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瑟·米勒是美国20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剧作家,他成功地刻画了许多男性悲剧人物。事实上,他笔下的女性人物也同样令人深思。本文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出发,分析了米勒三部作品中女性的圣母形象、疯癫形象和美狄亚形象,进而分析了米勒在写作中流露出来的男权意识。  相似文献   

2.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20世纪英国文学史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之一,作为一名文化女性主义者,她的作品清新明快,人物刻画逼真精细,尤其擅长对女孩的描写,细致入微,在西方文学史中占有特殊地位。而在中国文学史中,《红楼梦》是描写女性形象较多的作品之一,其形象各具特色。本文就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作品《娃娃屋》中女孩形象与中国古典名家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作了对比,阐明了女人笔下的自己与男人笔下的女性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雪国》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一部名作,始于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笔下。川端康成的文学创作具有醉心的"物哀"风格,具体到其所刻画的女性形象则很有"伤感之美",在这部小说中塑造了叶子和驹子两位女性形象,前者所描述的是凄冷的"伤感之美",后者所描述的是野性的"伤感之美"。本文试就这两位女性形象的人性美作以赏析。  相似文献   

4.
《平乐镇伤心故事集》收录了颜歌2008年至2015年撰写的五篇中篇小说。从《白马》中的小女孩蒲云,到《奥数班1995》里的母亲刘启华,颜歌在这本故事集中刻画一系列生动的女性形象,笔者拟从女孩、母亲、离婚丧偶的女性不同角色来分析颜歌笔下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5.
王美玲 《现代交际》2011,(12):97+96-97,96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一鄙历史与文学相结合的巨著。司马迁不仅刻画了帝王、将相、商人、医生等众多人物形象,还描写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人物或人性扭曲,或以坚强睿智流芳,或具有传奇的色彩。司马迁是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尊重了女性,将自己进步的人格观融入《史记》之中,不同性格特征的女性人物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6.
好莱坞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商品在全世界影响巨大,是人们接受异国形象的重要渠道之一。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好莱坞塑造的华人女性形象,己经成为中国形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好莱坞电影所塑造的中国女性角色从妓女、农妇到都市女郎、职业女性形象等。好莱坞电影中塑造的中国女性形象正在一步步提升。  相似文献   

7.
在《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汀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书中的中老年女性虽然居于次要地位,但同样充满魅力,是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的人格理论,贝内特太太属于不稳定外倾性的性格,她并不是一位理想化的母亲,对女儿们的关爱随着婚事可能性而变化;作为一个妻子,她头脑愚笨,不能很好地处理与贝内特先生之间的关系。稳定外倾型性格的凯瑟琳·德布尔夫则为人骄傲,且十分爱管闲事;但作为母亲,她也是对自己唯一的女儿疼爱而又伤心。通过这两位中老年女性形象刻画,简·奥斯汀揭示了当时女性的悲剧根源,驳斥了金钱至上的婚姻观。  相似文献   

