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0.
音乐世界充满着艺术的魅力,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之惊奇叹息,音乐宛如一股奔腾不停的激流,倾入人类历史文化的长河,源远流长,永不止息,它那特有的艺术魅力,使人为之心驰神往;它那深遂的审美情思,给人以愉悦、抚慰,智慧和力量。在漫长的艺术实践中,音乐还被广泛综合应用于舞蹈、戏剧、电影、电视等艺术形式中,如果没有音乐就没有健全的人类精神文明,整个地球将是一个死气沉沉的寂寞世界。一、音乐的内在美和音乐美感音乐的内在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客观的音乐美和对它的主观感受──音乐美感。这二者缺一不可,只有承认音乐内在…  相似文献   

11.
以细读、另读方式,读出《氓》为弃夫之妇的控诉诗;以诗之谐隐及谜,另读出《蒹葭》蕴含人生在于追寻;《黍离》在人生求一知己难矣,以心理距离产生美,另读出《采葛》为人生的思念总是美。  相似文献   

12.
死亡情结--小说的美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死亡情结作为西方小说中最古老也是最永恒的情结不仅在哲学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小说的创作 与欣赏也具有重大意义。它在不同的层次上联结小说与现实,小说与历史,展现了小说的现实之美,超越之美与 和谐之美。同时,它也将小说的形式之美和思想之美注入了小说的创作与欣赏过程。  相似文献   

13.
北齐刘昼《刘子》一书的美学思想是中国美学史上值得关注的一个点。该书会通儒道,一方面以“神恬心清”、谦下守柔为人生最高境界的美,另一方面又援儒入道,主张以儒家的“忠孝仁义”、“中和”之道节制“情欲”,走向道家的“神恬心清”之美。它不仅在适性之美和适用之美方面发表过发人深思的意见,而且在审美的主客体辩证关系方面作出过深刻分析,是对刘勰等人相关思想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人生有点微小的缺点显得真实也才显得珍贵。当我们接受事物美好的部分时,也要接受它缺点的那一部分。如果没有了缺点,反而显示不出美来,所以,有缺点的美显得更加真实。正因为有了微小的缺点,才使得事物显得生动而不虚假,好比人们都  相似文献   

15.
<士兵突击>所展现的崇高之美、真实之美、人物之美和理想之美,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审美力量.这种审美力量直抵人们的内心深处,让人们在震撼感动之中呼吸英雄的气息,体验诗意的激情,感悟人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现实主义文学巨匠茅盾,从他一九一六年进商务印书馆,开始“叩文学的门”起,就把文学与社会人生牢牢地挂在一根线上。他也曾提倡过左拉的自然主义,那是为了反对面壁虚构、脱离现实的旧文学;他也曾鼓吹过罗曼·罗兰的新浪漫主义,那是因为他相信它“能够补救以往文学之不足而综合地反映人生”①。“为人生而艺术”,始终是茅盾接受这种种主义的基石,也是他半个多世纪文学生涯的奋斗目标。本文将从他的早期小说创作入手,探讨这位杰出的文学大师对人生的独特思考方式。文学为人生,表现人生,批评人生,改造人生,是茅盾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在《古事记》中,伊邪那美是诞生日本国土的创世母神,但伊邪那美在日本并没有成为受人崇拜的大母神,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与伊邪那美生育火神而亡的事件密不可分.伊邪那美之死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死亡,她在日本神话中有可能是作为被杀的女神存在,而在被杀的女神背后,则隐含了史前社会男性对于女性生育与创造权力的抢夺.  相似文献   

18.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门类,它是用心与情来完成的,因此它也是富含隐喻价值的艺术。总体而言,书法的隐喻主要表现在用笔、章法、动静等方面。用笔的隐喻主要体现在传达书者性情、表现环境与人生理想、表现境界等方面;章法的隐喻主要表现在流转、布白、韵致、整体、通感等方面;动静的隐喻主要指书法要有行云流水、跃动之美,要蕴藏艺术家人生的、审美的、时间的、空间的观念而不出格。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雄浑观念的发展历程中,楚辞与汉赋的雄浑美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既承前启后,又独树一帜,对中华审美观念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屈赋中那高洁伟大的人格,显然与儒家的观念有一致之处,因而几乎成为历代儒生的楷模;汉赋中也念念不忘儒家的“谏”,但更引人注目而又论争不休的,是楚辞与汉赋中那独树一帜的奇思异彩:那辉煌华丽的文采,那气势磅礴的力量。这是一种近乎于西方“崇高”(Sublime)的雄浑之美!从这一角度来认识楚辞汉赋,将予人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周作人曾在散文《喝茶》中写道: “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这就告诉我们人生与现实是有缺陷的、不完满的,但却依然有可能体会到生活之美和人生的乐趣。他说快乐的真意是能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