8.
女性作为"第二性",其形象通常是以男性的标准构建的。然而,李宇春和王菊作为近年来最具话题的女性代表,在《超级女声》和《创造101》舞台上,通过打破常规的表现,从女性的角度出发重新定义了女性形象。同时在参与投票的过程中,中国女性也变被动为主动,试图掌握定义女性形象的话语权。本文通过分析李宇春和王菊的女性形象,指出其给中国女性形象带来的启迪与变化,旨在鼓励广大女性勇敢打破束缚,以女性的视角出发重塑本真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9.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现实主义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名作,通过对一个善良、坚强而美丽的女性形象Tess(苔丝)一生悲惨命运的刻画,揭露了禁锢人们思想的伪善道德.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方式,分析了Tess命运多舛的成因,其中不乏社会因素、Tess自身性格因素、还有当时的男权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10.
《红字》是美国作家霍桑的代表作。它创作于19世纪初,作品以宗教、女性为主题,巧妙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刻画了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的经典形象。电影《浓情巧克力》改编自作家琼妮·哈里斯(Joanne Harris)的同名小说,创作于20世纪。同样是一部以宗教、女性为主题的电影,它与此类作品中的经典《红字》相对比,有相同之处,亦有反差与创新。本文拟就两部作品的相同与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华裔女性作家的作品为参照,试图分析华裔女性作家的独特写作策略从而是如何塑造出一个个鲜活而又动人的女性形象的。分别从女性叙述视角、独特的叙述方式、叙述时间的混杂性、魔化了的中国故事四方面探讨华裔女性形象是如何塑造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中国妇女报》的抽样调查,分析了文章中的女性形象,笔者认为报道中的女性形象多为拥有自身事业的现代女性,且涉及的报道多为正面报导,内容中所含的女性歧视成分较少,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性别歧视和成见,其主要原因是商业性、办刊宗旨及政策导向性影响了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在文学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她们出身经历不同,性格迥异,或是纯真善良的童养媳,或是任人鄙弃的娼妓,蕴含了"爱"与"美",而这正是大部分湘西女性形象的独特之处。本文主要通过对沈从文的《萧萧》和《丈夫》这两部作品中萧萧、老七女性形象的探究,认识作品中女性的回环式的宿命感。在这些乡村女性的身上,同时也体现了作家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蒙昧悲凉、无奈的文学意义,寄寓了作家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海明威是著名的文学作家,在他众多短篇小说中,塑造了许多女性形象,透过这些女性形象,能够充分体现出他的女性意识。对此,本文首先从让人怜悯的女性形象、心中理想化的女性形象、现实竞争类的女性形象三方面,来阐述海明威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并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符合传统道德标准的女性以及拥有自我意识的女性两方面,深入探究了海明威的女性意识。旨在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海明威对女性的真实态度和立场,为更多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美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大概有两种,一种是“黄祸论”,另一种是典型的中国女性形象。在赛珍珠之前,没有小说对中国形象进行过正面描写,赛珍珠开之先河。她因对中国农民生活的真实描写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本文则运用女权批评理论分析中国女性形象。赛珍珠笔下的女性多为沉默的女性。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美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大概有两种,一种是"黄祸论",另一种是典型的中国女性形象。在赛珍珠之前,没有小说对中国形象进行过正面描写,赛珍珠开之先河。她因对中国农民生活的真实描写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本文则运用女权批评理论分析中国女性形象。赛珍珠笔下的女性多为沉默的女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充分运用女性主义形象批评方法,以女权主义理论为依据,通过分析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这三部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全新解读其中富有典型意义的女性形象,对其女性形象外在美的共同特征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18.
曹文轩的成长小说《草房子》里有一个单纯、美好的女性形象,这个形象寄予着作者对女性形象的期待和想象,在这种期待和想象的背后隐藏着的是一种男权意识和中国文化对“欲望”的罪恶感.  相似文献   

19.
王薇 《现代妇女》2013,(11):26-26
《荒原》是艾略特的成名作,也是欧美现代诗歌的里程碑。在《荒原》这部伟大的诗作中,女性形象占据了很大篇幅,是“荒原场景”中的代表人物。艾略特从西方传统女性观中继承下来了丰富的理论遗产,对其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他的笔下,女性的堕落是毁灭文明的恶魔,她们虽然是受害者,却是罪人,在作品中具体生动的女性形象体现了艾略特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20.
艾芜笔下的《一个女人的悲剧》这部作品塑造了周四嫂这个令人可悲可叹女性形象。本文主要对这部中短篇小说的主人公周四嫂进行一个简单的形象分析。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指出周四嫂可令我们进行女性形象分析的原因,进而切入正题;第二部分将会指出客观的历史原因对周四嫂女性形象的作用与意义;第三部分要把艾芜笔下的周四嫂与其他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进行比较,分析其中的异同;第四部分是从周四嫂的性格特征方面来浅析作者艾芜笔下的周四嫂这一人物形象塑造的合理性;论文的最后一部分将是全文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